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则企业的收益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作用。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的看法,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被因更多的就业、产出的增加而获得的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如果他唯有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才能得到就业机会,那么显然,他受益于通货膨胀。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这里讲的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则原来的总需求所能购买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说,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主要研究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其核心是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和失业效应;
通赁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这里所谓的“财富”,是指全社会的财富总量而言,财富“缩水”即全社会财富的减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1998)在分析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区别的时候,认为通货膨胀的财富再分配就其总额而言是上升的,而通货紧缩却意味着财富总额打了一个折扣;
言下之意很明确,即通货紧缩将使全社会的财富“缩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牵头的一个课题组的研究也认为,在通货紧缩的宏观环境下,财富“缩水”将是中国面临的更深层次问题;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社会财富可视为居民财富,企业财富和政府财富的加总。在不考虑财富在国际间转移的条件下,如果能够证明居民,企业及政府的财富都因通货紧缩而减少,那么通货紧缩使社会财富“缩水”的结论无疑是成立的;
企业财富的缩水,企业是社会的生产者,其财富主要以企业资产的形式体现。因此,企业财富的缩水,也就是企业资产价格的下降。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资产价格一般来说都是下降的,其推理过程如下;
通货紧缩使得全社会物价水平普遍下降,其中自然包括企业产品价格的下跌。产品价格下跌使得企业盈利减少,这就意味着企业赢利能力的减退。而市场对企业资产的定价一般是以它的赢利能力为标准制定的,因此盈利能力降低,其资产价格就要相应降低;
通货紧缩使企业资产价格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负债率上升。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大多利润降低且产品销售不畅,在此条件下,企业的债务率一般是上升的;此与同时,在名义利率下降的程度不及物价的下降程度时(名义利率一般是保持不变或下降的程度小于物价下降的程度);
企业惜人的每一笔债务,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实际将不得不偿还更多的钱(里面含有“通货紧缩税”),这样就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加重的债务负担一方面直接削减了企业的净资产,另一方面又使企业陷入债务的泥潭。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温·费雪所说的: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负债人越是还债,他们的债就越多。”
居民财富的缩水收,入是居民财富的源泉。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下岗失业者较多,劳动力市场是明显供过于求的,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工资将会降低。考虑到工资本身的刚性或粘性,即便工资没有降低或小有上升,那也因下岗失业者的收入绝对减少,居民整体的收入雄以达到正常的增长。近年来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的明显放慢可以支持这一结论;
居民的已有资产也将缩水。居民所拥有的资产,大多为消费用的资产。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消费者资产的价格也是大幅降低的,无论是彩电、冰箱等老的“三大件”,还是目前的住房、汽车等新的“三大件”,以普通型桑塔纳轿车为例,其 1996年的市场价格尚在16万元左右,1997年降到了14万元左右,到了1999年已经降到了11万元;
这就是说,如果某个家庭在1996年购入一辆桑塔纳轿车,标志着这个家庭拥有16万元原值的资产,而到了1999年,剔除折旧的因素,这辆车可用于抵押的价值已经只剩下11万元。由于这些消费用资产占居民家庭财富主要部分,其货币价格的降低,自然也就意味着居民财富缩水;
政府财富的缩水,政府的财富,可以分为存量和流量两个部分。其存量部分,如属生产性的资产,可视同前面所分析的企业资产,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是收缩的;如属消费性资产,则可视同居民的消费品,其价值随着消费品价格的降低而缩水;
政府财富的流量部分,为政府的收入与支出。集中反映政府收支状况的指标,自然是非“政府赤字” 这一指标莫属了。自1998年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有了明显的增长。赤字的增加即意味着政府对社会负债的增加,同时也是财富的缩水;
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经济衰退属于通货紧缩的表象之一,经济衰退应包含于通货紧缩之中,因而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也就无从谈起。但考虑到通货紧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价格水平物价持续与普遍的下跌,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可以理解为物价的持续与普遍下跌对于经济的促退作用;
物价的普遍下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经济产生促退作用;
物价的持续与普遍下跌使得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价格降低,从而使其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严重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这将使生产者减少生产或停产,进而使全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抑制;
物价持续与普遍下跌将使实际利率上升,这是一种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制度安排。因为债务人在向债权人偿还债务的时候,由于物价一直是下跌,偿还同样的货币,实际上包含了更多的价值,债务人越是还债,其债务就越重。必须承认的是;
社会上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加重,无疑会使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物价下跌使生产者的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降低,这又将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就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的降低意味着消费需求减少,加重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状况;非自愿失业增多,标志着社会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实际经济增长低于自然增长;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指标看,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基本是同步的;
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如果说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就业效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对于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从理论上讲,通货紧缩只有加重失业的可能而没有促进就业的可能;
通货紧缩意味着投资机会的锐减,亦即可能容纳就业的机会的锐减;
通货紧缩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企业减产甚至停产的增多,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下,企业下岗人员自然增多;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且近几年已经到了新增劳动力进入社会的高潮,每年新增劳动人口在1000万以上。在通货紧缩使投资与消费需求普遍不振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矛盾十分尖锐;
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即社会财富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以及社会财富在政:府与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从总体而言,经济中的债务:人一般为企业,而债权人一般为居民,因此社会财富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分配也就是在居民与企业之间的分配。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维持生活的人相反那些靠变动收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受益
(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3)通货膨胀还可以再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一、由于居住户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
二、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起失业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财政补贴会引起的经济效应有:
(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的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意义还在于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
(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补贴纵欲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它具有改变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国家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财政补贴由于不是居民自己用力赚的钱,是居民更容易舍得用于消费。
以上就是关于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