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简介是什么 淮海战役详细过程

神话大结局2023-04-27  46

简介: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详细过程:

1、战役的详细进程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8年9月24日济南失守后,国军总部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中央军委关于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指示在济南战役损失不大,能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粟裕为迷惑国军,特意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不停向外发出指令,国军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依然在山东。使徐州剿匪总司令部部署调整、兵力调动也趋缓慢。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共约15万人,以及部分地方部队与华东野战军共同进行淮海战役,参战兵力达到60万人。实际上,约50万解放军开始从不同方向秘密夜行,在国军不知情下扑向徐州。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官刘峙作战无能,故在战斗前,国军布阵极为不利,与解放军作战处于被动及被分割攻击。国军尚未按“徐蚌会战计划”南移,1948年11月5日,刘峙见国军各兵团均已报告在正面发现解放军主力有扑向徐州之势,便遵从蒋介石之意,将徐州周边部队向徐州收缩靠拢,然后再图向淮河一线撤退。命令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退回徐州东郊,经蒙城向蚌埠调动的孙元良第16兵团经宿县北上退回徐州,邱清泉第2兵团退回徐州西郊,死守徐州。1948年11月6日,国军调动华中剿匪总司令部的12兵团进至太和、阜阳地区东援,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70万人。

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1948年11月6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国军正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黄百韬第7兵团因奉令等海州第9绥靖区的第44军西撤,推迟至7日西开。华东野战军借这此延误,追上正在渡大运河的第7兵团,负责殿后之第7兵团第63军、第100军83师被迅速歼灭。黄百韬见势不妙,希望李弥第13兵团协助撤退。李弥拿出刘峙命令,执意按计划回撤,拒绝援助。1948年11月8日,防守运河一线之第3绥靖区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在中共地下党员、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之后,解放军迅速通过第三绥靖区防区。10日,解放军先头部队、山东兵团主力,歼灭第7兵团西撤之先头师,切断第7兵团退路。第7兵团渡过大运河后,走到碾庄时,第64军军长刘镇湘建议,依靠第13兵团在碾庄留下的军事工事,与解放军大战一场。同时,国防部发来电,称可交战,如能击退敌人再走亦可,这样第7兵团就在碾庄犹豫了一天,最后决定迎战解放军。结果解放军行军速度超出预料,在一日之内,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就攻占碾庄与徐州之间曹八集等各据点要道,11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

此时徐州南方战况,由于宿县之孙元良第16兵团北撤徐州,而协防宿县之刘汝明第4绥靖区也向南撤。由于刘峙指挥慌乱,蒋介石决1948年定11月10日把杜聿明调回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具体负责指挥作战;同时命令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由徐州向东攻击,为黄百韬第7兵团解围。在蚌埠,以第9绥靖区改组建第6兵团,以第4绥靖区改组建第8兵团,两兵团将协同沿津浦铁路两侧向宿县推进。至此,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80万人。

11月15日中原野战军攻占空虚的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鉴于淮海战役规模越打越大,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统筹华东、中原区事宜。蒋介石下令黄维第12兵团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向北推进,重占宿县。

自11月13日起,徐州国军以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协同攻击全力解第7兵团之围。开始粟裕令华东野战军第7、第10、第11纵队组成阻援兵团,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许家地域,实行正面防御阻击徐州国军东援;以苏北兵团各纵队从徐州东南侧击第2、第13兵团增援,在潘塘附近发生激战。在22日第2兵团被华东野战军阻于离碾庄12公里处大许家一线,无法突破。19日,华东野战军全力加快对第7兵团的围歼作战,至1948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

第二阶段

国军第7兵团被歼灭后,由蚌埠进军的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担心被解放军攻击而拖延北进,造成从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增援向宿县进军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位置突出、孤立,在解放军的阻击下,这3个兵团无法靠拢徐州打通徐州—蚌埠间联系,战场形势对国军极其不利。第12兵团由蒙城出发渡过涡河,1948年1948年11月21日,第12兵团到达南坪集并渡过浍河,发现解放军有合围之势,于23日夜转向东南方向的固镇转移,企图向李延年第6兵团靠拢。中原野战军集中兵力合围黄维第12兵团,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将国军第12兵团包围在于宿县西南之双堆集。11月27日,黄维指挥第12兵团乘合围尚不严密以4个师兵力为先头向东南方向全力突围,其中第85军第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率部阵前倒戈,使黄维突围计划失败,军心动摇,士气一蹶不振,只得就地固守待援。此时,国军已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由于第7兵团被消灭,徐州东线已完全暴露;徐州往蚌埠之退路,亦因宿县被中原野战军占领而切断。而黄维第12兵团也被解放军合围,有被全歼之危险。

1948年11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不得不下令徐州驻军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向江南撤退,徐州剿匪总司令官刘峙离开徐州调到蚌埠指挥第6兵团、第8兵团再次北援,由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30万徐州守军,于1948年11月30日放弃徐州向西南沿永城、涡阳撤退。华东野战军发现国军撤走即以7个纵队30万人发起追击、拦截。同时,由于南线李延年兵团缩回蚌埠,华东野战军又从南线另抽调3个纵队加入北线对杜聿明集团的围攻。杜聿明部途中接到蒋介石命令向东南出击,解救黄维第12兵团,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不得不转攻东南,最终12月4日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12月6日,第16兵团因协调错误,自行突围,大部被歼灭。中原野战军对黄维第12兵团采取大量土工作业的近迫攻坚战法,对第12兵团合围圈不断缩小防区缩小,至12月初,第12兵团粮弹不足陷入困境,只能靠有限的空运补给。此外,华东野战军又抽调5个纵队加特种兵纵队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指挥,加入对第12兵团的围攻。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因回家奔丧最初没有随军,第12兵团被围后乘飞机进入双堆集包围圈。1948年12月6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对第12兵团全线发起攻击,1948年12月12日发起总攻,至15日第12兵团残部各自突围被歼灭,消灭了国军12万人,俘虏第12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胡琏搭乘战一团战二营代营长甘义三之座车,单独突围逃出(这部战车为战车二营突围指挥车,仅此车有突围路线地图及资料),但坦克被解放军击中亦受重伤,嗣即在上海接受手术。

第三阶段

由于已消灭了国军34个师,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之22个师被包围,为配合平津战役对傅作义集团之分割包围避免其迅速决策经海路南逃,解放军对合围的杜聿明部暂缓攻击,进行了20天休整,向杜聿明发动政战宣传与劝降,消耗其心理,为最后围歼杜聿明部做最后准备,虽然杜聿明拒绝投降,但瓦解了国军官兵士气。合围圈中的国军粮弹两缺,虽有空投补给,但远不够用。1948年12月19日被围的国军曾谋划空军掩护下突围,亦无力执行。

平津战役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分割与包围之后,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残部撤往第2兵团防区。1月10日战斗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亡,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李延年第6、刘汝明第8兵团随后放弃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撤往江南,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

淮海战役。

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的结果。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统帅部的决心一变再变,各兵团互不配合,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是国民党政府失去了人心。对于这一战役,作战双方对胜败的原因都进行过总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问题一:徐蚌会战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只有一个,不服来辩 是什么原因?

问题二:国军为什么在淮海战役中失败 淮海战役上败双方都有不少的胜败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大会战中的协同与配合,各位请看: 在大陆的败亡,真正决定性的还是淮海会战上惨重失败, 虽然输掉了辽沈会战和平津会战,但只要能在淮海战役中获胜,基本还能够维持江南半壁江山,淮海之战的失败则注定了它在中国大陆的彻底溃败,所以,淮海战役应该称得上国共内战决战中的决战。在这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最大战役里,国军进入该战场有8个兵团和大批地方和特种部队(国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人民 进入该战场的是最能作战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参战部队达60万人),以及大批地方武装和数已百万计的支前民兵,国共双方都极尽全力拚博,历史已作了定论:历时65天、国军失败了,被歼兵团5个,被歼部队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 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 的直接威胁之下。这样一场大战,胜与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民 参战将士团结一心、合力死拚、配合协同极为到位是取胜根本;而国军参战将士分心、各自死拚、配合协同被打乱效果极差是其失败的根源。双方的统帅高层,都可以用一句概括,“都没有想到”。中国 领导集团的人们都说是这一仗一锅夹生饭,硬是我军一口一口地吃掉了(换言之就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大、而且也能吃下去),充分证明此战事之前没有进行如此规模大打的计划和一场吃掉对方如此多的能力, 的军事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仗”,由于淮海战役前人民 还没有达到优势兵力,自然也就没这样大的打算。在mm的 著作里“淮海战役总方针”一文里,也只是提到的第一阶段打法设想,第二阶段如何打根本没有方略,也说明没有想到。而蒋介石为首的国军高层更是没有想到,他们也在进行布置调整,将连云港海洲一线的44军编入黄百韬兵团并放弃这一线,就是调整兵力,组成徐州国军战略防线的右翼,但还未完成,就被共军包围歼打。蒋公虽然也还是想到了此战很大,但无论如何也想不会仗会打到如此的规模,从国军逐渐增添部队投入战场的态势看,中国 一方根本上没有想到此战的规模会大到如此的程度。直到大战已经开始,国军在这一极为重要战略区的军事指挥核心还未有效形成,刘峙无此能、杜聿明为付职(虽有一定能耐)但资格不够、且在东北有败绩,难以在南线的国军精锐部队的官长前发号施令;国军里有此能的白崇禧上将一说要出任指挥一职、但又时儿反悔不来,最后,只蒋公自已亲自统督全局。蒋介石是 全局的首脑、在一个战场里的应变应战的能力是不高的。再说说双方参战的部队。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国共两军伤亡最大、战斗最为残酷的一个。国民革命军在淮海战役上拼得最狠的一仗,超过那两大战役。整个战役中虽然也有个别部队的成建制叛变,但至多也只是军一级,而且还基本都是杂牌部队,基本上所有参战的蒋介石嫡系部队都战斗到了最后,即使在战局最不利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辽沈战役中的长春郑洞国部、沈阳周福成部成兵团建制的缴械投降的情况,而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守北平,一次性就不战而降二十五多万。 国民革命军在淮海一战中有两个兵团司令官战死(2兵团司令邱清泉、7兵团司令黄伯滔),军长、师长以下战死者数十计(部队死伤达30多万人),其作战的坚决程度是整个国共内战中绝无仅有的。人民 方面为了胜利也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淮海战役是人民 在三大战役中伤亡最大的一个,其伤亡人数比其他两个战役(辽沈死伤6万多、平津死伤3万多)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达到惊人的14多万人)。而双方在战区里的战场总指挥,人民 一方成立了总前委,人民 中最优秀军事>>

问题三: 在徐蚌会战中为何会失利 一是共党实行土改,深得民心,有老百姓支援前线,后勤保障充足。前线士兵真心卖命,作战顽强。国军许多部队战斗意志不强,一打就溃。

二是 没有实行杜聿明的冒险战略,关键时候不敢压出去赌,一味求稳。比如黄百韬兵团被围时,杜本想集中徐州三个兵团30余万人先向西冲破刘伯承的六个纵队,其实当时国军在整体上还是有优势的,华东粟裕部围住黄百韬以腾不出身,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东西对进企图打通津甫线,另外蒋介石还从华中调来了黄维兵团,10几万人压上来了,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尤其是它的18军,战斗力是很强的。而刘峙被扑空,徐州空城一座,这样国军就失去了积极的行动,只能保守的跟着共军的行动而行动,其实是步步消积被动。

三是蒋介石在关键时候喜欢插一手,影响了前线指挥战略。当黄维兵团被围时,杜聿明曾找蒋谈过,要么坚守徐州,要么退守长江,考虑要坚决。蒋同意了杜率邱李孙三个兵团退守江南,结果中途变卦要杜去解救黄维兵团,导致了整个杜集团被包围在陈官庄,天寒地冻,没吃没穿,30多万人被葬送。

四是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作战不力。在共军未包围川维兵团时,李延年害怕被包围,行军很慢,当黄维被包围时,李延年没有尽全力去增援,最后退回蚌普。而刘汝明兵团则离得远,跑得快。这样一来,黄维被孤立的留在包围圈内。

问题四:徐蚌会战失败后 主力还有吗 三大战役之后, 主力被消灭。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 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948年, 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 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济南战役是人民 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2]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 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问题五:和谐讨论,淮海战役,国军为什么失败 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两样,情报和民心!情报 由我们的周总理一手组建并负责!毛人风怎么和总理比!后勤更不用说, 到哪儿2民兵推车跟到哪儿!还有作战指挥, 由号称大兵团运动战指挥天才粟裕将军统一指挥!由军中元老陈毅元帅负责协调指挥!军队调度一路顺畅!而反观国军一方!总体编制军队机动能力。火力投送力都占优!可是由于情报失利不仅指挥调度是按着 预想的!连战役中的某些战术预演也是按着演习进行一般!还有最好指挥能力程诚杜律明根本无法和粟裕比,还有越级指挥也严重!

问题六:淮海战役 失败的主要原因 是历史必然性所致,用马克思主义的名来解释就是这样。

问题七:淮海战役 失败的主要原因 指挥混乱:蒋介石数次直接干涉杜聿明指挥,使本可安全撤退的杜聿明集团被包围

判断失误:黄伯韬浪费时间等待海州守军汇合,结果被 包围,未能进入徐州

互相肘制: 军各兵团,除黄维外,其余各将领各怀私心,都只顾各自逃命,徐州大撤退时,本应互相掩护,但却变成了各自逃亡

人心丧失:当时支持 作战的有百万民工,而 军已丧失人心,无心恋战

问题八:和谐讨论,淮海战役,国军为什么失败 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两样,情报和民心!情报 由我们的周总理一手组建并负责!毛人风怎么和总理比!后勤更不用说, 到哪儿2民兵推车跟到哪儿!还有作战指挥, 由号称大兵团运动战指挥天才粟裕将军统一指挥!由军中元老陈毅元帅负责协调指挥!军队调度一路顺畅!而反观国军一方!总体编制军队机动能力。火力投送力都占优!可是由于情报失利不仅指挥调度是按着 预想的!连战役中的某些战术预演也是按着演习进行一般!还有最好指挥能力程诚杜律明根本无法和粟裕比,还有越级指挥也严重!

问题九:徐蚌会战 为什么输得那么惨 就像瞎帅说的,五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

看看全过程,上下决心不定

一开始杜聿明提出,索性几个兵团云集徐州,缩成一团,相互支援

可杜去了东北救火之后,部队沿着陇海路一字长蛇摆开,给了粟裕各个击破的可能

战役开始后,更是一团糟,李弥兵团撤向徐州,把黄的7兵团留在海安,暴露在外

加上三绥区起义,华野得以通过台儿庄,强行分割7兵团

7兵团被围困后,国军救援迟缓,2兵团和13兵团无法打开正面防御

12兵团则行进路线不当,落入包围

最后徐州突围的时候,又要去救12兵团,结果就是全部完蛋

客观的说,淮海战役的时候,国军在质量上甚至不如昔日重点进攻山东时期的水准,而共军水准上升,岂有不败之理

看一下战斗序列,国军中,能打的也就是5军(2个主力师)、18军(2个主力师)、10军(2个主力师),70军(1个主力师),25军(2个主力师),8军(2个主力师),64军(2个主力师)74军(重组)(2个主力师)

这个阵容已经有所下降,而共军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问题十:徐蚌会战国军必败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一、三大败笔

1、黄百韬西撤误时

如果快速西撤,与徐州集团会合,则共军作战难度会大很多。

2、二是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不敢北上

如果积极北上,国军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五个兵团全军覆没。

3、蒋介石严令杜聿明南下

如果杜聿明从西线撤退,则徐州集团大部可保全。

二、直接原因

1、黄百韬被歼

(1)顾祝同乱指挥,让黄百韬在新安镇等海州的44军2天,没想到粟裕行动会如此迅速;

(2)黄百韬着急,急昏了头,没有在运河上架浮桥;

(3)刘峙惊慌,没等黄百韬到达,便令李弥从曹八集撤回徐州;

(4)何基丰、张克侠起义。

国军一方自上而下都还没有进入良好的决战状态。东北的溃败,使国军在心理上非常紧张。

2、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犹豫

(1)刘汝明不想加入徐蚌会战;

(2)顾祝同瞎指挥,惊弓之鸟。

共军全部主力已经被吸引在徐州附近,哪还有兵力南下蚌埠?刘、李两兵团犹豫,是因为顾祝同担心淮河和长江防线。顾祝同此举太短视!徐州主力丧失,淮河和长江防线还有什么意义?

3、杜聿明被围

(1)蒋介石被共军假象迷惑;

(2)蒋介石还是舍不得黄维。

三、深层原因

1、军队战斗力

国军战斗力弱于共军,士兵并不清楚为何而战。

2、军事将领的素质

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协同不力。

黄百韬急、刘峙惊、顾祝同瞎指挥。

3、蒋介石的战略意图

蒋介石的战略意图不清晰,犹豫、多变。退守淮河不坚决;留守徐州不主动;放弃徐州目的不明确。

四、结论

国军的失败本质上是政治原因。

蒋介石战略意图不清晰,关键是因为政治与军事错位。 在政治上早已处于劣势,但军事上还处于优势。如此, 进攻没有底气,防守又不甘心。

高级将领的政治素质本来就是政治问题;军事素质失常,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形势导致的。

士兵的战斗力,归根结蒂也是政治原因。共军士兵为土地而战,国军士兵又为何而战呢?

徐蚌会战,也就是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刘峙为总指挥。以刘峙平平的能力完全担不起总指挥这个大任,但当时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临时变卦卸任,于是蒋介石无奈之下让刘峙顶上,最后他也不出大家所料,战争惨败刘峙趁机跑路了。

蒋介石准备拉开徐蚌会战的的序幕时,原本指定的指挥官白崇禧突然变卦,不愿意担任指挥员。这种关键时刻,蒋介石只能让大家都不看好的刘峙接任。多方的质疑铺天盖地而来,连刘峙本人都觉得蒋介石这个决定很不合理。但箭在弦上,蒋介石也想不到更好的人选了。

的确,刘峙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真的就输了。对战开启没多久,刘峙就被四面围攻过来的解放军吓傻了,赶紧让徐州周围的部队向徐州集合,并一直向蒋介石告急,认为解放军必然要攻占徐州了。

蒋介石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严令刘峙马上派兵增援东边的黄百韬兵团。可刘峙犹犹豫豫,一直消极应战,并要求蒋介石尽快派兵守住徐州,结果错过战机,黄百韬兵团惨败,全军被消灭。

刘峙打战不行,但小聪明还是有的,关键时候还挺会保命。徐州战争失败后刘峙也是心大,看徐州没啥盼头了,竟然不知羞耻地提出自己要到蚌埠去指挥。最后他跑得快,扔下杜聿明和几十万军队在战场上周旋,自己早早地坐飞机跑路了。

肯定是中央军委拉 毛主席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你说的徐蚌会战是指的徐州和蚌埠周边的战役,是国民党的叫法,我们叫淮海战役!

蚌埠[bèng bù]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1]

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2]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淮河中游,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的交汇点;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成员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城市[3],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以上就是关于淮海战役的简介是什么 淮海战役详细过程全部的内容,包括:淮海战役的简介是什么 淮海战役详细过程、淮海战役是什么战役、徐蚌会战为什么失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05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