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
yán
bù
yóu
zhōng
解释:言词与心意相违背。
如:他一向讨厌交际场合,因为人们说的尽是些言不由衷的应酬话。
注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词不达意是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言不由衷意思是指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
一、词不达意:
释义: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近义词:拐弯抹角、词不逮意、辞不达意、言不尽意。
反义词:斐然成章、曲尽其妙、神来之笔、振振有词、一语破的、飞来神笔、酣畅淋漓、言必有中。
用法搭配:作谓语、定语;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
二、言不由衷:
释义:由:从;衷:内心;意思是指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近义词: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口蜜腹剑、甜言蜜语、有口无心、心口不一、叶公好龙、言行不一、两面三刀、口口声声、言不由中。
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为心声、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肺腑之言、言行一致。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三、二者区别:
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不坦率,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
“词不达意”“言不由衷”造句:
一、词不达意:
1、我写作有困难,常常感到词不达意。
2、他在大庭广众中说话总是感到紧张,常常词不达意。
二、言不由衷:
3、迫于无奈,他只好言不由衷地说了几句捧场话。
4、我看你是喜欢上王先生了,才会言不由衷地假意批评他。
5、看他这言不由衷的样子,就知道他不是诚心要帮忙。
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yán bù yóu zhōng ]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 处
清·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例 句
他虽满口应下,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
1、词不达意,汉语成语,拼音是 cí bù dá yì,意思是言词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出自《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2、“言不由衷”指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形容说的不是真心话,心口不一。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以上就是关于言不由衷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言不由衷是什么意思、词不达意言不由衷什么意思、言不由衷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