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为什么

李承道2023-04-28  45

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旧时礼制习俗观念。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各代情况不一,考核史籍,情况如下:夏商周时,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六朝朝官尊,燕饮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逸周书武顺》:“天道尚 左,日月西移。”《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又,唐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按,唐代字位应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乃用汉代习惯语,是以右为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整理资料后结果如下:

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文官尊左,武将尊右。

秦、唐、宋、明:尊左。

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尊右。

一般说来,喜庆活动左为贵,凶伤吊唁右为尊。

--------------------------------------------------------------------------------

有一句成语“无出其右”,词典中解释是这样的:出:超出;右:上,古代把右边作为上位。没有人能胜过他(或他们)的。《汉书田叔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延臣无能出其右者。

中国古代是以左为大(上)。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中国古代男左女右,对应男尊女卑,相学上也是男看左手,女看右手,从这点看,应该是左为上(大)位。

而且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节目《百家讲坛》中中国人民大学的金教授说在中国(古代)左为上(大)位,右为下位。

而在西方国家则与中国相反。他说在中国古代一把手站在中间,二把手站在一把手的左边,三把手则站在右边。

拿来《三国演义》看到封面上的三位人物的排列次序分别是:刘备(大哥)站在中间,关羽(二哥)站在刘备左边(从我们看得角度是右边),张飞站在右边。这个排列次序正符合金教授所说,以左为尊。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又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扩展资料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时代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如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是座北向南的。

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南面”,而把称臣叫作“北面”。大臣们一般面向北而坐,按官位高低以东往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居右,官位低的居左,这也是古代“右为上”的道理。

我国古代贵族的房屋一般都是堂室结构的,它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以“南向为尊”;而在室内,则以“东向为尊”。

这是因为室一般是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故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后是坐东面西。由于大量的日常活动一般皆在室内进行,因此,这种室内的礼节性座次尊卑影响也就更为广泛。

古代礼仪

揖让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

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

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顿首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九拜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礼仪

1、先秦时代:左尊右卑与右尊左卑

春秋时,楚伐隋,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

出自《左传·桓公八年》

翻译:楚国人以左为上,国君一定在左翼军中,您不要正面和楚王相遇。要攻击楚军的右翼,右翼军中没有良将精兵,一定会被我们打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2、秦汉、元代:右尊左卑

发闾左谪戍渔阳。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把人贬到渔阳做官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出自《史记·田叔列传》

翻译: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

3、其余朝代:均为左尊右卑

4、古代车位的左右尊卑明确固定,均以左尊右卑。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翻译: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

扩展资料:

国际流行 右尊左卑

而新中国的外交礼仪,一开始就与国际接了轨,采纳了以右为上的做法,主方座位在左,客方座位在右。例如,涉外会见宾客,宾主双方在沙发上就坐,会见厅内呈半圆形或英文字母U形排列的沙发,其中间两个左右并列的座位,应分别是主人和主要客人的座位。

主要客人右边,依次是2、3、4……号等客人座位;主人左边则是主方人员的座位。宴会上,主要客人坐在主人的右侧。悬挂两国国旗时,客方国旗在右,主方国旗在左。凡此种种,在对外交往中,均应掌握以右为上的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左右谁为尊 中外各不同(礼仪漫谈)

在中国古代,左尊或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时代和不同的领域、场合,存在著不同的规定。

先秦至西汉,总体以右为尊。其中先秦及秦朝侧重于尊左,西汉更侧重于尊右。东汉至唐宋,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左为尊的制度。元朝建立后,规定以右为尊。明清两朝,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

扩展资料:

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

源自于西方的国际惯例是以右为尊,所以在外事活动和商务场合中,如主客双方并列坐或站立,一般我们会强调以右为尊,出于对客人的尊重,通常会安排客人位于主人的右边。

如果相对而坐时,则是以进门的方向来区分左右的,将客人安排在进门的右手边侧。在国内的一些政务活动中,往往采用以左为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右为尊原则

中餐座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通常要把主宾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要遵循左低右高、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四项原则。右为尊

按照中国的习惯是以左为尊,我们平时说“左右”而不是“右左”就是按照古语的高低之分演化而来。但是在国际交往礼仪来看都是“右”为尊,这要看你的交往对象!建议楼主看看国家***在接见外宾和我们自己人时的站位就明白了!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是“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为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是“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为什么、中国古代“位置是左尊还是右为尊”、古代是"左尊右卑",还是"右尊左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43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