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垂象是什么意思

高尔基原名2023-04-26  20

上天垂象是指自然展示给人的征象。

上天:在古人观念中指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即道,指自然规律。垂象:显示各种现象来提醒人。

天,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tiān。指事字(一说象形字,一说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部。义同“颠”(头顶)。造字本义是人的头顶,又表示人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引申出天空、太空等义,与“地”字相对。

古代人类祭祀地神是为了酬劳它负载万物,生养万物的功劳。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出自于《礼记郊特牲》,意为古代人类祭祀地是为了酬劳它负载万物,生养万物的功劳。这种对地崇拜的原因的解释,还是比较朴素的。

天垂象学是涵盖风水、奇门、观星、外应等多种学科,比较常用的两种是风水和奇门。风水是一门中国古老文化,涉及方位玄学、泰卦阴阳、阴阳合同以及阵法五行等。奇门是一门以八卦神数学结合五行阴阳论的学说,其学问主要讲求八卦灵数,根据九宫八卦,运用太极图关系,推算出具有特定意义的数相。

在中国远古的传说中,无论是龙马负图还是神龟载书,都被认为是天垂象。而人们看到天垂象后,从中得到启发,从而能够认知自然,感知自我,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天人合一。

为什么中国民族不崇拜神祇,而敬畏老天?而古代经典中的“圣人”又指的是什么呢?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世篇》

世界上好像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喜欢讲天人合一,外国人不认为天人能够合一。我们把《易经》称为天人之学,这是什么道理?

当人类语言不成熟,文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对外界也是很好奇的。很想了解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做学问。

没有文字,语言也不充分,怎么做学问?答案很简单,三个字:天垂象。

老天不会说话,但它会把那个现象显示给大家,让每个人去领悟,所以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因为悟性是不相同的。

天垂象一直到今天,还不断地进行。只可惜我们现在对天垂象越来越不敏感,总认为那就是科学,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会很深刻去体会天在说些什么。

《易经·系辞》讲的很清楚,“天垂象,见吉凶。”天一把象垂下来,它就现出吉凶。一般老百姓是看不懂的,可是“圣人象之”,这个“象”,就是模仿自然的天象,想出其中的道理。“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不管是天垂象,圣人象之,还是河图洛书由天而降,我们圣人去模仿它,这都是天人合一,天人之学。日本人是很相信的,他们现在在地下埋了很多东西,就是为了有一天日本被淹没又重新浮起来之后,让后人挖掘到“河图洛书”。

《论语·季世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畏圣人之言,是说天垂象只有圣人看得懂,我们一般人是看不懂的。

我们一直认为,圣人就是孔子,而孔子却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可见孔子所说的圣人是另有所指。孔子所指的圣人是谁?孔子所说的圣人,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

孔子所说的圣人,就是伏羲和周文王。

伏羲氏当年仰观天象,俯视地理,然后用自己身上的东西,来跟天象地理相对应,所以就画出八卦来。可见八卦是由天象做出发点,然后人把它画出来,所以又叫天人之学,表示天人是合一的。但那个时候,因为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办法讲述,周文王就开始演绎。

周文王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伏羲的天道引入了人道,把八卦两两相重,变成六十四卦。而且每个卦,都给它一个卦辞,每个爻,都有爻辞。他的目的就是说,人类最要紧的就是政治,只要政治不清明,那就是孔子所讲的“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篇)

当时在殷商时代,大家都很迷信,对鬼神的信仰是非常浓厚的,所以我们看到《易经》里面,经常有神鬼,有祭拜这一类。看起来是迷信,我们应该好好去体会。孔子离开周文王有很久很久,神鬼的思想慢慢淡化,孔子看到这个时机,毅然决定,把天道变成人道是不够的,所以他进一步把整部《易经》彻底转移成为人生的行事规则。

《易经》到了孔子手上,已经成为我们终身可以使用的行事规则。他不再用以神道设教的那种方式,他纯粹地用讲道理来推行教化,所以我们称他为万世师表。

很可惜现在我们只知道他是万世师表,只知道他是集大成,可是我们没有彻底去了解孔子真正的用意是告诉我们,天人怎么合,只有用伦理道德来合。所以整部《易经》到了孔子手上,他只在讲一句话,他说作为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修德”。修正自己的德性,也就是修己,把自己修得合乎天道,这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大的成就。

可现在人很少能想到孔子的用意。天天找关系托路子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拓展人际关系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

周文王是把伏羲的天道思想,把它引入了人生的大道。他告诉我们,人类生存之道,不应该跟一般的动物一样,这是周文王的贡献,所以叫政治。因为一般的动物都没有政治,只有人类才有政治。

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很坦白地直接指出来,人类很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伦理道德。

后来孟子更直接说出一句话:人禽之辨。人类跟禽兽的区别在哪里,就那么一点点而已。

所以说,最懂得《易经》的就是孔子跟孟子。

古老的《易经》在诞生和发展之中,历经了三古三圣,先古之圣伏羲,中古之圣周文王,近古之圣孔子。

伏羲观察到了大自然中的 天道 ,周文王思考剖析了人类社会中的 人道 ,而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 天人合一 。

孔子靠什么将天道和人道合二为一的呢?

孔子完全站在人道的立场来发扬易学,他说人应该全心全意地终身致力于四个字,天人合德。所以在乾卦的文言传里边,它特别写得很清楚: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周易·文言传)

什么叫大人?就是你所作所为都凭良心,所以就跟天道是合在一起的。道德,德与得同音,道可行,才有得,两个都是得。

《易经》最重要的核心:天人合德

孔子说,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先天而天弗fu违(周易·文言传)

先天,就是说你讲的话比天垂象还早。今天叫预言家。

“后天而奉天时”,你还没有说,天垂象了,你就一定要顺天,奉天时,按照天的指示去做好了。

孔子提出“先天而天弗fu违,后天而奉天时”的理念,就是告诉人们要修德以应天,也是天人合一的基本体现。但这种理念也给中国人带来一定的困扰,中国人谁都希望自己说了算,如果说修德,有一天说了算,这是正道。如果说觉得当皇帝很神气,说了算,我也要当皇帝,这就不对了。“大位天定,非以智取”。大位是说了算的那个人,他是老天选的,不是人一票一票投出来的。如果你挤进大位,老天不同意,也不会有作为。

孔子为什么叫集大成?

就是因为到了他,已经把所有话都讲完了,以后的人没事干了。孟子读了孔子的书,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孔子能够把《易经》看着时代的变化来把它及时地扭转过来,把神道设教撇开,直截了当地说,这些就是人生的行事规则。

孔子说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信而好古就是说他是了解当年古代的伏羲的原来的本意。他述而不作,他只是把《易经》本来的面貌阐述出来,他没有加入自己的意见。他非常了解《易经》是由天垂象,然后透过伏羲的一画开天,就悟出了四个字 “天理良心”。天理是天,良心是人,所以天人合一。

天理跟人心一配合起来,就叫“伦理道德”,所以就叫做天人合德。

宇宙万象,都显出一种自然的责任,太阳该出来就出来,不会问你却电费了。

水不停地流,其实水流有它的目的,就是它透过流的过程,把很多不干净的东西净化了。

所有的科学在发展,越来越证实《易经》蕴含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易经》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天人合德。但是,包含着如此人生智慧的《易经》,是在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呢?

《易经》衰落是从汉朝开始,因为盛极必衰。连《易经》本身也逃不过这样一个规律。秦始皇把书烧掉的时候,为什么把《易经》留下来,因为大家认为《易经》是占卜用的书。所以从汉代开始,相术就大量发挥。相易一流行,就把《易经》从道德性又拉回来,变成知识性,这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趋吉避凶慢慢就变成易学的重点。

一个人满脑子都是趋吉避凶,他就很容易投机取巧。要做一件事情,占个卦不好,不做。占一卦好,我就做。这就是投机取巧。这已经跟孔子的道理偏离太远了,还有什么道德可言。孔子是说你该做的,就算有很大的困难,也要一步一步去克服。我该做的,就算我结果很惨,我考虑下该做的,我还是会去做,这才对。因为你真正德性好的时候,那个凶会变吉,吉会变凶。为什么?已经讲过,先天而天弗违,这才叫伟大的人物。

一个人他很会算,叫做神算,神到70%命中率,偏偏你的事情就落在那个30%的不准的那个几率里面,这是不是很倒霉,其中道理自己去想好了。

天垂象解释为上天的规律和显示的启示比较好。在古代,天象一般是指自然规律,并将天象和人事联系在一起。历来正史天文五行志都是记录自然规律和天象异常,并联系人事来解释这种异常的记录。特别是春秋公羊学派,特别喜欢这样联系,刘向就是其中的忠实信徒。

以上就是关于上天垂象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上天垂象是什么意思、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的意思、看天垂象学什么,风水,奇门,还是观星,外应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86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