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这首诗中暮是什么意思吟呢

Qeelin2023-04-27  18

暮江吟古诗赏析

注释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的颜色。

③怜:可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暮”字的意思是: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原文: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作品简介:

《暮江吟》是 唐代诗人 白居易创作的一首 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 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5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这不是一个词,这个不能说是一天的意思。因为清晨和暮光不是一个联合短语,而是偏正短语。这是断章取义。如果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清晨的阳光就像傍晚的阳光一样微弱柔和美丽。或者说是清晨沐浴着阳光,这个暮字通假于沐。

“暮光”:傍晚时分的日光;傍晚的太阳光。

暮:

读音:mù

出自:《论衡•明雩》暮者,晚也。意思是暮就是晚上。

本义:日落时,傍晚。

光:通常指照耀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等。

暮光也可以理解为将要落山的太阳的光。

例句

她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抉择,让她与他相遇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眼神交会的那一瞬,彼此之间已经明白,等待他们的,除了幸福的诱惑,还有危险的深渊。

互相倾心的两人,在爱情与危险间摆荡,一起度过新鲜而刺激的每一天,就像久违的阳光一样,洒落在浪漫的暮光之城。

形声。从日,从莫,莫亦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其所从之“日”,表示“日日”、“天天”。“莫”与“日”联合起来表示“每天的黄昏”。本义:日落时,傍晚。

1、笔画区别

募12画,墓13画,幕13画,慕14画,暮14画。

2、字义区别

(形声。从力,从莫,莫亦声。“力”指“人力”、“生力”。“莫”指“黄昏”。“力”与“莫”联合起来表示“在太阳即将下山,人们结束农活,聚集在打谷场上闲聊的时候,招收人员”。本义:招人;征召) 同本义 。

(形声。从土,从莫,莫亦声。“莫”意为“黄昏”、“夕阳西下”。“莫”与“土”联合起来表示“在黄昏时刻下葬”。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推平,不植树者称墓。辨析:坟与墓:坟字繁体从土从贲,“贲”意为“前冲”,“土”与“贲”联合起来表示“冲天而起的墓”。

墓字从莫,莫字意为日在草丛之中,时当黄昏,太阳下山,死者此时下葬,与太阳一起隐没,故墓葬不垒坟包。结论:坟者有土包耸起,表示死者有冤屈,心中不平,如周武王克商,命令加高殷王子比干之坟,即表示比干死得冤;墓者地表平平,表示墓主系正常死亡,没有冤屈)。

主要是指覆着在上面的帐,也指挂着的大块的布状物。也引申为遮蔽。

本意是指依恋、向往,也指思念的意思,还指向往,敬仰。该文字在《礼记·檀弓》和《孟子·万章》等文献均有记载。

(形声。从日,从莫,莫亦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其所从之“日”,表示“日日”、“天天”。“莫”与“日”联合起来表示“每天的黄昏”。本义:日落时,傍晚)

3、词性区别

募是形声词。

墓是形声词,也做名词。

幕是一作名词,二作形声词。

慕也是形声词。

暮是形声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募

百度百科——暮

百度百科——慕

百度百科——幕

百度百科——墓

莫”和“暮”是古今字,不是通假字!认为“莫、暮”通假,是大陆谜人常犯的低级错误,早就被海外谜友笑话过。

古今字的概念,百度百科有词条,不作详述。

古代已有的字,后来又造新字,前者叫古字、本字,后者叫今字、后出字。“莫”字甲骨文是个会意字,上下都是草,中间是太阳,表示日落草中,天色已晚,所以“莫”的本义是“傍晚”,又引申为“晚期”,如“莫春”“莫年"等,这里,莫读音为mù。

后来“莫”被假借为否定词(读 mò),表示“没有谁”“不要”等意思,于是又另造一个“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暮”是形声字,从日,莫声。所以后来“莫春”“莫年”就写作“暮春”“暮年”了。

因此,莫暮二字与通假字毫无关系。“暮”字的含义,“莫”都可以用来在灯谜中扣合。

卜野先生举例:

宋·叶适《虞夫人墓志铭》:“后乃连外补,众又叹其迟莫落拓,夫人亦无愠容。” 

明·徐渭《鞠赋》:“彼苍厚尔以迟莫,又何辞於末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以作补证:

陆游《自嘲》诗: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陆游这里的“莫年”就是“暮年”。

陆游这两句诗的大致意思就是:

少年饱读诗书胸怀大志,而暮年却只能寄情于农耕桑田。

谨以此帖表示对卜野先生的绝对支持!

PS:

复制《辞典》对“莫”字在读mù字时的解释,以备持有不同意见的吧友查对:

ㄇㄨˋ

〔《集韵》莫故切,去莫,明。〕

“暮”的古字。

1日落时,傍晚。

《礼记‧间传》:“故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

宋晏几道《蝶恋花》词:“朝落莫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元萨都剌《凤凰台怀古》诗:“莫雨楼台连野寺,秋风鼓角动边城。”

2时间将尽。

《诗‧周颂‧臣工》:“嗟嗟保介,维莫之春。”

郑玄笺:“莫,晚也。”

宋苏轼《与林天和长官书》之二二:“岁莫,万万加爱,不宣。”参见“莫夜”。

3昏暗。

《荀子‧成相》:“悖乱昏莫,不终极。”

杨倞注:“莫,冥寞,言暗也。”

4酸模。野菜的一种。

《诗‧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郑玄笺:“莫,菜也。”

陆玑疏:“莫,茎大如箸,赤节,节一叶,似柳叶,厚而长,有毛刺。今人缫以取茧绪。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为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乾绛,河汾之间谓之莫。”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十。

5通“幕”。参见“莫府”。

6通“慕”。贪慕。

《论语‧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陆德明释文:“莫,郑音慕。无所贪慕也。”

(形声。从日,从莫,莫亦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其所从之“日”,表示“日日”、“天天”。“莫”与“日”联合起来表示“每天的黄昏”。本义:日落时,傍晚)

指傍晚、将尽。

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本义指日落西山、傍晚时分,暮色。

暮”古字为“莫”,甲骨文像日落林中,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以上就是关于暮江吟这首诗中暮是什么意思吟呢全部的内容,包括:暮江吟这首诗中暮是什么意思吟呢、暮江呤中的暮字的含义是什么、暮光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16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