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十三陵只有十三个皇帝

非转基因食用油2023-04-27  25

1、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2、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3、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扩展资料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共有8座,其中7座妃子(太子)墓,1座太监墓。

对于明朝来说,一共有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皇帝的陵墓在哪里呢?

首先,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皇帝始于朱元璋,结束于崇祯皇帝朱由检,这十六位皇帝并不包括后来的南明皇帝等。而就“明十三陵”来说,坐落于今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就明十三陵的历史来说,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

对于明十三陵来说,除了长陵、思陵外,余下十一座陵墓依次为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由此,对于明朝的十六位皇帝来说,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这三位皇帝没有葬在“明十三陵”。对于这三位皇帝,之所以没有葬在“明十三陵”,原因各不相同。

具体来说,对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病逝,被安葬于南京东郊紫金山的明孝陵。对于朱元璋来说,定都于南京,而且南京也是朱元璋征战中的福地,所以自然要葬在南京。在朱元璋之后,建文帝朱允炆也是定都南京。不过,朱允炆最终葬在何地,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在历史上,针对朱允炆的结局,有说法在燕王朱棣攻入南京之前,朱允炆在皇宫中就被烧死了,不过这一说法缺乏有力地证据。而另一种说法是朱允炆逃到了海外,甚至郑和下西洋都和寻找朱允炆存在一定的关系。

最后,对于明代宗朱祁钰,虽然是以北京作为都城的皇帝,但是,这位皇帝却没有葬在明十三陵中。在历史上,因为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获,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为帝。不过,在明英宗朱祁镇重新掌权之后,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并将其软禁在西苑。于是,本来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就被其兄长朱祁镇给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爷规格下葬。

1、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2、朱祁镇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3、朱见深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4、朱祐樘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庙号孝宗 ,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5、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于乾清宫去世,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传位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十三陵埋葬的人分别是:

1、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

2、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3、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 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4、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5、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

6、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7、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8、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9、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10、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11、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12、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13、明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

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

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犭孔。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在碑亭东侧,原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

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

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

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明朝自开国以来,一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两位不在明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后来,明成祖朱棣将明朝都城迁到了北京,一共传了14帝❕

(明太祖朱元璋)

(建文帝朱允炆)

可这北京的14位皇帝却只有十三座皇陵墓,也就是我们我们今天所说的明十三陵,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明十三陵)

那到底是哪位皇帝没有葬入这皇家陵园呢❔

是之国之君朱由检吗❔

难道他在煤山上吊之后,尸体没人管,所以没有葬入这皇家陵园❔答案不是的,这位亡国之君也葬入了这皇家陵园❕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为安抚百姓,将他与周皇后合葬于田贵妃的陵园内,由此成了“思陵”❕其实,没被葬入十三陵的是明朝的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画像)

明十三陵分别为:

1明成祖的“长陵”;2明仁宗的“献陵”;3明宣宗的“景陵”;4明英宗的“裕陵”;5明宪宗的“茂陵”;6明孝宗的“泰陵”;7明武宗的“康陵”;8明世宗的“永陵”;9明穆宗的“昭陵”;10明神宗的“定陵”;11明光宗的“庆陵”;12明熹宗的“德陵”;13明思宗的“思宗”❕

(明孝陵)

① 其中太祖朱元璋葬南京明孝陵。

② 建文帝失踪于靖难之役,陵墓无考。

 

③ 景泰帝在英宗夺门之变后贬为王礼葬北京玉泉山麓,至侄子宪宗时又恢复其皇帝身份,扩建陵寝。

④ 其余十三位皇帝,葬北京昌平,即十三陵。按时间顺序: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崇祯)。

以永乐长陵、嘉靖永陵、万历定陵规模最大。末代崇祯帝思陵是以其田贵妃墓为基础改造的,规模最小,配置也很简单。

除思陵被盗、定陵被主动考古发掘外,其它各陵均未被盗。

明代皇后都不单独建陵,无论死在皇帝之前,还是之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地宫。十三陵区域内,另外有七座妃子墓和一座太监墓。

除了上述帝陵外,在江苏盱眙有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衣冠冢及祖父墓原址。在安徽凤阳有明皇陵,为朱元璋父母墓。都是大明朝建立后修建的。

另外太子朱标死后,葬东陵,其址在明孝陵东侧。但永乐帝继位后,撤销了大哥的皇帝追谥和陵号。

明13陵----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序排列。

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

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这些也都代表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明十三陵只有十三个皇帝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明十三陵只有十三个皇帝、明朝13陵都分别是谁、明十三陵葬有哪些皇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25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