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简写为RNP,是由特定蛋白与特定RNA形成的复合体。
小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有:信号识别颗粒、端粒酶、核糖核酸酶P等;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如核糖体。
1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SRP)在真核生物细胞质中一种小分子RNA和六种蛋白的复合体,此复合体能识别核糖体上新生肽末端的信号,顺序并与之结合,使肽合成停止,同时它又可和ER膜上的停泊蛋白识别和结合,从而将mRNA上的核糖体,带到膜上。
2端粒酶是一种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酶,可合成染色体末端的DNA,赋予细胞复制的永生性。端粒酶(Telomerase),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可能参与恶性转化。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端粒酶的存在,就是把 DNA 复制的缺陷填补起来,即由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3核糖核酸酶P是一种核糖核蛋白, 含有一个单链RNA分子, 长度为375个碱基, 结合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0kDa的多肽(119个氨基酸残基)。核糖核酸酶P(RNase P)是负责tRNA前体5'端成熟的酶,它由蛋白质和RNA两种亚单位组成。1983年Altaman等人报道,在较高浓度的镁离子和适量精氨酸参与下,RNase P中的 RNA能够切割tRNA前体5'端。而Rnase P中的蛋白组分没有催化功能,只是起稳定构想的作用。这是首次报道的具有反式切割作用的RNA分子。由于他们具有类似核糖核酸酶功能,而化学本质为核酸,因此被切赫称之为核酶。鉴于切赫在此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因而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在之后的研究中陆续发现,细菌和真核的RNase P RNA有相同的起源祖先,但是却沿着不同的进化道路有了分化:真核的RNase P RNA在没有蛋白的存在的时候是不具有催化功能的,细菌的RNA则相反——没有蛋白也同样可以催化底物。
4核糖体(Ribosome),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一般而言,原核细胞只有一种核糖体,而真核细胞具有两种核糖体(线粒体中的与细胞质核糖体不相同)。糖体在细胞中负责完成"中心法则"里 由RNA到蛋白质这一过程,即"翻译"。在进行翻译前,核糖体小亚基会先与从细胞核中转录得到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简称"mRNA")结合,再结合核糖体大亚基构成完整的核糖体之后,便可以利用细胞质基质中的转运RNA(transfer RNA,简称"tRNA")运送的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当核糖体完成对一条mRNA单链的翻译后,大小亚基会再次分离。
核孔复合体是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篮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核篮等结构组成。
核孔复合体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
核孔复合体是指镶嵌在核孔上的一种复杂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结构组分:
1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并伸向胞质。
2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一侧,又称内环。环上有8条细长纤维对称分布,向核内伸入50~70nm,在纤维末端形成一个直径为60nm的小环。
3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八重对称。
4栓:又称中央栓。位于核孔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所以又称为中央颗粒。
Arp复合体(Arp:ActinRrelated-protein)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肌动蛋白则是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它起到模板的作用,促进肌动蛋白的多聚化。Arp复合体由Arp2,Arp3和其他5种蛋白构成,也写成Arp2/3复合体。
以上就是关于说明各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的功能和结构全部的内容,包括:说明各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的功能和结构、核孔复合体名词解释是什么、Arp复合体有什么作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