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启功的字,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便是由他首创的“五三五”不等分,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分”,并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
启功在这“五三五”不等分的基础上练字许久。他反复研究,又发现汉字结构存在“先紧后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的规律,对历来所说汉字应“横平竖直”之言也不可尽信。其实,平、直之中也是有变化的,不然写出来的字就全无神采而变得呆傻了。“形似”与“神似”之别,究其根源还在于汉字的结构上。如果字的结构不好,用笔再妙也无济于事。所谓“胸有成竹”,就是写字时,心中应先有这个字的“骨架结构”,下笔心中有底,笔下也就有神了。启功认为写字只要写出结构,好看就行,爱怎么拿笔就怎么拿,爱怎样用笔就怎样用笔。哪怕每天写几个字,将字的结构写准确就是功夫。“五三五”不等分结构字体,便是他独创的“启体”书法。璟祥拍卖秋拍预告中有呈现过他的字画,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这东西不好说吧,个人观点太强。
从书法角度上讲,启功老师的字,比较修长,清瘦,字体也很灵动,有书卷气。启功老师的字也是集各家所长,自创的启功体,也是他成就的标志。 但是他的字 比较易学,容易被人临摹,不比其他 王 欧赵颜柳 等字体,没个几年功夫,临都不像的,但是启功体,练3,5几个月可以神似。
但是他的字比王,没有王的结字俊美,潇洒俊逸。比柳,感觉又少了柳的骨头,比颜,少了颜的大气。但是他的字也是开创一代字体,让后临摹,学习,让人感觉很舒畅,可能这就是启功体的特点。
从成就上来说,因为他是近代,近代书法比起古代有不少的差距,拿他和古代大家比,有点过了。他本身也是书协主席,字也会有点过于炒作。艺术品本来就是存世越少越珍贵。 所以近代他很火。在书法史上,他因为启功体,也能有一席之地,只是比起古代大家有一定差距,要知道中华几千年,能自创书法体的就那么几个。个人不喜欢他的字体,但是还是比较崇拜他对书法作出的贡献,以及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
启功先生指出:写字有三个次序。首先把一个字拿来,鉴赏一个字,比如是“天”或者是“三”,简单的笔画,眼睛看着,手底下笔写着,写完了并不好看;第二,就摹着写;第三,就对着字帖再写。经过这三个程序,就截然不同了。我用笨办法,我觉得临也很重要,光看恐怕不解决问题。 古人论学书入门,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偏向“神”,这是不全面的。如果一个学书的人对字的“形”尚不熟悉,怎么能看其“神”?所以我以为,学书入门似宜先熟记其“形”。记“形”的方法,应该先记其形状、长短。如某字某笔长、某笔短,什么角度,什么方向,等等。实际上书法问题,在基础阶段,都是很细碎具体的东西,你会了就有模样,不会就没模样。所以初学的儿童,应该先写“照格”,蒙着写,后写“背格”,熟悉了,再看贴写字。如果初学的识字不多,即要求其看其“神”,问其神要行要坐,还是要飞,恐怕未必能说得出来。拙见以为,入门者(只论初学,不论年龄),先看贴上一个字,即仿写一个字;二用透明纸罩在上描写一次;三、再对贴临写一次。如此写上一段时间,而逐渐记住某字某笔长,某笔弯弯曲,字的形状逐渐熟悉了,这样入门,从“形”到“神”(全貌)就逐渐可以了然
以上就是关于贵州两字用启功体写请问:贵州茅派四个字用启功体怎么写全部的内容,包括:贵州两字用启功体写请问:贵州茅派四个字用启功体怎么写、如何客观评价启功书法、怎么学启功的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