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年有四季,一个季节有六个节气,今天来到了夏至节气,那么夏至是什么季节?夏至是不是夏季的节气呢?看名称就知道这是属于夏天的节气,但是夏至具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还需我们去好好了解,接下来和我一起去瞧瞧吧。
夏至是属于夏季的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介绍
夏至不是按照农历进行演算的,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虽然是旧时节气,但是其推演方式却是按照公历进行推演的,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三候是什么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夏至一般有三候,分别是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鹿角解是指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本身阳性的鹿角,就会开始脱落;蜩始鸣是指雄性的蝉在夏至之后,因为感受到阴气之生便开始鼓翼而鸣;半夏生是指一种喜阴的药草—半夏,因为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这些都是表示夏至的来临,天气的炎热。
夏至期间农事活动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夏至时节的气候特点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日变短,黑夜逐日变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夏至吃什么好
过烫面
过烫面又叫做冷拌面,是夏至深受人们喜爱的面条,主要是将切好的面条沸水煮熟后,用冷开水过汤后食用的面条,可以搭配黄瓜丝、胡萝卜丝、豆芽等食材,外观红艳、色泽明亮,吃起来咸辣,有嚼劲。
炒面
炒面是北京地区夏至时节,家庭喜爱制作的面条,炒面的方法多种多样,辅料也有很多,一般是将面条切好,然后与辅料、调料放在油锅中翻炒均匀,炒熟后外焦里嫩,香嫩可口。
夏至饼
夏至的时候,夏收已经完成,此时的新麦膳食,会有不少人将新麦经过研磨、调配等工序制作成薄饼,搭配上青菜、豆芽、腊肉等食材,也叫做夏至饼,口感清爽、酥脆。
中医认为,长夏(即阴历6月、阳历7—8月)最适合养脾。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湿”与人体脾脏关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长夏同时也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所以在七八月间应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些肉类食品,还可吃一些白术、山药、白扁豆以健运脾气。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要多吃豆类,能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适宜在夏天吃的豆类包括以下几种:绿豆,能清热除湿、健脾;白扁豆、四季豆,能健脾;赤小豆,能健脾、养血、养心;红饭豆,可以健脾养血;薏苡仁,可健脾利湿;荷兰豆,能健脾益气;豌豆,可滋养肝脾;青豆,能滋养肝脾;黄豆,可健脾养骨;黑豆,能养脾益肾。
以上这些种类的豆子,可跟大米放在一起熬粥,还可以用来炖肉吃,效果非常好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 立夏是夏季的第几个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大阳黄经达45°。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
但是从气温上分析,“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如西宁当地昼夜温差都在20℃左右,最高气温也未冲到20℃,西宁离“夏天”还有些远。真正的夏天还早着呢。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
立夏”的迎夏仪式“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立夏有什么禁忌
立夏日忌无雨。
河南、贵州、云南等地俗以为立夏日无雨,主旱。俗谚有:“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不下,高田不耙”;“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等等。
立夏日又为夏季之始,民间畏忌夏季的炎热,有称人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夏天就不怕热,不会消瘦了。否则,夏季里人会畏夏怕热,吃不好饭,消瘦甚至有病灾的。
浙江、江西均有此俗。江西一带还有立夏日饮茶的习俗,如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的。江苏东台一带,立夏日忌讳小孩坐门坎,说是“立夏日坐门坎,容易打瞌睡”。
立夏如何消暑
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夏季吃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1、选适合自己的水果“立夏”过后气温升高,出汗也随之增多,多吃水果不仅可以补充水分,更是消暑和补充身体养分的首选。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事实上,水果也有性味寒凉的区别。肠胃不好的人,最好是选择“温和”一点的水果,不要太甜,也不要太酸。虚寒体质以及胃寒、胃溃疡的患者,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凉食物。
2、补充水分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早上起床后应该先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不宜用饮料代替水,因为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中国的传统节气中,每个名称都很有诗意,例如清明或者谷雨,听起来都是和自然界息息相关的,也有反应时令变化的,例如立春和立夏等等,我们就可分辨到了什么季节,下面就通过其中一个例子,来跟小伙伴们简要分析一下。
立夏是什么季节
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它告诉人们春天彻底结束了,要进入炎热的夏季。它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古人是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而到了现代,大家通常会把公历的6、7、8三个月当作夏季。所以在查询时间时,我们需要区分一下阴阳历来看待。
是什么寓意
这个节气已经确立几千年了,可谓由来已久。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在立夏人们有饯春的习惯,因为明媚的大好春光过去了,难免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有送人远去的寓意。
节气古诗词大全
岁序忽云夏,青春去安归。天清风气朗,游子怀芳菲。碧湖泛我舟,轻云湛晴晖。入谷山寂寂,缘溪水围围。悠然得幽憩,丹葩耀岩扉。鸟声自歌呼,竹色相因依。举觞伫遥念,日月如梭飞。平生静中愿,岁晚无相逢。宋孙应时《立夏日泛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
黄梅青李夏方装,新绿池塘浴小凫。此日猫头寒百玉,他时鸿喙煮明珠。白头偷果从渠乐,绣眼穿花不我虞。更有长愁无遣处,只今细柳映新蒲。宋舒岳详《三月二十九日立夏喜晴稍有自适意有自旧京来》
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数蝶飞来花寂寞,乱蛙鸣处水纵横。宋朱翌《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有六个,属于夏天的节气有六个。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上古时代确立节气依据“斗转星移”(斗柄指向),现行确立节气依据“太阳周年视运动”(黄经度数);两种确立方法虽然不同,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两种方法的交节时间基本相符。
1、夏天的节气按顺序排序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是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2、二十四节气按顺序排列: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夏天最后一个节气是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气象变化: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也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雨量充沛,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
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中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是春天6个节气。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是夏天节气。
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是秋天节气。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是冬天节气。
以上就是关于夏至是什么季节 夏至是不是夏季的节气全部的内容,包括:夏至是什么季节 夏至是不是夏季的节气、长夏是夏季中的哪一节气、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 立夏是夏季的第几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