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病死还是他杀


皇太极在五十岁时,因他心爱的宸妃之死,身体立刻变得虚弱了。皇太极一生娶了十五位妻子,而他最喜欢的是天聪八年娶的博尔济吉特氏,崇德元年封她为关雎宫宸妃。这位妻子贤淑文静,皇太极和她颇恩爱,婚后曾生一子,皇太极高兴至极,为此发布了大清第一道大赦令。这个儿子二岁而殇。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忽听宸妃病危,急忙赶回盛京,到时宸妃已死。皇太极悲不自胜。从此这位身体一直健壮的大清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当年十月初二日,他对诸王及他们的妻子儿女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这流露出皇太极已为他年老体衰而不安了。崇德六年以后,皇太极因身体不好,曾发布过大赦令,也减少了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甚至做过祈祷。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劳累一生的皇太极终于因病在沈阳清宁宫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二岁。后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庙号太宗,谥为文皇帝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2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哲哲的侄女,庄妃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清太宗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比庄妃大4岁。

天聪八年(1634年),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当时海兰珠已26岁,虽然已过妙龄,然而更加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因而倍受皇太极的宠爱。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象征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雎宫”。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皇后。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大赦天下。无奈此子福薄命短,二岁而殇。爱子的死,给皇太极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击。宸妃所遭到的打击尤重,整日郁郁寡欢,终于忧闷成病。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立即兼程赶回盛京,当他进入关雎宫时,宸妃已驾返瑶池了,终年33岁,正是风华之年。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

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宸妃死后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皇太极对宸妃这种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都是少见的。宸妃死后火化,初暂安于盛京地载门外五里的墓地。皇太极葬入昭陵之后,宸妃也被迁葬到清昭陵妃园寝内。

相关史料

《清史稿 列传一》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也。天聪八年,来归。崇德元年,封关睢宫宸妃。妃有宠于太宗,生子,为大赦,子二岁而殇,未命名。六年九月,太宗方伐明,闻妃病而还,未至,妃已薨。上恸甚,一曰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乃悔曰:“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上仍悲悼不已。诸王大臣请出猎,遂猎蒲河。还过妃墓,复大恸。妃母和硕贤妃来吊,上命内大臣掖舆临妃墓。郡王阿达礼、辅国公扎哈纳当妃丧作乐,皆坐夺爵。

谢谢祝新年愉快

皇太极是因病逝世的。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清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一生勤勉,积劳成疾,皇太极在五十岁时因宸妃之死伤心欲绝,身体大不如从前,在崇德六年,皇太极身体慢慢衰老虚弱,他在生前发布了大赦令,两年后皇太极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二岁,死后被追谥为清太宗,安葬在了沈阳昭陵,为他传奇一生画上句号。

人物特点

皇太极的智谋武略,实是中国历代帝皇中不可多见的人物,本身的才干见识,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中国历史家大概因他是满清皇帝,由于种族偏见,向来没 有给他以应得的极高评价。其实以他的知人善任、豁达大度、高瞻远瞩、明断果决,自唐太宗以后,中国历朝帝皇没有几个能及得上。皇太极的军事天才虽不及父亲,政治才能却犹有过之。

1、因病逝世。皇太极一生勤勉,积劳成疾,在五十岁御驾亲征时身体状况已经不好,再加之宸妃之死的打击,52岁时猝死在了盛京。

2、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清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自幼聪慧,是父亲努尔哈赤身边少有的喜欢读书识字的孩子,所以从小就开始负责家里钱财收支的管理。

3、后来皇太极和兄弟们一起陪父亲征战各地,逐渐受到重用,在努尔哈赤去世后,大家拥戴皇太极“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接管了后金的皇太极继续着父亲统一天下的事业,在公元1636年正式定国号为“大清”,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4、皇太极在政治上不以杀戮震慑中原,而是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的政策,以发展文教的方法来治理国家。他做出了各种努力缓和了满族、汉族、蒙古族之间的关系,设立了都察院、八衙门的管理机构,强化了中央集权。

5、皇太极认为“农时不可失”,“废农事者罪之”,大力鼓励农业发展,并且爱惜民力,停止修城筑墙,让百姓专心务农。他对军队治理严明,培养了强大的骑兵,是一个很有智谋武略的皇帝。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皇太极像平常一样忙碌:先是接见和赏赐了土默特部落前来贡马的甲喇章京大诺尔布、小诺尔布等十五人以及他们的随从;之后,他奖励了护送格隆喇嘛来盛京的土默特部落车克车章京所属诺木习礼和从人;随后他同皇后、诸妃在崇政殿召见远嫁察哈尔、科尔沁蒙古的固伦公主,并挑选最好的绸缎赏赐固伦公主和科尔沁一同来朝的福妃、贤妃及诸福晋。这一天,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而就在这天夜里,皇太极端坐在正寝清宁宫东暖阁的南炕上离世,年仅五十二岁。

史上最离奇香艳的谋杀传闻

皇太极从小身体很好,中年以后身体发福,有些偏胖,官方史书从未记载过他有任何病史,而后有关的清代官修史书几乎都记载说皇太极死时是“无疾而终”。后世野史更将皇太极之死说成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谋害,演绎成了一起香艳离奇的谋杀事件。金大侠的《碧血剑》中更是活灵活现地写到,是袁承志亲眼见到皇太极赶到庄妃的寝宫,被正在和庄妃幽会来不及逃走的多尔衮行刺而死。凭什么这样说呢不过是因为“大妃阿巴亥之死”、“孝庄下嫁多尔衮”两件谜案。大妃阿巴亥是否是被皇太极逼死的,我们在之前已经讲过了。那么,“孝庄下嫁多尔衮”就更不足以作为两人谋害皇太极的理由了。皇太极死时,顺治年幼,皇太极的几个兄弟手握兵权对皇位虎视眈眈。孝庄皇后为了保全顺治的皇位下嫁给实力最强的多尔衮,并封多尔衮为摄政王。得到多尔衮的帮助后,顺治的皇位得到了保证,顺利成为第一个入关进京登上帝位的满清皇帝。而多尔衮一直到死时,都没有对皇位产生不轨的念头,可以说孝庄皇后的下嫁功不可没。

可见,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的传说是毫无根据的。

 皇太极真正的死因很可能是“痰疾”

从崇德五年开始,清史的记载中屡次出现“圣躬违和”或“圣躬不豫”的字样。

第一次圣躬违和:崇德五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第一次“圣躬违和”,到安山(今鞍山)温泉疗养。

第二次圣躬违和:崇德六年农历八月,松山大战前夕,明十三万大军来势汹汹,前线告急。皇太极调集各路人马,决定亲自前往前线坐镇指挥。本来定于农历八月十一日出发,不巧他患上鼻衄(即鼻出血),血流不止,不得不将出发的日期一拖再拖。八月十四日,出血仍未缓解,而前线军情告急。皇太极抱病出征,一路急行,三天后,病情才有好转。

第三次圣躬违和: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圣躬违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外,悉予宽释。”显然皇太极这次病得相当重,不但用大赦的方式上向天祈求康复,而且都察院的官员们还上疏建议:皇上不必事必躬亲,可让各旗、六部诸大臣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至军国大事再向皇太极奏闻,以减轻政事活动,得以静心休养。

明显感觉力不从心的皇太极不得不同意了这份奏疏的建议,决定以后的政事由和硕郑亲王代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肃亲王豪格、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合议处理。

这是一次重大的行政体制的变革。通过这次变革,皇太极基本上交出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大权。这证明他确实病得不轻,或者是宸妃的死,促使他重新掂量生命中的轻与重。当明白死亡正在逼近之时,对生命的依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第四次圣躬违和:同年农历十二月,皇太极率众往叶赫出猎,到达一个叫开库尔的地方时,又“圣躬违和”了,随同前往的诸王、贝勒、大臣都请求停止行猎返回盛京,但皇太极因为此行没有收获,不愿空手而归。就在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年仅五岁的皇九子福临射中一狍,当年一箭可射穿两黄羊的皇太极见状,心中大喜,这才与众人启驾还宫。

第五次圣躬违和:崇德八年正月初一,因皇太极“圣躬违和”,免群臣的新春朝贺礼。命令和硕亲王以下副都统以上诸人前往堂子,代替自己向上天和历代祖先行礼祈祷。

第六次圣躬违和:农历三月十七日,因“圣躬违和”大赦,死刑犯以下的人都得到了赦免。

第七次圣躬违和:农历四月初一日,“圣躬违和”,连续两天向盛京城及境内各地的寺庙祷告,施白金。

农历四月初六日,皇太极遣人至李氏朝鲜世子馆中,要求朝鲜方面进贡一种名为竹沥的药材,并且选派名医前来会诊。而据李氏朝鲜方面的史书记载,皇太极所遣传谕诏令的人曾经告诉李朝世子说皇太极患有风眩之病。

竹沥是竹子中的汁液,入药可镇咳,祛痰。从崇德七年开始,明清处于最后争夺的关键时期,事务繁多,皇太极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加逢丧妃之痛,难免痰火上升而头晕目眩,病情加重。如果李氏朝鲜方面的史书记载无误的话,那么皇太极很可能死于“痰疾”。

崇德八年开始,“圣躬违和”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说明皇太极的病连续发作。但是从四月开始,这种情况似乎得到了缓解,皇太极的身体状况相对平稳,所以官方史书才会有“无疾而终”的说法。

>

皇太极的身体在去世前两年因为爱妃的离世而日渐虚弱,两年之后他便因身体不适而骤然去世。皇太极在努尔哈赤诸多子嗣中排行第八,他同努尔哈赤一样十分骁勇善战,自少年时期开始便一直跟随努尔哈赤在外征战。待努尔哈赤逝世之后能力出众的皇太极被推举为新一任继承人。而皇太极在即位之后依旧不改强硬作风,后金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对朝鲜与明朝发动进攻。

在征服朝鲜之后皇太极将身处中原地区的明朝视为重点征服目标,明朝在后金的强势进攻下其发展情况越变越差。除了不曾停歇对外扩张之外,皇太极在位期间还对后金内部制度及矛盾进行了诸多变革,后金的内部统治情况也因此日渐好转。在皇太极的授意下,原本被称为“女真”的女真人被更名为“满洲”,“后金”政权也改名为“大清”。

在改国号的前两年,正值壮年的皇太极又迎娶了一位名为博尔济吉特氏的妻子。这位博尔济吉特氏深得皇太极的喜爱,皇太极还为了她大赦天下。他们二人十分恩爱地度过了七年左右的时间,期间虽然曾经有过一个儿子,但是年仅二岁便夭折了。就在成婚后的第七年,皇太极正在松绵征战期间,博尔济吉特氏突然病危。皇太极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再也无心战事,一路加急赶回都城盛京,但是当他抵达时博尔济吉特氏已经病逝。

皇太极对于这位爱妃的病逝十分伤心,还曾一度因过于伤心而昏厥。待转醒之后皇太极也是茶饭不思,他的身体状况也因此开始逐渐虚弱。此后两年时间里皇太极始终对博尔济吉特氏的逝去难以释怀,他的身体以及心理也在这段时间里迅速老化。两年之后皇太极骤然驾崩,年幼的顺治帝登基。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六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猝然长逝

皇太极在五十岁时,因他心爱的宸妃之死,身体立刻变得虚弱了。皇太极一生娶了十五位妻子,而他最喜欢的是天聪八年(1634年)娶的博尔济吉特氏,崇德元年封她为关雎宫宸妃。这位妻子贤淑文静,皇太极和她颇恩爱,婚后曾生一子,皇太极高兴至极,为此发布了大清第一道大赦令。这个儿子二岁而殇。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忽听宸妃病危,急忙赶回盛京,到时宸妃已死,皇太极悲不自胜。从此这位身体一直健壮的皇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当年十月初二日,他对诸王及他们的妻子儿女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这流露出皇太极已为他年老体衰而不安了。

崇德六年(1641年)以后,皇太极因身体不好,曾发布过大赦令,也减少了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甚至做过祈祷。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庙号太宗。葬沈阳昭陵(北陵)。

皇太极,后金的第二任大汗,同时也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只不过并非是清军入关之后的皇帝。实际上,皇太极在世的时候,是很有希望能够入关的,但是皇太极却在入关前夕猝死,留下了很多遗憾。但究竟为何皇太极会在这个时候暴毙,皇太极之死的背后又有什么秘密呢一起来看看皇太极的真实死因。

于天命元年(1616年)皇太极受封和硕贝勒。他继位后,将“各处余地”归公,分给民户去耕种,致使旗主、贵族无法再设立庄田。又改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编为民户,分屯别居。”这些措施,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在他的极力主张下,文臣翻译汉字书籍,学习汉族文化,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天聪六年(1362年)正月,废除了三大贝勒都面向南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成了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尊崇。削弱三大贝勒势力,使其汗权得到巩固。效仿明朝设分管各项的的“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加强了专制统治,集中了汗权。

扩大兵源,设立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将老满文改造成新满文增加圈点;大力扶植和宣扬喇嘛教联络蒙古和西藏;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的父志一直坚定。对明廷一方面采取议和策略,同时又数次入关,掳掠大批财物、人畜;为解后顾之忧,两次出兵朝鲜,统一了蒙古和黑龙江流域。天聪十年(1636年)五月,称帝,改元崇德,定国号“大清”,改女真为满洲。崇德五年(1640年)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歼灭明军五万余人,松山、锦州大捷。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皆被其占领。崇德七年(1642年),再次率军入关,山东的八十余城池皆被破。

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猝死。卒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来又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法文皇帝,庙号太宗。安葬于沈阳昭陵。

皇太极是位文武兼备的帝王,叱咤彊场、治国理政皆显其才能,众多妻妾中,对宸妃情有独钟,可见其多情。崇德二年(1637)七月,宸妃为皇太极生一子,不想仅半年便夭折而亡,皇太极万分悲痛。

崇德六年(1641)九月,传来宸妃病重的消息,此时正是松锦大战正激烈,而后,又传来宸妃病亡的噩耗,本来就是有病在身出战,宸妃的死,对他身心又是个沉重的打击,从此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后又重病一场,一直带病处理朝政。八月初九日(1643年九月21日)这位征战一生的帝王在盛京清宁宫中去世。

中国古代,一般都会伴随有阴谋论伴随着大人物的暴毙,皇太极也不例外。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皇太极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后来的孝庄太后)与多尔衮通奸,多尔衮于是和孝庄太后合谋毒死了皇太极,但是多尔衮为了掩人耳目,没有自己称帝,而是扶植了皇太极的儿子福临即位(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不过这种说法并不能有直接的证据支持,因而只是一种传言。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合理的推测认为皇太极的确死于疾病,且死因极有可能就是过劳死,皇太极是一个勤奋的皇帝,大概是吸取了明朝皇帝懒政的教训,在皇太极死前几年,虽然没有得过什么大病,但是皇太极的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一些状况,1642年(即崇德7年)皇太极两次“圣躬违和”,皇太极一度到鞍山的温泉疗养。而皇太极去世前几年正是满清入关前征战最多的时候,所以皇太极死于过劳死(猝死或者心血管疾病死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以上就是关于皇太极是病死还是他杀全部的内容,包括:皇太极是病死还是他杀、皇太极怎么死的、皇太极怎么死 皇太极死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005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