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就是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的冰体
冰川在运移过程中对冰床和两侧岩石造成强烈的侵蚀作用
有点象河流的侵蚀作用,但冰川为固体
侵蚀作用形成的冰床比较平直,有划痕,还是有很打的区别
冰川搬运形成终碛堤,侧碛堤,鼓丘,冰碛丘陵
地形分别受内外力作用影响,其中冰川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古老冰川留下的痕迹至今依然存在,比如千湖之国芬兰,就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融水的杰作。
而今的欧洲至西向东,分别是西欧,中欧,东欧平原,都是由于冰川融化过程中不断受到流水沉积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总的来说,古老冰川让整个欧罗巴的地形变得更平坦,对整个欧罗巴的地形雏形影响深远。
包括成冰作用、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3个方面。成冰作用指天然降雪→粒雪→冰川冰的变化过程中的密实化、冰晶生长和重结晶作用。是在低温条件下通过雪层自身的压力,排除雪晶和冰晶中的空气,使密度增大而实现的。当雪层密度达到临界值时便转变为粒雪,粒雪层密度达830~840千克/立方时,便成为冰川冰。成冰作用时间的长短和气温成反比,和年积雪量成正比。如南极大陆沿岸,从降雪变为冰川冰,只需数十年至120年;而南极内陆高原,因年降雪量<50毫米,年均气温低达—50℃,成冰时间需500~1000年。但在冰面出现消融的条件下,由于有渗侵冰产生,成冰时间就很短(1年至数年)。冰川侵蚀包括冰川刨蚀(磨蚀)和挖掘。冰川体一方面有巨大的压力(100米厚的冰体,冰床基岩所受的静压力为90吨/平方),一方面是运动的(运动速度与冰床坡度成正比),故挟带岩石碎块的冰川对冰床和谷壁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对一个突起的岩丘,其迎冰面以刨蚀(磨蚀)为主,背冰面以挖掘为主,形成羊背石。刨蚀作用造成擦痕、刻槽和磨光面等冰蚀地貌形态,同时产生大量碎屑物质,即冰川乳或冰川粉。挖掘作用形成冰床阶梯和岩坎,为冰川补充冰碛岩块。对于冰川地貌的塑造挖掘作用大于刨蚀作用。冰川沉积作用指冰川停滞或后退时冰碛物的堆积过程。冰川流属于块体运动,故冰碛物与其它任何外营力搬运的沉积物明显不同,除非经后期冰川或冰水侵蚀,冰碛地貌(如终碛垅、侧碛垅、表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平原、鼓丘等)将会保存较长时期。冰川沉积作用的强弱,与冰川类型、运动速度及挟带岩屑的多少直接相关。海洋性冰川的运动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挟带岩屑多,冰川沉积作用就强,冰碛地貌的规模也大;反之,大陆性冰川的沉积作用较弱,冰碛地貌的规模较小。凡有冰川作用的地区,冰川侵蚀与冰川沉积都是同时发生的,故在研究识别古冰川作用时,必须同时注意观察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并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地貌的形成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如板块碰撞,火山活动等,能轻易改变地貌;外力作用,如流水,风、冰川等的侵蚀搬运作用等。冰川地貌的形成,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冰川自身在重力和滑动作用下,将地球表层松软的部分刮蚀搬运,从而改变地貌。如北美大平原,从北冰洋沿岸向南延伸到密西西比河流域,广袤的平原地表,就是冰川作用的产物,著名的五大湖,更是冰川作用的壮丽杰作。
根据冰川的规模和所处的地形条件不同,可把冰川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呈线(带)状,发育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区雪线以下的宽广谷地中,顺着山谷向下流动的冰川。冰川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斜坡重力。
根据山岳冰川发育的规模及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冰斗冰川和悬冰川
冰斗冰川是一种规模较小,发育在雪线以上山岳洼地中的冰川。盛冰雪的洼地为不规则的图形,三面为陡壁环绕,形似圈椅状。一面开口,在开口处有一横梁阻止冰雪下流。冰斗冰川没有明显的供给区和流动区(图7-2)。
悬冰川是一种依附在山坡浅洼处发育的冰川。它在山岳冰川中面积小,数量多,并向下坠流,呈短小的舌状,悬挂在山坡上,故称悬冰川(图7-3)。
图7-2 冰斗
图7-3 悬冰川
图7-4 山谷冰川
2山谷冰川(又称阿尔卑斯式冰川)
当山岳高处洼地或冰斗中的冰体大量增加时,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山坡流至山谷中,形成有明显补给区与流动区的冰川,称为山谷冰川(图7-4)。如祁连山老虎沟山谷冰川。若有数条山谷冰川相汇合,则形成复式山谷冰川,它的长度从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厚度从数百米到近千米。如喜马拉雅山中绒布冰川全长为15km,而祁连山地区的复式山谷冰川,一般不超过10km。
此外,还有冰斗-山谷冰川和冰斗-悬冰川。这是由一种冰川向另一种冰川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类型。冰斗-山谷冰川的典型例子是新疆乌鲁木齐河源的1号冰川。
3平顶冰川(高原冰川)
平顶冰川是发育在高纬度高原地带,或高山边缘山地平缓的分水岭上的一种冰川。所以,平顶冰川又称高原冰川,或称冰帽(图7-5)。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冰川类型。它的流动方向是自中心向四周漫流,也是山岳冰川向大陆冰川的一种过渡类型。我国西部高原的平坦顶面上,发育有平顶冰川。我国最大的平顶冰川是祁连山的爱哈愣勒平顶冰川,面积有50多平方千米。
图7-5 平顶冰川
4山麓冰川
当山谷冰川流出山口时,冰川即在平地上漫流。假若分布在平原地区面积宽广,厚度巨大时,则形成大陆冰川,这种冰川是发生在气温降低,降雪量增大或雪线下降的地区。如果气温升高或降雪量减小,山麓冰川因消融量增大,则又转变为山谷冰川。所以,山麓冰川是山谷冰川与大陆冰川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二)大陆冰川
大陆冰川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冰川的内部压力。大陆冰川不仅在面积上较山岳冰川大得多,而且冰层的厚度也较山岳冰川大得多。大陆冰川的厚度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在第四纪冰期中,大陆冰川覆盖着高纬度以及中纬度的山岳和平原或其他一部分,埋没了相对高度不大的地形起状,只有相对高度大于冰层厚度的山岳才能露出冰面,成为孤立的岛山,叫做冰原岛峰。大陆冰川的厚度在中央部分最大,那里,巨厚的冰层所产生的强大的压力,使其下部层成为可塑体,并从而使其向冰川的外围运动。大陆冰川的运动基本上不受下伏地形的影响。在大陆冰川边缘的一些地形较低的地方,形成了凸出的冰舌。在近海的地方,冰舌深入海中,形成海冰。大陆冰川的中央部分,冰蚀作用剧烈;而在其周围边缘部分,则主要是冰积作用。大陆冰川冰内和冰外的冰川作用也主要是堆积作用,侵蚀作用比较微弱。
在大陆冰川中,表面呈凸形盾状的叫冰盾。冰盾的中央为积雪区,边缘为消融区,冰川自中心向四周运动。表面有较大起伏规模更大的冰川称为大陆冰盖。冰盖的面积可达几百平方千米,厚度可达千米以上。现代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如南极冰盖,格陵兰,冰岛等地。
根据冰川的形态特点,可将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大陆冰川又称为“冰坡”或“冰原”,是覆盖着整个岛屿与大陆的巨大冰体。它的特点是:面积大,有的达百万平方千米以上;厚度大,有的达几千米,中央部分冰层最厚,外形呈盾状或表面有较大起伏的饼状覆盖。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如格陵兰和南极大陆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又称为“高山冰川”,发育于山地、并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大,根据冰川的形态和部分可分为悬挂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等。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冰川对于地貌有什麽作用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冰川对于地貌有什麽作用、古老冰川的作用对欧洲现在的地形有什么影响、什么是冰川作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