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上的三大命题

个性化教育2023-04-26  14

人类哲学的三大命题: 我从何处来?我是什么?我将到何处去?

中国人的最高的审美目标是追求天人合一、意境两忘、物我一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高度融合。作为中国哲学的三大命题(知行合一、天人合一、情景合一)

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他对一些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的哲学基础的三大命题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三个彻底改变世界的命题:

第一命题:极限粒子是宇宙最小物质单元体。——瓦解了整个科学大厦

第二命题:信息是能量的表征。 ——统一了物质和精神、自然与社会

第三命题:精神的实质是主体程序。 ——揭示了生命及其精神的秘密

存在主义哲学精神集中地体现在萨特所提出的三大命题之中,它们分别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的荒谬和人生的痛苦”、“自由选择”。

高尔吉亚有著名的“三大命题”,即“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是不可认识的”、“即使被人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

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转为以凯洛夫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杜威的三大命题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

企业哲学是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性思维、辩证式的哲学思考。企业哲学通常包括三大命题:“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要成为什么”、“企业如何存在”。

经济学的三大命题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生产多少。

中世纪和近代基督教哲学的三大命题是:“上帝存在”、“灵魂不死”和“自由意志”。

三法印从缘起论出发,释迦牟尼进而提出关于人生的三大命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三者合称“三法印”。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美学思想深受康德影响,费希特所说的和谐与康德所说的和谐一样,主要是审美时审美主体各能力的协调一致,尤其是想象与理智的协调一致。费希特追求一种建立在主观和谐基础上的限制与非限制、有限与无限的和谐,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自由精神,尽管这种自由仍然是康德式的主观自由。

费希特的哲学体系由三大命题构成,即“自我设立自身;自我设立非我;自我与非我的统一。他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揭示了自我与非我、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突出强调了精神的能动作用”

唯物三个终极问题: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个终极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简介。

哲学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

在古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庞杂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各种问题,都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时期的哲学研究对象,包含了具体科学的对象,哲学和科学浑然一体。

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

人是从哪里来的、人在世界上生活有什么目的、人过了今世后要到哪里去。哲学是研究普遍的、基础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

它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例如批判的方式、系统化的方法等,并以理性论证为基础。在日常用语中,其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哲学的内容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回答的特别清楚,整个视频就没有基础了,所有类似「无用之用必有大用」「现在看来没用,未来你会悟到」一笔带过的说法都是一定程度上的耍流氓。这里面如果真的有说法,我们就一定能把它说清楚。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完整地、甚至超纲地论述一下我的观点。即便会显得有点啰嗦,但十分必要,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哲学还是其他的知识门类,知道它于我们有什么意义,比它的具体内容更重要。

老朋友们可能知道,到现在为止,看本质所有的节目都是围绕着第一期提出的问题展开的,这个问题是世界何以至此,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它。我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极有价值,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一个理所当然的世界里惯性地活着,却忘了追问「理」从何来。

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是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生死问题是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中最后一个问题。死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大挑战,最让人感到困惑。很多人从小就被这个问题所苦恼,不少哲学家的基本态度是,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回避,要去面对它,思考它。

哲学的意义

哲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意义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从事简单劳作者来说,或许不需要太多的抽象思维,但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其意义就非同小可了。

首先,古代哲学家给哲学下的定义是“聪明的学问”或“智慧的学问”,可想而知,哲学的意义是何等的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聪明或没有智慧,那么他能干什么呢。

其次,哲学能使人具有深度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人能够透过想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也就是大脑对事物做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功夫。否则,人们认识问题就会流于形式和表面,从而不得要领,徒增工作的盲目性。

最后,哲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现成的概念、范畴和规律等用语,比如:由量变到质变、本质和现象、普遍性和特殊性,为人们表达内心的意思提供了现成的工具和莫大的方便。

试想,如果没有这么多现成的概念(语词),怎能把问题说得清楚。可以这么说,很多人在表述问题的时候,语言含混、颠三倒四、不得要领,问题就在于头脑中缺乏这些表意的工具。

首先,我是谁?

这个问题看似问的是我,其实它背后是“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冲突问题,什么是自由意志,就是我对世界产生影响和改变的能力。举个例子,这一刻你看到这条短视频,你是点赞还是划走到底是由“谁”决定的,“自由意志”会说。

当然是由“我自己”决定的,而这时候“决定论”会告诉你,你每一刻的所作所为都是由你的基因和你从前的经历决定的,你根本不是在做选择,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只是按照某种“惯性”在行动而已。

其次,我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关于“物理位置”的问题,而是关于“起源”的问题,是关于那个“X”是否存在的问题,这个“X”无论你叫它神、佛、天、上帝、女娲、外星文明都无所谓。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认为有一个设计了人类、创造了你,并且拥有远高于你的知识和能力的“X”的存在。你到底是被这个“X”设计创造的,还是在自然进程中演化产生的。

最后,我要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更加本质,因为它是“三大终极问题”的“终极问题”,他关乎我们的“死亡”。它是关于那个“Y”是否会伴随我们的死亡而一同消失的问题,无论你把这个“Y”叫做灵魂、涅槃、灵知、本我都无所谓,人生不过百年,在你的自然生命结束之后,到底有没有一个“Y”能够代表你继续存在,这才是“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的本质。

哲学的魅力:

哲学,在常人看来是非常高深的,它似乎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并没有任何关系。可事实上,哲学并不仅仅属于哲学家研究的范畴。哲学家摘去研究学术的光环,事实上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他们在看待这个世界,感知周遭生活的时候,往往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哲学探讨下面三大问题:

1第一大问题和形而上相关。形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里讨论存有(being)或存在(existence)的部份。所有人都同意有些东西存在,这样,我们就必须问:「到底什麼东西存在?」可能的答案包括:「人」,「宇宙」和「神」。大多数人都同意人和宇宙存在,不过有些人相当怀疑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

2第二大问题和人及道德价值有关。可以用下列两个问题来表达:「人是什麼?」和「为什麼人成为现在的样子?」大部分的人都承认有些行为是对的,有些行为是错的。然而,我们又根据什麼真实基础,作出这样的判断呢?

3 第三个最重大的问题和认识论有关。认识论(Epistemology)是哲学里探讨我们如何认知的部分。首先我们得问:「我们是否有知道的可能?」如果答案为肯定的「是」,我们就必须接著问:「我们如何认知?」

几世纪以来,多数哲学家的目标,在於寻求知识上的「统一场论」(unified field),亦即,找寻一切存在背後的统一原则。不过,二百多年前,许多哲学家开始放弃这样的盼望。薛华称这样的哲学是一种「反哲学」(antiphilosophy)。这也是许多现代人的世界观。

薛华在《太初有道》一书,探讨哲学上这三大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哲学上的三大命题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哲学上的三大命题、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是什么、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52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