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种群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①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
②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
③遗传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种群是以地域和生物种类判别的,班级不属于地域,班级里面的学生不是只生活在教室,不属于种群。
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因此集群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特征。在一个种群当中,一些个体可能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群体,但是另一部分个体却可能是孤独生活的。
种群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自然状态下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往往有着很大的起伏,但不是无限制的变化。出生率、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率对种群密度都有影响。
2、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一个种群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个体数目,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3、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3类:均匀型分布,随机型分布,集群分布。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数量的多少和数目的多少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教材中会有固定的使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如下解释:
数量:[名]事物数目的多少。举例:不能只顾数量,不顾质量。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一书中有如下名词解释: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此处用的是“数目”)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此处用的是“数量”)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总体特征,这些指标多为统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1)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四个基本参数所决定。这样,种群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式表示: Nt+1=Nt+(B-D)+(I-E) (Nt是时间t时的种群数量,B、D、I、E分别是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个体数,Nt+1是一个时期后、时间t+1时的种群数量,则有出生率=B/Nt;死亡率=D/Nt;迁入率=I/Nt;迁出率=E/Nt。)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种群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和统计特征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种群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和统计特征、一个教室里的所有学生是种群吗、哪个没有种群5种数量特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