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诸葛庐的南阳指的是哪里

澳门豆捞2023-04-26  14

南阳诸葛庐的南阳指的就是如今的襄阳,位于湖北省。

出自:

唐代诗人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城区卧龙区卧龙岗上,为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南阳诸葛庐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

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一说为襄阳古隆中,见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即《隆中对》篇)。

也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刘禹锡有《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早在唐代时期南阳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被后人誉为“天下第《隆中对》岗”。

诸葛亮自称躬耕于南阳,这说得是南阳郡。但南阳郡的地盘很不小,而且历朝历代屡有调整。在豹眼看来,襄阳的隆中更可能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并非是南阳卧龙岗。

01

三国时期的南阳郡,是诸葛亮躬耕之地,这不应该存有疑义。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准备第一次北伐。临行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疏,后世称其为《出师表》,也作《前出师表》。有人考证,这是西晋时期有人伪作,不是诸葛亮亲自所作。

但豹眼认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全文收录这篇奏疏,恐怕不会有假。陈寿是原蜀汉的官吏,又是严谨的史学家。其所采用的的史料非常严谨,如果是时人伪作,陈寿恐怕不会一字不落的记载。尽管蜀汉史料不全,但这篇《出师表》,陈寿应该是见过,否则,不会如此处理。

从《出师表》的内容来看,也似乎没有必要作假。因此,探究诸葛亮躬耕之地,必须从这里开始,否则,就更没法说清了。

02

南阳郡所辖地域及历史变迁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占了宛,在南阳盆地的基础上设立南阳郡,郡治在宛。大致范围包括今天河南南阳全境、泌阳县、湖北十堰市部分地区,以及随州市、枣阳市、襄樊市部分地区。

这其中就包括今天襄州区、樊城区、老河口等一带地区。西汉时,南阳郡归属荆州部,辖三十六县,如宛城(今南阳卧龙区、宛城区)、淯阳(卧龙区英庄镇)、新野等县。

东汉时,南阳郡仍归属荆州部,和南郡以汉江为界。郡治在宛,辖三十七县,为天下第一大郡。辖县与西汉大体相同,有合并、撤销,但增加了南乡、成都、襄乡三县,就连陕西的山阳也归属了南阳郡。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设立襄阳郡和南乡郡,南阳郡的樊城、山都县、邓县划给了襄阳郡,南阳郡西部的南乡、析县等八县划归南乡郡。

南阳郡郡治在宛,西汉时期是全国五大都市之一,王莽受封南阳新都(新野东南),汉更始帝刘玄在南阳登基称帝。东汉时,南阳被封为南都,被尊为帝乡,为天下经济首都。其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汉代南阳郡辖境相当于现在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地区。

03

襄阳郡的辖境及变迁历史

襄阳郡设立较晚,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赤壁之战后得到了荆州部分地区,曹仁丢掉南郡之后,但襄阳仍在曹操手里。曹操分南郡北部设立襄阳郡,治所襄阳县(今湖北襄阳襄州区)。

襄阳县地域在秦时分属南郡、南阳郡、汉中郡;西汉时初置襄阳县,在今天襄阳古城西北筑襄阳城,建城设治。大约东汉桓帝时樊城建城,城址现在已经淹没在汉水中。

豹眼在看关羽襄樊之战时,时有疑问,总感觉樊城与襄阳以汉水分隔,咋会跑到樊城去与曹军决战呢?

今日始知,三国时的樊城原来已经不存在了,今天的樊城已经不是当年的樊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牧刘表将治所由武陵汉寿(今湖南常德)迁至襄阳县。由此可知,襄阳县是当时荆州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投奔了刘表,驻军新野。新野属于南阳郡,而南阳郡隶属于荆州部,是刘表的地盘。所有的故事,不管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都发生在这里。

04

《出师表》所言的南阳究竟是个啥概念呢?在曹操设置襄阳郡之前,襄阳县隶属南郡。曹操设置襄阳郡,襄阳县城是郡治,自然属于襄阳郡。诸葛亮自己说居住在南阳,自然是说南阳郡。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与曹操已经成为死敌,或许诸葛亮不承认曹操设置的襄阳郡,但诸葛亮出山之前,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时,襄阳是隶属南郡的。

《出师表》是在襄阳郡设置之后的事,但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也不能就说是错误的。毕竟当初故事发生时还是南阳郡所属。

由此,豹眼认为,诸葛亮躬耕之战,是在汉末前期的南郡襄阳县、后期的襄阳郡郡治襄阳县。这是传统上荆州地域,是刘表的势力范围,是刘备屯驻新野活动的范围。这是曹魏势力没有染指的地方,也是诸葛亮没有与曹操来往的原因。

虽然南阳郡隶属于荆州部,但南阳郡并非由刘表全部控制,这是探讨诸葛亮躬耕之战的核心所在。

建安元年(196年),张济自关中引兵进入荆州地界,攻占穰城,被流矢所中而死。其侄子张绣接管了部队,屯驻宛城,与刘表结盟多次与曹操交战。

建安四年(199年),就在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再次投降了曹操。作为南阳郡的核心城市,基本就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但是,曹操也没有绝对控制整个南郡,而是与刘表分而治之,刘备新野屯兵就是佐证。由此断定,诸葛亮躬耕之地,就在南阳郡刘表控制的那部分地区。也就是说不太可能跑到宛城去。

05

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是南阳卧龙岗还是襄阳隆中?

襄阳县也就是今天的襄州区,隶属于南郡,是刘表控制的那个范围。诸葛亮躬耕于邓县,说是南阳,并不矛盾。如果诸葛亮明确交代是荆州南阳郡邓县就没有后来的争议啦。

现在的襄阳县(襄州区)已经不属于南阳而是归属于襄阳市,而且襄阳有个隆中,南阳有个卧龙岗,也就是两地相争的根源。

再具体看一下,这两个古迹的来龙去脉吧。南阳卧龙岗,原名叫八里岗,并不是一开始就叫卧龙岗。最初是原蜀汉将领后投降曹魏的黄权及其族人,在此首建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后盛行于唐宋。

南阳卧龙岗就在南阳市城西四公里处,此岗地势隆起,截然而住,回旋如巢。在此建了武侯祠,也有以隆起攀附隆中之意。但这个地方离南阳也就是宛城太近,这就值得怀疑啦。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

诸葛亮病逝于234年,而黄权病逝于240年。也就是说,卧龙岗武侯祠是在234年--240年开始建设。

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后,关羽襄樊战败,东吴占领了荆州,但是襄阳郡还在曹魏集团手中。曹丕继位后,曾经发动灭吴的江陵之战,最后议和结束。

从这里看来,襄阳一直在曹魏手中,作为已经是曹魏将领的黄权,要建祠纪念诸葛亮,选址在襄阳应该没有问题,但却选择在南阳宛城,难道南阳宛城就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吗?

南阳就是三国时期的宛城,是曹魏一直控制的势力范围,诸葛亮在此居住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为了祭祀诸葛亮,在此建一座武侯祠,应该没有问题,就像全国到处都有关公庙一样。宛城是当时重要的经济、军事中心,可谓超一线都市。在如何重要的地方建祠,更显得具有纪念意义,香火更旺,更便于人们祭祀。

这是卧龙岗武侯祠建于此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黄权为了祭祀诸葛亮在此建祠,并非因为诸葛亮躬耕之地在此。原名八里岗,就是离南阳八里路,正好四公里。改名为卧龙岗,恐怕也是因为诸葛亮号为“伏龙”之故。

卧龙岗景区有十景: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看看这些名字,就清楚是咋回事,就是纪念诸葛亮生活起居的建筑而已。豹眼认为,这不是诸葛亮躬耕之地,仅仅是黄权最早建祠纪念、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隆中,在襄阳城西十三公里,有资料说有1800年的历史。以此算来,也就是开始于诸葛亮在此定居,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记载。这恰恰说明是一个隐居的好去处。不像南阳卧龙岗离第一经济都市宛城四公里,这哪里是隐居,简直就是为了进城方便而来哦。

西晋永兴年间(304年--306年),驻守襄阳的镇南将军刘弘来到这里凭吊诸葛亮故宅。触景生情,遂命随行的镇南参军李兴写了《祭诸葛丞相文》,并立碑纪念。这是此地有史记载第一块纪念诸葛亮的碑文。

这是诸葛亮病逝七十年以后的事,诸葛亮的草庐由于年久失修,早已颓垣断壁。刘弘、李兴所见仅仅是“故墟”而已。

这篇碑文最早见于晋·王隐《蜀记》,《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称:《蜀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诸葛)亮故宅,立褐表闻,命太傅禄李兴为文。

据南北朝末期顾野王编纂的《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

隆中以此而名之,但在晋朝王隐《蜀记》中已经明确提到隆中二字。但诸葛亮居住时是否就叫做隆中,没有见到相关的记载。

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西晋文学家。初仕蜀汉,后仕西晋。李密有《陈情表》流传于后世,被传颂为孝道的典范。

李兴是原蜀汉官吏李密之子,李密曾师事谯周,也就是陈寿的师兄弟,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蜀灭以后,邓艾敬慕其才能,请他担任主薄,李密以祖母年迈为由婉拒。

因为其父李密的缘故,李兴对于诸葛亮的一些故事,应该比较了解。他们拜访、纪念的诸葛亮故居,应该比较可信。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荆州刺史别驾、史学家习凿齿来到隆中,并作《诸葛武侯故宅铭》。此时,隆中已经有纪念诸葛亮的祠堂。由于李兴与蜀汉的历史渊源及史学家习凿齿的铭文,隆中作为诸葛亮故宅,比较可信。

因此,在豹眼看来,南阳卧龙岗只是黄权及其族人设祠祭祀诸葛武侯的地方,并没有说明其就是诸葛亮故宅。李兴及习凿齿明确说明隆中就是诸葛亮故宅所在地,并写碑文、铭文以纪念。由此得知,隆中更可能是诸葛亮躬耕之地。

其主要原因还在于诸葛亮自言躬耕于南阳,襄阳在当时隶属于南阳郡,这与隆中在襄阳并不矛盾。而当时的襄阳仅仅是南阳郡的一个属县,是刘表的势力范围;南阳郡的核心地带宛城却是曹操的势力范围。诸葛亮与曹操集团交往很少,却与荆州刘表、襄阳名士黄承彦(诸葛亮岳父)、庞统、庞德公以及客居襄阳的司马徽等人交往密切。

这足以说明诸葛亮躬耕之地是在南阳郡襄阳而非南阳郡之宛城。

因此,豹眼认为,南阳卧龙岗就是黄权最早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并非诸葛亮躬耕之地;而诸葛亮躬耕之地是在南阳郡襄阳县隆中,一切故事都在这里发生。只不过,现在的襄阳也就是襄州区,已经不属于南阳而是属于新的行政区域襄阳市。

单说南阳,肯定是位于中原的河南省,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毕竟我自己就是南阳人。但是要说诸葛亮躬耕地南阳,那应该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南阳郡,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南阳市与湖北省襄阳市的接壤地带。

一、诸葛亮所处时代为东汉,东汉时期南阳郡横跨现代的襄阳市和南阳市

东汉时期的南阳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南都”,由于汉光武帝刘秀在这里带着他的兄弟起势,重新振兴了汉室的江山,他封赏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将近一半都是南阳人,南阳郡也变成了天下经济的首都,它也被称为“帝乡”,可谓是风光无限。

能够在帝乡生活的人,就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天下大事,这也能够解释“卧龙不出而知天下事”,除了他自身的聪慧之外,更重要的是渠道和人脉。

千年之后的南阳,现如今只是一个三四线城市,我能感受到的就是高房价和烂尾楼,当然也出过“加水就能跑”的水氢汽车。除了这些之外,它还拥有南阳五圣,诸葛亮就是其中的智圣。

要是按照我们南阳人的说法,这诸葛亮肯定就是在南阳种地隐居无疑,人家自己《出师表》都说的很清楚了,古代的南阳跟如今的南阳差别也不大,各种史料记载也有确切依据。

就比如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就有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详细记载: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注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邓县的隆中,它算是把地理位置描述最清楚的记载之一了。

而这里面的邓县如今已经成为县级市,由河南省直辖,由南阳市代管。再看隆中,如今是属于襄阳的辖区。

也就是说它仍然是个无头悬案,就算您把诸葛亮他老人家请上来,他本人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或许他当初的躬耕地一半在南阳,一半在襄阳。

二、诸葛亮躬耕地之争,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争议,至今未能明确定论

诸葛亮这一号人物离世之后,后续的朝代对他多有赞颂,人们为他建造的祠堂、雕像、故居也不计其数。至于诸葛亮躬耕地附近的人,更是争相拉近与诸葛亮的关系,毕竟这样可以沾沾光,名利双收。

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从明清时期,南阳人和襄阳人就开始激烈争起这个香饽饽,毕竟这个名头落在谁那里,谁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资源,创造文化底蕴,出门在外脸上也有光。为了这件事,当地的县令、知府,甚至是翰林院和圣上都惊动过,但是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只能让两边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最后:

身为一个南阳人,我认为当前襄阳人对诸葛亮文化的传承是做的更好的,希望南阳斥巨资重建之后的卧龙岗可以在后续进行赶超。

诸葛亮当年的躬耕之地是在南阳还是襄阳,一直是历史中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题目。我认为,诸葛亮的当初的躬耕之地是在南阳。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点,诸葛亮自己的的《出师表》这篇文章中就有清晰地记载。第二点,历史学家们和文学家们通过调查发现,诸葛亮的躬耕之地确实是在南阳,并且有大量的史书记载。第三点,诸葛亮确实是在襄阳待过,襄阳是诸葛亮游学和居住的地方,并不是诸葛亮躬耕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

首先,南阳这个地方是有一个卧龙岗的。并且在诸葛亮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这些地名。比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说了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还有诗句“我本是卧龙岗散谈的人”等等一些诗句都可以证明诸葛亮当初是在南阳躬耕。后来,诸葛亮去世之后,更是被封为了武乡侯,南阳这个地方更是修建了一座武侯祠来纪念诸葛亮。并且这座武侯祠还是修建在卧龙岗,由此可以证明,诸葛亮确实是在南阳躬耕。

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更是说明了诸葛亮的躬耕之地。有一句重要的诗句“南阳诸葛庐”也可以证明诸葛亮确实是在南阳躬耕。虽然后世的研究者们为了争夺这个名号进行了多次的争论,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们更偏向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那襄阳的古隆中又是这么一回事呢?大多数学者们给出的答案是襄阳的古隆中是诸葛亮的学习的地方。后来的诸葛亮在结婚之后,便和妻子在襄阳进行学习的时候,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刘备的三顾茅庐。

由南阳和襄阳之争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名声以及威望让后世的人非常的敬仰。不管是南阳还是襄阳,诸葛亮的优秀的个人品质值得我们后世的人学习。

时至今日,“襄阳论”者不顾诸葛亮自己亲口所说“躬耕于南阳”,更是不顾诸葛亮精通山川地理,居然认为诸葛亮自言“躬耕于南阳”是指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实在是可笑!可恨!

1公元214年诸葛亮重修黄陵庙时,还会分不清南阳襄阳?!在《诸葛亮集文集黄陵庙记》一文中,诸葛亮说:“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

请问,公元214年襄阳郡之襄阳和南阳郡之宛城都是怎么的行政区划?襄阳网友可以好好看看历史地图册!

2公元227年,诸葛亮北伐在即,写《出师表》,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请问公元227年,哪里是南阳?襄阳阿头山能不能跨上一点点南阳的边?诸葛亮自己认不清南阳、襄阳吗?如果此时有襄阳隆中或者有隆中地名存在,或者所谓的“南阳郡”“邓县之隆中”此时已经划归襄阳郡,那么此时诸葛亮肯定会自言“躬耕于襄阳”吧?

根据《晋书》记载:“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

我不禁想问问“襄阳论”者,难道后世所有文人墨客、皇帝官员都是愚蠢之辈吗?且不论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不是南阳,后世之人难道还不知道当时之南阳是不是南阳?

个别襄阳人一味争抢诸葛亮躬耕地,恶意攻击抹黑南阳卧龙岗,以至于现在是李鬼打假李逵!实在是可笑至极!

以上就是关于南阳诸葛庐的南阳指的是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南阳诸葛庐的南阳指的是哪里、南阳卧龙岗、襄阳隆中哪个更可能是诸葛亮躬耕地、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南阳位于现在哪个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23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