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还真是难倒了我,于是我就去查了一些历史资料。不管是清史还是通史,都没有记载,雍正时期发生八王议政逼宫的事情。所以这件事情是仅存在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件虚构的事情。
但《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说中,作者二月河也没有提及此事。不过既然《雍正王朝》里面有这么一个剧情,那我们就说一下,假如真的发生了八王议政逼宫的事情,如果老十三不出现的话,雍正是否还留有后手?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老八是想当皇帝的。但是他并没有表露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而是假意扶持弘时去当皇帝,而那个时候弘时是跟弘历在争皇位,弘历就是以后的乾隆帝。
老八在有了弘时这枚棋子之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他私底下组织了八王议政这件事情,试图向雍正逼宫。而那时,侍卫内大臣是隆科多,隆科多有个下属名叫图里琛,图里琛负责的是大殿的守卫,也就是负责守卫雍正的安危。有人说,假如老八可以策反图里琛,那么如果老十三不及时出现,雍正就会落入虎口,被软禁起来。
但是依我看绝对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因为图里琛的手下都是满清上三旗的弟子,这一批人是最忠心于皇帝的,因为皇帝与他们的荣华富贵息息相关。假如图里琛是真的被策反,这一批弟子也不会轻轻松松的听图里琛的命令,而是誓死抗争到底,保卫雍正的安全。所以我认为,假如老十三最后没有出现,雍正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因为这一批带刀侍卫也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雍正王朝》中之所以其他王爷都怕十三王爷,是因为十三王爷在军中的威望很高,京畿要地的军队大多数都是十三王爷原来的手下,都听十三王爷的话。
八王议政之前,老八利用弘时夺取京城外二营的兵权时,只是可以夺取一天。因为这二营提督只听命老十三和雍正两个人,没有雍正的圣旨和老十三的手令,根本不听其他人的。所以在八王议政时十三王爷一出来,其他王爷都表现的很害怕。
《雍正王朝》简介。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四阿哥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雍正八王议政历史真相:八王议政,顾名思义,就是帝王之下的八旗旗主联席会议,可以决策一切国家要务,制衡和对抗大汗,或者皇上。王公大臣议政,清朝确实有这个传统。从努尔哈赤建国之初的四大贝勒、五大臣,到天命七年三月推行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这是氏族社会军事民主制的一个表现。大汗专制却不能独裁,诸贝勒大臣相互牵制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了威胁了汗权。
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 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因为议政的官员都不是忠于皇帝的,而雍正帝的舅舅隆科多,他就一直拥护雍正,雍正帝最终能坐上皇位,而议政最终失败。
随着国家的慢慢统一,皇帝权利越来越集中,象征着满清政治权力的议政王制度已经与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就像八王议政时用了好长的时间,则满朝文武会被雍正当场痛批,老王爷依然想发挥余热。雍正年间,慢慢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般是贵族和大臣们共同参加议政,实际已经降低八王议政的权力与地位。
雍正他当时开始设立军机处,使国家的权力日益集中到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即使任然继续存在,但他们所议的政事,仅仅已只限于皇帝出巡、旗务、及重大刑审案件等等具体事务,不住参与军国大事。自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也慢慢的在减弱,八王议政想逼宫,各个方面不成熟。
雍正划不来去得罪佟氏一族,来激怒满洲贵族,这样太影响自己的统治地位。新政的实施已经触动了好多人的利益,如果杀掉隆科多,只会得罪更多的人,相反的不杀,反而能起到收买人心的结果,但是在雍正三年,雍正开始有计划的打压隆科多。
君臣关系反转的如此之快,想必也是有因有果的事情,虽然隆科多他在八王议政时,选择了雍正,但雍正继位以后,他们的存在就转变成了阻碍权利集中统一的存在。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即位后,不甘心夺储失败的廉亲王允禩联合关外四位旗主对雍正逼宫,提出“八王议政”。辛亏十三爷胤祥提前发现了他们的阴谋,并迅速调兵包围皇宫,才力挽狂澜,结束了这次的逼宫闹剧。
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八王议政”吗?
其实“八王议政”实质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历史上确实存在这种议政形式,其开创者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后,由于此时女真人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之际,尚存有浓厚的奴隶主贵族军事民主的习俗。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任命自己的子侄为各旗旗主,又置议政大臣五人,理事大臣十人,与诸贝勒每五日集会一次,协议国政。其中天命五年,努尔哈赤宣布废黜大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命四大和硕贝勒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握。天命七年,努尔哈赤又谕令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
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年号天聪。此时除宗室贵族中被封为贝勒者充当议政的成员外,八旗固山额真也兼充议政。至此,这种由宗室贵族及八旗中的五大臣、固山额真等组成的议政制度,虽无议政王大臣会议之名,实际上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早期形态。
清顺治统一全国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进一步增加,除亲王、郡王、贝勒参加议政外,贝子及公一级也有参加议政的。议政大臣除满洲八旗的固山额真和大臣外,蒙古八旗的固山额真及中央政府六部满、蒙尚书也列为议政大臣。其他如皇帝的侍从官员内大臣、侍卫,以及王、贝勒府中的长史、旗下闲散等,也有被列为议政者。
以上就是关于《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逼宫,最后如果十三爷不出现,雍正还有后招吗全部的内容,包括:《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逼宫,最后如果十三爷不出现,雍正还有后招吗、《雍正王朝》八王议政为什么都怕十三爷、雍正八王议政历史真相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