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拼音

生活缴费2023-04-26  14

由来的英语:yóulái。由来意思是事情发生的原因,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由来已久。出自《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由来造句: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已经根深蒂固在当地人心中,不易改变。

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汉语拼音的由来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麻烦采纳,谢谢!

谢谢你的关注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关于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全文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我们现在常用的汉语拼音,其实并不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东西,那么汉语拼音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创造汉语拼音的人名叫周有光,他出生于1906年,江苏常州人。10岁那年,跟随家人一起迁移到了苏州,后来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教育。

1918年,周有光进入常州高级中学,他读书的学校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第一,使用方言,当时国家虽然一直提倡用国语教书,可老师却一直用方言教授知识。第二,用古文教学生,这个问题跟国语有些相似,当时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用白话文教育孩子,可老师上课的时候还是用古文,即使是写信也要求学生用文言文。那时候,有人甚至认为,如果用白话文给父母写信的话,就是大不敬。学习期间,周有光认识了一个比较喜欢白话文宣传的老师,在相处的过程中,周有光跟他接触了很多新鲜事物,对白话文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1923年周有光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期间他主要研究经济和语言学。1933年他跟自己的妻子结婚,两人一起去了日本留学,因为仰慕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家,他离开了原本就读的东京大学,考入京都大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在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当上了一名老师,后来他又参加了反日救国会。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有光带着一家人,逃到了四川避难。抗战结束之后,他又回到新华银行继续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际,苏联专家曾提议两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字母,结果周有光这个四朝元老站出来坚决反对,他认为文字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基础,如果使用其他国家的文字,那么就相当于舍弃自己的文化底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如果使用苏联的文字,那么会对整个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上级领导同意了周有光的说法,让他负责拼音工作。最终周有光不负众望,成功研究出了拼音,让国内的百姓,可以方便的学习白话文,国家的发展,也因此顺利了许多。

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拼音由来

古代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

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

明朝

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明末清初

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

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金尼阁,字四表,原名尼古拉·特里枸特(Nicolas Trigault), 1577年3月3日生于荷兰弗兰德伯爵领地杜埃

(Douai,)。1667年(金氏逝世39年後)法王路易十四攻下该城。1713年荷兰乌得勒支(Utrecht)条约正式承认为法兰西属地,在北部省。由于弗兰德伯爵领地为比利时地区,金尼阁本人也自称比利时人,故部分文献记载表明他是比利时籍。其实,他可被称为法国人、比利时人或荷兰人。 1594年11月9日金尼阁入耶稣会。1607年由里斯本启程到印度果阿(Goa),万历卅八年(1610)抵达澳门。利玛窦逝世后不久金尼阁抵达北京,发现了他的札记,从而着手整理。万历四十年(1612),金尼阁神父奉命回罗马向教宗保禄(保罗)五世(Paulus V, 1605-1621)汇报教务。他为了筹备此次返欧报告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调查当地教务。返回欧洲后,为了引起西方的关注,他身着中式服装出入于公共场合,以感人肺腑的演讲宣传利玛窦和其他在华传教士们的功绩,并投入极大的热情著书立论。由于他的积极活动,西方当时掀起了“中国热”。大批欧洲年轻传教士申请赴华,其中德学兼备者后来在中国朝廷内担任显赫职务。万历四十八年(1620)金尼阁与22位出耶稣会士,偕同教宗赠书7000余部再次前往中国。航程中由于船舱内瘟疫传染,海上风暴及海盗侵袭,这22位传教士丧亡过半。船只抵达澳门时仅幸存5人,其中有瑞士人邓玉函(Jean Terrenz,1576-1630,出生地今属德国)和德国人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2-1666)。前者在入耶稣会以前就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文学家,他和意大利物理学、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是当时欧洲科学院院士。后者继邓玉函之后管理明代历局,担任钦天监监正(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台长)。汤若望曾任康熙帝的老师。清世祖顺治(1644-1662)常邀汤氏入宫咨询,称呼他为“玛法”,即满人对长辈的尊称。金尼阁第二次来华后,先在南昌、杭州、开封、太原、西安等地传教。后在绛州、西安和杭州等地翻译印制中西书籍。1628年出席商讨天主教的术语问题的嘉定会议,他极力维护利玛窦“补儒易佛”的传教方针。金尼阁的主要著作包括:《推历年瞻礼法》1卷,介绍天主教的节庆日历的推算方法。1625年印于西安。《宗徒祷文》赞颂每位圣徒的40>文,收入天主教徒经常颂念的祈祷书《圣教日课》。《况义》,一名《意拾喻言》,即《伊索寓言》。1625年印于西安。《利玛窦中国札记》,原名《基督教远征中华帝国史》 (De Christiana Expeditione apud Sinas Suscepta ab Societate Iesu),利玛窦著,金尼阁编。介绍天主教会明末来华史,探讨其在中国的发展,是研究明末天主概况的第一手资料。《西儒耳目资》,西文名“汉字西语拼音词典”,最早的汉字拉丁字母注音书籍之一。中国大陆的汉语拼音编辑曾参考此书。金尼阁1628年11月14日逝世于浙江,葬于大方井传教士公墓。

以上就是关于由来拼音全部的内容,包括:由来拼音、拼音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汉语拼音的来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789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