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提高自己对问题分析能力
遇到问题时,首要的就是要分析问题的利弊,任何事情都会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好与坏。影响分析问题的因素有:
1信息掌握的情况
对信息掌握的多少,对分析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信息掌握的越多越好,要过滤无效信息,太多无效的信息会影响对问题的分析。信息差是遇到问题时,最大的障碍,所以掌握信息,在平时的收集与积累。
2人为的影响因素
人的因素一定是影响事情发展的要素之一,制造问题的人,帮助解决问题的人,协助处理问题的人,参与其中人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会很大差异,所以分析问题时,要考虑到人可能带来的影响,从人性、性格、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考虑人的因素。
3可控与不可控的影响
任何事情不可能完全都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如果是完全可控,那问题也不称之问题了。分析可控范围内的事情,但要对不可控的事情,做出有效的应对。把可控的事情做到最好,尽量避免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影响。
02提高自己对事情判断能力
遇到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断问题带来的影响,向好的方向发展会如何,向坏的方向发展又会怎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基本判断力。
1经验是判断的依据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经验构成也不同,判断的方向也会有差别。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去判断事情发展。就像小孩子遇到事情,经验就是哭,来寻求大人的帮助,而成年人哭无疑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所以一切判断都无法逃离经验带来的影响。
2知识是判断的保障
知识体系是保障判断的正确性,提高自己专业的深度,拓展自己跨界的宽度,才能够有效的判断事情发展。就像汽车没油了,是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加油站加油,那么加油站的位置是信息的话,加柴油,还是汽油,或者几号油,就是自己知识做出的正确判断。
3利弊是判断的方向
任何问题的发展都与利弊有关,判断利弊的发展方向。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己会有何种获得,向坏的方向发展自己会失去什么。自己获得是否需要,自己失去是否无关紧要。做出基本判断之后,也就会产生了对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遇到问题就先着急,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着手。
03依据客观情况处理问题
根据判断的情况做出有效的应对,趋利避害是处理问题的指导方向,但必须要坚守底线和原则。
1做事三大原则
①利人利己的事情要做:遇到问题根据上述判断,如果事情对自己有利,也对别人有利,这样的事情,要争取去做,不要犹豫;
②损人利己的事情选择:损害别人的利益,但是能让自己获得事情,要有选择去做,利己是人的本性,大多数人都无法免俗,但可以选择不损害别人,自己获得较少的方式。毕竟谁都不易,不需要损害别人来成就自己;
③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拒绝:损害别人,自己又无获得,问题哪怕解决的再漂亮,也只是为别人做嫁衣,何必为难别人,作践自己呢,所以坚决不做。
2解决问题永远有备选方案
事情发展永远不可能按照自己想象中完全,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体现在遇到突发情况下的应对,有备选方案让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就像汽车备胎一样,宁可备着不用,不能用的时候没有,这对处理问题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不计较眼前的得失,眼光放远
能够解决眼下问题不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方式,处理问题必然会有连锁反应,不停的解决问题,不停制造新的问题,并没有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像一个假话需要若干假话去圆谎一样。所以,解决问题要把眼光放长远,把事情处理到一劳永逸,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但至少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04不断复盘形成自己的认知
问题解决之后,真正的结束,而是要从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处理问题时遇到困难,结果带来的收获,在处理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可以再进行优化,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再复盘之后,优化分析、判断、处理的方式,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每一次的问题都会给自己带来收获,每次的收获进行复盘再进行优化,就会让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
不断的刻意练习,才能够逐渐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认知架构的形成,一些别人看似很难解决问题,再不断刻意练习下,逐渐形成认知架构下的习惯,其实就是在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要通过不断的分析、判断、解决、复盘来逐渐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自我认知架构下的行为习惯,处理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一)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指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让他们清楚解决问题的目的和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问自己,“要解决问题的当前情形与将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有多大差距如何减少这个差距” 实际上,学习解决问题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相伴随。此外,提取有关信息也非常重要。所谓提取,就是使问题清晰化,去掉多余的信息,以使重要的问题凸现出来;然后是展示问题,以便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障碍
有时学生不能顺利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摆脱已有知识和假设的束缚。有一个很有名的解决问题的例子:“在天花板上挂着两条绳子,这两条绳子之间有一段距离,如果你拽住了其中的一条绳子,就无法够着另外一条。房间里还有剪刀、铅笔和一些口香糖。你的任务是,利用这些材料把这两条绳子连在一起。”对此,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原因是他们没有想到剪刀除了剪东西之外还有其他用处。其实应当把剪刀拴在一条绳子上,使这条绳子具有一定的重量,然后可以抛向另一条。如果把“剪刀”换成“秋千板”或其他与重量有关的词,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就简单得多。这种对常用物体的不同使用中遇到的困难被称作“功用固着性”。功用固着性是影响人们成功解决问题的一个常见障碍,这是因为人们很难摆脱对事物的已有知识和使用习惯。
(三)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要求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但不大要求创造性。 然而,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需要创造力的。因此,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十分必要。教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非常不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避免得到一个特定的解决,为此需要停顿,对问题进行反复掂量,对待同一问题思索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应鼓励他们认真思考。
通过提问,引导自己思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之所以要通过提问来引导,是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思考并不能像呼吸那样自然而然的发生,需要我们去主动引导。不知道怎么提问的话,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1、清晰性。就是搞清楚问题是什么。比如问问自己:我能详细阐述吗?我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2、准确性。比如当你听到或看到一个新闻时,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个事情是真的吗,它有没有数据、事实、案例等的支撑?有进一步的细节吗?
3、关联性。比如问问自己:那些事情跟这个问题有关联吗,是如何关联在一起的?那些事情对问题的影响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哪些关键行动?
4、逻辑性。比如在表达的时候,问问自己: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讲得通吗?这一节和后面一节能衔接吗?我所说的与相关的事实相吻合吗?
5、重要性。在面对、讨论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先问问自己:我需要聚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事情中哪些是关键?
6、深 度。就是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可以这样问问自己: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这个问题的某些复杂性是什么?我们需要处理的一些困难是什么?
7、广度。在面对、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否需要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我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它?这个事情对我以后有什么帮助?
对问题进行拆解分析,更好地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其原因在于不会拆解问题。拆解问题就是把复杂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可动手操作的小问题。拆解问题可以激发我们我们去思考问题,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一般一个复杂问题可以拆分为3-5个分支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一直拆分下去),经过拆分得到一个个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
举个例子,假如你想要提高阅读能力,你可以把提高阅读能力拆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提高阅读记忆”等,然后再拆分,比如把提高阅读速度拆分成“训练打开视幅、训练感知能力、减少回视、克服默读”等等。以此类推,在不断拆分的分支下面,问题会越来越聚焦,从一个大而难的问题变成了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慢慢的你会发现“提高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可能变成用“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来训练,以及用“提问阅读法、便签读书法、九宫格笔记法”来读书等具体实际的问题上。
多读书学习,积累知识。思考不是空想、瞎想,要有基础作为支持,这个基础就是脑海里的知识。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还是要多读书学习,只有学习各种各样不同的知识,才能为我们的大脑提供思考的土壤。
而想要实现多读书学习的目标,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的一眼看多字的快速阅读法。具体读书的时候,把速读和精读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提高向大脑输送知识的效率。
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试着多问why和how,why就是要理解为什么,how就是要多问问自己如何应用所学到的这个知识。
除了多读书,还要多和别人交流。因为我们的思维具有诸多局限,而多与人交流学习,可以让我们理解不同的思维和观点,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多读不同的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不会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