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一步探究人的内在本质的时候,一个必须涉及并且很有意义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这就是意识 有人把意识作为区别人与动物的本质标志有人认为人有两套生命系统,除了客观的物质的人以外,还有一个与意识有关的精神生命
人的生命是人的意识的载体,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是它不会自动产生意识。
意识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是由客观物质世界引起的。只有当客观外界的事物和现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并通过传导神经系统传达到大脑,使大脑和其他感觉器官同客观外界发生联系,才会产生意识。意识又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内容的,是客观世界的映象、摹写、摄影,人们的任何观念都不会无根无据的自生,也就不能独立存在。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揭明,意识是适应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这就表明意识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满足这种物质需要的作用,意味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但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东西,这种作用是通过人类实践活动而实现的。
因为,意识终究是人的头脑中的主观的东西,单纯停留在主观的范围内,决不会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要使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使意识“物化”,就必须投身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通过实践,主观作用于客观,把主观上观念的东西变成客观的现实事物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工人家庭。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做过杂工。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手。同年乌克兰椰放,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1920年因重伤复员,进铁路工厂任助理电气技师。1923年至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疾,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病榻上创作了长篇小说《铁钢是怎样炼成的》(1932 1935)。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苏联文学中最卓越的英雄形象之一,具有崇高的革命品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不顾身的战斗和劳动。当他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 命和全部精力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部作品早在1942年就由梅益成中文出版,保尔•柯察 金的形象鼓舞了我国青年读者。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苏联作家协会。1935年,苏联政府为了表彰他的文学功绩,授于他列宁勋章。从1934年起,他开始写作反映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为苏维埃政权而 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雨里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36年完成。同年12月22日病逝。除上述两部小说外,他还发表了大量有战斗性的政论和演说文章。
以上就是关于生命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全部的内容,包括:生命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生命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生命意识”,有没有权威一点的定义,出自哪里写文学论文需要。 注意是跟文学相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