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黄氏的起源,什么古代黄国被楚国灭

皮纹纸2023-04-28  26

黄姓来源(1)出自嬴姓。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省湟川西部,后被楚国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仍以原国名“黄”为氏。(2)古代南方蛮族姓氏。《新唐书》载:邕[yong]管蛮有黄姓。

排名: 8

姓: 黄

由来: 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他的后代分为14个姓,其中的黄姓是他的后裔在商末周初时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后黄国被楚国灭后,其国人皆以黄为姓氏。黄姓的另一支起源是远古时从河南黄水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其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姓人氏,有的北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迁至今湖北境内。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名黄歇)被封于江苏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在江苏定居。自战国后期以来,湖北武汉一带一直是黄姓繁衍的中心。汉代以后,由于做官等原因,黄姓逐渐向大江南北迁徙,尤其是在宋代,黄姓得到广泛的播迁,发展到全国各地。 黄姓人才辈出,历代都涌现出一些颇有建树的人物。如秦朝末年的黄石公;西汉丞相黄霸;东汉神童黄香;三国时有名将黄忠,黄盖;唐代最著名的人物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他于875年起义,881年攻克洛阳,继又于当年年底进入长安,做上了皇帝,国号大齐,但由于没有根据地,起义很快便被镇压,黄巢自杀;五代有画家黄筌、黄居 ;北宋有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南宋末有思想家黄震;宋元之际有音韵训诂学家黄公绍;元代有女纺织技术家黄道婆和书法家、音乐家、画家黄公望;明代,农民起义领袖黄萧养,女文学家黄娥;明清之际有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为三大儒之一;清代有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围棋国手黄龙士,篆刻家、书画家黄易,诗人黄景仁;近现代有作家黄人,革命家黄兴等等。黄姓为我国第八大姓,在南方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黄姓字辈

派语 (字辈、字派):

黄姓字派一般为四言、五言、七言一句,每一字派又分别由四句、八句或多句组成以清同治十二年湖北“慎明堂”第三次续修《黄氏宗谱》字派为:

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湖南醴陵丁家坊黄氏四修族谱字派为:

良庆诒谋远,谟猷一本传,发祥徵孝友,积善启英贤,锦绪宜增美,芳声永绍先,恢宏昭世德,国士克长绵后又续派语为:立志光庭训,信心金石坚,山川钟毓秀,日月复周全,慎修垂典范,敬业守清廉,兰桂馨香继,诗书福禄延

湖南常德市回族黄氏字派为:

隆德从景,朝廷友绍,门民之自,世家文盛,

修善纯仁,贤为国瑞,有道方享,树高声远,

本固枝荣,先泽孔长,万代永典

江西龙山黄氏宗谱字派为:

基业恢广,嗣续延绵,顶理永盛,礼全资顺,荣华富贵,金玉满堂,贤良方正,

智仁信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宽裕温柔,发强刚毅,博厚高明,悠久远定,

继往开来,奕叶衍庆

湖南靖州渠阳黄氏字派为:

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昌传汉保进

后又续百字派语为: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善欲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

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

西代通侯贵,千秋且叶光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

浙江陡亹黄氏字派为:

积善允征祥百世,应怀祖泽;立心思济同一源,共振家声

277/2363 永兴清江黄氏族谱 黄凌皋 1870年清同治9年

277/3117 湖北鄂城狮山黄氏宗谱 黄良海 1992年观德堂

277/1901 万载潭溪黄氏族谱 1942年江夏堂

277/1902 万载潭溪黄氏族谱 黄泽春 1917年江夏堂

277/2221 耒阳黄氏族谱 黄重翰 1905年清光绪31年

277/2928 湘西北黄氏族谱石门分卷 黄太阶 2006年江夏堂

277/2663 汉寿黄氏九修族谱 黄生述 1996年江夏堂

277/1177 汉寿黄氏六修族谱 黄训典 1947年民国36年

277/1096 汉寿黄氏五修族谱 黄经声 1918年民国7年

277/1154 常德益阳黄氏族谱 黄纯宣 1946年民国35年

277/1097 安化黄氏五修支谱 1933年民国22年

277/3024 衡山黄氏六修世谱 黄道宽 2006年裕后堂

277/2482 衡山平田黄氏七修族谱 黄普正 2004年江夏堂

277/2494 衡山长碧黄周氏八修族谱 黄周敏 1923年和义堂

277/3245 安化柳林黄氏族谱 民国

277/1397 新化黄氏四修族谱 1931年民国20年

277/2331 邵阳涟河黄氏四修族谱 黄坤瀛 1938年无双堂

277/2556 邵阳马园黄氏三修族谱 黄荣田 1936年双江堂

277/2880 宝庆黄氏世谱 黄修钰 1920年孝友堂

277/3081 邵阳宝庆黄氏世谱三修 黄宪富 1920年孝友堂

277/2424 楚邵墨溪黄氏族谱 1899年清光绪25年

277/3347 邵阳黄氏四续族谱 1928年敦宗堂

277/3346 邵阳黄氏三修族谱 1898年清光绪24年

277/3362 邵阳黄氏重修族谱 黄文位 1863年清同治2年

277/2968 邵阳黄氏三续族谱 黄泽春 1920年无双堂

277/2314 邵阳查林黄氏四修族谱 1940年无双堂

277/1938 邵陵六亭岭黄氏四修族谱 黄明宗 1914年道学堂

277/1088 沅江黄氏五修族谱 黄宏阜 1947年江夏堂

277/3089 益阳黄氏四修族谱 黄镇邦 1930年续香堂

277/1087 沅江黄氏四修族谱 黄合源 1914年民国3年

277/1086 沅江黄氏四修族谱 黄合源 1914年民国3年

277/1085 沅江黄氏四修族谱 黄合源 1914年民国3年

277/2589 益阳枯杉黄氏六修族谱 黄贤复 1931年

277/2937 资阳枯杉黄氏七修族谱 黄宴良 1949年桂华

277/1926 湘阴龙潭黄氏宗谱 黄正清 2002年江夏堂

277/986 湘阴东江黄氏四修世谱 黄昌燮 1948年民国37年

277/2580 攸县田星黄氏六修族谱 黄善庆 1932年爱敬堂

277/1360 醴陵丁家坊黄氏四修族谱 黄声谋 1996年

277/3237 醴陵丁家坊黄氏续修族谱 黄明华 1877年光绪3年永源堂

277/2460 醴北枫林黄氏四修族谱 黄振元 2000年敦本堂

277/1300 涟源黄氏五修家志 黄百岳 1991年永思堂

277/1746 湘潭中湘黄氏四修族谱 1866年清同治5年敦睦堂

277/1652 湘潭桥头黄氏四修支谱 黄光炤 1912年源本堂

277/2190 双峰石门黄氏四修族谱 黄忠国 2003年思孝堂

277/3155 湘乡小江黄氏三修世谱 黄立三 1996年无双堂

277/642 湘乡石门黄氏续修族谱 黄裕亭 1861年清咸丰11年第一堂

277/1602 湘乡筻口黄氏四修族谱 黄家鹏 1947年敦本堂

277/641 湘乡黄氏南坡公房三修宗谱 黄楷盛 1866年清同治5年永思堂

277/640 湘乡黄氏六修族谱 黄大得 1849年清道光29年晋福堂

277/639 湘乡街埠头黄氏燕霄房支谱 1919年民国8年玉峰堂

277/638 湘乡黄氏四修族谱 黄遇恩 1913年民国2年毕仰堂

277/1499 湘乡大塘黄氏章台十修房谱 黄超海 1999年芝生堂

277/343 宁乡泉塘黄氏八修族谱 1928年民国17年泉源堂

277/3065 浏阳黄氏六修族谱 1946年继述堂

277/3207 浏阳黄氏六修族谱 黄纪浪 1995年江夏堂

277/1957 浏阳黄氏宗谱 黄盛萃 1902年清光绪28年江夏堂

277/1877 浏阳黄氏族谱 黄有陛 1863年清同治3年江夏堂

277/1871 浏阳洞溪黄氏联宗祠五修族谱 黄锡初 1945年江夏堂

277/2396 浏西枨市黄氏 黄道清 1947年家声堂

277/181 浏西黄氏三修族谱 黄坤震 1894年清光绪20年江夏堂

277/2475 浏阳官桥黄氏四修族谱 黄良干 1934年江夏堂

277/3205 善化黄氏荣德堂世谱 黄茂群 2005年

277/1721 长沙善化黄氏源流 黄源忠 2001年

277/1852 长沙黄氏支谱 1910年清宣统3年江夏堂

277/3004 长沙河头黄氏四修族谱 黄运携 1921年

277/99 湖南黄氏祠馆纪略 清

277/98 长沙黄氏族谱 黄家粹 1888年清光绪14年江夏堂

277/97 长沙黄氏支谱 黄运贤 1831年清道光11年江夏堂

277/96 长沙黄氏三修支谱 黄遵型 1922年民国11年

277/95 长沙湘东黄氏二修族谱 黄起腾 1913年民国2年

277/94 长沙春华山黄氏族谱 黄庆达 1933年民国22年

277/93 长沙经铿黄氏伯宣公支谱 黄寿鹏 1929年民国18年华阳堂

277/92 湖南氏族源流 民国36-38年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黄国(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赢姓伯益长子大廉,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乡。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 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江夏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第7大姓。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黄姓由来2006-3-7 18:24:53

树有根,水有源。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是婚烟的纽带,是部族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中华民族文明之根,深深扎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和坚固凝聚力。做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姓氏文化,便是这强大生命力和坚固凝聚力的营养基与粘合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二帝,而炎黄子孙繁衍出一万二千余姓氏。他们跨地域、跨国界,甚至渗入异族而形成新的民族。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之一。

姓和氏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最初是作为一个部族(部落)的族号。但并不是部落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拥有、使用姓的资格,只有贵族和平民(其实在原始社会所谓平民极少)才有资格拥有和使用,奴隶是不具有"人"的资格,无权拥有和使用他所在的这个部落的姓。氏是部落的总头目主给他属下支派分别命氏赐氏。对氏的拥有权和使用权比姓更严格,不单奴隶不能用,平民也同样无资格使用。

做为中华姓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的黄氏,发祥早,根源深,她的主流,是一个以国得姓的姓氏。根据族普记载:上古时,颛顼帝的曾孙陆终,有六个儿子,次子南陆公受封于黄,建立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遂以国为姓,派衍到现在,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也即唐人编的《元和姓纂》记载:"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福建莆田人、著名学者郑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一书中也云:"黄氏赢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诚。(鲁)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根据《竹书纪年》、《括地志》等文献记载,黄国乃公元前21~22世纪夏启所封的子爵侯国,故又称黄子国。所谓"黄氏赢姓",即陆终乃是黄帝的儿子颛顼的后代。颛顼被黄帝赐以赢姓。所以说黄姓人属于黄帝系统,属于黄帝的直系子孙。所谓"陆终之后",即陆终的次子南陆公,他得祖荫受封于黄地作为食邑,这个黄子国大概存在1500余年,至公元前648年,也即是鲁僖公十二年,被强大的楚国所吞并。这个黄子国从此就不存在了。至今在河南省的潢川县,还可以找到当年黄子国的都城城墙遗址。国家虽然不复存在,但黄子国的臣民百姓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家园,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以那个已不复存在的国号为姓,一方面可以以志不忘,以示对先人的怀念;一方面给后代的子孙们缔造出一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任何力量也冲不垮扭不断的精神纽带。因此,自从公元前648年开始,中国便有了"黄"这个姓氏。当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出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加入黄姓行列的现象,但只是个别案例,不像其他姓氏那样所占比例较重,完全可略而不计。

根据文字学家和考古家的研究,现在的黄字,原来不是表示**,而是一个象形字,是一种用作佩戴的玉器。我们的祖先,既喜佩玉器,又精工制造玉器,更特别喜爱**,是个崇拜**、用凰鸟作徽记的氏族,便假借象形字的黄作为**的黄,并用"皇"的读音。

我国现在很多地方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用黄作名字,例如:内黄、外黄、黄冈、黄梅、黄山、黄水、黄池、黄河等等,历史上大都是我们黄族住过的地方,并且常常不止一个,例如黄城,除潢川县的古黄诚遗址外,还有山东的两个黄城和古国孤竹的都城黄洛城。黄山除闻名于世的安徽黄山外,尚有六个黄山、河北一、山东三、陕西一、江苏一;广东潮汕有三个地方叫黄金塘(两个在饶平,一个在潮安)和三个黄岐山(分别在饶平、潮安、揭阳),饶平的黄金塘和黄岐山仍是黄氏的聚居地。内蒙古东部的辽河上流西拉木伦河,古代称黄水,后称黄水。根据现代考古家的探究,我们黄族最早住居地就是在潢水一带,后来辗转迁移,经现在的河北到黄河下游的山东,再移住黄河中游两岸的广大地区,历史上出现过的三个黄国,一在山西的太原附近,一在河南的潢川县,一在河北的宜诚县东南。晋以后,我们祖先又再向江南和东南沿海迁徙,并很快繁衍起来,成为现在人口众多的黄氏子孙,遍布于全世界。

潮汕黄氏和潮汕其他姓氏一样,其先代绝大部分,都是从福建省各地迁移来的,据已知族谱资料记载,一条路线,是自莆田、泉州、漳州各地沿大海边线移入潮汕,并定居于潮汕沿海较平坦地带;另一迁移路线,是自邵武、汀州<宁化等),沿闽粤贡边区、内陆山区线移入潮汕,入潮后大部分定居于潮汕内陆、较多丘陵山区地带。 潮汕地域,旧称潮州,讲闽南方言,少数讲客家方言。包括今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共辖九个县。现有总人口一千万,其中黄氏约占八十万,分布亦颇均匀,是当今居住在潮汕土地上一个人口众多的姓氏,其位置排列在第五位与第六位之间。

黄姓是现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黄姓人口在广东省最多,占全国黄姓人口总数约19%。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黄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黄姓源腾

[黄]

在远古蒙昧洪荒时代的中国东部地区,有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生活在这一广大地区,典籍称之为东夷。其中有九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为部落联盟集团,史书称其为九夷。据史籍《古本竹书纪年》,这九夷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其中的黄夷氏族,就是黄姓的最古老的族源。黄夷是因为崇拜黄鸟而得此名。其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远古时代,在燕山南面的古幽州一带,栖息着各种鸟类,其中有一种后人称为黄鹂、黄莺的黄鸟。这种黄鸟,不仅小巧精灵,色泽艳丽,而且叫声清脆,婉转悦耳。因对黄鸟的喜爱之情,转而变为尊敬,后来发展至顶礼膜拜,就把它当作自己氏族的守护神和标志,因而也就成为这一氏族的图腾。这个氏族就叫做黄鸟族、黄氏族,简称为黄夷、黄族、黄人,成为东夷族鸟夷的一支。黄氏族人所居之地,地名多带黄字。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古代叫黄水,后来才改为“潢水”。史籍《热河志》第七十一卷这样介绍:“《新唐书》始作潢字,辽金史因之。《清一统志》原本谓别于西黄河,故曰潢。”

[少昊]

少昊

后来,黄人由内蒙东部向东南部方向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之一的黄夷。今山东黄县东南部有古黄城,掖县南有黄山,兴博县有黄山,黄阜、济南西南部三十公里处也有黄山。这一带就是远古黄夷栖息活动的地区。在东夷集团中,黄人的势力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就成为东夷集团中势力强大的一支,因而被推尊为部落联盟首领。在野蛮时代中期,东夷部族集团由凤夷氏族的少昊金天氏为部落联盟大首领时,黄夷就与风夷结成了婚姻氏族,后来又加入了少昊部落。当时,东夷集团都普遍崇拜鸟。由于东夷集团大首领少昊氏族的图腾是凤,因此凤便成为百鸟之王,成为了神鸟。凤鸟中有一种雌性的鸟,叫做皇(后写作凰)。这种鸟与黄鸟一样,通身都鲜艳亮丽的**羽毛,而且这两种鸟名的读音完全相同。皇鸟是凤鸟的配偶,恰巧黄夷又是凤夷的婚姻氏族。这些相同、相似、相通之处,黄人便自然地用凰鸟来取代原来作为氏族图腾的普通小黄莺,崇拜的对象改成了凰鸟。这样,黄鸟变成了皇 (凰)鸟,黄夷的图腾由黄鹂鸟变为金凤凰。当历史进入到野蛮时代中期,大约是炎黄之世时,东方黄夷部落部分成员陆续内迁到了华北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尽是一片**:**的平原,**的山峦,还有横穿北部中国的**的大河,人们便崇拜起大地和大河并把这条河叫做黄河。由于黄人内迁中原,用原本是黄鹂鸟的颜色“黄”字来指称大地的颜色,所以才有了《说文解字》的注释:“黄,地之色也”。黄氏人加入东夷集团后,与少昊氏结成了婚姻氏族的关系。后来,少昊氏族势力越来越强大,少昊就成为东夷部落集团的大首领,这样,黄夷降而为少昊部落的附属氏族,它与少昊凤鸟族的关系也由婚姻氏族变为父子氏族。因此,黄夷便以少昊为本族始祖。

[黄氏族谱]

黄氏族谱

《宋学士集》说:少昊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他被封于汾川,后世尊其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裔建立了沈、姒、蓐、黄等国,后被晋国一一灭掉,其中黄国的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的一支,晋国的黄渊便是其后裔。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中原今湖北境内,及福建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官晋安郡守居于福州黄巷,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黄知运子黄元方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福州候官晋安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又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其他关于黄姓的还有很多,给你个网址看看吧,非常详细

>

黄姓出自赢姓,传说是“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赢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字,以赢为姓。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黄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氏

分布地区

湖北江夏郡,陜西栎阳郡,宁夏安定郡,湖北房陵郡,湖北汉东郡,河北上谷郡,安徽焦郡。

历史来源

黄姓是现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

「黄」源出

黄姓源出有五:

1、出自赢姓,为陆终的后裔。相传伯益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颛顼的曾孙陆终的后人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了黄国,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这一支黄氏,后成了黄氏族人的主要来源,史称黄氏正宗。均为河南黄氏。

2、出自赢姓,为金天氏少昊裔孙台骀的后代。台骀在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其裔孙在春秋时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黄国被晋国所灭,其后亦以国名为氏。这支赢姓黄氏,主要集中分布在今山西一带,是为山西黄氏。

3、赐姓为黄氏。相传十三世石公因佐周有功,被赐为黄姓,后因散乱,复聚入武昌江夏,其子孙以黄为氏。

4、他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改黄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等。

5、出自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武陵溪人、峒人和壮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黄姓。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南下加入到江南“蛮族”地区的黄国遗民的后代。

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据史料记载,黄国被楚所灭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各处。其中有一支迁到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成为汉代著名的江夏黄氏。总之,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以及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到了宋代,黄氏已经遍及全国,但以南方的分布最为广泛。

家族名人

黄巢:(820~884年)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黄道婆:(1245~1330年)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

相传四千多年前,我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民族和部落,黄帝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一个部落的首领,姓姬号轩辕氏,也称熊氏。 这时候,我国制陶工艺已经有了发展人们看到土经过火烧变成陶制品,因此把土看得非常高贵,兼之西北高原一带的泥土为**,所以称部落首领为黄(皇)帝。 皇天对应词为后土,闽南称土地公。皇天和后土是最尊贵的,以土德为始,以黄帝为先。**代表了天子、王公贵族的色彩。古代皇宫、祭坛和庙宇的台基都用黄土筑成,插在天子队伍前面的旗帜是**,甚至连在内宫侍候天子、王妃的官员,所穿衣服也都是**的。 古代人们在我国的西北黄土高原过着穴居、半穴居的生活,在他们看来,这里的黄土、黄水养育了他们,对**的推崇也代代相传。直到今日,人们还高唱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把黄帝称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始祖,是有根据的,从广义上讲,中国人都是黄帝的子孙。龙的传人都是黄种人,黄有着醒目、庄重、光辉、高贵、忠诚的个性,这是每个黄姓子孙的骄傲。 黄姓,按人口统计位居第八,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愿天下黄姓子孙以先祖为荣,以“黄”姓标识自尊,追他们的源与根、枝和叶。 远古时期,在洪荒的中国东郊,生活着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他们起源于河北燕山山脉一带,这里自古就是各种鸟类集栖之地。 原始人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慢慢地从长弓射鸟的夷人,发展到以鸟为图腾的崇拜,并以鸟作为民族、部落的标志名称,再发展到为姓氏。其中有九支氏族最为强盛,历史上叫做九夷,也就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和阳夷。其中的黄夷就是今日千千万万个黄姓成员的最古老族姓之源。黄夷是东夷族鸟夷的一支,因崇拜一种鸟而得名。那时候,在燕山南面古幽州一带,栖息着许多美丽可爱的小鸟,它的羽毛多显色泽鲜艳的**,古人称它为黄鸟,黄鸟又叫黄鹂留,也就是今日的黄莺。这种小鸟,长得美丽可爱、精灵小巧,叫声清脆婉转。正是这些可爱的小鸟,陪着长期在山林中采集、狩猎的原始先民们,给他们唱歌、跳舞,清除他们的辛勤劳作的紧张和疲累。渐渐地,黄夷族便对这种小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由喜爱尊敬发展到顶礼膜拜,黄夷族也就黄鸟族、黄氏族,简称黄夷、黄族、黄人。 今日的黄山、黄丘、黄阜和黄县、就是远古黄族活动栖之地。 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黄人由内蒙东闻向东南迁徙,加入东夷集团。渐渐地黄人势力迅速发展,成为东夷集团中势力强大的一支,并被推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野蛮时代中期,东夷部落集团以凤夷民族的少吴金天氏为部落联盟的大首领,黄夷与凤夷结成婚姻民族。凤是一种神鸟,凤鸟中有一种雌性的神鸟,叫皇(后来写作凰),皇鸟是凤鸟的配偶,黄夷是凤夷的婚姻民族,黄人用凰鸟来取代原来部落民族图腾的普通小黄莺,黄人图腾由小鸟变金凤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黄人的进化。 野蛮时代中期炎黄之世,东方黄夷部落的一些成员相继内迁到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所居之地,以黄命名,今日河南的黄沟、黄池、黄亭、内黄、外黄等地,都是因黄帝时黄人分布而得名的。 夏至商周,黄人溯淮而上,商代中叶,有一支黄人南迁到河南潢川,建立黄国。黄国故城在今潢川县西十二里处。 黄国为伯益族所建,其子孙以国为姓,后世黄、赵、江、秦等数个姓氏都尊益为始祖。后来,黄国为楚国并吞,子孙流散四方,而伯益之后的这支黄氏,就成为当今黄姓的正宗族源。 黄国灭亡后,有一部分遗民仍留在潢川坚守残破不堪的家园,有的沦为亡国奴,但他们并没有完全绝望,相反,经过袭变,他们获得新生,以征战、做官和讲学的形式,重振黄姓家族的声威。直至战国晚期,黄歇公为代表的黄氏族姓在沉沦了半个世纪之后首次崛起。 歇公是古光州黄国遗民的后代。亡国后,申君黄歇在楚烈王门下做官,他一心想获得楚王的信任,好伺机报亡国之恨。 当时的楚王荒*过度,却没有本事生养,他利用这个机会用移花接木之计,将怀自己儿子的李园的妹妹嫣嫣献给楚王,这样,楚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在歇公后代手中。 歇公去世后,李园为了夺权,派人要杀尽春申君的全族。黄姓宗族为了避李园之祸,纷纷逃散匿迹,族姓的发展跌入低潮。直到秦汉之际,大批英雄豪杰乘虚而起,临江黄氏家族从此又站了起来。 江夏黄氏传到黄琼之孙黄琬时,更臻于昌盛。黄琬官至孙尉,封阳泉乡候(今安徽霍丘县)。黄琬之后,江夏黄氏的子孙纷纷散向四方。黄琬的第三子、四子龟寿和山寿,世居江夏;次子椿寿一支,迁至江苏无锡一带;第五子江寿一支,传六代后,徙居江西庐陵发迹;第十、十一子黄权、黄保为射避郭、李等人的追捕迫害,二人相携逃难入四川阆中县,传两代后,又自巴西向东迁徙至江西上饶,后裔支分江西、福建等地。 此外,南阳、零陵、淮南、沔阳黄氏,都是江夏分支,今日,江夏黄氏已遍布世界各地。 黄氏子孙,自春秋战国以后,就迁居长江流域,黄氏族众,无论是做官还是平民,散居还是聚居,都在江夏这个区域。 汉时的江夏郡,就是现在湖北省属的随县、安陆、云梦、应山、应城、潜江、天门、汉阳、沔阳、汉川、孝感、黄陂、黄梅、武昌、汉口等地。 东汉以后,中原动乱,黄巾起义,给东汉政权以沉重的打击。东汉政府联合地方武装,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人民不堪兵连祸结之苦,纷纷迁地避难另求生路。 至西晋后期,五朝十六国入侵中原,元帝渡江,汉民族迁徙东南。李唐末叶,流寇为祸,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人民又纷纷迁避。黄氏族众,亦于当时由鄱阳湖向东南行,或越武胜关而至福建,或越蕉岭而至广东,开基创业。 由于当时的迁徙,百般艰辛,至使南下的人民受到摧残,直到今日,我们的脚趾头小末指,竟没有一个是好的。相传因为当时流放时被敲扁,致使末指变了形;又传说是长途跋涉,烂了末指。不管原因如何,总之我们祖先是吃尽了苦头。经受了千般磨炼,黄氏终于在南方开创基业,生齿繁盛。 至近代,黄族发展,更超前贤,足迹遍及五大洲,赫赫称盛。 至今,黄氏子孙,仍以江夏黄氏自称。

参考资料:

>

分类: 社会/文化 >> 民俗传统

解析: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蠃氏。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但是,有的谱牒学家则说黄姓是陆终的后代。那麽,陆终是何人,与上文所说的伯益又有甚么关系呢?据史料记载,伯益是颛顼之玄孙,陆终也是颛顼之玄孙,只是他们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

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黄氏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历史来源 「黄」源出 :

一 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

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后被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四

方,以国名为氏。

二 古代南方蛮族有黄姓。在广西南宁一带。

家族名人

黄歇 游学博闻,楚考烈王以之为相,封为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园之妹,知其有孕,纳于考烈王,生幽王。后李园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于棘门刺杀之。

黄初平(黄大仙)黄初平,晋朝丹溪人。十五岁时他去放羊,有个道士见他本性善良,把他带到浙江金华山石室中,收他为徒。一学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黄初起一直都在寻找他,经过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他。后来在街市上看到一个道士在占卜,黄初起就问他弟弟在那里道士说:「金华山有一个放羊的小孩,姓黄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听到之后,立即跟道士到金华山寻找。兄弟相见后悲喜交集,哥哥问弟弟道:「羊在那里 」黄初平指着白色的石头说:「就在那儿」,并喊:「羊起来」于是白石头都站起来变成山羊,有数万头。初起惊讶不已,便跟初平学道。他们俩个都成仙了。黄初平别号「赤松子」。

浙江金华有黄初平的赤松观,香港的黄大仙祠,就是浙江金华的「分庙」,黄大仙即是黄初平,极受崇拜。

黄霸 (前?~前51)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谥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黄巢 (?~884)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僖宗干符元年(公元874),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干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黄道婆 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地望分布 湖北江夏郡,陜西栎阳郡,宁夏安定郡,湖北房陵郡,湖北汉东郡,

河北上谷郡,安徽焦郡。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黄氏的起源,什么古代黄国被楚国灭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黄氏的起源,什么古代黄国被楚国灭、闽南黄姓的由来、“黄姓的由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50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