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李时珍

电视剧走西口2023-04-28  14

字东璧,又名李东璧,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1、心理疗法

华佗善于应用心理疗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他。郡守让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对郡守的儿子说:

你父亲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应激怒他让他把淤血吐出来,这样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没命了。你能把你父亲平时所做过的错事都告诉我吗?我传信斥责他。

郡守的儿子说:如果能治好父亲的病,有什么不能说的?于是,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华佗。

华佗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没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2、扁鹊换心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轻病,就一起请扁鹊治病,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

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二人过了一会便醒了,就像刚开始一样的健康,后来二人就向扁鹊告辞回家了。

3、起死回生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

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

4、对症下药

张仲景在医学上出了名,还虚心地为同行医病,不失时机地向别的郎中学习。

从前,一些郎中们,只把医术传给自己的子孙,一般都不外传。那时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子女。他整天惆怅后继无人,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慢慢忧虑成病了。

当地的郎中们,来给沈槐看病,都缩一头。老先生的病谁也看不好。越来越重了。张仲景知道后,就奔沈槐家来。

张仲景察看了病情,确诊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丸,外边涂上朱砂,叫病人一顿食用。

沈槐知道了,心里不觉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把张仲景奚落一番。

亲戚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笑话!”

朋友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一顿能吃五斤面,真滑稽!滑稽!”

同行的郎中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看几十年病,听就没听说过,嘻嘻!嘻嘻!”他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不知不觉地病就好了。

这时,张仲景来拜访他,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

张仲景接着又说:“先生,我们做郎中的,就是为了给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青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

沈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内心十分感动。从此,就把自己的医术全部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他年轻的郎中。

5、“堂”的来历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

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接应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提到李时珍,一定会提到他的伟大著作《本草纲目》,这更是他30余年心血的结晶。

尤其是他亲临各地收集药物标本,考古证今的精神,告诉着后人,何为做学问,再激励着后人,怎么做学问。这部历经27年完成的著作,让祖国的传统中医药,越发的熠熠生辉。多数人对他的故事并不陌生,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其尝遍百草的故事。1552年,已经34岁的他开始动手重修本草。

李时珍知道“本草”的重要性,不过,在著书过程中其多样性却让他感觉到:自己很难全部掌握它们的习性等特点。于是,从1565年开始,他带着他的儿子和学生,开始实地收集标本。他们来到武当山、庐山等地,还拜当地的农民、药工等人为老师,对比参考历代医药书籍、经史百家书籍多达七百多种。

比如:其家乡蕲州,就出产白花蛇。李时珍就曾经跟着捕蛇人进山,捕捉白花蛇,观察后,果真如书上所写。再比如:中药远志,南北朝著名的医药学家陶弘景就说它似“小草”,而宋代的马志就批驳陶弘景不认识远志,就说其似“大青”。李时珍一遇到类似问题,就会以实物标本来解决困惑。

可以说,正是这种“求实”的精神,将“本草学”的研究推到了一个高点。

李时珍从事医药学,既是必然又是偶然。其父亲李言闻,就是一位医生,医术颇为了得。不过,在那个年代,就社会地位而言,从医不如读书人,所以,他父亲就希望他能走科举之路,将来可以光耀门庭。他父亲本有个计划,大儿子接他的班,比较聪明的李时珍就好好读书,走科举之路。

不过,小时候的李时珍时常得病,却又生性好动、喜读书,特别对一些传奇、稀奇的故事有兴趣,同时,对其父亲收藏的带有图画的医书、药书的兴趣更浓厚。按照他父亲的安排,他开始了科举之路。14岁那年他考取了秀才,不过再以后的考试就不尽人意了。

1540年,22岁的李时珍第三次参加乡试,不过,这一次的状态比前两次还要糟糕,他前不久刚得过“骨蒸病”,以现代医学看,这是“结核病”。李时珍当然没有通过乡试,甚至,身体更加糟糕。这时候,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放弃科考,投身医学。

一天,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李时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

他先是对“死者”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醒了。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1551年,他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由此声名传开。后为武昌楚王府的“奉祠正”,并兼管良医所事务。

但是,没过多久,李时珍便辞职回到家中,开始著书。

他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加以变革完善,完成了一共52卷的《本草纲目》。他对《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及《唐本草》等41种本草著作都有简要评价介绍。此书是采用“目随纲举”的编写体例,所以,用“纲目”来命名本书。卷1、2相当于总论,卷3、4是“百病主治药”,相当于临证用药的手册,卷5——52是各论,收录药1892种,其中,附图的有1109种。

该书在刊行后极大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就连达尔文在其著作中还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该书很快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海外。当然,李时珍除了著有《本草纲目》还对脉学及奇经八脉有研究,并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著作。可以说,李时珍有如此成就,虽有本人的执著研究,但也离不开家庭的环境熏陶。其父亲就著有《四诊发明》,后来,他在著书时父亲还鼓励他必须要有求实的态度。

正是本着求证的精神,他让《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举世巨著。这部巨著并非仅推动了中国药物学的研究和发展,而是对世界的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乃至化学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2011年5月,金陵版的《本草纲目》还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记忆会是永恒,不过,在时光变迁中,很多传统药物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继承李时珍当年著书的专研精神,应是对这本著作最好的传承。

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占地80亩,由李时珍墓地、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四部分组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李时珍墓地座落在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古时即列入“蕲阳八景”,李时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

药王是道教俗神,由中国古代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医演化而来。

1古代中国民间供奉的医药之神。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药王,其原型亦有所不同,药王最早见于东晋时佛经译本中的药王菩萨。药王菩萨慈悲为怀,救人危难,故中国民间常把同样能救人危难的医生比喻成药王。

2药王被中国民间奉作医神,最迟出现在宋代,南宋时药王的原型有韦善俊和韦慈藏,元代则将韦古唐代疏勒国人作为药王原型。此时药王的形象均为有黑犬随行之仙医。明清各地的药王庙众多,庙中的药王也非指同一神。

3其中主要的药王有河北任丘药王庙祭祀的战国时名医扁鹊,河北安国等地的药王庙祭祀的皮场王,北京等地的药王庙是由元代三皇庙演变而来的,除祭祀三皇之外,还配祀历代名医。

4清代以后中国民间称的药王大多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根据中国民间有关孙思邈的传说,药王的塑像大多为孙思邈坐虎针龙之雄姿。古代药王原型虽各有不同,但在中国民间,药王成为人们祈求安康、祛病禳灾的精神寄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民间对历代名医的纪念和尊崇。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李时珍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李时珍、古代名医的故事、古代历史上,李时珍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43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