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冬天怎么过冬

被褥2023-04-26  25

蛇的活动与季节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从春末到冬初这一段时间为蛇类的活动期,是蛇摄食和繁殖的时期。冬季气温较低,蛇一般就在干燥向阳的洞穴、树洞或岩石缝隙中冬眠。冬眠是蛇类对低温条件的一种适应,也是蛇类在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蛇类的冬眠并非是一段睡眠时期,而是直接由低温导致的蛰伏状态。

在整个脊椎动物的演化上,蛇是比较低等的动物,其组织结构和功能都较原始,代谢水平也较低,如心脏仅单一心室,皮肤也缺乏保温功能,没有像更高等的鸟类及哺乳类有由表皮衍生出的羽毛或毛发,不能形成隔温层。所以,蛇的体温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叫做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蛇到秋冬气温开始变冷时,体温也随之下降,机体的功能减退。一旦蛇类不能把体温保持在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它们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躲藏起来。据测定,蛇类一般在气温L5℃时便很少进食,纷纷迁移到越冬场所附近活动;当外界温度下降到8~6℃时,蛇就停止活动;气温降至3~2℃时蛇即陷入麻痹状态;如果蛇的体温下降到一2℃以下或外界气温下降到一5℃以下时,便会冻死。

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8℃时,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 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冬眠时,往往有几十条或成百 条同种或不同种的蛇群集在一起。 蛇为什么要集体冬眠呢因为蛇属于冷血动物,体内的温度随环境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下降后,蛇的体温也下降。因此蛇类就采 取冬眠的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这期间,蛇不吃不动,仅依靠消耗体内越 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在冬季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 下,散居冬眠的蛇类死亡率高达1/3到1/2。如果群聚冬眠就可使周围温 度增高1-2℃,还可减少水分的散失。这就大大地降低了体内能量消耗的 水平,减少死亡率,还有利于来年春天出蛰后增加雌雄蛇交配的机会。 每年四五月份蛇出蛰后,开始出洞活动,第一个任务是寻偶交配,雌 蛇的皮肤和尾基部的腺体能分泌一种特有的强烈气味,以吸引雄蛇尾随而 来。蛇类大多卵生,少数卵胎生。夏初到冬初是蛇的活动期,蛇在这期间 摄食和进行繁殖,每年的7、8、9三个月是蛇摄食最繁忙的时间,捕食对象 非常广泛,包括各类脊椎动物。蛇吃东西时并不咀嚼,只是把食物囫囵地 吞下。蛇的嘴巴能张得很大,可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食物。 蛇在生活过程中,还有蜕皮现象,一年要蜕几次皮。蜕下的皮中药上 称为"蛇蜕"或"龙衣",有祛风湿的功效。 全世界共有2 700多种蛇,其中1/4是毒蛇 。最大的蛇是生活在南美 洲的水蟒,长可达11米以上。

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或志在掌握反季节养殖幼蛇的新技术,进一步奠定大规模饲养蛇类的基础,有条件的蛇场往往打破幼蛇冬眠期,使其尽快生长。因王锦蛇的耐寒能力比较强,加之食物来源广、养殖可塑性强和冬季价高等优点,是人们率先将王锦蛇幼蛇列入冬养范围的主要蛇类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幼蛇冬眠期,需采取逐步打破的方法比较稳妥。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可采取当年深秋晚10日降温,使幼蛇晚10日进入冬眠;来年春天采用早10~15天升温,迫使幼蛇早出蛰。切不可一下子就打破幼蛇冬眠的习惯,毕竟幼蛇不同于成蛇,耐受能力并不是太理想。盲目限制其冬眠时间,容易使它的正常生长规律陷于临时性的混乱,不利于幼蛇的正常所需。如果按照逐年缩短幼蛇的冬眠时间,让其有一定的适应性,才能达到安全打破幼蛇冬眠,延长其生长时间、缩短育成周期的目的。地处长江以南的养蛇场(户),由于冬眠时间较短,对其影响不算太大。凡是能够达到饲养条件的,不妨干脆让幼蛇不冬眠。

以上就是关于蛇冬天怎么过冬全部的内容,包括:蛇冬天怎么过冬、蛇是怎样过冬的、幼蛇如何过冬急急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775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