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小学教育类的书籍

南京是哪个省2023-04-26  20

1、《窗边的小豆豆》作者: 黑柳彻子;

2、《给教师的建议》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

3、《多元智能》作者:加德纳;

4、《教育的经济价值》作者:舒尔茨;

5、《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6、《陶行知文集》作者:陶行知;

7、《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作者:皮亚杰;

8、《科学与教育》作者:赫胥黎;

9、《审美教育书简》作者:席勒;

10、《普通教育学》作者: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一书是赫尔巴特早期的作品,也是奠定他在教育学上地位的重要著作,他晚年的另一部作品《教育学讲授纲要》则是对此书的整理与补充。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对现代教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观点,如发展人的兴趣、促进能力的和谐发展等。该书对教育学的重大贡献有两点:一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确立了教学论;二是将伦理学引入教育学,确立了教学目的论。该书的内容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师中心”理论,强调纪律对于性格培养的作用。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1776年5月4日诞生于德国北部的奥尔登堡,祖父是一所文科中学的校长。父亲为当地的法官,思想保守。母亲出身于医生家庭,富于智慧和教养,她婚后因与丈夫不和,遂将爱心倾注到独生子赫尔巴特身上,尤其重视儿子的教育问题。赫尔巴特的初等教育是在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协同教导下完成的,受到全面而严格早期教育的赫尔巴特,从小即发展了哲学的秉赋和思辨的才能,并具有良好的音乐、古典语言及自然科学的教养。

1794年他遵从父命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对法学不感兴趣,除应付考试外,余暇时间都潜心于哲学、伦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的学习。当时的耶拿大学,哲学气氛十分活跃,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等哲学家的思想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1797年大学毕业后,赫尔巴特到瑞士一位地方长官家担任家庭教师,给3个年龄分别为8岁、10岁和14岁的男孩教授古典语言、历史学和自然科学。主人要求赫尔巴特每两周呈交一份书面报告,介绍他的工作计划及学生的学习进展。在教学和完成书面报告中,赫尔巴特仔细地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教学进行教育,如何通过培养兴趣来掌握知识,培养性格。这些思考成为他后来教育学说体系的基本内容。在这时他认识了裴斯泰洛齐,并成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热情听众。在布格多夫,赫尔巴特参观了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直观教学的实验,了解了裴斯泰洛齐要使教育心理化的奋斗目标,这些给赫尔巴特以强烈的印象和启迪,同时他也看到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在研究裴斯泰洛齐著作的基础上,他撰写了《裴斯泰洛齐直观教学ABC》(1802年)、《评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1804年)、《世界审美表象》(1804年)等著作。1802年赫尔巴特通过答辩,取得了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主讲哲学、教育学。从1806年起赫尔巴特进入创作的黄金时代,陆续完成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1806年)、《形而上学要论》(1808年)、《实践哲学概论》(1808年)等重要著作。《普通教育学》是作者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的总结。

1809年赫尔巴特继康德后被聘为哥尼斯堡大学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当时哥尼斯堡大学正在物色一位懂得教育而学术地位又高的哲学家,根据这一精神,国王威廉三世在钦准赫尔巴特到哥尼斯堡大学任哲学讲座教授的谕旨中写道:“朕特准哥廷根之赫尔巴特教授前来我国之大学教授哲学,朕批准此项任命之意在于赫尔巴特可在遵循裴斯泰洛齐诸项原则以改善我国教育制度方面发挥其有益之作用。”赫尔巴特获得了这个向往已久的职务,深感兴奋和荣幸。他在此工作了24年。在讲学中,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成立一个小型的实验学校。他说:“在我担任的工作当中,教授教育学理论是我最喜欢的工作。不过这项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还必须有演示和实习。我还想扩充这一领域的(经过将近十年时间取得的)经验。因此,我早就想挑选一小批男生由我亲自每天授课一小时,让那些熟悉我的教学法的青年人听课,在我的指导之下由他们一步一步地把我已经开始的工作继续下去。这样,教师们可以逐步受到训练,他们的方法通过互相观摩交流也会逐步完善。……成立一个我头脑中酝酿的那样一个小型实验学校,就很可能是为将来成立更大规模的学校所作的最好准备了。正如康德所说:先办实验学校,再办普通学校。”他的建议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称道。赫尔巴特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了一所实验中学和教育研究所,他亲自讲授数学,把裴斯泰洛齐初等教育的方法加以发展,应用到中学。1823年5月他写信到柏林,认为“他的方法至此已经形成”,“以期有朝一日普遍应用于文法学校。”同时他还参加了教师培训工作。这期间他出版了《心理学教科书》(1816年)、《科学的心理学》(1824年)、《关于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应用的通信集》等著作。

1833年赫尔巴特应聘重新回到哥廷根大学执教。晚年的著作有《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年)。在这本书中,他重新审订了他的教育原则,并把《普通教育学》中阐述的教育理论与他的心理学理论更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1840年完成《心理学研究》,1841年患急病去世,享年65岁。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的重要著作。他的政治立场是保守的,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人民抱着一定的敌视态度,但是他的教育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精辟的见解。All□emeine P□da□o□ik 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著作,全称《从 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赫尔巴特在 书中企图以心理学的观点来阐明教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 特别是教学论方面的问题。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论著。正如作者在本书开篇所写的,本书主要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写作目的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大教学论》是163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年出生于捷克一个磨坊主家庭,他的父母是虔诚的新教“捷克兄弟会”教徒,夸美纽斯从小在家庭的熏陶下,接受了新教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反映。12岁时,他父母双亡,16岁时,在兄弟会的资助下他进入拉丁学校学习。中学毕业后进入德国赫尔朋大学神学系学习,后来又转到海德堡大学听课。1614年回到祖国。

夸美纽斯

他献身于教育事业,毕生从事学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他曾经先后主持三所兄弟会办的拉丁学校,应邀前往英国伦敦研究教学,替瑞典政府编写一整套拉丁文教科书和教学法书,帮助匈牙利进行教育改革。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他又深入研究了古代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理论,探讨了当代先进教育家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体会经验,写出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著作和教科书。1657年,他在阿姆斯特丹汇集出版了《教育论全集》。

《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的重要著作。他的政治立场是保守的,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人民抱着一定的敌视态度,但是他的教育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精辟的见解。

赫尔巴特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中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依赖于以往的经验、习惯,应当具有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他要求把哲学作为整个教育学的指导方向;用伦理学来决定教育的目的;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四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后来又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应该是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应该是在强调还处在“开端”阶段,所以《大教学论》应该还不算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只算是开端吧。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强调的是已经“成为”了,所以指的是1806年赫然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另外,从时间上也可以理解,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比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晚174年,相对来说更成熟,对后来的影响更大些。

以上就是关于求一些小学教育类的书籍全部的内容,包括:求一些小学教育类的书籍、《普通教育学》与《教育学讲授纲要》有什么影响、赫尔巴特生平有哪些著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97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