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日去观景,猜一字

王晴川2023-04-26  26

谜底:春

原因:三加人可以构成春的上部分,日是春的下半部分。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关于春的谜语:

1、忽见陌头杨柳色

(打一字) 

 春 

  

2、大西北一日(打一字)

 

 春 

  

3、东京旦暮伴郎君

(打一字) 

 春 

  

4、奉先早有取卓之心,三明不除非为人也

(打一字) 

 春

 

 

5、扶桑长系鉴真心(打一字)

 

 春

 

 

6、节奏分明

(打一字) 

 春

 

解释:三人共度一日,即“三”“人”“日”这三个字加在一起,所以组成的字是“春”。

春,汉语常用字,读作chū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后延伸至以“春”作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说文解字》认为“春,推也”,也即有“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意。

字源演变:

在早期的甲骨文里(图A),“春”的形体是三个“木”一个“日”中间夹个“屯”(图G),以三“木”一“日”表意,以“屯”表音,是形声字。原义是春阳抚照,万木滋荣。“屯”这个声符、由图(G)的甲骨文讹变为图(H)和图(I)的金文,再发展为图(J)的小篆,进而隶变和楷化为今天的“屯”字。在商周卜辞里,常常以“屯”字作为“春”字用(如“今屯”“来屯”,即“今春”“来春”之意)。

春秋时期,金文“春”(图B)字的形体,和甲骨文便大大不同了。三个“木”已变为两个芽苗(见图F即“草”字头)“屯”也变为图(H)形,因此,金文的“春”以“艸”、“日”表意,以“屯”表音,还是个形声字。

秦代的小篆(图C),是以金文为基础展过来的,还可以看出意符和音符。

可是,隶变以后,秦隶(即古隶,见图D)把“艸”和“屯”合起来讹变为古隶“春”字上部的三个“+”(卉)加一个“人”字了。后来发展为汉隶(图E)时,原来的”神’和”屯’合起来讹变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786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