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和土星的主要成分都是气态的氢和氦,也真是因为这些气态物质重量低,所以木星等气态行星体积普遍要比地球等一众固态行星大的多。
木星和土星作为气态行星虽然不存在陆地,但是都存在一个固态核心,这些固态核心就是因为超强的大气压而行程的,木星的固态核心主要是铁和硅,温度达到了3万摄氏度,而包裹固态核心的是液态的氢元素,液态氢再向上才是木星厚度超过5000千米的大气层。
科学家们认为土星的内核和金星内核大抵相同,都被液态氢包围,不过土星的岩石内核成分却和地球差不多,温度却高达11700摄氏度,并且密度远高于地球,包裹岩石核心的液态氢之上是木星厚达1000公里的大气层。
虽然木星和土星都有固态核心,但是它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陆地,因为木星和土星内部的气态液态固态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固态核心外直接就是液态氢,中间没有任何空隙,而液态氢外又是稠密的大气层,同样也没有任何空隙,所以人类是无法真正意义上登陆木星和土星的。
目前人类对土星和木星的了解都来自于无人探测器,卡西尼号在生命的最后更是直接坠入土星为人类获得最后的数据。
气态行星的确表面不存在陆地,否则就不叫气态行星了。但气态行星都会有一个不大的岩石内核。
气态行星都比较大,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靠近太阳的4颗行星叫内行星,又叫类地行星,就是行星表面由岩石包裹着。其中质量体积最大的就是我们地球。离太阳较远的4颗行星为气态行星,质量占据了太阳系除太阳以外的99%,质量最小的天王星比地球质量大14倍,质量最大的木星是地球质量的318倍,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
由于气态行星巨大,深入到大气层下面压力温度都很高,气体也变成液态,再深入下去,氢气也变成了金属氢。
木星到达金属氢深度时候,大气压强达到1亿帕,温度达到20000度。离太阳最远的天王星、海王星虽然表面被冻结,但冰下有巨深的液化气海洋,深处同样高温高压。
除此之外,在木星、土星上还有几个地球大的巨型超强风暴,风速比地球最强风暴还快N倍,土星最强风暴时速可达1800公里,可以撕碎一切物体。所以,人类根本无法登陆这些气态行星,只能派出无人探测器前往探视。
为了获得更详尽的资料,有些探测器还会一头撞下去,拼个粉身碎骨在最后的几秒获取一些宝贵资料。
如"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2015年完成探测任务后撞向了土星。"朱诺"号围绕木星探测几年,也于2017年失去联系,有可能坠入了木星。这两颗探测器都是美国NASA的杰作,为人类取得了大量木星、土星资料。NASA探测天王星、海王星,乃至冥王星的若干探测器也取得丰硕成果,人类对太阳系的家底子了解得越来越多。
气态行星也可以称为类木行星,木星这样的行星是没有岩石或其他固体构成的表面。气态行星缺乏坚实的表面,更准确的说是没有一个传统概念上的表面。就目前所得到的观测数据而言,木星和土星应该是没有陆地这样的说法,但是类木行星或许有一个金属的内核,这并不能算是陆地,不过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到过木星和土星的表面,也不能完全的否定掉陆地的存在。
之所以无法得到关于这两颗星球更为详细的资料,是因为所放出去的探测器,无法承受住穿过星球大气压力所产生的高温和高压,导致在降落之前就已经被烧毁了。现阶段我们的技术,尚不能制造出能够抵抗如此高温的探测器,所以我们对木星和土星的表面真实的结构还有待探讨。根据目前天文学家对木星的研究,我们发现木星的中心部分大概是个固体核,主要由铁和硅组成,温度相当高,因为木星也是一颗失败的恒星。内核的外面是两层氢结构,当时状态是不同的,外侧为液态金属氢状态的氢,然后是一层液态分子氢状态的氢,然后就是木星外围的大气结构。
这个大气结构非常之厚,气体成分主要是氢。土星和木星都是气态行星,也没有一个固体表面,内部结构类似木星,也是有一个核心,从气态向固态过渡的结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核心成分比木星大一点,外围也有液态金属层,大气厚度达到上千公里。
众所周知,木星是个气态行星,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它虽然是个气态行星,但也有陆地的,那个陆地是它的内核。因为木星内部压力很大,所以内部就被压成核了。核的结构是:冰和岩石。如果木星没有核的话,木星就剩下气体了,没有了磁场,气体将会散开,逐渐被太阳风吹走了!
绝对没有陆地,大气厚的要命,压力温度非常大,雷电交加,都是有毒气体。还有就是谁也没有到达过大行星表面,所以到底有没有坚硬的地面很难说。不过以现在观察,其表面温度很高,重金属和其他液体很难凝固为固体,由于表面温度很高,液体一定是无固定方向的流窜。不过谁又能说清楚。也许在级厚的大气保护之下,温度低到液体能凝固呢?由于太阳光无法穿透大气,再加上比地球还厚的大气,也许气态行星的大气随高度的降低,温度反而不会很高,大气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隔温和保温的作用。不同高度的大气密度成分压力都不一样,可能真的有陆地。人类如今的探测器无法穿透大气表面。真像起码还要上百年去了,到时人类能造出可以抗高压高温高辐射高硬度和智能的探测器完全穿过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的大气,亲眼看到表面的模样。
答:气态行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陆地,但是会存在岩石或者铁质的内核。
对于太阳系的行星来说,紧邻太阳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除了地球以外都可被称作类地行星,他们主要都是岩石一类构成,算是固态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就是所谓的气态行星,他们的主要质量来源都是气态物质,又可被称为类木行星。
气态行星不是全部由气体构成
由于自身引力的原因,行星向内塌陷的力是存在的,气态行星拿土星和木星来看,上层是气体向我们地球的大气层一样,但是随着深入压力会越来越大,气体会液化固化。一般认为气态行星的内核是吸收的外来物质被凝聚在核心,但是质量占比几乎可以忽略。
(气态行星“海王星”,来源网络侵删)
气态行星不会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陆地
像土星和木星主要成分是氢和氦,随着深入先是气态的直到液态氢,最后到达核心可能就是固态的氢。因为没有岩石等作为主要成分,即不会存在陆地。
并不是因为没有陆地,人类 探索 无法深入,而是因为气态行星的恶劣环境不允许我们涉足
气态行星都是巨行星,质量和体积相对于类地行星大的多,即使有陆地的存在人类 探索 飞行器也几乎是穿不过气态行星的气层的。
(气态行星“天王星”,来源网络侵删)
以上是我的简单回答,祝好。欢迎关注点评。
气态行星不是气体行星。虽然没有固体表面,但有一个岩石或者铁质内核。
气态行星也称类木行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体积大,质量也大。这类行星通常离它的主序恒星较远,从其主序恒星释放吸收的能量较少,理论上存在演变成恒星的可能,但可能性极其渺茫。
以木星为例,目前,天文界把木星上一个地球标准大气压的位置认为是木星的“表面”,这个位置离木星的内核中心还有6万多公里。气温为-152℃。没有任何固态物质,只有大量的以氢为主的气体。
木星“表面”以下,随着高度的下降,压力急剧升高,当压力到达一定程度时,氢将液化,因此,在木星的内部,有一个液态的氢海洋。在氢海洋的下面,由于压力极大,液态氢会变成金属氢。所谓金属氢是指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氢会表现出金属的特性,比如超导性等。金属氢下面,就是木星真正的内核了。
木星的内核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由岩石和铁组成的,质量相当于10-15个地球,密度越靠近核心越大。而由于木星巨大的体积和质量,因此,木星的核心温度高达35万℃,压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500万地球标准大气压。
由于木星内核外围有高达20000多公里的液态氢海洋和40000多公里的金属氢,因此,木星的内核无法观测,只能通过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由于液态氢,金属氢都是液态的存在,而木星的内核在如此压力和温度下,也是熔融状态。因此,类木行星叫液态行星可能更确切一点,因为相比其外围的大气层,里面的液态物质要多的多。
在天文学上,气态行星都不存在表面陆地。
但一般而言,气态恒星多数都有一个固体内核,但与它的整个体积相比,这个内核都很小,所以气体行星整体上都是气体,而不是被称为大气层,内核表面也不能被称为陆地。
从实际情况来看,组成气态行星的成分主体都是氢,辅以少量的氦,微量的甲烷,氨气之类的,符合宇宙中气体的大致比例。
气态行星的温度可以相差很大,从零下200多度到领上3000多度都有,但高温气态行星一般而言都是过分靠近母恒星所致,气态行星自身发热量很低。
虽然气体行星的表面温度都比较低,但内核温度并不低,这个温度是当初气体聚集时的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因为气体也属于低导热介质,因此热量聚集在行星内部,温度降低得很慢,比如木星的内核温度预测在3-5万°c,但距离核聚变所需要的上百万度的高温还差很远。
简单来说:
所谓的“气态行星”,就是我在《行星的形成过程(星球旋转的动力来源)》等中,提到过的“大地板块因为内部热核反应核心因其内部熵值逐渐上升造成的核心破裂,形成的岩浆无数次喷发而进一步形成的大陆、或者是人类定义的星球表面(半碗型实体)。
换句话说就是大陆板块形成的初期阶段时期的星球,都可以统称为“气体行星。
……
这一时期不能说不存在陆地、实体球面,只能说其这一部分实体距离地心、地底熔岩层较近,温度会相对较高。并且危险性较大。随时都处在火山可能喷发,板块可能裂开的时期!
……
木星表面都是气态,没有岩态物质。至于气态里面是什么,没人知道是什么,只能猜测。
以前人类发射过探测器接近过木星,并向木星大气丢进去一个小探测器。才进去木星大气的一点点,就失联了。
也有人类观测到彗星撞击木星的过程。巨大的彗星掉进木星之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按照木星的质量和体积算,木星很可能有陆地。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质量也最大的行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即不以固体物质为主要组成的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组成木星的主要物质是氢和氦。在木星大气中,氢和氦分别占了总质量的75%及24%,余的1%为其他元素,包括微量的甲烷、水蒸气、氨以及硅的化合物。
在深达数千千米的大气层下,极高的压力使氢形成了液体的海洋。再向下,强大的压力使液态氢成为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但仍是液体的。据推测,木星的中心是一个含硅酸盐和铁等物质组成的内核区,类似于地球上掺杂着金属的岩石。在木星上,从外向内,物质组成与密度呈连续过渡,没有明显的界面。
木星是固态氢,因为人们习惯把氢叫做氢气,所以把木星叫做气态星。就像太阳一样,它也是由氢一部分构成的,中心的密度比较大,然而木星土星会有一个固态的核,所以陨石穿不过去。
木星(Jupiter)古称岁星,是离太阳远近的第五颗行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且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只是由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从它们表面相当于1个大气压处开始算它们的半径和直径)。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个类似的组成,但天王星与海王星的组成中,氢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我们得到的有关木星内部结构的资料(及其他气态行星)来源很不直接,并有了很长时间的停滞。(来自伽利略号的木星大气数据只探测到了云层下150千米处。)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
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帕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木星和土星都是气态行星
在太阳系中有着九大行星,但是这九大行星的形态组成是不一致的,比如金星,水星,地球和火星就是由岩石组成的行星,而土星和木星,海王星和天王星则是由气态组成的气态巨星,气态巨行星不仅体积上比岩质行星大很多倍,而且在星球构成上也完全不一样,气态行星的外表都是气态,而往下走则是一片液态空气,和地球的海洋一直,只不过不是水而是液态气体,同时它们都有着一个强大的固态内核,牢牢的吸引住庞大的大气。
理论上并没有陆地
像土星和木星一样的气态行星质量都是比较庞大的,因为它们都有着引力非常强大的内核,因为外表都是气态组成,所以体积也比类地行星要大上不少,按照理论上来说土星和木星是没有陆地的,它们的表面连石头都没有,全是由氮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大气层,其中木星的大气层就厚达5000千米,这是类地行星难以想象的;同时还有着液态气体海洋,整个星球都被这种液态海洋包围,唯一能算得上是陆地的就只有气态行星的内核了。
任需要人类的探索
虽然以人类目前的物理理论来讲,木星和土星这类气态行星是没有陆地的,但是这也只是人类的推测,人类现在还没有能力对木星和土星进行探测,载人航天飞船最远也只能到月球上去,而探测机器人也不能够发射到气态行星上,所以一切都还是有可能的,可能等到人类的科技可以对土星和木星进行科研的时候会发现藏在气态下的全新世界,虽然还比较遥远,但是我相信人类终有一天会前往宇宙的深处,去探索星辰大海。
虽然木星没有像地球或月球那样的陆地,但它的大气层非常厚,是由氢、氦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气体巨型行星。这些小行星在接触到木星的大气层时,会被摩擦和拉伸,使其表面温度升高并开始燃烧,最终被烧毁。这些小行星的撞击能量也会导致木星大气层中产生强烈的风暴和旋涡。实际上,它们撞击的越频繁就表明行星吸引和有效保护太阳系其它行星免受小行星的影响,这是一种有益的作用。因此,即使没有真正的陆地存在,木星上仍然可以被小行星撞击。
木星是气态行星。
木星叫做气态行星,是因为它的表面覆盖着极厚的气态物质,厚度达3000千米,且主要是氢和氦。木星是一颗以氢为主要成分的天体,这与我们的地球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太阳相似。木星与太阳这两个天体的大气,都包含约90%的氢和约10%的氦,以及很少量的其他气体。
在大气层之下有一层厚达27万公里的液态氢层,再下面是金属氢。根据木星的质量、密度和体积计算,木星应该有一个固态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其成分可能是岩石性质,含硅酸盐和铁等。
相关内容
气态行星是指由气体形成的星球,是没有陆地的,行星表面都是气体在不断的流动,也导致星球表面是相当不平静的。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固态行星,而后面四个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气态行星。固态行星的质量体积都是比较小的,而气态行星则比较大。
以上就是关于木星和土星是气态行星,是不是说明在它们表面不存在陆地全部的内容,包括:木星和土星是气态行星,是不是说明在它们表面不存在陆地、木星没有陆地只有气体、木星和土星是气态行星,没有陆地为什么会有陨石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