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共存在多少年

昨日不可留2023-04-26  23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共存在37年。 2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中原各地都燃起了起义的烽火。在短短的几年间,北至山西、河北,东到山东、江浙,南抵岭南,西达河西走廊,大大小小的义军就有数百支。但这些起义军,没有统一的口号,力量相差悬殊,彼此之间又缺乏沟通、联合。这些不足给了隋朝的腐朽统治以苟延残喘的时间与可能。但与此同时统治集团内部也已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杨玄感、李密、李渊和宇文兄弟。他们举起了反对隋炀帝的旗帜,并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杨玄感是杨素之子,杨素死后,他袭爵楚国公,官至礼部尚书。玄感善文学,好结交宾客,领导瓦岗军的李密就是他家的常客。杨素晚年已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恰在此时杨素病逝,躲过了一劫。而作为杨素后人的杨玄感,已经感到了处境的危险,他害怕炀帝翻杨素弑文帝、害忠良的旧案,致他杨氏一门于死地,为此他遂生杀炀帝之心。大业五年(609年),玄感随炀帝西征吐谷浑。其间,他就试图趁警备松懈、侍卫疲惫之时,刺杀炀帝。其叔父杨慎认为时机不成熟,玄感才未施行。大业九年(613年),炀帝二次东征高句丽,命玄感在后方督运粮草,当时百姓苦于连年征战、劳役繁重,怨声载道,人心思变。玄感认为举兵讨伐炀帝的时机成熟了,遂与所督民夫讲:“当今皇帝无道,不顾百姓死活,玄感愿与诸位起兵杀无道昏君,救亿万黎民,如何?”听者无不踊跃相从。这时,李密来到玄感大营,玄感问他下一步该去向哪里?李密为其献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入河北,阻断炀帝归路;中策是取关中,据险而守;下策是向东都,率军攻占,但拖延不得。杨玄感选择了攻占东都。 由于东都守备严密,又有长安发兵救东都,炀帝又从前线调集部队回救东都,杨玄感两面受敌,力不能支,遂战败自杀。杨玄感虽然战败,但他吹响了讨伐隋炀帝的号角,也使得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大批达官子弟投到杨玄感的旗下,参加讨伐炀帝的战争,隋炀帝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李密,父祖皆为周隋显贵。密少时任东宫千牛备身,侍卫太子杨广。后辞官,专心读书。 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曾做过玄感的幕僚,为其献三策,玄感兵败之后,李密被捕又设计逃脱。大业十二年(616年)与瓦岗军首领翟让相识,二人戳力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后来,翟让让位于李密,李密开始领导瓦岗军。李密的瓦岗军对隋朝的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炀帝连年派兵企图剿灭瓦岗军,可是直到隋亡,李密的瓦岗军仍然活跃在河北、河南等地。李密,一个达官之后,竟毅然辞官,后又与草莽英雄结伙,公开站在统治阶级的对立面上,说明他已对隋朝失去了信心,他不再用自己的才智改造隋朝,而是用于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他的想法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官僚知识分子的心声。 李渊,隋朝宗室,其母与隋朝独孤皇后是姐妹,所以李渊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隋末,李渊任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的目的就是称帝建国,毫无吊民伐罪的意思,可以说,李渊是趁火打劫。从李渊建国的步骤也可明显看出他起兵的动机。李渊宣布起义后,就直入关中,攻占了隋朝国都所在地长安,争取政治上的合法化。然后他拥立尚未成年的代王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炀帝为太上皇,自己独掌大权。李渊拥立代王,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而炀帝受困江都,四面楚歌,这实质上已经宣布了隋朝的灭亡。待炀帝在江都被杀,李渊就迫不及待地逼迫恭帝杨侑退位,自己黄袍加身,建立了唐朝。 而另一灭隋的关键人物是宇文兄弟,宇文兄弟指宇文述的三个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宇文述是隋朝开国功臣,是隋炀帝最信任的大臣。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都曾违反炀帝禁令而获罪。大业十二年(616年),宇文述死后,炀帝方才赦免两人。当时,宇文兄弟也随炀帝来到江都。大业十四年(618年),大量跟随炀帝来到江都的北方兵士,不愿久留南方,想设计逃回北方。那时的江都,已人心不稳。一部分下级军官得知了这个情况,想借助这些兵士的力量,也逃回北方去。但这两股势力都不曾有谋反、弑君的打算。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宇文兄弟正好利用了这两股力量,实现了弑君、兵变的目的。三月十日,江都兵变发生,次日,炀帝被宇文兄弟缢死,隋朝灭亡。末年的炀帝,满足于他大国梦想的“实现”,只知吃喝享乐,既无治国之心,又无兴国之力,可能他已经预感到自己的穷途末路了。有一天,炀帝自己照着镜子,摸着自己的头,自言自语道:“这么好的头,不知谁来砍它!”面对如此颓废的炀帝,宇文兄弟遂决定弑炀帝。 隋朝灭亡了,炀帝做梦也不会想到是自己的大臣、宗亲、亲信会举起反旗,伴着农民起义的汹涌澎湃的形势,借机夺取自己的性命、推翻大隋的江山。 隋朝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朝代,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隋朝又太短命,仅仅38年。它因何而亡呢?它亡于隋文帝的严刑峻法、不辨忠奸、听信谗言、擅行废立;它亡于隋炀帝的骄奢*逸、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民心丧尽。而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的反隋力量,伴随农民起义的烽火,最终灭亡了隋朝。 3留下的宝贵遗产: 完成祖国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长期分裂的局面。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修建畅通大运河和东都洛阳。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重视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隋朝,一个时间甚短的朝代。从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隋炀帝杨广被绞杀,这个王朝仅共存在了三十八年。虽然王朝时间短,但也是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朝代,那么隋朝是公元多少年隋朝距今有多少年了下面就跟随我一起去了解下吧!

隋朝是公元多少年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589年灭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增加 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会稽)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之一。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隋朝(581—618年),建朝距今(2016年)有1435年,灭朝距今(2016年)有1398年。隋朝之初,与突厥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争,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威胁,还统一了青海地区。隋朝时期,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开皇之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幅上升。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当时门阀势力衰微,科举制被创立和初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也运行顺畅。成为 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后期统治腐朽,618年亡于农民起义。

以上是收集的隋朝时代的相关资料,想了解更多朝代信息,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581年—619年,共38年。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

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覆灭,国祚38年。

隋朝灭亡

隋廷在此局势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炀帝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他下令筑丹阳宫,计划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

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北逃中原。义宁二年(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

不久宇文化及又杀杨浩自行称帝,国号许。

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义宁元年(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洛阳都城留守“七贵”在得知隋炀帝死讯后于6月22日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即隋末帝,次年(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黜杨侗,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扩展资料:

隋朝成就:

1、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

隋朝开皇时期,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以及其所辖府兵)恢复汉姓。

另外,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是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

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社会富足,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2、开创科举制度

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

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仍有一段距离。

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亦为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皇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以上就是关于隋朝共存在多少年全部的内容,包括:隋朝共存在多少年、隋朝是公元 多少年隋朝距今有多少年了、隋朝经历多少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26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