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地区目前已经成为北京三大商务核心区之一,由于由于优良的传统以及知名IT企业的入驻,同时北大、清华、中科院的教学科研机构的存在,使这里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具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随着中关村核心区的建成实用,这里又具备了作为商务核心区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
海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面积426平方公里,人口224万。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地位太行山余脉,林木浓郁;东部和南部是风光秀丽的现代化城区;境内水系1198公里,水质优良的山泉和面积阔大的湖泊散布各处,水量充盈。
海淀区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在经历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萌芽期、1988年成立全国第一家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超速增长期后,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和首都经济的龙头,逐步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关村大街科技经济带。199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批复后,海淀区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和大部分发展区、以及"一区五园"中最大的海淀园的所在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海淀区是著名的文化教育区。作为解放后国家重点建设的文化教育科研基地,区内驻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和众多民办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79%;驻有中央、市属及区属科研单位219个,中国科学院41个研究所大部分均在海淀,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8余万人,住区两院院士427人;有中小学286所,每年考入高校的学生均在5000人以上,占全市高考录取人数的1/4以上。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
海淀区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园林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人居环境良好。有各类文物点7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800年前即有燕京八景中的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垂虹,清代形成的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更被称为"集天下胜景于一地,汇古建绝艺于京华"。近年来海淀区还开发建设了阳台山、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和翠湖水乡风景区。
属于中关村街道,中关村街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辖区东至京包线,西至中关村大街,北至成府路,南至北三环西路。
中关村街道总面积6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9637人,流动人口近4万人。辖30个社区。办事处驻黄庄小区818楼。景点有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等。
扩展资料:
“中关村大街”涵盖了南起白石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全长72公里,包括中关村南大街、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北大街及两侧的重点功能建设区和功能协同发展区,涉及中关村核心区(海淀)6个街道以及中科院、北大、清华等著名科研院所,历史上著名的“电子一条街”以及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全部位于“中关村大街”。
中关村大街建设将进一步突出“策源地”的环节特征,加速形成创业要素集聚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创业活动持续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地区的综合创新生态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关村街道
中关村,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中关村有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其中包含了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雍和园、石景山园、通州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十个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前身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它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为依托,规划占地面积13306平方公里,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她的发祥地。
昌平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成立于1991年11月,地处北京西北的昌平区,是北京较早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国家级高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是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域,是承载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通州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州园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是北京通州新城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的产业聚集区。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也有一说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也因当时人称太监为“中官”,故称此地为“中官村”,中关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后。
解放后选择这里建中国科学院,觉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的提议下改名为“中关村”。中关村的巨变,是共和国科学发展史的缩影。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关村
中关村大街原称白颐路,是上个世纪北京著名的风景道路。现在分为三条,一条是从白石桥到北三环四通桥的道路,叫中关村南大街;另一条是从四通桥到北四环中关村一桥的道路,叫中关村大街;还有一条是从中关村一桥到北五环厢白旗桥的道路,叫中关村北大街。大街全长9000米,是北京著名商业、电子、大学区。
中关村大街南端起于白石新桥,临近首都体育馆,西侧是紫竹院路,东侧是西直门外大街,直接到动物园。往北到北三环一些居民区,大街南主要是北三环西路47号院叫友谊社区,是三环对面友谊宾馆的职工的宿舍,再往西是规模较小的三义庙小区,西至苏州街。中关村大街东边是双榆树东里和西里,铺面全部朝外开,更有四条小路,从北三环的辅路汽车站背后向北伸入双榆树破碎的老社区。中关村大街疏散和替代的道路之一是苏州街,也曾是海淀区的繁华地带—由北京电视台沉闷枯燥的茶色玻璃建筑为标志的魏公村向北,至人大西门,于苏州街北端海淀图书城,向东拐上北大南门海淀路,至海淀路东口电子城,是普通人游历海淀的老路线。最北端是北大街,清华、北大、方正集团、圆明园均位于此处。中关村北大街以北是信息路,信息路两侧是上地科技园。
旧称白颐路在清代已形成,是城里去海淀镇的要道之一,1936年建成砾石路。50年代修成的通向西郊的主干道,铺以沥青路面,承担城里与文教区间来往交通的重任。南起西直门外大街,向北经魏公村、海淀黄庄、中关村,在海淀镇西折,在北大和海淀镇之间开出新路,到海淀镇西北角,即沿原有的通向颐和园的御路通向颐和园。
1982年改造拓宽。双向四车道,马路中央由排水沟和绿化带分割开。路两侧也挖有排水沟渠并种植杨树,白颐路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
1997年,白颐路大规模改造,建设雨污和各种管线,双向八车道,几乎所有树木都被铲除。
白颐路由三段路组成:白石桥路,海淀路,颐和园路。白石桥路是从白石桥到双榆树的这一段,海淀路是由此向北至海淀镇,海淀区心把这两条路分别改成“中关村南大街”和“中关村大街”。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中关村在哪个区全部的内容,包括:北京中关村在哪个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6层a131属于哪个街道、中关村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