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根本戒和密宗三昧耶戒是一回事吗

老九门剧情2023-04-27  24

[cp]三昧耶是梵语,含有平等、本誓、警觉等等意义。三昧耶戒法含义既深且广,并不是只理解为未经上师授权许可而擅修密法、越法这一项,学习一切密法前必先受三昧耶戒。三昧耶戒是上师与弟子之间的誓约,连结师徒在法上的传承关系;上师传法给弟子,一经灌顶,这三昧耶戒便成立,当中再分为共与不共两种。 [/cp]

[cp]唐密、东密与藏密,有各别的共三昧耶戒,为一切学法弟子所应遵守而不能破。此戒一经破毁,若不忏悔清净,师徒间誓约传承就从此中断,犯者亦招引下金刚地狱之罪业,所以必需谨慎执持。唐密与东密,共三昧耶包括十重戒相;藏密则有十四根本戒及事师五十颂。不共三昧耶戒指每个密法可能有各别戒条要遵守。 [/cp]

[cp]唐密、东密三昧耶戒的十重戒相如下:1不退菩提,不离菩提心 2不舍离三宝,不皈依外道 3不毁谤三宝,不谤三乘法 4不应舍正法,不疑大乘法 5不应起邪见,不拨无因果 6于法不悭吝,不差机说法 7:不应向大心,说法令退堕 8不应向小根,辄说微妙法 9不应向外道,自说具妙戒 10必饶益有情,不作损害行 [/cp]--常观世音大德

参考网上资料!

早在部派佛教时代,佛教戒律就对刚刚被纳入佛法的密咒作出了回应。在《四分律》和《十诵律》中,已经有了与密咒相关的内容。这些小乘戒律开许治疗齿痛、腹痛、护身的咒语,而对其他的咒语实行控制。其后当早期的杂密开始流行时,梵网等大乘戒也都能适应事相,资用于密教的仪轨。当时来到中国传扬密典的僧人,多有戒行显著而精通律学者,究其原因,是因为密教修行主要靠咒语法术借他力而为之,因此用严明的戒律约束自己,可以补自修之功,并且还有未雨绸缪,防止咒言密法滥用的果效。密教很强调皈依上师,皈依上师可离我慢,并以嫡传之方式一代一代传授密法。

汉传密教三昧耶戒在纯密传入中国的唐代,密僧们仍然保持着重视戒律的传统。而且为了适应密宗复杂的事相,规定实行密法咒术的次序仪轨,专门的密教律也应运而生。善无畏翻译了含摄密教戒律的《苏悉地揭罗经》与《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并为《苏悉地经》作供养法,使之广泛流播。

密教的戒律称为三昧耶戒。“三昧耶”在梵语中,是“誓言”的意思,而广义的说,它有平等、本誓、除障、惊觉四种含义。 三昧耶戒之含义(见《大日经·具缘品》、《大日经疏》卷九、胎藏入理钞)平等 身、语、意三密平等、圆融、无碍,称为三三昧耶,故又称三平等。行者初发心时,知三三平等之理,安住佛地三昧道,照见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 本誓 既以三平等之理为缘,乃起大誓愿,修大悲,行四无量、四摄等,能利益众生。 除障 本誓发得三三平等之戒体时,能除灭过去、现在、未来的恶业罪障。 惊觉 自惊察身心,制止放逸懈怠。 三昧耶戒的戒体是众生本有的清净菩提心;行相为法界无量万德;而戒相则为《大日经·具缘真言品》列举的四种重戒。 四种三昧耶重戒列表名称 解释 相当于何种三聚净戒 相配于何种菩提心 不应舍正法戒 如来一切正教,皆当修行受持读诵,应如海纳百川,而无厌足之心。 摄律仪戒 三摩地菩提心 不应舍离菩提心戒 菩提心为三昧耶戒的根本。菩提心存,则三昧耶戒存;菩提心失,则三昧耶戒失。学密行人虽然具有菩提心,但由于他们处于因位,没有圆满,不免有远离之虞。因此三昧耶戒在此告诫学人不应远离此心。 摄善法戒 胜义菩提心 不应悭吝法戒 诸胜法皆是如来在因位时,勤苦修行,捐弃身命,甚至为他人僮仆、床座而得,因此一切佛法,乃一切众生父母的遗产,不能为一人独有。因此,即便一个人能不舍正法,不离菩提心,但于正法悭吝,见机不惠施,则也犯下了盗三宝物相同的罪。 摄众生戒 行愿菩提心 饶益行戒 这是菩提心根本所决定。修学佛法者应普摄一切众生,为入道因缘。 此后,四重禁戒又发展成密教十重戒,在不同的经典里有不同的说法,但只是条文开合的不同,内容上并无太大区别。 密教十重戒的两种说法《大日经疏》第十七卷的说法 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的说法 不舍佛宝 不应舍三宝皈依外道,是邪法故 不舍法宝 不应退菩提心,妨成佛故。 不舍僧宝 不应毁谤三宝及三乘教典,背佛性故。 不舍菩提心 于甚深大乘经典不通解处不应生疑惑,非凡夫境故。 不谤一切三乘教法 若有众生已发菩提心者,不应说如是法令退堕,趣向二乘,断三宝种故。 不悭吝一切法 未发菩提心者,亦不应说如是法,令彼于二乘之心,违本愿故。 不起邪见 对小乘人及邪见人前,不应辄说深妙大乘,恐彼生谤获大殃故。 不阻止他发大心,亦不得见其懈退而不劝发 不应发起诸邪见等法,令断善根故。 不差机说法 于外道前不应自说我具无上菩提妙戒,令彼以嗔恨心求如是物不能办得,令退菩提心,二俱有损故。 不施一切不饶益他物 但于一切众生有所损害及无利益者,皆不应作及教人作、见作随喜,于利他法及慈悲心相违背故。 总摄上说,汉传密教三昧耶戒之戒相可归纳为如下十戒条文: (一)不退菩提心。 摄律仪戒与摄善法戒 (二)不舍离三宝,不皈依外道。 (三)不毁谤三宝,及三乘佛法。 (四)不应舍正法,不疑大乘法。 (五)不应起邪见,不拨无因果。 (六)于法不悭吝,不差机说法。 摄众生戒 (七)不应向大心,说法令退堕。 (八)不应向小根,辄说微妙法。 (九)不应向外道,自说具妙戒。 (十)必饶益有情,不作损害行。 在《大日经疏》 卷九中,列举了违背三种违背三昧耶戒的重罪: 真言宗三大重罪罪名 行为 退三昧耶 受三昧耶戒之后,退失本誓而不修行 破三昧耶 已受密法,却对密藏产生疑谤之念 越三昧耶 未得阿阇梨允许,恣意见闻圣教口诀 藏传密教三昧耶戒藏密修学,也首依持三昧耶戒,一般在接受灌顶时受持此戒,但其所出经典与汉传密教不同。格鲁派三昧耶戒取自德光《律经》、慧贤《律经注》与宗喀巴《秘密戒颂》。宗喀巴认为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的灌顶都需要遵守十四根本戒,而在他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讲事部、行部道次第则以苏悉地经和大日经所宣讲的三味耶为主。宁玛派则认为下三部密法的灌顶各有其戒律,十四根本戒仅为无上密三部共同遵守。在此十四条戒律的基础上,不同的灌顶又有不同的戒律。如《大幻化网》的戒律,包括五条根本戒与十条支分戒;大圆满则有二十七根本戒。无论那一派,也以尊师为根本戒。 《金刚顶续》所说此等三昧耶非专属瑜伽部,亦为无上瑜伽部宣律仪时所说故。

虽《金刚顶》说瑜伽续中有十四根本堕之建立,然无其它解释十四条细目之标准梵典。《金刚界摄义释》中言及此十四条,如前已述。

《事师五十颂》云:

“次施予咒等,令成正法器,念诵复受持,十四根本堕。”

诸由无垢灌顶成金刚乘道器之学人,欲由金刚乘道行进者,首当致力于二种悉地之本三昧耶与律仪清净。

……

《红降阎摩》第十八品、《黑降阎摩》第十七品、《金刚心庄严》第十二品说十四根本堕全部,《金刚幕》第十五品说有十,别有多续说各别者。《时轮》中所说全部,当于下释。——宗喀巴《密咒戒释悉地穗》 宁玛派三昧耶戒一览事部十四根本戒 净信佛宝 净信法宝 净信僧宝 净信密宗 胜解大乘 恭敬师友 不嗔怒世间出世间及他宗天神 晦望四时供养不衰 不祭祀外道及其经典 饮食供养来访之陌生人 慈悯众生 精进培植福德资粮 勤行念颂 严密护持其他的密宗誓言 行部十四根本戒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 不妄语 不两舌 不绮语 不粗恶语 不贪心 不嗔恨 不邪见 不舍正法 不舍菩提心 不因悭贪而不布施 不害有情 瑜伽部十四根本戒 如来部 金刚部 宝生部 莲花部 事业部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不离金刚杵 不离金刚铃 不舍上师 法布施 财布施 无畏布施 慈心摄持而布施 外不舍事部与行部 内不舍瑜伽部 不舍三乘佛法 精勤供养 五方佛戒 毗卢遮那佛六戒 不动佛四戒 宝生佛四戒 阿弥陀佛三戒 不空成就佛二戒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学律仪、学摄善法戒 学饶益有情戒 持铃 持杵 自观为佛、恭敬上师 法施 财施 无畏施 慈施 作密、行密为一法 瑜伽密、无上瑜伽密为一法 三乘为一法护持不诤 受持前四部戒,尽力供养 金刚萨埵二十五禁行戒 五根本罪 五近罪 五杀罪 五怨恨 五根境罪 不杀细微生灵,乃至禁止刹那的害心、损恼 通过打牌、下棋等方式赌博 欲求善趣,为了供施而杀牦牛 对于正法与世间法的同行善友生嗔怀恨 眼、耳、鼻、舌、身五根识不应贪执色、声、香、味、触五境 以自私自利欺骗他人的心态说妄语 依靠别人为了饮食、钱财而杀的肉等非法食品维生 为了供神而杀孩童 对依照二轨应当恭敬的尊者长者等生嗔怀恨 **旁生以上执为我所的他者财物 以烦恼心引发而谈论战争、经商的话题等 为了供施而杀男人 对人天上师佛陀生嗔怀恨 依止他人的女人等行邪* 将吠陀中所说的祭祀祖先所信奉的神祇等视为解脱的善法、唯一依止以牲畜供施等魔法 为了女人而杀女人 对比丘僧众生嗔怀恨 饮用产生罪过根源的迷醉之酒 除了自己杀的肉以外以业力而死的肉不吃、穿着白衣、饮用鸡蛋清等,随学边地非法陋轨 杀人天上师、即指毁坏佛菩萨像、经典以及佛塔 对理当依止的堪布阿阇黎等上师生嗔怀恨 五部共同誓言 如来部誓言 金刚部誓言 珍宝部誓言 莲花部誓言 事业部誓言 修习愿行二菩提心与三律仪 受持手印铃杵、依止上师 财施、法施、无畏施与慈施 受持内外密乘义 尽可能地供养内外密的供品 五部不共誓言 如来部誓言 金刚部誓言 珍宝部誓言 莲花部誓言 事业部誓言 痴心清净,而享用五肉、饮酒、享用五甘露 嗔心清净而杀生 我慢清净而取他物 贪心清净而邪* 嫉妒清净、而说妄语 无上密十四根本戒 不诋毁上师 不违如来教 不嗔恨道友 不舍弃慈心 不舍菩提心 不诋毁宗派 不泄露秘密 不诋毁五蕴 不于法生疑 不拒度恶者 不揣度正法 不令信士厌 不拒受圣物 不诋毁女性 无上密八支分粗堕 亲近不具备修密行条件的女性 在密聚餐集会中进行争吵 从非摄取对象摄取甘露 因贪财吝法,对成熟的弟子不传密法 对虔诚弟子的问法,不答或答非所问 在不信密法的小乘弟子家中留宿一周以上 冒充密法师,信口谈密说空 对未经灌顶者谈密行密法 大幻化网十五条戒 五条根本戒 十条支分戒 恭敬上师 不舍无上 不间断密咒及手印 慈愍已入正道者 对非法器保守秘密 不舍贪、瞋、痴、慢、嫉五毒 不舍五甘露 大圆满二十七根本誓言 身之三种外誓言 身之三种内誓言 身之三种密誓言 语之三种外誓言 语之三种内誓言 语之三种密誓言 意之三种外誓言 意之三种内誓言 意之三种密誓言 外外誓言:断不予取 内外誓言:不诋毁父母、道友与自之身体 密外誓言:不殴打或准备殴打金刚道友的身体、不诋毁其装饰 断除妄语 诽谤说法者 不轻侮违越金刚道友之语 断除害心 断除放逸草率的邪行 断除每日每座不作意见修行 外内誓言:断非梵行 内内誓言:不诋毁法与补特伽罗 密内誓言:不侮辱上师的空行母 断离间语 不诽谤思维法义者 不轻侮违越上师手印及侍者之语 断除嗔心 断除沉掉歧障的邪修 断除不观修本尊 外密誓言:断除杀生 内密誓言:不殴打苦行轻侮、折磨自己的身体 密密誓言:不践踏上师的身影,在其前言行谨慎 断粗语 不诽谤修持实相者 不轻侮违越上师的一切言教 断除邪见 断除常断边执的邪见 断除不观修上师瑜伽及对道友不修慈心 大圆满二十五支分誓言 五应行 五不舍誓言 五应取誓言 五应知之誓言 五应修之誓言 为利他而行降伏、双运、取不予取、妄语,绮语 不断贪、嗔、痴、慢、嫉五毒 享用大香、小香、人血、人肉、精液五甘露 认识五蕴为五如来佛父,五大为五佛母,五境为五勇母,五根与五根识为五勇士,五色为五部五智慧 修持如来部、金刚部、珍宝部、莲花部与事业部五部法门 大圆满特殊誓言二十条 不损害金刚上师的身体、不违背其教言 不享用上师的空行母 不损耗信士的资粮 不享用三宝信财与智者的财产,不饮用醉人的酒 不享用金刚道友的明妃 不依止劣相明妃 不依靠不具法相的圣物 不诽谤智者的功德 对非法器不传密法 不能舍弃具相明妃与堪为法器的弟子 不离空乐之义及其因——佛父佛母 对于金刚道友甚至连开玩笑也不能发生内战 不食用他人享用剩下的饮食 不要贪执上师的地位 不要脱离自他的界限 等持不要跟随沉掉所转 念经诵咒仪轨不要被人的闲言碎语所中断 不离灌顶因之手印,不说表示法 不扰乱瑜伽士之坛城,不退士夫之咒力 不应当失去顶戴上师

佛部三昧耶真言曰。

唵怛他(引)誐妒纳婆(二合)嚩(引)野娑嚩(二合引)诃。

由诵结此印 一切佛部众

加持于行者 不违自本誓

次结莲花部 虚心作合掌

微开进念定 即想观自在

具相持莲花 而住瑜伽定

分明诵三遍 顶右而散之

莲花部三昧耶真言曰。

唵跛娜谟(二合)纳婆(二合)嚩(引)野娑嚩(二合引)诃(引)

由诵结印故 一切莲花部

圣众来云集 本愿而加持

金刚部三昧耶真言曰。

唵嚩日嚧(二合)纳婆(二合)嚩(引)野娑嚩(二合引)诃(引)

由诵及结印 一切执金刚

皆集来现前 与愿不违誓

种种杂咒经一卷

宇文周北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三昧耶真言曰。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阿三迷(二)怛[口履]三迷(三)三么曳(四)莎诃(五应诵三遍)

。即诵三昧耶真言七遍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啰怛曩(二合)吽。

三昧耶真言曰。

娜莫三满多母驮(引)南(引)(一)唵(引)阿(上声)三(去声)铭(二)底哩(二合)三(去声)铭(三)三(去声)么(鼻音)曳(引四)娑嚩(二合引)贺(引)

金刚解脱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谟(引)讫叉(二合)穆。

三昧耶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底(丁里反)乞叉儜(三合)三么耶萨怛梵(三合)

三么耶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引)三(去)么(鼻)野娑怛鑁。

次结极喜三昧耶 定慧为月坚固缚

忍辱愿度中交合 檀慧禅智竖相着

是密宗,出自《金刚顶经》

在家佛弟子名为“优婆塞、优婆夷”,译为“居士”。在家众必须皈依、受五戒八戒十善戒乃至菩萨戒

皈依者,既皈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

既皈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外道典籍

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

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不香花曼庄严(装饰)其身,亦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广大床、

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

出家佛弟子名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各各自受其戒。总归出家众受三坛大戒及佛性三昧耶戒。

三坛大戒者:沙弥(尼)戒、具足比丘戒、菩萨戒

沙弥(尼)戒者:1不杀生:2不偷盗:3不*:4不妄语:5不饮酒:6不着花鬘好香涂身:7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8不坐卧高广大床: 9不非时食:10不捉持金银宝物。

具足比丘戒者: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不一一列出。

菩萨戒者,依经论不同各有差异,总摄前戒,以《梵网经菩萨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戒。

三昧耶戒者,为密教戒。三昧耶戒总摄三聚净戒(一切戒法),依密教经典,戒相不一,《大日经》中宣四重禁戒:不应远离菩提心,不离正法不(或起)邪行,于一切法不悭吝,不得不饶益众生。

后依《大日经疏》具成十十波罗夷:⑴不应舍正法。⑵不应舍离菩提心。⑶于一切法不应悭吝。⑷勿于一切众生作不饶益行。⑸不谤一切三乘教法。⑹不应于一切法生悭吝。⑺不得邪见,拨无因果。⑻于发大心人劝其深心,不令退息。⑼于小乘人前,不观彼根而说大法。⑽菩萨常当行施,不得施他人以害物之具。

佛教戒律皆佛亲宣,敕诸弟子,持戒如护其目,以戒为师。后祖师大德,依佛戒律,又立制仪。

以上就是关于密宗根本戒和密宗三昧耶戒是一回事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密宗根本戒和密宗三昧耶戒是一回事吗、金刚乘佛教的密宗戒律、求佛教三昧耶戒真言的出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906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