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拃长15什么,提示只填单位.

渡航2023-04-26  25

远古一尺就是一拃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尺为象形字,即中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即一拃(按现代人的手长约18-21厘米左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七尺左右,故有“七尺男儿”之称;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新中国,一尺合今3333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五尺左右,故有“五尺汉子”之称。

由于尺的长度变化,造成了对文献上人的身高混乱现象。

我觉得一般人对人的印象不可能拿尺子去测量,有可能是根据头长目测的,身长八尺就是八头身,如同现在有“九头身美女”的说法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为“一拃”。

从康熙字典中可以看出来,最初的拃和榨,还有拶是相通的,用力挤压的意思,跟刑罚也有一定的关系。古代对女犯施用的一种酷刑。“拶”是夹犯人手指的刑罚, 故又称拶指(用拶子套入手指,再用力紧收,是旧时的一种酷刑),唐宋明清各代,官府对女犯惯用此逼供。 但是没有找到“一拃”的相关记载,应该是民间的口头语。根据“一挨一拶”,应该在宋代有这个说法。

一挨一拶:禅林用语。丛林中,学人与师家互以言语、动作,或轻或强,推挤问答,作为勘验对方悟道之深浅。与挨拶同义。后转为相较技量,或与人应对之义。碧岩录第二十三则(大四八·一六四上):‘一机一境,一出一入,一挨一拶,要见深浅,要见向背。’

《唐韵》侧板切《集韵》阻版切,音䎒。(潸韵)

读与盏近。

摸拃也。

又《正字通》俗拶字。

《新唐书·摩揭陀国》称:“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拶,一种酷刑,使用木棍或类似物体夹犯人的手指或脚趾,通常在木棍中穿洞并用线连之,将受刑人的手、足放入棍中间,在两边用力收紧绳子。拶刑多用于女犯人,很容易导致双手残废。因古代女子缠足,故而很少对女性双足施用拶刑。

一扎正确的应写做一拃zhǎ,一拃=5寸=20厘米

一拃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为“一拃” ,一般为20厘米左右。 茹志鹃  《三走严庄》:“ 来全 的爹,整天嘴里咬着一拃长的小烟袋,埋头干活。”

1、作动词: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来量长度:用手~了~桌面。

2、作量词: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间的距离:这块布有三~宽。

扩展资料:

我们身上自带的尺寸

一拃zhǎ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为“一拃”。

一庹tuǒ: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一步: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一拃zhǎ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为“一拃”茹志鹃 《三走严庄》:“ 来全的爹,整天嘴里咬着一拃长的小烟袋,埋头干活”

一拃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它是因人而异,因手掌的大小而异的,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长度。

可以自己量一量。把手掌张开,按在桌面上,摆好一个固定的姿势,用同样的力量,从某一点开始往前量。比如量了5拃,先用尺量出总长度,再被5除,求出平均值,就是自己一拃的长度。

有时,为了量一量桌面的长和宽,身边又没有尺子,在不要求十分精确的情况下,倒是可以用拃量一量,也能够量出大约的长度来。这是随身携带的用起来又非常方便的“尺子”。

具体如下:

一拃zhǎ: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为“一拃”。

一庹tuǒ: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俗称两臂横量绳数曰一庹、两庹。

一步: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拃拼音zhǎ

简体部首扌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

繁体部首手部五笔RTHF仓颉QOS郑码DMID。

四角58011结构左右电码2387统一码62C3。

笔顺一丨一ノ一丨一一。

拃zhǎ(ㄓㄚˇ)

1、张开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长度。

2、量词,指张开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两拃宽。

以上就是关于一拃长15什么,提示只填单位.全部的内容,包括:一拃长15什么,提示只填单位.、一拃的来源,古代说拃不具体什么年代、一扎多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02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