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是唐朝与谁齐名的著名什么诗人

徐熙蕾2023-04-26  126

你好!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岑参边塞诗各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

答:1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是: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一。高适的边塞诗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他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二。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他写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2岑参边塞诗的特征:语奇体峻,意亦奇造。

岑参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他一生最有意义的壮举。第二次出塞写的诗都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诗歌创作特点:语奇体峻,意亦奇造。

由于家庭背景、人生际遇的不同,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又各具特色。

一、内容主题侧重点不同

高适善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相联系,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亲历耳闻的各种社会深层矛盾予以毫不留情的揭露,“单于猎火照狼山”“胡骑凭陵杂风雨”,指出战争的性质——民族矛盾;“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议论战士慷慨赴难、杀敌报国与久戍不归;“**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写出丈夫思乡、妻子断肠与久戍不得归;“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道出将军士兵苦乐不均;“身当恩遇恒轻敌”则议论战败原自边帅的骄与奢;“至今犹忆李将军”抒发诗人边陲战士渴望良将镇戍的愿望,表达对广大士兵的同情。这些诗句从多角度展示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层思考,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

岑参则以瑰丽奇特、色彩绚丽的笔描写边塞恶劣环境:“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衬边塞戍军不畏艰险、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路转峰回,友人已走远了,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感人至深的真挚友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审美的空间。诗人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二、艺术的表现手法侧重点不同

高适诗悲壮深沉,质朴浑实,呈现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常用对比、反衬、叙议结合的手法。“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用诗体语言叙述战争场面,用浓重主观情感语言和写实手法叙述战争场景,又夹入议论性的主观看法和感慨,主体形象突出,作品更有理性色彩。

      岑参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注重客体情景的描绘,寓情于景,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飞雪, 肃杀奇寒,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描绘了人们罕见的绝域景象,以此来渲染险恶的环境,反衬将士们热爱边疆的深厚感情和必胜信心。其诗歌既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以上就是关于高适是唐朝与谁齐名的著名什么诗人全部的内容,包括:高适是唐朝与谁齐名的著名什么诗人、高岑边塞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高岑边塞诗的异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46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