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有哪些

风声桌游2023-04-27  28

一、改革的目的

为了革除鲜卑旧俗 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巩固北魏的统治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

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

第四,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1)目的: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巩固北方新的统一。(2)内容或措施: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用(讲/写)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仿汉制(管制、律令),学汉礼,尊崇儒孔,以孝治国,尊老养老。(3)历史意义:维护了统一北方的新政权,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3孝文帝改革除了所受的教育以外,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以下内容请阅课本P114)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

1、政治上:

(1)整顿吏治:地方长官的任期按政绩好坏觉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并加大反贪污力度,树立御史台的权威。

(2)下令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以邻长,武邻为一里长,五里为一党长。长官均由办事能力强和谨守法令的人担当,负责管理农民、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北魏的基层机构更加完善。

2、经济上:

发布均田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

内容:

前期(471---490)主要由冯太后主持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

2、推行均田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

3、设立三长制: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

后期(490---499)主要由孝文帝主持

1、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以上就是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有哪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或措施和历史意义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措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972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