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有哪些名人

什么是马赛克2023-04-26  19

昆山名人:

1、顾炎武: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2、顾鼎臣:明大臣,苏州昆山人。弘治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东南赋役不均,因得其力有所改正。昆山原无城池,力主造之,倭寇来犯,合城无恙。后卒于官。

3、顾秉谦:字益庵,明末昆山人。1624年到1626年任内阁首辅,是明朝天启末年的一任宰相,但是也是历史上一个遭人鄙视和唾骂的宰相。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天启元年晋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

4、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

蒯祥

中国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1398年),卒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 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 ,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皇宫前三殿(1440)、长陵(1413)、献陵(1425)、裕陵(1464),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隆福寺(1452)等,表现了他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杰出才能

蒯祥是江苏吴县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出生于一个木工家庭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金陵),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从金陵北迁时,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蒯祥作为明成祖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之天安门)这项工程在蒯祥运筹下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蒯祥在京40多年,在正统年间(1436~1449)年,负责兴建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1457年被大火烧毁八年后,明英宗又请他重建9开2层的木构城楼,以及两宫、五府、六衙署等,还于1464年亲自主持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建造蒯祥因有功于朝廷,从一名工匠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廊,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明末,天安门又被焚毁1651年,重建337米,广9间,深5间的这座天安门,即我们今天所见的天安门

据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评介,认为蒯祥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铆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其关键在于主柱和横梁之间的合理组合蒯祥不论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筹划,营造的榫铆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在北京皇宫府第的建筑中,蒯祥还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上去,他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

蒯祥活到八十四岁,逝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墓葬于他的故乡太湖之滨,墓碑右侧立有明代天顺二年钦赐的“奉天诰命”碑据说,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初,重修了蒯祥墓,此墓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蒯鲁班留下的天安门建筑却是华夏之宝,民族之光

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这得益于它的文化、经济和稳定的社会秩序譬如:孙武——春秋吴国军事思想家;陆逊——中国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张旭——中国唐代书法家;张籍——中国唐代诗人;范仲淹——北宋政治家;范成大——南宋诗人;蒯祥——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沈周——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文徵明——明代杰出画家;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唐寅——画家、文学家;祝允明——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徐祯卿——明代文学家;柳亚子——中国近代诗人;陆文夫 ——作家;顾颉刚——中国历史学家

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中,苏州籍是最多的在我所熟知的大师中有三位,第一个是王淦昌,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突出贡献者;第二个是吴健雄,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第三个是贝聿铭,建筑大师,代表作品有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前金字塔、纽约会议中心、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等等

我没现代的,不好意思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①。”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二十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代时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盘古,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尤其是利用《尚书》)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虽不尽正确,但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反对经学偶像的意义。

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顾颉刚生平

顾颉刚(1893一1980),汉族,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笔名有余毅、铭坚等。

1893年5月8日,顾颉刚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读书世家,1897年入私塾读《四书》。祖父、祖母和家仆都极能讲故事,顾颉刚从小就听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1906年入当地一所公立高等小学,1908年转苏州第一中学堂,1912年秋,入上海神州大学,醉心于文学。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沉迷于戏剧,发现一个故事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流迁变化。1915年顾颉刚因病回家,完成《清代著述考》二十册,对清代学术有较深领会。1916年转北大本科,读哲学。1918年北大教授刘半农等人发起征集歌谣运动,征集各地民歌,并按日在《北大日刊》上发表一二首。此事引起顾颉刚的兴趣,时值夫人病逝,他回家闲居,心情郁闷,无法着手古史研究,于是便搜集起歌谣来。先在家中搜集,逐渐向邻居亲友搜集,一二年间竟搜到歌谣数百首,并其他方言、谜语、谚语、唱本、风俗、宗教等资料若干。1919年5月,顾颉刚续弦,他写了一篇《一个“全金六礼"的总礼单》的民俗文章。至此他开始考虑民俗学、民间文艺的一些问题,发现歌谣也和小说戏剧的故事一样,会随时随地变化。

1920年,顾颉刚在北大毕业,留校任助教,计划长期编纂一部《中国书籍目录》,约二三百卷。冬,开始点校《古今俗书考》,同时,将自己收集的歌谣,对方言加注后陆续发表在《北京晨报》上,颇获学界好评。1921年,顾颉刚改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助教,任《国学季刊》编委,编点《辨伪丛刊》。同时常与胡适、钱玄同等人书信来往,讨论古史、伪书、伪事等问题,着手撰写“古史辨"论文。这时顾颉刚也致力于《诗经》研究,认为《诗经》中部分诗是徒歌的民谣,先后撰成《汉儒的诗学和诗经的真相》、《歌谣的转变》、《诗经的厄运与幸运》、《从诗经中整理出歌谣的意见》等文章,研究《诗经》的过程中,在《通志·乐略》里读到郑樵论《琴操》的那段“杞梁之妻"的话,引起注意,后又看到有关这个故事的材料,便下决心对这个故事作一番深入的研究,1922年,顾颉刚为商务部书馆编纂中学历史教科书,拟将《诗》、《书》等古籍中的上古史传说整理出来,初孕“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学说,认为古代的史实记载多由神话转化而成。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至少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1923年底,顾颉刚离开商务印书馆、回北大研究所,担任《歌谣》周刊编辑,专心从事民俗学、民间文艺研究,成为《歌谣》周刊的主要撰稿人。曾先后发表《郑樵对于诗词与故事的见解》、《东岳庙的七十二句》、《两个出殡的导子帐》、《各种方言标音实例(苏州音)》等文章。1924年,《吴歌甲集》在《歌谣》周刊连载,反响很大。同年底发表的《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惊动了中外学术界,一时应者蜂起,提供资料、书信讨论纷至沓来。顾颉刚决定就孟姜女故事作一系列专题论述,他主编的九期“孟姜女"专号,将征集到的孟姜女故事资料和自己的研究文章陆续登出,成为《歌谣》周刊所出专号中成绩最突出的一种。1925年4月,顾颉刚等人到北京西效妙峰山进行社会民俗调查,后发表《妙峰山的香气》等文章。“五卅"惨案后,顾颉刚为《京极》主编《救国特刊》。9月,撰《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开头》。1926年初,《吴歌甲集》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室出版。4月《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受到各界瞩目,使顾颉刚成为史学界的核心人物。在所撰长序中,顾颉刚备述自己治学因缘,治学甘苦及治学方向。5月发表《孟姜女故事之历史系统》,6月撰成《苏州的歌谣》。秋天,赴厦门大学任国学院研究教授。年底,游泉州考察风俗,撰成《泉州的土地神》。1927年初,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比之以前,对孟姜女故事的见解更加成熟,体系更加完整,使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更加巩固了。4月,赴广州中山大学,后担任学校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代理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等。年底,与何思敬、钟敬文等创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创办《民间文艺》(后改名《民俗》周刊)顾颉刚撰写了发刊词。民俗学会还成立民俗物品陈列室,派员到韶关、云南等地考察、搜集唱本等民间文艺资料,创办民俗学传习班,顾颉刚主讲“整理传说的方法"又编辑出版民俗丛书。顾颉刚关于孟姜女故事的论著及其与师友的通信资料曾汇编成三册《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相继出版,《妙峰山》和《苏粤的婚丧》〈与刘万章合作〉也出版了。

1928年3月,顾颉刚赴岭南大学演讲《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阐述民俗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同时,顾颉刚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丛书》的总编辑,负责历史学和民俗学两类丛书的编纂。在中大期间,顾颉刚还先后为刘万章《广州儿歌甲集》,周振鹤《苏州风俗》、钱南扬《谜史》、谢云声《闽歌甲集》、陈元柱《台山歌谣集》、魏应麟《福州歌谣集》、吴藻汀《泉州民间传说》、姚逸之《湖南唱本提要》等书作序,发表《天后》及《东莞城隍庙图》等文章。

1929年5月,顾颉刚到北京,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历史系教授,又兼在北大上课,主编《燕京学报》。自到燕大后,顾颉刚专心于古史研究,决定对旧系统的古史作出清理,先后撰写了大批论文,如《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现象制器的故事》、《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洪水之传说及治水之传说》等。治史过程中,顾颉刚曾以很大的精力研究《尚书》,发现其中《禹贡》等部分牵涉问题很多,必须进行全面的历史地理研究,才能搞清有关问题。这样,顾颉刚于1933年在北大和燕大开设了“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课,1934年初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制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为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禹贡》刊物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同年,顾颉刚将自己研究《尚书》的成果分辑为《尧典评论》、《尧典问题集》和《禹贡讨论集》等出版,相继发表《五藏山经试探》、《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汉代学术史略》、《王肃的五帝说及其对于郑玄的感生说与六天说的扫除工作》、《三统说的演变》、《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夏史三论》、《九州之戎与戎禹》、《鲧禹的传说》等篇〈其中少部分与童书业合作〉。1935年初,顾颉刚曾担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历史组主任,主编《史学集刊》;7月,调查河北省古迹,编纂《北平志》,1936年5月,当选为禹贡学会理事,秋,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主编《大众知识》。从1929年顾颉刚到燕京大学至抗战前夕,他曾做过民间文艺研究,1931年与吴立模合作写成《苏州唱本叙录》。1933年参加燕京大学教职员学生抗日会,成立“三户书社"〈后改为通信读物编刊社〉,出版通俗读物,宣传抗日。接着,发表《鸣凤记中的吴歌》、《明俗曲琵琶调》、《王恩任拟歌谣》、《北平说书分类》、《滦州影戏》、《孟姜女故事材料目录》等文章,又点校冯梦龙《山歌》等。

七七事变后,顾颉刚赴西北工作。9月,任甘肃“老百姓社”社长。编印《老百姓》旬刊。1938年春曾先后赴临洮、渭源、康乐、岷县等地考察。1938年10月,顾颉刚到昆明,任云南大学文史教授,在《益世报》上辟办《边疆》周刊1939秋,顾颉刚到成都,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先后到郫县、双流、新津等地考察。1940年3月,创办《责善》半月刊,陆续发表《虞幕》、《乘龙》、《丽江禹迹》等《浪口村随笔》中的一些篇章。4月,被聘为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委员。1941年春,赴重庆主编《文史杂志》。5月,任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8月,任中央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兼出版部主任。冬,迁北碚,任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社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教授等职。1944年秋,受聘齐鲁大学重任国学研究所主任,同时考察大足、合川等地,该年,与娄子匡主编《风物志集刊》。

1945年任交通书局总编辑,1946年主编《文讯》,完成《晋文公》等著作。是年秋,赴西北,任兰州大学教席。1947年担任大中国图书局总编辑,创办《民众周刊》,完成《当代中国史学》等重要著作。1948年7月,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兼复旦大学教授。1949年,上海合众图书馆油印出版了他的《西北考察日记》、《上游集》、《浪口村随笔》等著作。秋,任诚明文学院中国语文系教授兼主任,又兼震旦大学教授。

解放以后,顾颉刚任上海市文管会委员、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中国史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1951年任上海学院中文系教授,195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研究员,担任《资治通鉴》总校。1955年,开始标点《史记》。1956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57年,发表《息壤考》。1958年,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1959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发表《禹贡注释》。1962年发表《尚书大浩今译》,1963年出版《史林杂识初编》,内含《蚩尤》、《颛顼》等篇。1965年冬,因病到北京香山疗养院疗养。1971年开始,担任“廿四史"和《清史稿》的总校工作,1977年完成,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发表《柳毅传说与遗迹》、《嫦娥故事的演变》、《〈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尚书·甘誓〉校释译论》等论文。该年,担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学术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民研会副主席等职。

50年代, 顾颉刚“到京8年,历史所如此不能相容, 而现在制度下又无法转职, 苦闷已极。 ”到了“文革”,顾颉刚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受批判,每天到历史所劳动,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才得以解脱,顾颉刚的后半生基本还在做学术工作。

1980年12月25日,顾颉刚因病逝世。之后数年内,遗稿《〈禹贡〉中的昆仑》、《酒泉昆仑说的由来及其评论作》、《〈山海经〉中的昆仑区》、《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六月雪〉故事的演变》等陆续得到发表外,顾颉刚尚有数百万字的笔记未曾面世。

顾颉刚作为一个史学家,享誉中外学术界,影响深远。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探讨新方法,同样取得了极大成就。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1924年,顾颉刚在《歌谣》周刊上连载《吴歌甲集》,历时三月,获得学术界好评。《吴歌甲集》于1926年由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科研价值很高的歌谣集子,不但出版的时间较早,而且有比较详尽的注释等,还附有研究文章《写歌杂记》多篇。刘半农写信给他说:“中国民俗学的第一把交椅,给你抢去坐稳了"。

在民俗方面,顾颉刚作过很多考察研究。对妙峰山的考察,对土地神的探究以及对苏州婚丧礼节的论述,都不断有文章发表。在风气未开的当时,影响颇大。其中《妙峰山的香气》对群众朝拜碧霞元君女神的盛况作了考察研究,分析各种人朝拜、祈福的迷信心理和庙主假神戚敛财的实质,发现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祈福心理的关系。这体现了顾颉刚不是为调查而调查,为研究而研究的学术观点。

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在我国是首次对传说故事进行精细和系统的考证。他对记载于各种古籍和流传于当时口头的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对这个故事的产生、传播及变异状况进行系统的考证,意在对孟姜女故事起源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变化以及与历史的关系,作出尽可能科学的阐释。其《孟姜女的故事转变》和《孟姜女故事研究》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从纵横两方面提出了故事的历史系统和地理系统。特别是后文,更加全面而系统地体现了顾颉刚的见解,他最重视“演变法则",试图由此来认识故事的源头、发展及变形。显然,他是将其古史学说“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的观点运用到这个故事的研究中来的,这使其在这个研究领域里的成就卓然不群。顾颉刚对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结论,一直很有影响,特别是其中对故事历史系统的研究成果,多年来一直成为定论。后来的许多民间文艺研究者,多在上面作些补充与发挥,他的“演变法则",也成为我们至今还在沿用的研究方法。

当然,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主要目的是“为研究古史方法举一旁证的例",是将传说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从孟姜女故事已看不清杞梁妻的真正历史面目了。既然如此,传说中记载的其他古史现象也便不可信了。这才是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真正目的,文章中贯穿了新疑古派的思想与方法。 在古史研究中,顾颉刚还涉及到许多古神话传说故事,对尧、舜、禹等神话传说均有研究。

顾颉刚为中国民间文艺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他那种对民间文艺作出了很大贡献。他那种对民间文艺作动态考察的眼光(“演变法则”)和对古籍资料搜求鉴别的真知灼见,曾给我国民间文艺研究以巨大影响,他研究中被及到一些神话传说人物、事件等,成为后来一些人的研究课题。除此,单就他在主编杂志、主持学会、宣传民间文艺、提醒带动同人进行民间文艺研究方面作的辛勤努力和所起的倡导性作用而言,其功劳也是异常卓著的。

注:①黄现璠撰《回忆中国历史学会及越裳、象郡位置的讨论》, 载《顾颉刚先生学行录》,中华书局2006年7月初版

顾颉刚研究书目

顾颉刚先生学述 刘起釪 中华书局 1986年5月出版。

顾颉刚先生著述年谱 郑树良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7年4月出版。

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 巴蜀书社 1990年4月。

顾颉刚年谱 顾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顾颉刚评传 顾潮、顾洪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5年11月。

顾颉刚学术思想评传 刘俐娜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年9月

古史辨学说评论讨论集 陈其泰、张京华 京华出版社 2001年2月

港台研究书目:

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民族主义与取代中国传统方案的探索

(美)施耐德著(1971年) 梅寅生译 台北华世出版社 1984年1月。

《古史辨》——中国一次科学论战的结果 (德)吴素乐

顾颉刚最后三十年 (德)吴素乐

顾颉刚与中国古代历史的考证 (德)吴素乐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 王泛森 台北允晨文化实业公司 1987年。

疑古思想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 彭明辉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1年9月。

据刘俐娜《顾颉刚学术思想评传》增补

江苏名人

江苏教育名人

张之洞 李瑞清 江谦 高阳 郭秉文 刘经庶 庄俞 陶行知

陈鹤琴 吴贻芳 常道直 戴伯韬 顾毓琇 蒋南翔 瞿菊农 刘季平

孙本文 邰爽秋 吴研因 叶圣陶 盂宪承 俞子夷 赵叔愚 艾伟

郑晓沧 廖世承 陆志韦 杨贤江 程其保 罗炳之 徐养秋 顾明远

杨德广 鲁洁 朱小曼 朱永新 言偃 范仲淹 胡瑗 王艮 吴文藻

顾宪成 高攀龙 钱大昕 冯桂芬 顾炎武 朱用纯 徐寿 缪荃孙

盛宣怀 张謇 王韬 钟天纬 张鹤龄 潘德舆 管同 王贞义

龚自珍 陈裕光 匡亚明 郭影秋 舒新城 郑晓沧 高觉敷 吴天石

斯霞 马相伯 谢长达 沈恩孚 唐文治 袁希涛 蒋维乔 黄炎培

柳诒徵 朱经农 梅贻琦 郭绍虞 潘序伦 孟宪承 茅以升 潘菽

江苏数理学家

著名物理学家——周同庆 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

著名物理学家——周本濂 著名物理学家——沈致远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杨立铭 著名物理学家——胡宁

著名物理学家——程开甲 著名数学家——姜礼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著名数学家——丁石孙

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庄逢甘 著名化学家——钱人元

著名光学家——薛鸣球 著名光电子与激光技术专家——范滇元

著名的光学专家——王大珩 为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丁肇中

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 著名物理学家--杨澄中

著名物理学家--吴仲华 著名物理学家--施汝为

江苏化学家

著名土壤化学家——于天仁 著名化学家——张青莲

著名化学家——时钧 著名化学家——柳大纲

著名化学家——江元生 著名化学家——黄鸣龙

著名有机化学家--陆熙炎 著名有机化学家--嵇(ji)汝运

著名化学家——冯新德 著名化学家——曹楚南

著名化工学家--陈洪渊 著名化学家--徐僖(xi)

著名化学家——王葆仁 著名化学家--唐有祺

江苏艺术家

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 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陈鹤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吴贻芳 我国档案界的老前辈——吴宝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王可风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国水彩之父--李剑晨 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刘天华

近代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 著名作家--叶圣陶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 著名画家--李可染

著名中国画画家、装饰艺术家--保彬 著名国画家-- 亚明

著名画家-- 朱屹瞻 著名画家--傅抱石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 竺水招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罗尔纲

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拓荒者--戈公振 著名翻译家--赵瑞蕻(hong)

史学家--茅家琦

江苏地理学家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竺可桢 著名地质学家——业治铮(zheng)

著名地质学家——孙云铸 著名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方俊

我国地质学界的先驱——丁文江 著名水文地质学家--薛禹群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朱夏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李德生

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 著名土壤学家--席承藩

著名自然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 著名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吴传均

著名地质矿床学家--袁见齐 著名地学家--王颖

江苏生物学家

著名植物学家——单人骅 著名生物学家——徐国钧

著名生物学家——施履吉 著名生物学家——沈善炯

著名动物学家——陈桢(zhen) 探寻着地球历史的著名古生物学家——穆恩之

世界杰出的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yi) 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

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 著名植物学家——李继侗(tong)

著名生物学家--姚鑫(xin) 著名生物学家——刘建康

江苏工程学家

著名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刘大钧 著名自动控制学家——冯纯伯

著名预应力结构工程专家——吕志涛 著名邮电通信专家——侯德原

著名药学家——张礼和 著名信息处理技术专家——蔡吉人

著名卫星测控与卫星应用专家——童铠 著名瓦丝防治工程专家——周世宁

著名水利学家——徐芝纶 著名桥梁工程专家——陈新

著名农学家——陆宝麟 著名农学家——蔡邦华

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 著名水利学家——黄文熙

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 著名建筑学家—— 杨廷宝

著名建筑材料专家——唐明述 著名火药专家——王泽山

著名混凝土工程学家——许仲梓 著名发酵工程专家——伦世仪

我国著名的水稻学家—— 陈永康 微电子技术专家——许居衍

两弹元勋——王淦昌 雷达与通信系统专家——王越

将赤诚之心书写在浩瀚天宇的科学家——童傅 环境科学家——章申

著名岩土工程专家——沈珠江 著名石油工程学家-——童宪章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朱夏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李德生

著名生物化工专家--欧阳平凯 著名生态环境学家——徐晓白

著名林学家--郑万钧 著名小麦育种学家——蔡旭

著名农业科学家--卢良恕(shu) 著名农学家--冯泽芳

著名林业工程专家--宋湛(zhan)谦 著名中医中药学--叶桔泉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 著名水利学家--窦国仁

江苏著名爱国人士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柳亚子 著名民主爱国人士——荣毅仁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季方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费孝通 著名民主爱国人士——胡厥文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王昆仑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史良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均儒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钱昌照

著名民主爱国人士——沙千里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冷遹(yu)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潘光旦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

现在健在的

金永健(1934至今)曾就读于昆山近民小学(今一中心小学)、县立中学(今市一中)初中,后转学上海,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历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科员,驻肯尼亚大使馆随员,外交部非洲司干部,驻尼日利亚大使馆三秘、二秘;1977年奉调前往纽约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历任二秘、一秘、参赞、中国常驻联合国候补代表、联合国非洲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代表、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代表等;1984年回国任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司长,国际司司长;90年代初又赴联合国,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1995年出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中国代表团副团长;1996年3月赴联合国总部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联合国发展、资助和管理事务部;2001年回国后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费俊龙(1965至今) 中国航天员,2005年10月12日,作为指令长随神舟六号飞船和聂海胜一起踏入天空展开为期五天的中国航天第二次载人飞船飞行;昆山巴城镇人。

李 宾(1971至今) 199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同年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在海外中心的法语节目和英语新闻分别工作了两年,1999年被派往法国巴黎作为CCTV驻巴黎记者站首席记者,现为CCTV驻欧洲中心站首席记者。

张 成(1978至今)著名篮球运动员。

俞玖林(1978至今)优秀青年巾生演员,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柳梦梅、《玉簪记》潘必正扮演者。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师从岳美缇、石小梅,2003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他扮相俊秀、潇洒,有书卷气。

沈 卿(1986至今)著名计算机应用专家,社交微博facesbook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后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商学博士学位,昆山玉山镇人。

张馨予(1987至今)内地人气高涨的模特红人,有“中国第一足球宝贝”、“网游第一美女”之美称。

蒋 兰(1989至今)女子100米、4×100米接力全国冠军,女子短跑国家队员。

李 沁(1990至今) 巴城镇人,上海戏曲学校昆曲五班(国家用于专门培养昆剧人才)学生,曾获小梅花奖;在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薛宝钗;在建党90周年献礼**《建党伟业》和电视连续剧《中国1921》中均饰演杨开慧。

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富庶是其基础、文化是其表征、和谐是其本质。纵观中国城市史,历朝历代都有富庶的城市,也不乏文化昌盛之地,苏州向来具有崇教尚文的文化传统,是著名的状元之乡,历史上曾出过50名状元,在中国是出状元最多的城市.1500多名进士,现存的状元府第有10座。吴地名贤,不胜枚举。沧浪亭内有“五百名贤祠”,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楚霸王项羽;汉宫皇后绝代美女赵飞燕;唐代诗人陆龟蒙;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及文学家范成大;明代画家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政治家况钟,文学家冯梦龙,建筑家、明故宫设计者蒯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造园大师计成,叠石专家戈裕良,清代帝师翁同和,外交家洪钧;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经学大师章太炎,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等。另外,两院院士中,苏州籍院士有近百位。

苏州状元:

王世琛 :王世琛,字宝传,号艮甫,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张书勋 :张书勋,字在常,号酉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考中状元。

陈初哲 :陈初哲成为清代开国以来第五十一名状元,也是元和分县以来的第一名状元。这年,陈初哲年33岁。

石韫玉 :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第六十一位状元。

吴信中 :吴信中,宇阅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父吴云,曾任御史,刚直不阿,直声震朝野。吴信中少力学,珍惜字纸,曾刻《文帝惜字文》以规劝世人。

缪彤 :缪彤是清代第十二位状元,字歌起,号念斋,明朝天启七年(1627)生于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在乡里以循规蹈矩闻名,被乡人荐为遵循封建道德规范的楷模。他热衷科举考试,渴望中式夺魁先后5次公车北上应试。

徐陶璋 :徐陶璋,字端揆,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孙承恩 :常熟(今属江苏)是清代经济、文化最繁盛的地区之一,名士辈出,登科者多,光是状元就出了五个。孙承恩是五状元中的一个。

彭定求 :彭定求成了清开国以来的第十五位状元。这年,彭定求年三十有二。

潘世恩 :乾隆五十八年(1793)潘世恩夺得第一甲第一名的桂冠。他是乾隆朝第二十六位状元。在有清一代114位状元中,他排在第六十二位上。

吴廷琛 :嘉庆七年( 1802)二月,吴廷琛在"壬成科"会试中一举夺魁,成为会元。

申时行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三月十五殿试,会试中式的299人参加考试。第2天,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评阅试卷。第三天发榜,高居榜首的是申时行。

顾鼎臣 :顾鼎臣是昆山(今属江苏)人。弘治十八年(1505)殿试,顾鼎臣一举夺魁,成了孝宗朝的第六位状元。

徐元文 :徐元文,宇公肃,号立斋,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九月二十八日,死于康熙三十年(1691)闰七月二七日,享年88岁。徐元文与他的哥哥徐乾学、弟弟徐秉义都是进士,在当时很有名望,号称"昆山三徐"。

韩菼 :长洲(今江苏苏州)是清代出状元最多的县。有清一代,开科112次,状元114人,有7人出自长洲。韩菼是长洲7状元中的一员。

毕沅 :毕沅,字秋帆,又字梁蘅,自号"灵岩山人",爱新觉罗·胤祈求滇帝的第八年,即雍正八年(173),毕沅出生于镇洋(今江苏太仓)。

彭启丰 :彭启丰,字翰文,16岁入官学读书,好学上进,誓效祖父,也做个状元。雍正五年(1727)会试第一,也夺得会元桂冠;殿试时,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把他列为第一甲第三名,世宗爱新觉罗胤滇亲拔为第一。

归允肃 :归允肃是清代第十六位状元,字孝仪,号惺崖,江苏常熟人,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生于封建官宦之家。

陆肯堂 :陆肯堂是清代第十八位状元,字邃升,一字澹成,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七年(1650)生于封建地主知识分子家庭。

汪绎 :汪绎,字玉轮,号东山,常熟(今属江苏)人。少好学,以诗文著称。

文震孟 :天启二年(16 22 ).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文震孟第十次参加礼部会试。三场考场下来,文震孟榜上有名。十进礼部贡院考场,历时27年,文震益终于成了一名贡士。

陆增祥 :陆增祥,字星农,太仓(今属江苏)人。少力学,读书不辍。

吴钟骏 :吴钟骏,字崧甫,又字吹声,号晴舫,一作狂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翁曾源 :翁曾源,字仲渊,常熟(今属江苏)人。

洪钧 :洪钧,字陶土,号文卿,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

陆润庠 :陆润庠聪明好学,10岁便读完了儒家的《九经》;对家传医学,他也用心学习,颇懂医术。他凭籍儒学根底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

沈坤 :沈坤,宇伯载,号十洲,直隶大河卫(今江苏淮安)人,祖籍昆山(今属江苏),后徙居此。

毛澄 :毛澄字宪清,出身于一普通的地主家庭,自幼深受封建伦理思想的薰陶,他刻学习,终于考取了殷试第一名。

吴宽 :宪宗成化八年(1433)二月,吴宽终于考中会试,并且夺得第一名。按科举成式,会试后的殿试于三月初举行,而成化八年的殿试延至三月十五日举行。吴宽以一道出众的时务策,一举夺得第一甲第一名的桂冠。

朱希周 :弘治九年(1496)三月十五日,朱希周参加股试,一举夺魁。据《明史·朱希周传》讲,朱希周之所以能中状元,乃是因为明孝宗喜欢他的姓名,才擢为第一甲第一名的。是否真的如此,今也难以断言了。

钱棨 :钱棨,字振威,一字湘龄,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翁同龢 :咸丰六年(1856),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翁同龢参加廷试,一举考中一甲一名。

明星。名人

姓名:韩雪

英文名:Cecilia

生日:1983年1月11日

星座:摩羯座

属相:狗

血型:A 型

身高:170cm

体重:48kg

籍贯:苏州

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01级本科班)

签约公司:上海新索音乐有限公司(SONY MUSIC)

兴趣: 唱歌、逛街、收集各种卡通贴纸(贴满房间为止)

个性:简单

苏州籍院士:

贝聿铭 陆汝铃 殷之文 高尚荫 李庆忠 夏坚白

李德生 陆熙炎 张钟华 谈家桢 李 强 王淦昌

程耿东 王守武 赵铠 龚祖同 时铭显 钱七虎

李竞雄 王守觉 周邦新 程天民 吴建屏 唐孝炎

程民德 钱易 周干峙 潘镜芙 吴健雄 徐国钧

丁大钊 宋鸿钊 朱能鸿 戴念慈 邹世昌 钱人元

冯端 苏肇冰 阮长耿 冯 康 旺 集 唐孝威

顾健人 孙 钧 潘君骅 杨澄中 沈倍奋 冯新德

顾诵芬 谈镐生 薛鸣球 吴中伟 沈善炯 黄文熙

顾翼东 汪品先 胡 宁 吴洁青 沙庆林 黄胜年

何鸣元 潘承洞 钦俊德 邹 竞 张青莲 黄崇祺

何泽慧 汪闻韶 韦 钰 张光斗 陆宝麟 曹楚南

王大珩 吴传钧 冯元桢 陈监运 陈华癸 章申

蔡吉人 吴仲华 姚建铨 朱棣文 郑国锠 程开甲

李敏华 谢毓元 钱令希 刘建康 姚开泰 童秉纲

李依依 徐晓白 钱伟长 易家训 范滇元 薛水棋

李政道 殷瑞钰 钱鸣高 杨胜利 周同庆 戴松恩

刘守仁 殷震 钱仲韩 杨嘉墀

春秋时期吴地始祖 泰伯,仲雍,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铸剑大师干将,莫邪;汉代文学家严忌、吴国大将陆逊及其子陆抗,三国天文学家陆绩,南北朝书画家张僧繇、陆探微,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两晋文学家陆机,唐代诗人陆龟蒙,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草圣”张旭、孙过庭,雕塑家杨惠之,后晋商业家窦禹钧(五子登科典故),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及范成大、军事家许洞、张士诚,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元末明初的巨富沈万三;明代画家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祝枝山、徐祯卿,政治家姚广孝、况钟、朱纨、王鏊、申时行、顾鼎臣,文学家冯梦龙、李玉,建筑家、明故宫设计者蒯祥,“吴中四杰”杨基、张羽、徐贲、高启,书法家吴宽,“曲圣”魏良辅,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出版家毛晋,传奇名妓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散文家归有光,清代诗人吴梅村、钱谦益,娄东画派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金圣叹,沈德潜,明末清初光学家孙云球,经学家惠栋,医学家叶桂、薛雪,书画家、金石学家、古文学学家吴大澄、赵古泥,清代帝师、政治家翁同和,外交家洪钧、赛金花,中国资本主义改良代表人物王韬,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苏州七君子(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经学大师章太炎,史学家顾颉刚,现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当代作家陆文夫、程小青、苏童、何建明、金曾豪、王一梅、杨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萧芳芳,影视明星潘迎紫、刘嘉玲,韩雪,倪虹洁,陈法蓉,潘虹,吴秀波,著名主持人朱迅、沈冰、汪涵,著名独立**导演糜熙昭、顾长卫,物理学家李政道,吴健雄,朱棣文,何泽慧、何怡贞、胡淑琴,医学和妇产科专家王淑贞、沈骥英、顾乃勤、彭大恩、石四箴,美术教育家、油画家颜文梁,化学家张青莲,农牧专家沈骊英,建筑学家顾添籁,植物学家何泽瑛,奥运冠军陈艳青、张军、吴静钰(祖籍)、孙晋芳,前NBA球星姚明(祖籍),两弹元勋王淦昌 等,两院院士中,苏州籍院士人数有近百位。 亲,你好!以上回答来自问问团队江苏卫视-单个儿,如果有疑问可以追问,满意记得五星原创采纳哟,祝你生活愉快!

刘翔(祖籍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

游鸿明(祖籍是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

丁俊晖(宜兴人)

梅婷(南京人,祖籍上海)

张馨予(昆山人)

柳云龙(新沂人)

刘嘉玲(苏州人,祖籍广西容县)

庞龙(祖籍常熟,出生地东北)

海清(南京人)

朱孝天(祖籍南京)

高明(江苏人)

屠化(南京人)

曹颖(祖籍盐城建湖,出生地北京)

以上就是关于昆山有哪些名人全部的内容,包括:昆山有哪些名人、江苏苏州有那些名人,最好现代的,写出他们的事迹、关于苏州的名人问题,在线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19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