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国及诸侯国名称

魔方公式口诀2023-04-26  20

古鱼国应该是古庾巅国,周武王姑父南宫适管理,也就是西周直隶诸侯国,粮油官庾巅的封国庾巅国(于滇国)史书上有着关于“于滇国”的文字记载,新疆的“于田县”应该是最后的庾巅国所在地。

周朝小国:

温国 己 子 -前650年 狄国

刘国 姬 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西南 周朝

荣国 姬 河南省巩县一带 公

甘国 姬 公

樊国 姬 仲

尹国 姬 公

周国 姬 公

王叔国 姬 公

成国 姬 公

原国 姬 公

召国 姬 公

苏国 姬 公

单国 姬 河南省济源市东南 伯 周朝

詹国 姬 伯

巩国 姬 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西康店村 -前516年 晋国

毛国 姬 陕西省岐县、扶风县一带 叔 -前516年 晋国

祝国 姬 山东省长清县东北祝阿故城 -前768年 齐国

聂国 姜 山东省荏平县西

纪国 姜 山东省寿光县南 侯 -前690年 齐国

鄅国 妘 山东省临沂县、苍山县、沂南县一带 鲁国

邾国(邹国) 曹 山东省邹县 子 -前281年 楚国

莒国 己 山东省莒县 子 -前481年 楚国

向国 姜 山东省莒县西南 子 -前721年 莒国

极国 -前721年 鲁国

邿国 妊 山东省济宁县东南 鲁国

滕国 姬 山东省滕县 侯 -前297年 宋国

薛国 任 山东省滕州市 侯 -前322年 田氏齐国

小邾国(郳国) 颜 山东省滕县东 子 楚国

滥国 齐国

郯国 嬴 山东省郯城县西南 子 楚国(一说是越国)

炎国 越国

鄟国 山东省郯城县东北

郕国 姬 山东省汶上县北 伯 -前408年 齐国(一说是楚国)

宿国 风 山东省东平县西南 男

项国 -前643年 鲁国

谭国 姒 山东省章丘县西 子 -前684年 齐国

遂国 伊祁 山东省宁阳县西北 -前681年 齐国

须句国 山东省东平县西须句城

鄫国 姒 山东省枣庄市旧峄县东 子 -前567年 莒国

鄣国 姜 山东省平阴县 公 -前664年 齐国

州国 姜 山东省安丘县 公 杞国

淳于国 姜 山东省安丘县东北部 公 杞国

郜国 姬 山东省成武县东南 侯 宋国

茅国 山东省金乡县 邾国

焦国 姬

任国 山东省济宁市 齐国

邳国 楚国

牟国 山东省莱芜市

于余邱国 山东省临沭县

根牟国 姜 山东省莒县 -前600年 鲁国

逼阳国 妘 山东省枣庄市 子 -前563年 晋国

鄢国 河南鄢陵西北

苏国 河南省焦作温县一带

密国 姬 河南省新密市 郑国

胡国 姬 河南郾城县、舞阳县一带 -前763年 郑国

焦国 姬 河南省陜县西十里铺一带 西虢国

共国 姬 河南省辉县市西北 卫国

凡国 姬 河南省辉县西南 伯 -前716年 北方狄戎

鄢国 河南省鄢陵县西北

葛国 嬴 河南省修武县 宋国

于国 姬 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15公里 叔 郑国

东虢国 姬 河南省荥阳市 -前767年 郑国

杞国 姒 河南省杞县 伯 -前445年 楚国

申国 姜 河南省南阳市 侯 -前668年 楚国

吕国 楚国

郐国 河南省密县东北 -前769年 郑国

戴国 姬 河南省兰考县 公 -前713年 郑国

鄎国 姬 河南省息县 侯 -前680年 楚国

黄国 嬴 河南省潢川县 -前648年 楚国

蓼国 河南省固始县 -前622年 楚国

潘国 己 河南省温县 -前504年 吴国

光国

逼阳国 妘 子 吴国

上鄀国 湖北宜城东南

下鄀国 允 河南省内乡县 楚国

弦国 隗 子 -前655年 楚国

滑国 姬 河南省偃师县 伯 -前627年 秦国

阳国

原国 姬 河南省济源市 伯 -前635年 晋国

江国 嬴 河南省正阳县 -前623年 楚国

邘国 河南省泌阳市北西万镇邘邰村

应国 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郊薛庄乡原蚩阳镇 楚国

蒋国 河南省淮滨县 -前617年 楚国

邶国 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祭国 姬 河南省郑州市东北祭城村 伯 -前769年 郑国

沈国 姬 河南省汝南县东南 子 -前506年 蔡国

麋国 楚国

过国

道国 姬 河南省确山县 楚国

唐国 姬 河南省方城县 侯 -前505年 楚国

樊国 姬 -前664年 周朝

胙国 河南省延津县北

雍国 河南省焦作市西南朱村乡府城村 晋国

西虢国 姬 山西省平陆县 公 -前655年 晋国

北虢国 姬

南虢国 上阳

杜国

郇国 姬 伯 -春秋早、中期 晋国

虞国 姬 山西省平陆、夏县一带 公爵或者侯爵 -前655年 晋国

魏国 姬 山西省芮城县 -前661年 晋国

贾国 姬 侯 -前678年 晋国

霍国 姬 山西省霍县西南 -前661年 晋国

耿国 姬 -前661年 晋国

韩国 姬 山西省韩县

杨国 侯

仇由国 晋国

倗国

梁国 嬴 伯 -前641年 秦国

芮国 姬 陕西省大荔县 伯 -前640年 秦国

小虢国 -前687年 秦国

雍国

毛国 陜西岐山、扶风一带 卿

上鄀国 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轸国 偃 湖北省应城县西 楚国

鄂国 楚国

随国 姬 侯 楚国

曾国

夔国 -前634年 楚国

罗国 湖北省宜城县 楚国

鄘国 湖北省竹山县 楚国

邓国 曼 湖北省襄樊市北 侯 -前678年 楚国

权国 子 湖北省当阳市东南 公 楚国

郧国 湖北省安陆县 子 楚国

胡国 子 -前496年 楚国

绞国 湖北省郧县西 楚国

赖国 姬 湖北省随州市东北 子 -前538年 楚国

顿国 子 -前496年 楚国

析国

鄾国

廪国 楚国

六国 偃 安徽省六安市 -前622年 楚国

英国 -前646年 楚国

黄国 嬴 子 -前648年 楚国

钟离国 安徽省沂河东岸 楚国

舒国 楚国

舒庸国 楚国

舒鸠国 楚国

舒蓼国 -前601年 楚国

舒龙国 楚国

舒龚国 楚国

舒鲍国 楚国

桐国 安徽省桐城县 楚国

养国 -前528年 楚国

巢国 -前518年 楚国

徐国 嬴 侯 -前512年 吴国

宗国 楚国

萧国 嬴 安徽省萧县西北 侯 -前579年 楚国

皖国 楚国

贰国 楚国

泉国

妢国

妣国

肥国 -前530年 晋国

鼓国 姬 -前527年 晋国

北燕国 姬 伯

邢国 河北省邢台市 -前635年 晋国

蜀国 四川省中部一带 没有臣服于中原王朝,所以没有爵位。后代君主称“帝”。 -前316年 秦国

巴国 四川省东部一带 子 -前316年 秦国

都国 楚国

轸国 楚国

道国 子 楚国

房国 楚国

厉国 楚国

西黄国 楚国

柏国 楚国

谷国 楚国

邗国 江苏省扬州市东南

钟吾国 江苏省宿豫县 子 -前518年 吴国

莱国 山东省黄县东南莱子城 -前567年 齐国

夷国 夷 山东省青岛市

鲜虞国

义渠国 秦国

骊戎 晋国

燕京戎 山西汾水两岸,静乐县到祁县邬县

绵诸国

山戎

犬戎

西戎

戎蛮

白狄

赤狄

长狄

鄋暪国

翟国

西不羹国 楚国

户戎国 楚国

陆浑戎 楚国

无终国

令支国 燕国

鲜虞国 晋国

孤竹国 子 辽零省朝阳市西南 -前660年 燕国、齐国

求古风小说里的国家名字和人物名字 (除问题给出的例子,其余均为原创)

1凤霖国:凤若歌,凤若吟,凤若楠,凤若宸,凤若,凤若琴

2龙霄国:龙凌轩,龙凌厉,龙凌烨,龙凌炅,龙凌雪,龙凌月

3霰雪国:冰,冰焱,冰汐,冰,冰盈,冰茗

4冥幽国:冥毓,冥婧,冥,冥,冥莜,冥芷

5麒焰国:烛曜,烛皖,烛,烛,烛渔,烛尘

6天泽国:江梦离,江梦,江梦霄,江梦泽,江梦妤,江梦霏

7地玄国:(姓氏为:玄或轩辕)玄渺,玄莞,玄傲,玄煜,玄枫,玄溟,玄淅

求取古风小说的一些国家名 南沙'北疆'东芝'西灵

有没有好听的古风国家的名字?跪求啊!!!拜托~ 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奢比尸国,结匈国,羽民国,头国,厌火国,三苗国,载国,贯匈国,交胫国,不死民国,歧舌国,三首国,周饶国,长臂国,三身国,奇肱国,青丘国,黑齿国,纪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鲁、吴、越、宋、郑、、邾(邹)、莒、吕、许、虢、虞、州、淳于、杞、莱、萧、徐、舒、纪、谭、管、蔡、郧、蒋、芮、沈、曹、霍、庸、权、谢、巴、息、、邢、祝、鄣、聂、陈、薛、巩、叶、项、卫、滕、江、葛、戴、宿、遂、钟吾、炎、、毕、申、罗、邓、绞、唐、刘、黄、厉(随)、蓼、、肥、鼓、中山、、祝其、姒、蓐、耿、苏、冀、诸、共、井、缙、杨、、皖、、须句、郜、弦、、梁、向、凡、谷、赖、牟、柏、颛臾、焦、茅、滑、巢、雍、顿、黎、费、郇、胙、夔、郐、应、介、、任、邳、胡、代、彭、苴、鱼、鱿、轸、扈、荀、桐、极、贾、祭、毛、根牟、甲父、绚、阳,有穷、道、微、柳、丰、六、瑕、姜、观、大庭、骀、岐、箕、莘、逼、倪,羽民国,灌头国,厌火国,载国,结胸国,歧舌国,周饶国,一臂国,言灵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肃慎国,长股国,无启国,一目国,柔利国,深目国,聂耳国,无肠国,夸父国,博父国,拘缨国,歧踵国,大人国,君子国,雨师妾国,玄股国,毛民国,劳民国,伯虑国,里耳国,雕题国,北国,枭阳国,巴国,氐人国,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流黄封氐国,东胡国,夷人国,貊国,燕国,犬封国,国,非国,环狗国,魅国,戎国,林氐国,盖国,巨燕国,倭国,朝鲜国,列阳国,姑射国,大蟹国,陵鱼国,鱼国,墩端国,玺唤国,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韩雁国,始鸠国,大越国,彭泽国,聂阳国,少昊之国,靖人国,国,中容国,司幽国,嬴土国,夏州国,盖余国,困民国,有易国,摇民国,熏民国,女和月母国,季禺国,卵民国,盈民国,季厘国,载民国,蜮民国,焦饶国,伯服国,鼬姓国,昆吾部落,张宏国,菌人国,淑士国,白氏国,长胫国,西周国,先民国,北狄国,沃民国,寒荒国,寿麻国,盖山国,互人国,胡不与国,叔国,北齐国,始州国,詹耳国,犬戎国,继无民国,中煸国,赖丘国,苗民国,牛黎国,天毒国,壑市国,汜叶国,朝云国,司彘国,禺中国,列襄国,盐长国,流黄辛氏国,朱卷国,氏羌国,大幽国,钉灵国,夏商、西周、东周、汉、魏,蜀,吴,晋、宋、齐、梁、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契丹,匈奴,大月氏,宋、金,辽,元、明、清,汉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代国,冉魏,西燕,西蜀,翟魏,吐谷浑。

求古风国家名字 您好。

1凤霖国:凤若歌,凤若吟,凤若楠,凤若宸,凤若,凤若琴

2龙霄国:龙凌轩,龙凌厉,龙凌烨,龙凌炅,龙凌雪,龙凌月

3霰雪国:冰,冰焱,冰汐,冰,冰盈,冰茗

古风国家名字 首先可以试试八卦:乾、坤、离、巽、震、艮、兑(可以自由组合比如:乾天、坤地、离火)

然后再试试各种古剑的名字:鸣鸿剑、八服剑,衍剑,长剑,茂陵剑,神剑,骏剑,神龟剑,斩蛇剑,定秦剑,湛卢剑,纯色剑,胜邪剑,鱼肠剑,巨阕剑,夹剑,藕剑,云剑,古钢剑,勾践剑,轩辕剑,挑氏剑,画影剑,金光剑,录景剑,霄炼剑,夏禹剑,铙狱尚方剑,腾空剑,越王八剑,葱剑,莫邪剑,阙剑,越王八剑,勾剑,干将剑,龙渊剑,太阿剑,工布剑,孟德剑,乘胜万里状剑,工布剑,秀霸剑,龙利剑,椎成剑,汉文剑,更国剑,思召剑,中兴剑,金剑,飞星剑,流栗剑,华艇剑,玉上剑,大吴剑,对锋利剑,太康剑,蜀八剑,步光剑,流光剑,太常剑,沉水剑,镇山剑,青虹剑,皇带吴王剑,倚天剑,青萍剑,龙乐剑,五方单符剑,梁神十三剑,七得剑桥,永昌剑桥,鸳鸯剑,手精剑桥,跃虹剑,尾表剑,安定剑,符载剑,楚钢剑,乾隆剑,都尉剑,破山剑,秀成剑,西番剑,定国剑(去掉剑字就可以)

或者古神名字:九黎、昊天、帝俊、玄冥、飞廉

还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与八卦类似)

还有四大神兽:白虎、朱雀、青龙、玄冥(可参照漫画《天行轶事》的设定)

求好听的古风地名,国名 要看有什么要求了

地名:芷玉 绿坪 陵安

国名:东启 东陵 安潇

求古风小说里的国家名字和人物名字在线等 一叶,子抉。玄倾,折萦(姓随便安)

国家…:中国美国中东俄罗斯!!…这个这个没想好。。。

给古风小说里的国家取名 5分 (除问题给出的例子,其余均为原创)

1凤霖国:凤若歌,凤若吟,凤若楠,凤若宸,凤若,凤若琴

2龙霄国:龙凌轩,龙凌厉,龙凌烨,龙凌炅,龙凌雪,龙凌月

3霰雪国:冰,冰焱,冰汐,冰,冰盈,冰茗

4冥幽国:冥毓,冥婧,冥,冥,冥莜,冥芷

5麒焰国:烛曜,烛皖,烛,烛,烛渔,烛尘

6天泽国:江梦离,江梦,江梦霄,江梦泽,江梦妤,江梦霏

7地玄国:(姓氏为:玄或轩辕)玄渺,玄莞,玄傲,玄煜,玄枫,玄溟,玄淅

三字古风国家名 凤霖国 龙霄国 霰雪国 冥幽国 麒焰国

天泽国 地玄国 玄武国 东奥国 西凉国

湖丘国 南嘉国 东漓国 西峡国 北荩国

建安国 上凌国 凌滨国 安阳国 惠业国

求好听的古风名字 10分 从楚辞里找的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美之能当”。: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字的感觉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传》里的皇后名字……

8、扬灵(扬)。《九歌・湘君》:“横大江兮扬灵”。扬灵:一说即扬,扬帆前进。

9、飞龙。《九歌・湘君》:“飞龙兮翩翩”。飞龙:此处指龙船。若是《易经・乾卦》中的“飞龙在天”,那就霸气外露了。

10、杜若。《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又名山姜,古人谓服之“令人不忘”。上下文中还有“杜衡”,亦香草名。

11、扬波。《九歌・少司命》:“冲风至兮水扬波”。扬波此处指掀起波浪。但在有的语境中也比喻动乱。

12、既明。《九歌・东君》:“夜皎皎兮既明”。既明:天色明亮。《诗经・大雅・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从这里演变出“明哲保身”的成语。

13、飞。《九歌・东君》:“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音宣)飞:飞翔。

14、青云。《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作诗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飞扬。《九歌・河伯》:“心飞扬兮浩荡”。飞扬:心情舒展,思绪飘飞。

16、诚勇。《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诚勇:内心勇敢。《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诚勇必有难慑之色”。

==>>

戎姓 来源有四:

1、 以封国为姓氏。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附庸,出自姜姓。戎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遂为戎氏。

2、 以职官为氏。周朝时有掌管军械的官员名戎右,其后代子孙亦称戎氏,成为戎姓一支。

3、 出自少数民族。商朝以后有戎族,其中有允姓山戎,居于燕北,其后裔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形成戎姓的又一支。

4、 上古周朝时,宋微子之后,其子孙以戎为姓。

下面的更详细 看看吧

姓戎的祖先在帝喾时已聚居在有女戎国之墟蒲州,殷、商、春秋时都有戎族。

姓戎出自姜姓,以封国国名为氏。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附庸。戎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遂为戎氏。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

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武丁(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

个人生平

商代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后人又称之为武丁大帝。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

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继承王位

武丁是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之子。相传,武丁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与下层民众比较接近。武丁在位前,是一个“旧劳于外,爱暨小人”,武丁长期在外,不能不认为是小乙的有意安排;马融曾说,武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劳苦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

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武丁继任商朝君主之位。武丁继位后,想要复兴商朝,但没有得力的大臣辅佐。武丁因此三年不说话,将一切政事交由冢宰决定,自己则观察国家风气。

即位之初

武丁继位之初,朝中并非无人可用,《尚书·说命中》:“台小子旧学于甘盘。”《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可见,除旧有的官僚体系外,武丁既有可托政事的冢宰,又有可以师事之的甘盘,并不缺乏治国的人才。后来,武丁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担任宰相,辅佐朝政。傅说尽力辅佐武丁,将商朝治理得很好。史籍中多有记载:《墨子·尚贤》:“昔者傅说被褐带萦,庸筑于傅岩,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说居于北海之州,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国语·楚语》:“昔武丁能耸其德……而又使以梦象旁求四方之贤,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朝夕规谏。”《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丁……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商大治。故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武丁利用“梦帝赉予良弼”的策略提高了傅说的宗教地位,同时也极力提高傅说在行政系统中的地位,称傅说“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使之成为权力系统中的关键人物。

加强王权

武丁利用傅说进行强化王权的同时,也在理论和制度上对采取了集中权力的措施,集中王权的方法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尚书·说命》中比较详细的记载:一是强调“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的君臣秩序。二是改革用人制度,加强商王对官员的任免权。“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建立任人唯能、任人唯贤的规则,力图改变盘庚所强调的“惟图任旧人共政”的用人模式,“最终取得了对官吏的最终任免权”。这实际上是对旧贵族在任职特权上的否定,大大加强了商王选拔官员的自由度,对王权的加强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改革祭祀制度,把神权掌握到商王手中。商代前期与王权对立的贵族主要是依靠神权,《尚书·君》:“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所以列举的权臣皆是“格于上帝”的巫师,神权构成对王权的主要威胁。商代的神权最主要表现于祭祀权,研究表明,武丁前期的祭权十分分散,多种非王卜辞都有频繁祭祀祖先的记录,有的甚至祭祀商王的远祖。针对这种情况,武丁提出:“黩予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对祭祀进行改革。

武丁时期,特别是通过对土方、舌方和羌人等方国部落的一系列战争,不仅消除了边患,有利于边疆的开拓和发展,而且通过战争掠夺了大量财物和奴隶,从而又促进了商代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前所未有的发展。

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由其子祖庚继位。

个人简介

武丁,生卒年不详,小乙子。小乙死后继位,在位59年,病死,葬于殷,一说葬于今河南省商水县长平。

相传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继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出土的武丁时期甲骨卜辞有“中师”之名,当是开创军队以“师”为最高建制单位,也有认为是初建右、中、左三师。鉴于方、土方经常侵扰商朝边地和属国,甚至联合威胁商西北边安全,乃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多次遣将发兵进攻,又亲自统兵出征,终将鬼方、土方征服。发重兵击败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充为奴隶。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俘获甚多。

还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战争,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

在位59年而卒,祀为高宗。

历史评价

武丁是历史上一名君,武丁之道指贤明的政治。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的国势就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到了武丁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发展,国力趋于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是商朝的第23个国王。据说,武丁年少之时,父王小乙为了其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国王,就把他派到外地观省民风、增长见识和锻炼才能。于是,武丁来到黄河两岸,观察当地人民的生活,接触大量的平民和奴隶。有时,武丁还和这些人一起参加农业劳动。这些生活体验,使他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不易。

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具有雄才大略和远大的政治理想。有个叫傅说的贤人,是个奴隶,他在参加修建工程时,被掌管该项工程的百工发现,向武丁举荐。武丁亲自去面见这位贤人,发现他果然谈吐不凡,是一个经世济民的奇才。武丁为了任用傅说为相,三年不管事,自称梦见圣人,并画出傅说的相貌,令百官去寻找。殷人信鬼,武丁以此方法举傅说做宰相,贵族们便不敢反对。事实证明,武丁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自从傅说被提拔为相后,一心一意辅佐武丁,帮助武丁大力振兴政治、经济、文化,缓和了奴隶的对抗,商因此复兴起来。武丁死后,被称为高宗。

武丁时期,对周围侵扰商朝的各诸侯国、方国,包括羌方、土方、人方、鬼方、虎方、荆楚等展开了一系列的征讨。此举在带来了国家稳定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比较安定的生活空间。当然,从另一方面看,战争同样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等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武丁的大规模战争,为商朝几百年的基业过早唱起了日暮时分的苍凉之曲。武丁中兴既是商朝兴盛的顶点,也是由兴盛走向衰败的开始。

晏婴《晏子春秋》:夫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

左丘明《国语·楚语》: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武丁于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国故不言。’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曰:‘若金,用女作砺。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天旱,用女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若武丁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广也,其智之不疚也,犹自谓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犹不敢专制,使以象旁求圣人。既得以为辅,又恐其荒失遗忘,故使朝夕规诲箴谏,曰:‘必交修余,无余弃也。’今君或者未及武丁,而恶规谏者,不亦难乎!

孟子《孟子》: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司马迁《史记》:①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兴。②武丁得说,乃称高宗。

张温:昔高宗以谅闇昌殷祚于再兴,成王以幼冲隆周德於太平,功冒溥天,声贯罔极。

为政举措

政治

封官

对新的领土,或直接封给征伐的将领等,如象雀就被封为“雀侯”;或封当地臣服的氏族方国首领为侯伯,象犬侯、祝伯等。甲骨文中被封的侯有五十余个,伯有近四十个,数量不少,这一方面也可说明,被商征服的氏族方国何其多。此外,臣服于商的氏族方国,对王朝不仅有贡纳义务,还经常奉命征伐,象仓侯虎曾奉王命伐免方,侯告也奉王命伐夷方等。

联姻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

甲骨文中常能见到商王族与氏族、方国联姻的事。一般是商先通过征伐使之臣服,然后再联姻,或娶诸侯之女为妃,或将王室之女嫁于侯伯等。这对巩固商与诸侯的关系,加强国家一统的力度,还是颇有成效。纵观中外历史,联姻都是国与国联络的一种重要手段。

筑城

在征服的地方建筑城邑,后可能再武装殖民,甲骨文中就常有“在麓北东作邑于之”此类的记载,这是对统治新的疆域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当时,商四周的氏族方国不少还处于原始落后的游牧生活阶段,武丁此举,实际上也算是在这些地区播撒文明的种子。

军事

武丁鉴于朔方、土方经常侵扰商朝边地和属国,甚至联合威胁商朝西北边安全,于是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多次遣将发兵进攻,又亲自统兵出征,终将朔方、土方征服。用长达三年时间平定鬼方。发重兵击败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充当奴隶。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俘获甚多。还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

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战争,拓展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

对土方之战

卜辞记载有一次土方曾入侵商朝北部附属小国沚,沚君只好派人向武丁求救,五日之内连续报告好几次,可见当时情况之危急,与土方的战争最后以商朝的胜利而结束,在武丁以后的卜辞中已不见土方的名字。

对鬼方之战

鬼方是比土方更偏北的一个游牧民族,是后来强大的匈奴民族的祖先,武丁时期对鬼方的战争进行的特别激烈,持续时间也很长,最后以商朝胜利而告终,不过,从以后匈奴的发展来看,武丁只是暂时将鬼方驱赶而解除它对商朝北部的威胁,并没有彻底击溃。

对羌方之战

羌方是商朝西部的一个部落,主要活动在今陕西西部及甘肃一带,地广人众,十分强大,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落是北羌和马羌,他们与商朝的关系和战不定,卜辞记载,武丁对羌方的战争,一次就曾调动一万三千人,商朝人俘获的羌方人只有很少一部分成为生产者,上至方伯,下至一般的羌民的绝大多数,都在商王频繁地祭祀中充当敬献给神灵的牺牲。

248 戎(róng)

248 戎(róng)

寻根溯源

戎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来自子姓。宋微子之后有戎氏,二是来自姜姓,以封国国名为氏。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附庸。戎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称戎氏。三是以官职为氏。周朝时有戎右为官职之名,其子孙以官职为氏。

变迁分布

早期,活动于河南、山东、河北。汉代以后,向南发展,在湖北江陵郡(今湖北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形成戎姓望族。当今在浙江慈溪和上虞,以及上海、安徽、四川、江西、台湾等地有一定分布。

名人荟萃

戎赐:西汉功臣。辅助汉高祖刘邦开创天下时的功臣,定三秦、破项籍,都有他的功劳。刘邦统一天下后,升任其为都尉,又封柳丘侯。

戎昱:唐代官吏。至德年间以文学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当时,京兆寅李鸾欲将女许配给他为妻,但要他改姓李。古时视改姓如亡命,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做。德宗初年历任辰、楚二州刺史。

戎宪:明代孝子。他年幼丧母,事父甚孝。父卒,叔无子,他迎养叔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人们问他为何如此孝敬,他说:“叔与父同气,不孝敬叔,如同不孝敬我父也。”

戎洵:明代清官。百姓将他当作青天大老爷,烧香火供奉他。他为官清正廉明,不怕权贵,执法严正,办案负责,为百姓平冤屈,惩治了胡作非为的豪强。

戎 一、 姓氏源流 1、 以封国为姓氏。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附庸,出自姜姓。戎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遂为戎氏。 2、 以职官为氏。周朝时有掌管军械的官员名戎右,其后代子孙亦称戎氏,成为戎姓一支。 3、 出自少数民族。商朝以后有戎族,其中有允姓山戎,居于燕北,其后裔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形成戎姓的又一支。 4、 上古周朝时,宋微子之后,其子孙以戎为姓。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法陵:原为春秋时楚国郢郡,汉置江陵县,南齐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 扶风:汉武帝置右扶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堂号 "柳丘堂":秦末时,戎赐借连敖的引荐跟随了汉高祖刘邦。因破三秦有功,升了都尉。消灭项羽之后,他被封为柳丘侯。 三、 历史名人 戎昱:唐朝荆南人,至德年间以文学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当时,京兆寅李鸾欲将女许配给他为妻,但要他改姓李。古时视改姓如亡命,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做。德宗初年历任辰、楚二州刺史。 戎益:宋朝信德人,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岁值灾荒饥谨,他劝率上户,得米17000余斤,民赖以全活。 戎宪:明朝句容人。他年幼丧母,事父甚孝。父卒,叔无子,他迎养叔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人们问他为何如此孝敬,他说:"叔与父同气,不孝敬叔,如同不孝敬我父也。"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小国及诸侯国名称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小国及诸侯国名称、古风国家名字、“戎”姓的起源有人知道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789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