销售价 除以 成本 等于什么(这个公式是声明意思) 谢谢!

桑树叶2023-04-28  38

加成比,这个方法是:成本加成定价法。

加成定价法是为了确定一种产品的价格而把一个百分比(或绝对的)数量加到所估计的产品平均(或边际的)成本上。

具体又包括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标准成本加成法。

1.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数是指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加成”内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如推销成本及管理成本)及目标利润。

2.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础是指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加成”内容包括全部的固定成本及目标利润。

扩展资料:

加成百分比的确定:

确定附加于成本基础上的加成百分比,是成本加成定价法的核心问题。无论是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还是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所确定的加成数除了能提供所需的利润外,均还需包含一部分成本项目。

(1)若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非制造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

假设某公司投资1000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000件,其单位制造成本4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000元。若该公司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为20%,则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加成百分比计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000000×20%)+500000]÷(50000×40)=35%。

按此加成百分比计算,A产品的目标售价为40×(1+35%)=54(元)。

(2)若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

假设某公司投资1000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000件,其单位变动成本2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750000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000元。若该公司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为20%,则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加成百分比计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000000×20%)+(750000+500000)]÷(50000×25)=116%。

按此加成百分比计算,A产品的目标售价为25×(1+116%)=54(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成定价

(一)成本不属于价值范畴 《资本论》旨在分析资本剥削制度,因此,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商品的二重性入手,正是抓住了要领;但是作为成本会计教材也从分析商品二重性开始,这是为了说明什么呢可能是一些理论工作者依据马克思关于价值w的公式:W=C+V+m,令成本为k,于是:w=k+m,移项:k=w-m也就是:成本等于商品价值减剩余价值。但须指出:这里的成本k是一个抽象,或者说,它是成本的本质部分,即社会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并非成本会计作为对象的现实的历史成本。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3卷第1章指出,成本具有一种假象,似乎它是价值本身的一个范畴。不仅指明是假象,并且正面指出,成本这一范畴,同商品的价值的形成或同资本的增值过程毫无关系。(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资本论》第3卷第33页)。换言之,成本只是生产过程中的耗费,资本借生产耗费的过程来对劳动者实行剥削,但这种生产耗费与榨取的剩余价值率和量的大小程度是毫不相关的。由此可见,半个世纪以来借助从商品二重性入手来解说成本,从根本上是误会,从惟理上终于未能将成本是什么说明白。 (二)不能脱离生产力论成本 由于从商品二重性入手阐述成本,并由价值代表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推导出成本之本质是社会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这种从抽象到抽象的推导是不必经过深思熟虑,完全可以从形式逻辑推导得出的。以上不加区分地将废品损失断定为不构成产品价值的说法,当然也是不遵从辩证逻辑而按照形式逻辑得出的推论。 马克思曾举工厂纺织棉纱为例,假定把棉花纺成棉纱的时候,每天115磅棉花中有15磅没有变成棉纱,而是变成了飞花。如果损失这15磅棉花是正常的,在棉花的平均加1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15磅棉花虽然不是棉纱的要素,但它的价值同形成棉纱实体的棉花完全一样,也加入棉纱的价值中。为了生产100磅棉纱,15磅棉花的使用价值必须成为飞花。由此可见,对飞花的损失,废品损失和其它类似损失,都应作如是观:即考虑平均加工条件,也就是生产力水平。 以上所谓一念之差,是指过去只是从概念推导得出成本本质是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却未真正理解社会生产力才是区别必要与非必要生产费的分水岭,而生产力又可由人力推进而变动不居的。可是过去的成本文献中再不涉及从必要费与非必要费二者的区别中探讨从不同途径谋求降低成本的措施的可能性。这无疑是根本性的欠缺。可以认为,成本会计除了提供信息,更应把如何谋求降低和优化成本当成更主要的任务,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例如:对非必要生产费可以从加强常规管理,尽可能地谋求节约;对必要生产费同样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地有所作为:其一是从技术改造或革新来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必要费转化为非必要费;其二是采用优化的途径,即便生产技术上不曾变动,同样能有效地降低成本。讨论优化,并就单指标、双指标、多指标直至系统优化逐举例。 三、生产二重性 从商品二重性的分析入手来阐述成本,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并且因为忽视生产力水平对成本的决定性意义,从此脱离成本与生产力以及产品和市场之间依存制的联系和关系,局限于就成本论成本,使成本会计从理论上走向死胡同,因而有必要从根本上考虑改革。正确的选择,应政从生产二重性出发。生产过程既是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过程,同时也是产品的形成过程。投入和产出是活生生的现实,彼此又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投人是为了产出,没有投入便没有产出;不求产出,自然不会投入,无效的产出也使投入变成浪费。 从分析生产二重性出发,再从生产的耗费直接引出成本的概念和定义,从生产的目的和结果引向产品和市场。从此成本和产品再不是彼此分离、孤立的概念,永远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而这种统一中又以生产力为中间的基本连结链,这里包含双重意义:一是产品成本水平基本取于当前生产力水平,前者按后者的不断提高而呈反方向下降;二是社会进步、生产力进步不取决于生产什么,关键是如何生产,说到底生产中是生产力为主导,才将人、财、物的耗费转换特区财会为产品(劳务)的。这样的表述对第一、二、三产业都适用,是成本计算期有长(例如造林、房地产开发)有短,不容许人为地一刀切。《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计算规定为月、季、年;而《财务通则》又规定三项费用当作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缘于数10年来对产品成本的理解十分狭窄,几乎在理论上局限于工业产品的结果。对于十年树木的林业以及起码一年以上甚至长达三、五年的房地产开发业,如果不另作补充规定,便会使这类行业或产业在产品竣工或成材可以销售前数年无端在账面上出现虚亏! 如上所述,从分析生产二重性,一方面从生产耗费引出成本,再从成本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引出成本本质,再从本质与非木质部分的区分引出如上所述如何分别采取不同途径谋求降低不同部分成本的相应措施。仅就此而论,这样的逻辑顺序不仅顺理成章,而且符合从具体到认识进程。且再从成本的偶然性说起。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和存在形式,产品成本涵盖的因素多,偶然的因素便多,最典型的是技术上的正负公差;可见实际(历史)成本乃是诸多偶然表现的综合。持传统观念的会计师往往坚持他们计算的成本是准确无误的。用他们计算的成本结算当期损益也会是准确无误的,但他无法说明其中某些成本项目或子目忽然升高或降低了。因此,一些实际成本往往不如计划成本更具有代表性,原因之一是计划成本多少剔出了成本中若干偶然偏离的因素。由此可见,如果能完全剔除实际成本中的一切偶然部分,余下的必然部分便是成本本质,也就是不包括剩余劳动的社会必要生产费。就是从具体到抽象来得出成本本质,即正常的、必要的和不可避免部分。从辩证观点看问题,生产力是变动不居的,既可以促进生产力提高,还可利用各种方法来优化成本结构,从而达到降低必要费的目的。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2、内容不同

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也称生产费用。 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 成本的构成内容要服从管理的需要,并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而发展。

国家规定成本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原料、材料、燃料等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 折旧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工资,表现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费用,企业所得税法术语,即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支出即是成本、费用实际发生时的支付方式。

3、计算期和计算依据不同

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

营业成本是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已经确定了归属期和归属对象的各种直接费用。

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一、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企业一般在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或在月末,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主营业务成本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二、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企业应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其他业务成本的确认和结转情况。销售产品、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营业成本,是由生产经营成本形成的。

扩展资料:

营业成本的核算:

1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2其他业务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其他业务支出”账户下,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设置明细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成本

以上就是关于销售价 除以 成本 等于什么(这个公式是声明意思) 谢谢!全部的内容,包括:销售价 除以 成本 等于什么(这个公式是声明意思) 谢谢!、什么是成本、成本与费用的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78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