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之一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 有个叫左思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二、宋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 《登徒子好色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 三、子都 《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子本来跟某帅哥有个约会,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帅哥哥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瓜。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是众多郑国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少女们都以能见到那位帅名满全国的子都为荣,为了能见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几个小时,由此便可以想象出,当子都未见而见到蠢夫的时候,少女会有多么的悲伤,哀怨和惆怅了。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哎呀,连亚圣孟夫子都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长眼睛的人,可见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确确是个大帅哥了。那么,这个帅名动天下的子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让天下的女人们疯狂? 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做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这个人,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 大帅哥子都是帅名远播的美男子,其容颜之美不仅震动了以庄公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而且也得到了以郑国女子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以孟夫子为代表的子孙后代的认同,仅凭这一点,子都之入选美男榜,便实在是实至名归的了。 四、宋文公 宋文公没有做国君的时候,是宋国的公子,被唤做公子鲍。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本来是轮不到他做国君的,能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做个公子,已经足够他祷诵好几遍阿弥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照着非正常的状况发展了下去而让原先的公子鲍坐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的呢?原因就是因为他长的实在太帅了!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啊,怎么办呢?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据《左传》,昭公田猎,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将杀己,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毙,可见昭公实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献国于公子鲍,实是易如反掌)。 那么这位帅哥,帅得令祖母倾心而折节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帅之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还不错,起码要比他的哥哥,有“无道”之称的昭公好了许多。《左传》里说他“礼于国人”,《史记》中说他“贤而下士”,然而不管怎样,即便是因帅得国,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代价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够猜到。 五、嵇康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六、卫玠 卫玠,三国时人。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 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时风气最盛行清谈,爹妈怕卫玠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就限制他说话,真叫人吃不消。 后来,卫玠到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所以我们的fans在追星的时候都应该斯文一点,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俊美。 他善于辩说 七、韩子高 韩子高,梁朝会稽山阴人。据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韩子高貌美,美过中国少年瑰宝周小史(晋代有名的娈童),处于乱军之中,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他的一根毛发,史说:“乱卒挥白刃,纵挥间,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数矣”。可见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他绝非仅有漂亮的脸蛋,他身材修长,善于骑射,形体俊美,肌肤诱人,实在是英武异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纯情少女,包括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韩子高却甘愿委身于南朝陈文帝陈茜,他们同食共寝,日夜不离。更因为子高的一段绯闻,而导致陈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灭了王司马一族,最终造成了梁朝的灭亡和陈朝的建立。这种因为同性恋而导致王朝颠覆的史实,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韩子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虽然最终誓言未能兑现,但是韩子高貌美倾国的事实是不容辩驳的。陈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药,片刻不离,给弥留之际的陈茜以极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宫,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门外,只有陈茜子高两人病榻厮守,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陈茜死后,子高被冤狱赐死,年仅三十岁。 八、兰陵王 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敌人,所以每每打仗都不得不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怀疑“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九、慕容冲 这个小字凤皇的美少年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隽的幼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如扫帚星行空,轰动之大把北国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不出名,他也跟着被尘封。 话归正题,前燕传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并。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一对漂亮宝贝陪秦王苻坚风流快活。 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数载娈童生涯,一朝铁血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曲折经历形成了性格的极端:外表阴柔,内心狂野,坚毅。 慕容家族以能征善战桀骜不驯著称,还有个特点就是外形好。出现慕容冲这么个集大成者,并非偶然。有趣的是燕国皇室选继承人时,脸蛋漂亮的极占优势。晋朝“以貌取人”的风雅被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了。繁殖的结果是代代英俊骑士,个个欣长矫健。可最终燕国就是被一帮绣花枕头给玩完的。 有关慕容冲的诗词: 征兵北上分天下,忽闻祸患起萧墙。不见幽人独往来,却听凄韵满回廊。 短衣辕辙别愁绪,伫立寒风蓦回望!是非鏖战几时尽?江天秋水空苍茫! 马蹄踏碎清秋夜,剑映萧索冷孤光。战火烧尽白骨乱,兵临城下傲沧桑。 昔有鸾凤止阿房,秦宫三载锁离殇。烽火燎天悲歌泣,致使荒魂返故乡。隔秋水,望八荒,浮生一寐多惆怅,梧桐翠,竹影深,重楼之中待凤凰。 十、独孤信 独孤信,出生在一个鲜卑部落的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 后来,独孤如愿被权臣尔朱荣收编。尔朱荣见小伙子精于骑射,一表人才,立马提拔为别将。人长得醒目就是好。 这时候独孤如愿才二十来岁,在军中人称“独孤郎”,讲究修饰打扮,又喜欢耍帅,曾在阵前匹马挑战,力擒敌将。单挑本来就少,这一回还是帅哥出阵,又有历史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呵呵,可惜没有录像。 某日,独孤如愿到郊外打猎,等到晚霞满天,策马回城,迎风急驰,帽子无意中偏到一边。第二天起来一看, 满城人都侧戴帽子,学习这个帅呆了的新造型
何为美
美者,人心所向也。凡人所言美女,美男,美人者,皆为美之体现也。人之心,无不仰美,慕美,羡美,爱美也。由此等情形可知,美之于人,犹水之于鱼也。然凡人以为美者,多为观其表,视其姿色也。而鲜有观其言谈内在气质者。少有观其心之美丑,故常受人表象蒙蔽,不能体知人之本心也。常因此受人之害,何其悲也!故当知人之外在形表,不能断一切,内在心灵善恶美丑,才最为重也。夫熟不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乎!人之美丑,不可只观其外,不观其内。徒有其表,便纵有千娇百媚,犹一文不值也!!
在现在,提到自然科学,提到物理数学化学等,我经常听到身边喜欢这些学科的人会说这些学科真的很美,记得还专门有本书叫《数学之美》的,就用了具体的标准去套用论证。另一方面对于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也是同样有着相应具体的评判标准。但是对于美学来说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例如对于同一朵花,有人可能会说看起来很美,但如果换了一个人来评价就有可能会说觉得不是那么美。艺术也是一样,对于艺术的审美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到底什么是美?如何来看待艺术,艺术到底有哪些特点,这本《美的哲学》的作者叶秀山就在书中探讨了这些问题。
本书一共分为四部分,对于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艺术等问题进行了由浅入深的讲解。
第一部分“引言——美学与哲学”里面主要讲述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将美学与哲学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分支,升值是一个部分”。而在书中作者对于‘美学’的定义是将其作为‘美的哲学’(关于美的哲学)或‘艺术哲学’观。这对于理解全书讲述的‘美学’的范围作出了明确限定。之后将‘美学’在西方和东方的发展做了简要交代,并且将中西方思想也进行了对比,当然现在的中国的美学已经在西方的美学思想影响之下逐渐同化。
第二部分“人及其世界——‘人诗意地存在着’”分为三小节讲述了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对我们自身如何为人的理解。在这两方面的介绍中,将世界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进行了仔细的讲述与探讨,得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有意义”的结论。当然这样的结论并不是采取的“人类中心论”的态度,因为在作者看来“世界虽只对‘人’显现其特殊的意义,但这种‘意义’又是‘世界’本身所拥有的,不是‘人’加诸‘世界’的。是‘世界’本身‘教’、‘授’、‘我’以‘意义’,‘世界’使我成为‘艺术家’和‘欣赏者’”。最后在这部分里作者还探讨了艺术的世界与我们现实的世界的联系与区别。艺术世界来源于现实世界,而又区别于现实世界,属于‘另一个世界’。正如书中所言“‘艺术的世界’之所以是‘另一个世界’,是因为它有‘另一个时空’”。当然这‘另一个时空’的理解,就要仔细揣摩了。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则讲述了艺术与科学,宗教,历史等的关系。本书的专业性还是很强的,所以建议要阅读本书的读者首先还是要有一些对艺术的了解再来阅读,不然要彻底理解本书还是很需要一些时间的。
何为美,何为丑?美与丑的辩证,始终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太多人习惯于通过一些表象去判断一个人的美丑。却很难透过表象去挖掘本质的东西。因此,我们常常对别人的外貌衣着评头论足。从而忽略了那些美丽的内在。我们在乎的是那些华而不实。忽略了太多心灵的闪光点。我们常常因此而混淆真正的美与丑。而当我们理解了美与丑的辩证,我们的审美才由直观的平面审美,上升到理性的立体审美。今天一口气看了太多的道德故事。看了太多人性的美丽与丑恶。有感动,也有冲动,愤怒的,打人的冲动。其实,早知道。这世界,本来是如此复杂。不用太在意。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让人性散放出最美丽的光彩。
麻烦采纳,谢谢!
什么是美?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墨骚客、艺术人士对这个问题深究细研,大发狂论啊!在诸多文墨骚客、艺术人士深究细研,大发狂论的时候,难免唇枪舌剑,争吵不休,争来吵去,到底是起伏连绵、高耸入云的大山美呢,还是浩瀚无边、奔腾跳跃的大海美呢?到底是娇小可爱、温顺主子的宠物美呢,还是脸蛋漂亮、身材苗条的女人美呢?即便你是扬名世界的“美学大师”,说得龙飞凤舞,口水四溅,也无法说服地球村上的芸芸众生。
到底什么是美呢?恕我把美定义为人们渴求和热望的东西。这样我就可以把美分为“权力美”“兽性美”“口舌美”“视觉美”,以及其它满足人的欲望的一切“感官美”。在这些“美”中,有的属于自然属性,有的属于后天欲望。“兽性美”无非是为了繁衍后代和腐糜生活的需要;“口舌美”无非是为了生存或享乐的需要;“视觉美”无非是排遣郁闷和狂欢尽兴的杂交。不论是“兽性美”“口舌美”“视觉美”,还是诸多方面的“感官美”,无一能超越“权力美”。只有“权力美”才能决定其它诸多方面的感官是否能得到“美”的感觉和美的享受。高贵的人追求的是美的享受;平民百姓追求的是美的感觉。
我可以自信地说,美的标准因国度、地位不同而不同,因人的生存环境不同而不同,因追求目标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国人的眼里,“权力美”是起决定作用的基石。
我们如果能仔仔细细回顾一下中华民族五千年,甚或六千、七千年的野蛮史、文明史,也许你对美的标准,就会有一种新的认识。
中国古人对美与丑,从不作对立观。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美丑是相辅相成相对存在的,标准是相对的。丑的可转化为美的,美的也可以转化为美的。只是审美的“标准线”或“参考系”转换一下便可以了。于是,美与丑是“道通为一”的。在道的层面上,美丑对立是“可笑”的。在道的层次上,美与丑是一样的,强作区分,坚固对立,是荒谬的。
道即气,美与丑的东西,都是气化成物的,只有感到它们有生气,生意,于是都是美的。
中国古代并不把美和丑作为最高的美学范畴,只是低一级的范畴,最高的是道。在道的层次上,一切美与丑都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甚至越丑越美——因为丑的东西要变成美的东西,需要人看到它的固有的生气和生命力,这是难的,需要深度审美力度和高境界,才能使之转化成美的。由此,“丑而美”的东西是内在地具有力度和深度的。
“清丑入画图,视之如古铜古玉”(朱自清)。中国古代有许多东西都是“以丑为美”的,如罗汉像和“宁丑勿媚”的丑怪书法等等。
画家笔下的怪石往往“丑而雄”,“丑而秀”。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男子以何为美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男子以何为美、以文言文格式写篇【何为美】描述心灵美胜过外在美,字数150左右、何为美——《美的哲学》有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