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读音rú huǒ rú tú ]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正是:如火如荼;军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近义词
1、方兴未艾 [ fāng xīng wèi ài ]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出 处:宋·陆佃《陶山集·太学案问》:“大学之道;方兴未艾也;士之来学者;盖已千数。”
2、热火朝天 [ rè huǒ cháo tiān ] 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出 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九章:“但这几天热火朝天的参军运动,也冲击着他们的身心。”
反义词
1、无声无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 处:鲁迅《鲁迅书信集·一○四七·致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2、死气沉沉 [ sǐ qì chén chén ] 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出 处: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我要是能把他拖出那死气沉沉的顽固家庭,送去参了军,他不就变好啦!”
例句她跟着学校撤到武汉,就卷入了那时候如火如荼的抗战高潮。
荼(tu 二声):开白花的茅草。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成语出处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2]
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
解释: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出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