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一看就懂

思维散漫2023-04-27  34

意思是: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原文为: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思想主题: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相

若以司马公史记中的严谨与考校、史记原本的完整性来说,这本书在某些地方可能并非尽善尽美。首先文风略显轻松,没有正儿八经历史书的庄重感和旁白感,其次内容也不完全来自于史记,而是包含了资治通鉴等其他史书的部分内容。

但若是以广大读者能轻松读完、并将史记的核心记载内容展传递给读者来说,这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对于我们普通读者而言,超出专业范畴去阅读晦涩的古文是相当累的一件事,而正儿八经的白话文翻译有时又让我们觉得如同嚼蜡,兴趣缺缺。《一看就懂的史记》这本书则是将典籍剖开、轻装上阵的做法我个人非常赞同。

首先是非常接地气的人物描写,让许多史书中的人不再是隔着厚重的历史滤镜,而是带着人的七情六欲铺陈在眼前;其次独特的叙述角度也打破了编年史阅读法某年某月某谁做了某事的桎梏,让人能够轻松的从历史中感受到那份独属于华夏文明的绵延之路。

《史记》计52万余字,记录了从始祖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两三千年的历史,共130篇十二本纪(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各方代表人物的生平和少数民族的传记)、十表(大事年表)、八书(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

温伯陵一方面 横向上通过串联史记中比较突出的部分史料, 描绘出一幅中国上古时代的全景图 ,以后来人的角度回首数千年前的往事,总结出一些对现实有指导作用的观点;另一方面从 纵向 上将某些史记所载的史料 不断向上和向下推导,研究上古时代的 格局 演变 ,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 。

吕氏春秋记载,当禹之时,天下万国。彼时天下不过今日之中原数省,有万余大小部落称国;而今之中国疆域数倍于前,高达960万平方公里,这片土地上的34个省级行政区、56个民族虽风俗、习性各异,却始终是华夏一家,中华一国。

统一之路绕不开秦汉,本章首先以战国齐赵韩三国政绩得失对比秦政变法,评析了始皇功绩。其中大小仁政的观点深得我心,所谓小仁政即是着眼眼前,大仁政则是着眼未来,秦以暴政统一六国,对六国人民来讲是国仇家恨,但对于后世汉唐乃至今世则是奠定华夏一统的人心基础。

人心基础外则是疆域边界。项羽过江东也无法胜利、泰伯断发文身的上古道德都说明了土地的重要性。海洋时代之前,中国一座孤岛,被两座高原封锁在世界东方,唯一的通道就是河西走廊,华夏文明要发展,必须打破头顶游牧民族的C字包围圈,也就必须将西域和内蒙纳入版图。汉武穷兵黩武至人口减半,但也是这份死也要打下来的决心,让雄鸡东唱,让中国海阔天空。

历史照进现实最显著的作用在于让今人拥有判断对错、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借助历史的力量,司马公在写史记时以文王拘而演周易激励自己、张载的横渠四句让多少读书人在绝境中继续摸索,我们甚至无法想象若是我们这代人没有历史将是何等的绝望与迷惘。

这份力量首先来自于中华民族的道统,本章中对中华道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在上古时期,尧舜既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精神领袖道德圣人,因此道统和政统是一体的,但在春秋之后,君主不再是圣人,道统由孔孟、汉武传到儒家手中,这批文人才拥有价值观的最高解释权,此后才有文人风骨一说。

道统之外,本章还探讨了内卷的出路问题。内卷古来有之,只要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赶不上人类需求的增长速度,就一定有内卷。三条解决方案:一是向外,例如秦汉的向外扩张;二是内耕,例如宋朝的精细化生产;三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断提起的公平正义。

今朝章从冰河时代的温度变化讲起,描绘了历代王朝的天灾人祸,生产力和生育的关系等等。读完这章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这份上下绵延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华夏子女带来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

文化自信是什么,是我们的这份历史里、这份文化中的每一个青史留名的人、每一句代代相传的话,我们都够得着。我面对困难坚持不下去时,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我突然辞职拥抱转身另一种人生叫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背后是李白;我跌倒后爬起叫“而今迈步从头越”,我背后那是我毛爷爷。

文明自信是什么,是我们的文明有五千年历史,是唯一没有被历史长河冲刷而去的文明。我们中国本身就是一种文明,我们讲究仁爱孝悌,这和自由、神创理论不一样,这是人类内心最朴素的东西,它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是人类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因此欧美是国家发生文明,而我们中国是文明诞生国家。

当我们阅读历史的时候,总觉得那些波澜壮阔的史诗只能由那几个名字来完成,他们和对手彷佛都是天命之人,但实际上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刺客游侠,都曾和我们一样鲜活,有着复杂的性格和人生。

刘邦年轻时曾仗剑千里去魏国投奔信陵君,晚年拒绝治病,死前为秦始皇、信陵君等人安排守墓,充满侠气的隔空致敬;苏秦功成名就后在曾经嘲笑过自己的亲戚面前“能有佩六国相印的辉煌,都是你们逼出来的啊”;出生穷苦的卫青一辈子谦仁退让、而出生富贵的霍去病张扬霸道。

 

自序是整个史记的最后一卷,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周公和孔子都是圣人,司马公这话的意思是说:周公走后五百年才有孔子,孔子走后又过去五百年了,现在这个时代又是谁能够将春秋、诗书这些文道典籍续写本正呢?这事应该就在我身上了,就是我了啊,我怎么能够推辞!

对于这份承诺,司马公做到了,史记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文明的穹顶星空之上。

最后,附上全书思维导图一份,需要自取:

以上就是关于蜀相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一看就懂全部的内容,包括:蜀相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一看就懂、十日一书.历史 | 温伯陵:《一看就懂的史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976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