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前那"天下第一雄关"叫居庸关,前方那台叫云台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云台
居庸关的中心,有一"过街塔"基座, 名"云台",取其"远望如在云端"之意。云台创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公元1342年一1345年),是用汉白玉石筑成的,台高95米,上顶东西宽2521米,南北长129米;下基东西宽2684米。南北长1557米,上小下大,平面呈矩形。台顶四周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龙头等建筑,都保持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基中央有一个门洞,门道可通行人、车、马。云台可谓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精品。云台上原建有三座白色喇嘛塔,可惜毁于元末明初。此后在台基上建了"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寺遭火焚,仅存云台。台顶上的柱础,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遗物。
山海关 函谷关 嘉峪关 阳关 玉门关 潼关 剑门关 大散关
阳平关 武关 蓝田关 荆紫关 虎牢关 雁门关 武胜关
镇南关 娄山关 分水关 天井关 平型关 居庸关 井陉关
娘子关 昆仑关 七盘关 萧关 紫荆关 昭关 峻极关 瓦桥关
潼关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为华北,中原,西北之咽喉要冲,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是关中的东大门,西进长安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畿内首险,三秦镇钥,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就是形容潼关。
潼关,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山海关志》记载:“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 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 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潼关八景,是潼关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涨、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雄关虎踞
雄关,是指潼关故城东门的关楼。踞是蹲或坐的意思。虎踞,是指东门外麒麟山角形似一只猛虎蹲在关口。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关时,沿着东门外陡坡道拾给而上,举目仰望关楼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只眈眈雄视的猛虎,守卫着陕西的东大门,它以威严雄险著称。
禁沟龙湫
龙湫,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做龙湫。禁沟龙湫景致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北距潼关故城约2公里。禁沟既长且深,下有流水,水源出自秦岭蒿岔峪,汇合沿途泉水流至沟口石门关。沟床突变,湍流直下,飞沫四溅,好似白练高挂。沟水下落与潼河相溶,汇为深潭。碧波荡漾,鱼跃兴波,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颇有江南水乡风韵。
秦岭云屏
潼关南面的秦岭峰峦起伏,苍翠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每当雨雪前后,景象更为佳妙,峰峦中游云片片,若飘若定,似嵌似浮,来之突然,去之无踪。一会儿若龙腾跃,一会儿若马奔驰。有时如丝如缕,有时铺天盖地,或如高山戴帽,或如素带缠腰,或如绵团乱丝。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迨旭日初露,锦幛乍开,五光十色,山为画,画为山,画山融为一体。《秦蜀驿程记》的作者曾欣喜地写道:河南(黄河以南,指潼关一带)连山,绵绵不绝。……时见白云逢逢,自半山出,惝恍无定姿,心目为之清旷。
中条雪案
中条指中条山,在今山西省。其西面端与潼关隔黄河相望,明代时为蒲州所辖。中条雪案,指中条山清幽的雪景。 在时代,潼关正是军事重镇,设防范围北跨黄河,在蒲州境内筑守御城,设千总,管辖蒲州一些关津渡口。潼关故城处 正是欣赏中条雪案的最好位置。大雪纷飞,苍翠的中条山换上了银装素裳。站在潼关城头北眺,但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满目皑皑,大河上千,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为树,玉作峰 ,粉塑栏杆,素裹山川。倘好雪后新晴,则银光四射,琼瑶失色,云游雾荡,观者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
风陵晓渡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故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每日拂晓,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有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 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黄河春涨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消融,封冰解冻,黄河流量剧增。站在潼关城头北眺 东望,只风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于一色,眼前一叶叶冰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显,有的排着长队,中流争渡;有的单枪匹马,岸边徘徊。风声、水声、隆隆的冰块相撞声,威武雄壮,激荡情怀。
谯楼晚照
谯楼,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楼上驻兵,用以暸望,报警报时。谯楼晚照,指日落时候潼关谯楼(指西城门楼)的景致。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高大巍峨的谯楼----西城门楼披上锦乡,置身于彩云之中。雕柱斗角,飞檐钩心,光辉四射,谯楼暗亮分明,边沿折光,五颜十色。栏杆空处,红霞道道如束。谯楼四周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楼上游客,指点山川,似在画中赏景。
道观神钟
道观指道教的庙宇。道观神钟,因道观里的异于一般的神钟而驰名。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590年左右)洪水泛滥,黄河汹涌澎湃,流有雌雄二 钟,摩荡有声,雌钟(铁钟)止于潼关,出,扣拓阴晴。而雄钟(铜钟)则流于陕州。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这口奇异的雌钟,被悬挂在麒麟山顶的钟亭上。钟亭周围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扣之,钟声抑扬顿挫。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清脆悦耳,山川生色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 ,貂蝉 ,杨贵妃 ,王昭君
中国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
中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中国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中国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中国四大名妓 :柳如是 ,李师师 ,陈圆圆 ,苏小小
中国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中国宋四家(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中国唐代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 (另一说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
中国四大菜系:川菜 ,鲁菜 ,粤菜 ,苏菜
中国四大古镇:广东的佛山,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河南的朱仙镇
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承德)、拙政园(苏州)留园(苏州)
中国四大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因抗日战争之衡阳保卫战中为日军所毁,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接替其四大书院头衔)、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中国四大名关:一、山海关 二、嘉峪关三、玉门关四、友谊关
中国四大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
中国四大湖泊: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中国四大漆艺:福州脱胎漆器 扬州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 成都漆器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中国四大京 :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建康,北京幽州
中国四大古桥:广东的广济桥(湘子桥)、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和福建的洛阳桥
中国四大名菜: 西施舌 贵妃鸡 貂蝉豆腐 昭君鸭
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故宫(北京) 曲阜三孔(山东) 岱庙(山东泰山) 避暑山庄(河北承德)
中国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中国汉字书法四体:正(楷)、草、隶、篆
中国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
中国楷书四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中国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中国四大碑林: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江苏镇江焦山碑林
中国广东四大名状:陈梦吉、方唐镜、刘华东、何淡如
中国元代四大家: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
中国清初四大家:汪士宏、何焯、姜宸英、陈亦禧
中国康熙间“四大家”(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何焯
中国清朝四大家:刘墉、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
中国清末民初天津著的四大书法家:严修、华世奎、孟广慧、赵元礼
中国民国时期四大书法家:吴稚晖的篆书、胡汉民的隶书、于右任的行书、谭延凯的楷书
中国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中国唐代四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诗魔)、王维(诗佛)
中国初唐四大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叛将:英布、吕布、侯景、吴三桂
中国"四大名玉:是新疆产出的“和田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
中国四大名砚: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中国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柯
中国清朝四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
中国清宫四大奇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狸猫换太子
中国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中国四大童伶: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张君秋
中国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中国四大爱情剧:墙头马土、拜月亭、西厢记、倩女离魂
中国明四大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中国战国四君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中国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苏轼
中国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中国四大名山:庐山、龙虎山、黄山及九华山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四川)、龙虎山(江西)、武当山(湖北)、齐云山(安徽) (另一说法是武当山(湖北)、龙虎山(江西)、齐云山(安徽)、崆峒山(甘肃)
中国古代贵族四术:诗、书、礼、乐
中国古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中国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中国四大国粹:中医、书画、京剧、武术
中国四大剧种:京剧、黄梅戏、越剧、豫剧
中国四大经典玩具: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
中国四大古乐体系:福建泉州南音、西安城隍庙鼓乐、北京智化寺音乐、山西五台山青黄庙音乐
中国中国现代四大才子:徐志摩、鲁迅、胡适、金庸
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中国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居庸关长城,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旅游局评定的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千米的峡谷中。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居庸关长城简介 导游词 ,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居庸关长城简介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x。
从八达岭长城往南,沿著名的“关沟”直下约5公里的中间地带,就是明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居庸关。居庸关自古就是今北京地区西北的屏障。
如果说八达岭是西北进入北京的第一道门户的话,这里就是第二道门户。居庸关两侧高山耸立,翠峰重迭,峭壁陡不可攀。中间一径相通,地势十分险要。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
居庸关在漫长的岁月中,虽始终是兵防重镇,却屡易其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时又先称“蓟门关”,后改为“军都关”,由辽以后经金、元、明、清至今,一直称谓“居庸关”。秦时,虽然秦始皇所修长城不经过这里,但此地已是秦军都县和居庸县的关口。到北魏时期的公元446年,这里才开始有了长城。公元555年,北齐政权所修长城也曾经过这里。此时,居庸关才真正成为长城线上的一个重要隘口。明朝建立之初,就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派开国元勋徐达修筑了居庸关关城。关城两侧的长城城墙,紧接关城向两翼山上延伸,其形如大鹏展翅。城墙随山势地形而筑,在山巅平缓处的垛口为“凹”字形,墙筑在陡峭山坡,垛口为台阶式,呈锯齿状。关城设南北二门,街长二里余,南门筑有瓮城。垛口、射洞齐备,咽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它与明长城的倒马关和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居庸关云台位于居庸关城的中心,为一过街塔基座,用汉白玉砌成。建于元至元五年(公元1345年)。台上原矗立三座石制-塔,俗称“过街塔”。塔在元末明初时先后被毁。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在台上重建寺院,名泰安寺。寺又于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被焚毁。现存塔基高95米,下基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安设有 雕刻 精美的石护栏及排水龙头。台座正中间南北各开一券门,券洞为八边折角式拱券,这是我国仅存的宋、元以前城关门洞的建筑形式。券面及券洞内雕有迦楼罗(金翅鸟)、大龙神、卷叶花等。券洞内左右两壁,刻有属于-教内容的佛教图像,如四大天王像,以大鹏、鲸鱼等六种形象组成的法相饰“六〓具”等。四大天王之间,布满了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西夏六种文字刻写的佛经,以及用汉文刻写的《造塔功德记》。券洞顶部雕刻有10尊坐佛和若干小佛像,还雕刻有各种花草图案。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关的中心有一个“过街塔”基座,名“云台”,取其“远望如在云端”之意。云台创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1342一1345年),是用汉白玉石筑成的,台高95米,上顶东西宽2521米,南北长129米;下基东西宽2684米。南北长1557米,上小下大,平面呈矩形。台顶四周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龙头等建筑,都保持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基中央有一个门洞,门道可通行人、车、马。云台可谓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精品。云台上原建有三座白色喇嘛塔,可惜毁于元末明初。此后在台基上建了“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寺遭火焚,仅存云台。现在台顶上的柱础,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遗物。
居庸关附近,还有“仙枕石”、“五郎庙”、“六郎寨”、“弹琴峡”、“望京石”、“天险”、“穆桂英点将台”、“詹天佑铜像”等景点,增添了这座雄关的风采。1992年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关城附近自然景观十分壮美,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已列入“燕山八景”。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县境内。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 汉代沿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居庸关长城在北京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势险要。然而,这个汉代关始设立的开口,历尽沧桑,残损严重,渐渐失
居庸关长城(4张)去公众的关注。历时4年、耗资上亿元的居庸关长城修复工程已竣工,居庸关长城已于1998年3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游览居庸关主要是观赏那高六雄伟的关城和连锦起伏的垛口,以及云台精美石雕。
关城:明代居庸关有南北雨个外围关口,南边的叫南口,北边的为八达岭口(北口),关城就设在南口北边的峡谷 (关淆)中。城设南北门,南门筑有瓮城,一条困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关城两旁高山耸立,重因叠蟑,林木葱郁,早在 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
云台:在关城的中心,有一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名为「云台」,建於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 345年),原是建 筑物的台基,台上先后建有过街塔、泰安寺,现仅存星座。云台的雕刻集中在券门和券洞内。券门雨侧到有金刚杵及各种兽类 浮雕 ,正中刻有金翅鸟王;券洞内壁有四六天王浮雕及汉、藏、回、蒙、梵、西夏6种文字所到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券顶布满曼陀罗花及小佛像,雕刻极为精致。
建筑特点
1呈圆周封闭形建筑形式;
2宽窄、高低变化大,最宽167米,最窄12米。东山长城比河 居庸关长城
套长城高出370米左右。墙体内侧低,外侧高,外侧叫垛口墙,内侧叫女墙或宇墙,可以有效地抗击敌人;
3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是整个长城建筑的精华,在清理基址时发现有花岗岩条石垒成的,有碎石块砌成的,有砖砌的,说明它的建筑年代不同;
4军事防御范围广,周围面积50多公顷,南北券城相距约850米左右,东山顶至西山顶直线距离1150米,防御设施有南、北券城、城楼、水门、水闸、敌楼、铺房、烽隧、角楼、炮台等。长城上的敌楼、烽燧、铺房,是古代打仗时作为掩体和士兵居住的地方,共修复了25座,这些按明代规制烧的城砖,都是靠人工、牲畜往上运送材料。高大雄伟的城楼,南北各有一座,楼为三重檐歇山式绿琉璃瓦翦边,高21米,下面城台高10米。城楼是指挥作战的中心,所以建造高大。站在楼上,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观敌情。城台下面有券门通瓮城。瓮城即大城门外的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景点
券城与南北关
南关瓮城呈马蹄形,南关主城门南北走,向上有重檐歇山城楼一座,自地面计算高318米,瓮城西侧有瓮城城门通往关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瓮城城台上设有炮台,陈列着明代古灯,外墙有垛口,内侧墙低矮无垛口。作战时可将敌人诱入瓮城,主城关闭阻其入城,再放瓮城闸门,敌人就被困在瓮城里,只能束手就擒,有“瓮中捉鳖”之意,因此得名瓮城,在瓮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关城的关王庙。北关与南关作用相同,呈长方形的瓮城上设有炮台,瓮城城门朝向北侧,北瓮城中建有北方镇守大神真武庙,庙内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古炮
资料在居庸关南券城和北券城城墙之上,分别陈列5门古炮。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米,炮口口径8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17米,炮口口径15厘米;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径7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径为14厘米和8厘米。明代是我国古代大炮制铸和使用最兴盛时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和州人焦立向他呈献十支新式武器“火铳”。用火药发射铁弹丸,当时称为“火龙枪”。明朝建立以后,专门设有兵仗军器局,研制铸造大炮。大炮被称为“神威大将军”。在军队中,设有使用大炮的军机营。京城卫戎,长城关口要冲,配备神机营。明成祖时,下令在长城沿线安置大炮。还“佛郎机”“神枪”“铁铳”等。《明史兵志》记载,到了明代中叶,大炮的铸造工业逐于精良,制造出的“红夷大炮”长可二丈有余,重三千斤。发之洞裂石城,声震数十里。这种炮,有照门和准星用于瞄准,射程可达500多米。在修复居庸关北关城时,发掘出土石炮弹23枚,最大直径为15厘米,铁炮弹6枚,最大直径5 厘米。[1]
云台石刻
云台石刻堪称一绝,券门内两侧右壁及顶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动,雕刻技艺高超,六种文字的石刻经文、咒语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据专家考证,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的特征。进入券门两壁刻四大天王像。天王身躯高大,怒目圆睁,并有厉鬼在其左右,是护持佛法,镇守国家四方的尊神。据说明朝正德年间,武宗皇帝朱厚燳微服出游,夜间骑马偷偷混出居庸关时,他的坐骑见到四大天王像,吓得不敢前行。无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烟火把像熏黑了,才得以出关。
券门两壁四天王的空间处,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儿、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如来心经》经文、咒语、造塔功德记等,西夏文是纪录我国古代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创制于公元1036—1038年间,当时约有六千多字流行。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然必烈命其帝师八思巴创立的蒙古新字。它脱胎于藏文,采用拼音的方式书写,并于公元1269年颁诏推行。以上两种文字流传时间很短便废弃不用,而保存下来的石刻文字对破译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历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居庸关
居庸关券门顶部刻有五个曼荼罗,即五组圆形图案式佛像,佛界称其为坛场。坛场的设立有保护众佛修炼铁,防止魔众侵犯的意思。五曼荼罗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为: 释迦牟尼佛(如来佛)、阿弥陀佛(菩萨形)、阿佛(菩萨形)、金刚手菩萨、普明菩萨。其中除释迦牟尼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萨在此显现,则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罗连同其他佛像,共197尊。
券顶两侧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围还分别刻有小佛102座,共计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这些小佛,是明朝正统年间,修建泰安寺(1443—1449年)时,由镇守永宁(今延庆县境)的太监谷春主持补刻的。连同十方佛下的菩萨、比丘,券项两侧部共有刻像1060尊。
券门的南北券面上,雕刻着造型独特、别具一格的一组造像,其中有大鹏、鲸鱼、龙子、童男、兽王、象王等等,佛界称其为“六拿具”。大鹏寓意慈悲鲸鱼为保护之相,龙子表示救护之意,童男骑在兽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资在天,而象王则有温驯善师的含意,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纹饰为交杵,又称羯魔杵、金刚杵。原本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在此为断烦恼、伏恶魔,护持佛法的法器。鉴于云台刻石造像的历史与文物价值,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云台刻石造像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真武庙(1996年修复)
明洪熙元年(1425年)建。真武庙所祀主神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所奉的神。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时尊为“镇天真武灵应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元朝时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北方最高神。明代对真武信仰达到鼎盛。朱棣称帝后,特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将其所谓修炼之地——武当山赐名“大岳太和山”。相传,洪武初大将军徐达北征“屡有真武灵助之”,因而在关内修建此庙。修复的庙内有道教真武神八大元帅、六丁六甲神将、水火二将和青龙、白虎等神像。
城隍庙
这组庙宇规模较大。城隍是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三千多年前的周代, 除夕 要祭祀八种神,其中就有城神、隍神。以后两神合二为一,就成为城池之神了。道教认为城隍是剪恶除凶、护城安民之神,能应人之求,旱时降雨,涝时转晴,以保五谷丰登,百姓安泰。
最早是三国东吴时,在安徽芜湖建城隍神庙,以供拜祭。到了唐代,祭祀城隍逐渐普遍,人们把一些在地方有功的开明人士死后奉为城隍神,希望他能继续福佑乡土,保护百姓。宋代祭祀城隍更是遍行各乡。到了明朝,明太祖元璋即位不久,就下令在都城南京修建规模宏大的城隍庙,并颁布城隍神的封号爵级,敕封京城城隍为帝,开封临濠等地的城隍为王;府级城隍为威灵公,官居二品,州级城隍为显佑伯,官居四品,并按照级别,配制服饰。另外,城隍还管领亡魂。朱元璋还为城隍组织了一套机构,设有判官和衙役,道教乘机声称“城隍老爷”有权拘捕活人到阴间,死人的阴魂也都首先到城隍庙去接受审问。新官上任必须斋戒沐浴去祭祀城隍庙后,方得进衙理事,每月初一、十五还得前往祭拜。
朱元璋如此重视城隍神是有他的目的的。朱元璋曾对大学士宋濂透露过心里话:“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说穿了,大肆鼓吹神鬼的威力,不过是震慑臣民,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居庸关的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7年)。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在这里建置城隍庙除为了护佑关城外,还有约束军民的用意。这次修复是1996年,庙内塑有城隍、阎王、山神、地神等神像。
水门
居庸关地形险要两侧高山,中间一水,水道,南北方向贯穿关城。长城与河道交叉之处,建有双孔圆拱水门,水门上有闸楼,内设水闸,借此控制门内外水量。洪水季节打开闸口,泻洪,枯水季节,储备河水供关城使用。水门桥墩为南北尖状,以利于减少洪水对水门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毁坏,延长使用时间的作用。
居庸关长城简介导游词2
哈喽!大家好,我是棒棒糖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楼,名子凡,大家就叫我小楼吧!我们今天要旅行的是长城,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北京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居庸关长城、箭扣长城、司马台长城,今天,我们要爬的是居庸关长城。
居庸关长城周长4000余米,这还只是长城的一部分呢!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名“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因为它旁边的山上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所以大家都把它称为“居庸叠翠”。
我们先来到“天下第一雄关”,这是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天下第一雄关”的字样,中国有两个“天下第一雄关”,一个是长城重点嘉峪关,另一个就是居庸关,原本居庸关不是“天下第一雄关”,因为这段长城是很重要的一道关口,所以后来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拍个照,不过请快一点,待会儿就要爬长城了。
大家跟上,爬长城不要掉队。长城很陡,注意安全。大家看,这种凹凸不平的墙叫垛子,上面有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 射击 用。看见那些城台没是屯兵的堡垒,每当打仗时,受到伤害的士兵可以在里面做临时治疗。
接下来,我们来到城台下,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古代屯兵的城台,注意不要乱涂乱画,这可是古代的历史文物呢!
加油,到顶了!这里很凉爽,很舒服,为什么长城断开了因为山脉和河流的阻挡因此而断开的,大家休息一下,半小时后会合。
今天旅程到此结束,希望听了我的讲解后大家对长城有更好的了解,再见!
居庸关长城简介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周珂羽,可以叫我小周。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是居庸关长城。居庸关长城位于北京昌平县境内,周围长着许多花草树木,到了那里会让你心情舒畅。居庸关长城是怎样得名的呢相传秦始皇在修建长城的时候,在此关押了许多囚犯,士卒、民夫徒居于此,取“徒居庸徒”之意,所以得名居庸关。成吉思汗就是从此入关,消灭了金国。这里还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凄美 故事 。 传说 秦始皇在修建长城的时候,到处抓民夫,官兵把一个叫孟姜女的丈夫抓走了,从此了无音讯,她决定去找她的丈夫。她走到了长城,只见有许多人在干活,也有许多人累死在地下,她问一个正在干活的老大爷,老大爷说:“他刚来不久就死了,尸体填城墙了”,孟姜女伤心极了,哭了起来,她哭了三天三夜,只听雷声大作,城墙被闪电击塌了,露出了她丈夫的尸体。秦始皇也被她感动了,说:“我给你许多金银珠宝,你走吧。” 孟姜女说:“我不走,我要和我的丈夫永远在一起。”说完,她便自杀了。秦始皇下旨厚葬了他们的尸骨······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大家抬头向上望,城楼上边写着几个大字“天下第一雄关”。我们已经爬上长城,来到了好汉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那是毛主_亲笔题写的。现在,各位游客可以在这里稍做休息,在碑前拍照留念,但请不要走远。五分钟后,我们将继续前行。站在高处,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远处的烽火台。烽火台的作用是在敌人来时,两边的烽火台可以互相呼应、互相支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烽火台,可以在里边转转,看看外面的风景。我们将从这里往回走,大家可以边走边欣赏长城内外的景色,半小时后到大门口集合。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在城砖上乱涂乱画。我们即将回到宾馆,希望这里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带去好梦。
居庸关长城简介导游词4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王,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居庸关长城。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其帝绝险,自古即为北京西北的屏障。居庸关建在一条崇山夹峙,长达约20公里的沟谷之中,这条沟谷就是京畿著名的“ 关沟”。
居庸关城两侧皆“高山”耸立,峭壁陡不可攀,关城雄踞其中,扼控着南下北京的通道。这种绝险的地势,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古代军事家,称其为“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在描叙居庸关路险关雄时写道:“绝坡水连下,群峰云其高 。
居庸之名,据元代人记载是秦始皇修长城时,徙居庸徒于此而得名。庸就是强征来的民夫士卒。其实居庸之名早于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就有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在著名的太行八陉中,居庸关排列第八,即控扼军都山的军都陉。居庸关在漫长的岁月中,虽始终是兵防重镇,但却屡易其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时又先称“蓟门关”,后改“军都关”。由辽以后金、元、 明、清至今,便始终称居庸关 。
朱元璋灭掉元朝建立朱氏政权后,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便派开国元勋徐达修筑了居庸关城,这是明代修建长城关隘最早的记载。由此可见,居庸关战略地位之重要。徐达所建关城,是很大的。古书记载:“跨两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居庸关城建立后,于此置守御千户所,永乐二年(公元14__年)又升为卫,统领五个千户所。
居庸关自洪武建关后,历代都有修建,较大的一次是景泰初年。土木之变以后,当时兵部尚书于谦奏明皇上:居庸为京师之门户,宜亟守备,以佥都御使王镇守重修居庸关。居庸关尚存的南门门额所嵌:“居庸关”石匾上就有“景泰伍年捌月吉日立”的题记 。
居庸关,也是万里长城雄关险隘中,经受战火洗礼较多的一座关隘,这里曾导演出几场决定朝廷命运的战事。
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0__年)金灭辽,就是先打下的居庸关,而后挥师南进,直取辽都燕京的。
金朝后期,蒙古族部队曾多次攻陷居庸关。但嘉定二年(公元12__年)元太祖率大军进攻居庸关时,因金兵凭险坚守而久攻不下。最后蒙古兵转攻紫荆关,然后绕经涿、易二州由关里向外,两面夹击,才攻陷了居庸关。
明军灭元,也是先攻下居庸关,而后长驱直入,一举拿下元大都北京城的。277年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又是攻取居庸关,而后进军北京,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在历史上,居庸关虽饱经了战火,但更多的时候,这里则是一派和平的景象。1971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一座东汉墓中,有一幅《使君从繁阳迁度关时》的壁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居庸关车马往来繁华情景。这幅珍贵的壁画足以说明,居庸关两千余年前,就已是沟通长城内外的重要门户了。
居庸关长城简介导游词5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周珂羽,可以叫我小周。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是居庸关长城。居庸关长城位于北京昌平县境内,周围长着许多花草树木,到了那里会让你心情舒畅。居庸关长城是怎样得名的呢相传秦始皇在修建长城的时候,在此关押了许多囚犯,士卒、民夫徒居于此,取“徒居庸徒”之意,所以得名居庸关。
成吉思汗就是从此入关,消灭了金国。这里还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凄美故事。传说秦始皇在修建长城的时候,到处抓民夫,官兵把一个叫孟姜女的丈夫抓走了,从此了无音讯,她决定去找她的丈夫。她走到了长城,只见有许多人在干活,也有许多人累死在地下,她问一个正在干活的老大爷,老大爷说:“他刚来不久就死了,尸体填城墙了”,孟姜女伤心极了,哭了起来,她哭了三天三夜,只听雷声大作,城墙被闪电击塌了,露出了她丈夫的尸体。秦始皇也被她感动了,说:“我给你许多金银珠宝,你走吧。”
孟姜女说:“我不走,我要和我的丈夫永远在一起。”说完,她便自杀了。秦始皇下旨厚葬了他们的尸骨······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大家抬头向上望,城楼上边写着几个大字“天下第一雄关”。我们已经爬上长城,来到了好汉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那是毛主_亲笔题写的。现在,各位游客可以在这里稍做休息,在碑前拍照留念,但请不要走远。五分钟后,我们将继续前行。站在高处,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远处的烽火台。烽火台的作用是在敌人来时,两边的烽火台可以互相呼应、互相支援。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烽火台,可以在里边转转,看看外面的风景。我们将从这里往回走,大家可以边走边欣赏长城内外的景色,半小时后到大门口集合。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在城砖上乱涂乱画。我们即将回到宾馆,希望这里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带去好梦。
居庸关长城简介导游词相关 文章 :
★ 居庸关长城导游词3篇
★ 北京居庸关长城导游词
★ 简单的北京居庸关导游词5篇
★ 长城导游词-导游必看
★ 介绍长城的导游词50字
★ 游览长城导游词3篇
★ 北京居庸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
★ 2019年5篇北京居庸关的导游词
★ 5篇介绍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导游词范文
★ 精选5篇北京居庸关导游词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在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居庸关是四大重要关卡之一,有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
扩展资料:
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庸关
不都是
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 称。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90年,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被发掘出来后,考古界认为虎山长城才应该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关公1700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镇关之宝。 居庸关:旧称军都关,蓟门关,在北京市昌平县,为长城要口之一。它还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紫荆关: 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 当 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 娘子关: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 平型关: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解放前属繁峙县管辖,解放后划分为灵丘的一部分,成为了灵丘同繁峙的分界线(并把岭北原属繁峙县的东跑池等几个村也划归灵丘县)的平型岭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在平型关村某村民家中),真谓峻岭雄关。 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65年以关名建市。 武胜关:武胜关位于鸡公山风景区内的豫鄂两省交界处,为我国历史九大名关之一,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河南鸡公山地处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一块儿宝地。千百年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南关:大南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曾称鸡陵关,镇南关,睦南关,为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
1、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四大江南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
3、古代中国四大别称:神州、九州、华夏、中原;
4、四大工程:长城、都江堰、灵渠、大运河
5、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6、清宫四大奇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偷龙换凤》;
7、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与织女》、《孟姜女》
8、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
9、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10、四大科学名著:《梦溪笔谈》、《本草纲目》《农政书》、《天工开物》
11、四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前三个是公认的,后一个还有说是蓬莱阁或越王楼);
12、四大才女:蔡文姬、班昭、卓文君、李清照;
13、四大农业指南:《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农政全书》;
14、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
15、四大古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
16、四大菜系: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
17、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8、四大名酒: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陕西西凤酒;
19、四大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
20、四大发明家:张衡、蔡伦、毕升、杜诗
21、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22、四大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
23、四大经典玩具: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
24、四大名山:黄山(绝)、华山(险)、庐山(名)、泰山(文);
25、四大名刹:山东长青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
26、四大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河南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
27、四大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28、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
29、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30、四大自然奇观:云南石林、吉林雾淞、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31、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32、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33、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34、四大名塔:嵩岳寺塔、释迦塔、千寻塔、飞虹塔;
35、四大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36、四大凶兽:饕餮(tāo tiè),混沌,梼杌(táo wù),穷奇;
37、四大韵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38、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39、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湖北)、青城山(四川)、龙虎山(江西)、齐云山(安徽)
40、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41、现代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42、四大名玉: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湖北绿松石
43、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
44、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45、盆树四大家:黄杨木、金雀梅、迎春花、绒针柏
46、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47、四大文化遗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档案》
48、四大名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内蒙古巴林石
49、四大名桥: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广东潮州广济桥、北京卢沟桥
50、四大名琴:号钟、绕梁、绿绮、焦尾
51、四大圣人:文圣孔子、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兵圣孙武
52、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
53、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李牧、廉颇、王翦
54、中国古代四大名妓:苏小小、李师师、柳如是、陈圆圆
55、中国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56、四大国粹:中医、书画、京剧、武术
57、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58、四大菩萨: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59、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60、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61、四大名鱼:长江鲥鱼、黄河鲤鱼、松江鲈鱼、太湖银鱼
62、四大名关:山海关、嘉峪关、潼关、友谊关
63、四大名寺: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南阳水帘寺
64、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65、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66、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67、四大名香:沉香、檀香、麝香、龙涎香
68、四大战神:白起、韩信、李靖、岳飞
69、民国四大美男:蒋介石、梅兰芳、周恩来、汪精卫
70、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71、四大良母:孟母、陶母、欧母、岳母
72、四大情女:白娘子、孟姜女、虞姬、王宝钏
73、四大奇女:薛涛、李师师、梁红玉、柳如是
74、四大女将:穆桂英、樊梨花、秦良玉、梁红玉
75、四大草根妓女:小凤仙、杜十娘、玉堂春、红拂女
76、四大美人图:西施浣沙、昭君出塞、貂婵拜月、贵妃醉酒。
以上就是关于去八达岭长城前那"天下第一雄关"叫什么关,在哪前方那台叫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去八达岭长城前那"天下第一雄关"叫什么关,在哪前方那台叫什么、中国古代的二十六个名关的名字是什么、中国四大名关的潼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