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按照地震时的人的感觉,地震所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区分为几大类:无感地震、微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毁坏地震与毁灭地震。
以描述地震烈度的高低,作为判断地震强烈程度的一种宏观判据,称地震烈度表。有了这个判据,可以调查研究评定已经发生的地震,包括历史上发生的地震和新近发生的地震影响区的烈度高低。
扩展资料:
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
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地震烈度的意思是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 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一次地震发生后,根据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的状况,评定距震中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绘出等烈度线,作为对该次地震破坏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说明已经发生的地震影响的程度。
区别: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
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炸药(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来判断。当然,也可通过仪器的微观记录进行有关计算得出绝对的烈度。地震烈度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的烈度根据各地遭受破坏和影响不同而不同。
我国把烈度分为十二度,它的内容大致如下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摘选
烈度
人的
感觉
对建筑物
的影响
其
它
现
象
一
无感
二
室内个别静止的人有感
三
室内个别静止的人有感
门、窗轻微作响
悬挂物微动
四
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惊醒
门、窗作响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五
室内普遍有感,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惊醒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用,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
不稳的器物翻倒
六
惊慌失措、仓惶出逃。
损坏枣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河岸和松散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
七
大多数人仓惶出逃。
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
河崖出现坍方,喷砂冒水现象,松软土裂缝较多,砖烟囱中等破坏。
八
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中等破坏,结构受损,需要修理
干硬土上有裂缝,大多数烟囱严重破坏
九
坐立不稳,行走的人可能摔跤。
严重破坏,墙体龟裂,局部倒塌修复困难。
多处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倒塌
十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
倒塌,大部倒塌,不堪修复
山崩地裂出现,拱桥破坏,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塌
十一
毁灭
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拱桥毁坏。
导语:地震的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弱的量度,也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那么,一个地震有几个震级和烈度?一次地震有多少震级与烈度?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地震有几个震级和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有无数个烈度。
震级是指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C表示。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世界上最大的震级为95级它是根据地震波记录测定的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用来在一定范围内表示各个地震的相对大小(强度)。
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又称地震烈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震级与地震烈度的概念的不同:
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强弱,只同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有关;烈度则表示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方位角、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性质等许多因素有关。用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表示地震的大小,即地震的震级。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多;震级小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少。中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小于25级的地震称为小地震,25-47之间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
地震烈度表
一次地震中,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Ⅰ度到ⅩⅡ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Ⅰ至Ⅶ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
中国最大的地震
最大的地震湖啸
1951年12月21日云南剑川发生63级地震,震时剑湖水浪高达四五尺,涌上湖岸达一公里,冲毁柳营等湖滨村落与田地。
规模最大的地面陷落成海
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广东海南岛琼山,文昌一带发生75级地震,今海南岛琼州海峡海许多村庄陷落成海。琼山县城东南调塘等地田沉为海者计若干顷,县城东新溪港(今东寨港与文昌县交界)沉陷数十村,文昌县南五图石村平地突陷成海,居高近海之地多龟裂,马袅场盐田没于海中。
地震地面陷落形成的最大湖泊
1511年(明正德六年五月初六日),云南永胜地震。城西北,倒塌房屋1500余间,近屯西安山下田陷百余顷(原系明初军民垦田),成为西山草海,湖周约20里,历年积水为患。
规模最大的地震山崩
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在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大量的山崩塌方,巨石纷飞,村庄被掩埋和坠毁,破坏田地和道路,堵塞江河,引起雪崩,洪水泛滥和大片森林被毁。沿雅鲁藏布江的多雄拉山,南木冬山,金珠山严重山崩,地震时形成的波密西北-加马其美沟的继发性岩崩,至今每年崩塌的土石方量仍达1000立方米,促成了泥石流的活动。
规模最大的地震黄土滑坡群
1920年海原85级地震时,形成大规模黄土滑坡群。据不完全统计,海原,西吉,固原三县9度地震区内的严重滑坡面积即达3800多平方公里,上述三县以外地区,约有657处大滑坡。滑坡堵塞大大小小的河沟,形成星罗棋布的堰塞湖。
最大的地震黄土滑坡
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75级地震形成的赵家窑滑坡和通渭滑坡,不仅滑坡体大,且伤亡惨重。清康熙年间巩建中写的“地震记异”,详细记述了赵家滑坡埋藏永安镇的情景:“震时天暗淡,光雾撩,震声轰轰不绝,过迅雷十倍。北山一带山崩土飞,壅渭而奔,直扑于南山腰,将环镇二十里属人压之,其平地冲为高阜,倾陷坳垤,淤泥若漆,令人怵目而惨心重,一如通渭也。”
最大的地震黄土滑坡堰塞湖
1654年7月21日(清顺治十一年六月八日)夜半,甘肃天水发生8级地震。地震使罗家堡七十峪两山拽成一体,木门里一带山崩水塞,桑田沧海,压埋村落近十里,至雍正四年(1726年),水涸复变为良田。
大家也看看是几度?概念如下:
(1)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中国地震烈度分为12度。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地震对地面破坏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它是根据人的感觉、物体的振动情况、建筑物及地面的破坏情况等综合确定的。我国目前使用的是12度烈度表(表14-2)。其中6度以上烈度的都具有破坏性,最高为12度是毁灭性破坏的。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破坏程度却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烈度:震中区破坏最厉害,烈度最高,离震中越远烈度越低,烈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由于地表各处地质条件不均一,破坏程度也就不一样,因而等震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图14-4)。
图14-4 1976年唐山地震烈度分布图
(据夏邦栋,1995)
表14-2 地震烈度表
(据谢毓寿,1957)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简要)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以上就是关于地震烈度大小与哪些因素直接相关全部的内容,包括:地震烈度大小与哪些因素直接相关、地震烈度名词解释、什么是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