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显然,这个职位比宰相、枢密使要低一级。如果把枢密院比作中央军委的话,那末,不妨先把“太尉”的职权比作今天的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但是,他又比现在的“防长”、“总长”的权限大得多:只要皇帝同意,他就有权随意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姑且算是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吧。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隋朝以后,太尉便成为赏授功臣的赠官。宋朝的太尉是虚衔,非实职,但享受的地位很高。比如,施耐庵《水浒传》里的高俅高太尉。宋朝最高军事长官是枢密使,副长官是枢密副使。南宋岳飞,官至太尉,但只做到枢密副使,后来还被宰相秦桧害了。宋朝官制,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官称和实职的分离。如果要与现在作不恰当的比方,宋朝的太尉,相当现在最高军衔上将,不是实际职务。(请搜索百度“太尉”、“宋朝官制”)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寺。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
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北齐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历代遵行。颜师古云:“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说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师古又引应劭说,则谓“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
扩展资料:
职位变迁
太尉
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汉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廷尉
廷尉秩为中二千石﹐属官有廷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汉宣帝刘询鉴于廷尉派往地方鞫狱的廷尉史任重而禄薄﹐于是增设秩为六百石的廷尉平四人﹐以加强对地方司法机构的控制。 其属官综上有:廷尉正,主决疑狱;左右监,管逮捕;左右平,掌平诏狱;廷尉史、奏谳(审判案件)掾、奏曹掾等。
东汉时省去右监﹐四廷尉平省为左平一人。廷尉人选常常择取出身于律学世家者﹐如顺帝时吴雄﹐三世廷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达七人之多。东汉时权归台阁﹐廷尉处理案件有时也须听命于尚书。遇有重大疑案﹐廷尉与尚书共同审理﹐开后世大理寺﹑刑部共司刑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区别,北齐易廷尉名为大理寺卿。唐代形成京师案件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判刑。由刑部复核的制度。元代不设大理寺﹐审判由刑部直接进行。故至明代恢复大理寺后。受元制影响。又改变成京师案件之审判归刑部﹐大理寺卿仅负责复核的制度。地方上所呈报的重罪案件,也是先经刑部评议。再经大理寺卿最后复核。清制与明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廷尉
太尉
中国秦汉时中央掌武事的最高官员,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后不再设置 。西汉早期 ,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力战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魏晋以后,太尉作为三公之一 ,位居极品而实权甚少 。开始依然开府 ,置僚佐,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廷尉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至北齐罢废。
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廷尉秩为中二千石,属官有廷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汉宣帝刘询鉴于廷尉派往地方鞫狱的廷尉史任重而禄薄,于是增设秩为六百石的廷尉平四人,以加强对地方司法机构的控制。
东汉时省去右监,四廷尉平省为左平一人。廷尉人选常常择取出身于律学世家者,如顺帝时吴雄,三世廷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达七人之多。东汉时权归台阁,廷尉处理案件有时也须听命于尚书。遇有重大疑案,廷尉与尚书共同审理,开后世大理、刑部共司刑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区别,北齐易廷尉名为大理寺卿。唐代形成京师案件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判刑,由刑部复核的制度。元代不设大理寺,审判由刑部直接进行。故至明代恢复大理寺后,受元制影响,又改变成京师案件之审判归刑部,大理寺卿仅负责复核的制度。地方上所呈报的重罪案件,也是先经刑部评议,再经大理寺卿最后复核。清制与明同。
宋朝时的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太尉是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
历史上任职太尉的代表人物
岳飞,字鹏举,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16岁从军,32岁擢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
司马懿,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人,出身士族家庭,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家、军事家。
贾诩,字文和,三国时曹魏大臣,著名谋士,武威女姑臧人。他善用计谋,曾真正在谋略上击败曹操并为曹操佩服的人。
高俅,是宋朝有臭名昭著的奸臣高太尉,没有战功。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
宋朝太尉是军中二号人物,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也可以是总参谋长。
宋朝的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
错误。太尉有殿前太尉、殿帅太尉之分,前者是文官,位高而无权,如洪信、陈宗善、宿元景、杨戬。而后者,是中央的军事长官,三司之一,(三司:殿帅司、马军司、步军司),位高权重。
高球是殿前太尉,也就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错误。水浒中,大部分的太尉都是殿前太尉,唯有高俅是殿帅太尉。
宿太尉也许相当于天津军分区司令员
错误。天津,在宋朝,叫蓟州。宿元景竟然可以与蓟州沾边?莫名其妙。再说了,宿元景一个殿前太尉,文官,怎么车的商军分区司令员呢?
其实高球的官也不算大,他要杀林冲,连开封市长都敢不买他的账
错误。首先,北宋时,开封是首都,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开封府尹就相当于北京市长,省级。论官品,至少三品。但是,高俅要害林冲,他也十分配合,虽然没有判死刑,但也发配沧州。因为高俅是二品以上的朝廷大员,还压着开封府尹。至于开封府尹顶住压力,不判死刑,因为有些事情不能做得太露骨。孙定也说了“开封府不是他高俅家的。”
以上就是关于唐朝太尉是个什么官职全部的内容,包括:唐朝太尉是个什么官职、宋朝的“太尉”是个什么官职呢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太尉和廷尉是什么官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