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江南包括了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上海市。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
江南是中国地理区域,在文化、地理、气候等领域的不同情况下,江南的范围、概念和定义各不相同。广义上的江南是指长江之南,一般多指长江中下游南岸区域。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虽最早出现先秦两汉时期,但仅指江河以南。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士族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为都,是为东晋。
相对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
江南,意为长江以南地区。狭义上即现在长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苏南及上海地区。广义上还包括江西北部地区、安徽南部长江以南的地区。又号吴越、江东、江左。江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杭州、南京等古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如苏州、绍兴、宁波、无锡、徽州等,历史上长期是东亚乃至世界最庞大的城市群以及经济中心,数次庇佑中华文明正朔。江南作为地理概念与关中和河洛呼应,对中国和东亚的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先秦时期,史书中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扩展资料:
江南,如果用字面意思解释为长江以南的地方,这是通过地理位置来说的。也有人提起江南认为就是江浙沪这些比较富裕的地区,因为说江南就认为是很富裕的地区。现在,我们普遍用其特指长江以南中下游地区。
但是,在历史上,对于“江南”这一领域的确定经历了很长时间。
说起“江南”我们首先要解释一下“江”这个字,因为“江”决定了江南位置的划分。据记载,在上古时期,有关于江的记载,只是这个江大多所指的是齐鲁豫北地区的湖泊。
如果仅仅是按照地理位置来表示江南领域的话,那么所说的江南区域与现在所指的区域差异极大,根据《说文解字》可知“江”所指的湖泊河流极多,但是大部分所指的是长江所经流的区域,那时候并没有“长江”这一词的出现。
“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根据史书记载,东周春秋时期江南所指的区域主要是东周的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由此可见这对江南的划分还是十分广泛,并不能确定江南的具体位置在哪,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其是根据长江的部分支流划分,这也为以后对江南地区的划分奠定了基础。
在秦汉时期,对于江南的划分逐渐明确。秦代江南主要是指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汉朝主要是指今天的江西省和湖南省,后来所说的江南主体就是两汉时期划分的洞庭湖南北直流,赣江流域地区。
东汉末年中国处于战乱时期,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特别是在中原地带战争极为严重,所以中原人,为了寻求安定生活,向南转移,中国的经济重心也开始向南转移,这一时期出现了江东这一名词,江东也就是当时所说的江南地区,这时候将现今所说的江苏省也包括其中。
到了隋朝,江南与扬州同义,同时江南表示江汉南部,江淮北部地区,这时的江南描绘比较模糊,但是也可以看出此时江南所表示的地区比较富裕。
在唐朝,在前人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明确划分,这得益于“长江”的出现,由唐诗里出现长江可以看出人们对长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宋朝的江南路主要是指江西省,江苏和浙江则属于两浙路。这一时期,仍旧因为战乱,中国的经济重心再次发生转移,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此中国的经济重心完全发生转移。
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所以我们提起江南地区总会想起南方富裕的地方。
元明时期对南京划分大致沿袭了宋代,清朝对江苏和江西的划分与现在基本一致。
现在所说的江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六个省和一个市的长江以南地区,与气象分布相同。
狭义指上海、苏南、浙北、皖南和江西东部,地理在长江以南。所以天气预报所说的是广义,我们平时所说的江南是狭义。
江南指的是哪些地方
广义的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苏南、浙江、安徽长江以南、江西、湖南和湖北长江以南地区。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均位于小江南以外的大江南地带。
狭义的江南大致指苏南和浙北地区,但具体范围并不很明确。这个概念大概从唐末开始,到明清时期成型。最明确的江南核心地带,大致只包括太湖周边的几个城市:苏州、杭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传统的江南六府)南京、镇江、常熟等。上海由于和苏南浙北文化相近以及历史的渊源,在现代概念中也基本被纳入小江南范围。而地处江北的扬州、经济文化形同江南、故有比江南更江南之说、在各大网站选举代表江南的城市、扬州仅次苏杭二州、可见大家对扬州的认同!同时皖南的芜湖等地、由于文化原因、江南认知度也很高!而钱塘江流域的绍兴等地、才子佳人辈出、散发出浓浓的江南的温柔、基本也属于狭义江南范围!简言之狭义的江南是以苏杭二州为中心、经济文化相近的苏南浙北一带!
江南到底包括哪些区域?
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狭义上的江南尤其指以苏南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地区。
江南地区包括哪些省,城市
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上海以及钱糖江以北的
地理上的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但是经济和文化上的江南是一个特定称谓,是专门称呼经济自古就发达和文化出色的并且在地理上必须是水乡的地方,江南之所以是江南,就是因为是水乡,江南的文化就是水文化上孕育的吴文化和淮扬文化,而且江南必须是自古富蔗的地方。一个字,水,象安徽江西湖南浙江钱糖江以南这样的地方是水乡吗?有苏南那样水乡气息吗,有苏南那样发达的经济吗,有苏南那样的自古富蔗吗?有苏南那样的水乡吴文化吗?没有就是了,这些地方仅仅是地理上的江南(长江以南)而已,而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的扬州,苏南(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上海,嘉兴和湖州(包括钱江以北杭州),什么绍兴宁波温州,都是越地,都是山区,不是吴地也不是水乡平原,所以不是特定称谓上的江南,还有安徽江西湖南,穷就一个字,既不是水乡,都是山区,又不是吴文化或者淮扬文化,怎么是江南呢?
为明确江南的地理区位,写个流程图。
特定称谓的江南:
中心:江苏苏南苏锡常,太湖金三角。
吴文化鼻祖,水乡平原文化,中国2000年的经济重心,
中国自古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江南一词最先就是形容苏南的。
副中心1:江苏苏南的南京,镇江。
水乡文化,皇城故都,兼有淮扬文化和吴文化。
2:江苏苏中的扬州(包括淮安,泰州,和南通)
水乡平原淮扬文化,是历史上唯一能和苏南比及的经济发达之地。
3:浙江嘉兴,湖州和钱江以北的杭州,
水乡吴文化,是苏南吴文化开拓地(说难听点就是苏南殖民地)
支流:明清时安徽的徽州算是可以,但咎其现在经济实在无法和江苏或是浙北相提并论,所以现代很少人提它是江南。
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浙南地区都是越地,而且都是山区,不是水乡,和苏南文化差异太大,虽然是长江以南,虽然高山很秀丽,但不是文人和经济学家笔下特定称谓的江南。
什么湖南什么江西,说起来更离谱了,说地理江南无所谓,但真向经济江南文化江南上硬靠,真的很牵强,是水乡平原吗?是吴文化吗?经济自古发达吗?不客气说,根本和江南一点边都不搭,还整天喊著江南两个字不放,比苏南喊得还响亮,对此苏南人只会说一个词语:痴鬼(痴婆子)。
真正的江南一带 指的哪些地方
广义的江南:
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苏南、浙江、安徽长江以南、江西、湖南和湖北长江以南地区。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均位于小江南以外的大江南地带。
狭义的江南大致指苏南和浙北地区,但具体范围并不很明确。这个概念大概从唐末开始,到明清时期成型。最明确的江南核心地带,大致只包括太湖周边的几个城市:苏州、杭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传统的江南六府)南京、镇江、常熟等。上海由于和苏南浙北文化相近以及历史的渊源,在现代概念中也基本被纳入小江南范围。而地处江北的扬州、经济文化形同江南、故有比江南更江南之说、在各大网站选举代表江南的城市、扬州仅次苏杭二州、可见大家对扬州的认同!同时皖南的芜湖等地、由于文化原因、江南认知度也很高!而钱塘江流域的绍兴等地、才子佳人辈出、散发出浓浓的江南的温柔、基本也属于狭义江南范围!简言之狭义的江南是以苏杭二州为中心、经济文化相近的苏南浙北一带!
属于江南的地方有哪些省份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古代江南包括哪几个地方
江南
1江南,原意江之南。“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之意,大江即长江。因此在地理上,“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一般指以湖北以南的江南部分包括湖南、江西一带。
近代专指苏南和浙北一带。另:唐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的丹阳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
而诗文中说的江南,是指被文人所美化了的地区。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
文化上关于江南的定义,并不局限于长江南北,而是指以苏锡常的太湖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扬州文化,徽州文化,金陵文化在内的一种水乡文化。
说起江南,大家都自然想到苏锡常,杭嘉湖,明州绍兴一代,在古代,称之为江南六府(苏州,常州搐湖州,杭州,淞江,嘉兴)。清朝江南四省:江西、浙江、江苏、安徽
另:
白居易的几首《忆江南》,分明说江南在苏州、杭州一带,这也正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江南。
然而事实并非这样。研究地理的学者杨勤业教授认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江南指的是江南丘陵区。那是南岭以北,洞庭湖、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的一片丘陵、盆地相间分布的区域。他的江南北界不仅不是长江,甚至连江南的三大著名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和周边地区都不在江南之内。
气象学者林之光认为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湖北宜昌以东直至大海,都是江南。
研究方言的学者则认为长江中下游以南属于中国南方六大方言区,这个区域都可以看做是江南。其中的吴语区(江浙一带)只不过是狭义的江南。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里的江南分明指的是扬州,可扬州却在长江的北面。
在江南这个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行政区划的作用举足轻重。唐代划定的江南道,和后来把江南道拆分只留下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此举对江南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在历史上,比如东汉和南北朝时期,在现在的江苏跨越长江南北的地区设有行政区扬州府,治所在现今的南京。这一带那时都称为“扬州”,江北许多区域都在扬州的辖区,与江南一起称为江南就不奇怪了。
当我们把各种概念的江南在同一张地图上依次叠加,那么,那片没有争议的江南,实际上正是太湖和西湖流域
江南道
最能体现江南精神的12种风物:
1、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
2、大闸蟹——阳澄湖哺养的美味
3、辑里丝——江南丝中极品
4、龙泉剑——铁英淬铸的冷兵君子
5、蓝印花布——乡野的气韵
6、油纸伞——消失的精致
7、黄泥螺——此味只应江南有
8、龙井茶——一杯清茶有山水
9、霉干菜——阳光晒出的家乡菜
10、扬州澡堂——江南那池“忘忧汤”
11、紫砂壶——紫砂泥土蕴乾坤
12、绍兴酒——鉴湖水的精华
2江南,笔名。男,安徽合肥人。“九州”帝国的缔造者,《幻想1+1》的掌门人。70年代后出生,现居北京,至今未婚……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专业分析化学。目前的身份是作者,以及媒体经理。作品以架空历史小说和幻想小说为主,偶尔涉猎青春题材,已出版作品《此间的少年》、《一千零一夜之死神》、《九州缥缈录1》、《九州缥缈录2》、《九州缥缈录3》、《光明皇帝·业火》、《此间的少年》。
江南(汉乐府①)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江南是指哪里
所谓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春秋、战国、秦汉、一般指以湖北以南的江南部分包括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苏南和浙江一带。另:唐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的镇江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
故,不包括扬州这句是正确的。 扬州的确在江北,而且,扬州一直并没有特别好的称呼,皆是烟花柳巷,销金之地,更何况盐商驻地。除了近代朱自清一力推荐,鲜有人认为扬州属于江南。
江南,是指被文人所美化了的地区。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的地区。
江南具体是指中国哪些地方啊
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上海以及钱糖江以北的地理上的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但是经济和文化上的江南是一个特定称谓,是专门称呼经济自古就发达和文化出色的并且在地理上必须是水乡的地方,江南之所以是江南,就是因为是水乡,江南的文化就是水文化上孕育的吴文化和淮扬文化,而且江南必须是自古富蔗的地方。一个字,水,象安徽江西湖南浙江钱糖江以南这样的地方是水乡吗?有苏南那样水乡气息吗,有苏南那样发达的经济吗,有苏南那样的自古富蔗吗?有苏南那样的水乡吴文化吗?没有就是了,这些地方仅仅是地理上的江南(长江以南)而已,而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的扬州,苏南(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上海,嘉兴和湖州(包括钱江以北杭州),什么绍兴宁波温州,都是越地,都是山区,不是吴地也不是水乡平原,所以不是特定称谓上的江南,还有安徽江西湖南,穷就一个字,既不是水乡,都是山区,又不是吴文化或者淮扬文化,怎么是江南呢?为明确江南的地理区位,写个流程图。特定称谓的江南:中心:江苏苏南苏锡常,太湖金三角。吴文化鼻祖,水乡平原文化,中国2000年的经济重心,中国自古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江南一词最先就是形容苏南的。副中心1:江苏苏南的南京,镇江。水乡文化,皇城故都,兼有淮扬文化和吴文化。2:江苏苏中的扬州(包括淮安,泰州,和南通)水乡平原淮扬文化,是历史上唯一能和苏南比及的经济发达之地。3:浙江嘉兴,湖州和钱江以北的杭州,水乡吴文化,是苏南吴文化开拓地(说难听点就是苏南殖民地)支流:明清时安徽的徽州算是可以,但咎其现在经济实在无法和江苏或是浙北相提并论,所以现代很少人提它是江南。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浙南地区都是越地,而且都是山区,不是水乡,和苏南文化差异太大,虽然是长江以南,虽然高山很秀丽,但不是文人和经济学家笔下特定称谓的江南。什么湖南什么江西,说起来更离谱了,说地理江南无所谓,但真向经济江南文化江南上硬靠,真的很牵强,是水乡平原吗?是吴文化吗?经济自古发达吗?不客气说,根本和江南一点边都不搭,还整天喊著江南两个字不放,比苏南喊得还响亮,对此苏南人只会说一个词语:痴鬼(痴婆子)。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江苏南部和浙江,是鱼米之乡。
江南到底包括哪些地方
广义的江南:
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苏南、浙江、安徽长江以南、江西、湖南和湖北长江以南地区。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均位于小江南以外的大江南地带。
狭义的江南大致指苏南和浙北地区,但具体范围并不很明确。这个概念大概从唐末开始,到明清时期成型。最明确的江南核心地带,大致只包括太湖周边的几个城市:苏州、杭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传统的江南六府)南京、镇江、常熟等。上海由于和苏南浙北文化相近以及历史的渊源,在现代概念中也基本被纳入小江南范围。而地处江北的扬州、经济文化形同江南、故有比江南更江南之说、在各大网站选举代表江南的城市、扬州仅次苏杭二州、可见大家对扬州的认同!同时皖南的芜湖等地、由于文化原因、江南认知度也很高!而钱塘江流域的绍兴等地、才子佳人辈出、散发出浓浓的江南的温柔、基本也属于狭义江南范围!简言之狭义的江南是以苏杭二州为中心、经济文化相近的苏南浙北一带!
江南具体指的是哪些地方?
广义的江南涵盖了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地区,即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
古代时期的江南则不分广义狭义均指代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等地区。
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江南地区:长江至南岭间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
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江南地区:南北向基本浙赣和湘黔两条铁路线为界分为南部和北部,东西向基本以江西省东北部与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线和江西与湖南交界线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隋唐以来常与山明水秀、文教发达、美丽富庶长江中下游地区(湘鄂赣浙沪苏皖地)联络在一起,是长江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基本认为,狭义的江南现泛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和濒临长江沿线部分等地,包括沪全境、浙湘赣北部和鄂苏皖南部地区,以苏州、杭州为中心的城市较具代表性。
如今的江南在古代时期并非就称作江南,而是称为江东,指代“江东弟子多才俊”的“江东”区域(那时的江南则是指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等地区),经过历史的变迁,文人墨客诗词间的美化,慢慢“江东”地区被称为江南。
如今的狭义江南(即过去的江东)多指江苏的扬州、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等地区,浙江的杭州、嘉兴、绍兴、湖州等地区和上海共同组成的江浙沪一带,以及安徽的宣城、芜湖、徽州等皖南地区,和江西的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浙江省以及江西省部分。自然地理上的广义大江南则指包含了湖南洞庭湖区的岳阳、长沙、益阳、常德等地的涵盖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
一是广义江南,即自然地理的江南——长江以南。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地区构成了广义的江南。这片地区包括了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三省长江以南地区,与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贵州省的部分。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三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这三处山江湖流域分别是吴越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二是行政地理的江南,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的长江中游(湖南地区、湖北南部)地区,唐代设定江南道(今湘赣两省与鄂苏皖三省南部),宋代有江南东路(今江苏和安徽两省南部及上海)和江南西路(今江西省),明代有南直隶(江苏和安徽全境),清代有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全境),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江南六府同时也是明清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江南在位置上概念历代都有所变化,被包含进的范围也不尽相同,也就慢慢演变成后现代的狭义和广义之分。
三是文化江南,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即小江南。地域相当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江南素以鱼米之乡著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江南地区逐渐取代中原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核心地带。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中,江南地区也逐渐取代中原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核心地带。而江南文化更是一种细腻绵长的代表,被广为传颂的才子佳人等佳话则是对文化底蕴的另一赞美,白墙青瓦小桥流水式的经典建筑风格也更是别有一派恬静内秀的韵味,包括咸鲜润甜的精致菜肴等都可以作为江南文化的一种代表。
江南随着历史的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六朝之江南是江南之江
江南主要是指哪些地方啊
答: 江南所涵盖的区域,可从多个角度来看。从字面上看,长江以南就是江南。但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并非如此。从地理上讲,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就是南方,但并不就是江南。江南除去地理上的区域所指外,更兼有文化上的内涵。综合起来说,狭义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包括苏南、浙北、浙东、上海,以及江北的扬州、南通;再扩大一点,可以包括皖南、赣东北、浙南;广义上的江南则北起淮河,南到南岭,西到巫山,东到大海,即长江中下游区域。但采用最多的一半是狭义的江南。皖南和赣东北同长江三角洲一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湖南、湖北一般称为两湖、湖广,很少有人称之为江南。在往南,南岭以南叫做岭南,福建则相对独立,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 100年前(即清朝以前)中国的最高速路就是水路,在冬天,皇宫及比较富裕的人就要南下躲冬,而国内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东,唯有京杭大运河是南北走向,所以会首选这条道,对北京人来说,走这条路就是下江南尽管湖南和湖北大部也在长江以南,但因没有水路通北京就显得很遥远了,皇帝就不会经常去,所以那一带就不是北京人习称的江南致于电视镜头中出现了橘子洲头,那只能说是穿帮了
答:江南从大了讲可以说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一般指苏南和浙北地区,有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传统的江南六大府包括苏州、杭州、松江、常州、湖州、嘉兴。
千百年来,城市的名字变化极大。如最让人熟知的今日的北京,便是昔日的北平。但是不少人在谈论到昔日的城市旧名之时,总是免不了一些遗憾,因为今日给城市的定名远远不如古代有诗意、有内涵。 如安徽合肥古时称为庐州,今日南京便是颇负盛名的金陵城,河南淇县便是昔日繁花似锦的朝歌。
再者,历朝历代给某一块地方所定义的管辖位置区域也是不同。例如山东在战国以及秦汉时代,是指函谷关以东; 但是到了唐代,山东的区域进一步缩小,变为了太行山以东。 再者说集文化与诗意为一体的江南地区,在古代也并非是长江下游一带。江南地区的变化也是历经数千年的时空变化,方有今日的香水情怀。
从诗人屈原的笔下不难发现,他们所定义的江南,其实就是今天湖北中南部至湖南一带。而其中确凿位置便是以当时的江陵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所以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被我们今日所熟知的江南,其实还归于扬州的管辖境内。
但是随着东汉末年的战乱,各种政权纷纷建立,江南与江东的概念便开始混淆。 甚至东吴政权因为以江南为中心,书中还出现了江南政权一词。而由于东吴政权中心是在南京,故而江南地区又被定义为南京的长江下游地区。
不过在六朝战乱之际,江南的定义又发生了改变,因为这时长江中游政权崛起。 这种情况一直到唐朝之时,规定将长江的中游以及下游全部囊括在江南范围之内,这才使得纷争得以解决。但是由于面积的庞大,唐朝不得不对其政权进行分开管理。
而到了唐朝后期,由于节度使泛滥,导致了藩镇割据,江南的东西两道又被重新划分,衍生出大大小小的藩镇。不过从白居易关于江南的诗词以及宋代的谚语之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江南的普遍看法是集中在了浙西一镇。
所以从唐末一直到南宋时期,人们将两浙也就是浙西和浙东定义为江南政权的中心,这一点倒是与我们今日所熟知的江南地区不谋而合。 尤其是在南宋将政权中心转移至南方之时,因为杭州为都城,更加壮大了江南地区的繁荣与政治。
明朝建立之后,为了对两浙地区方便管理,对于浙西地区进行了拆解,也就是将今日的苏州,常州等地归属于南京,而杭州、嘉州归属为浙江,由此奠定了两侧的边界。然而明朝对于浙西地区的拆分,力度并不强大,并没有完全割断江南等地区的联系。而清朝攻克南京之后,想要在南京所管辖的地区设立江南省,面积之大可以囊括今日的江苏以及安徽两省,不过这也是江南最后存在于官方行政划分区域之内。
不过从明清两朝对于江南地区的记载之中可以看出, 江南是既包含江苏,又包含了浙江,而且广义上还与安徽等地有所联系 ,这一点早已经超越了明清两朝对于江南所设立的界限,也彻底地定义了今日江南所在的基调。
古人初始之时对于江南的印象如同清朝犯人对于宁古塔一般畏惧,甚至多用瘴气来比喻当地生态环境恶劣,因而江南地区是古时候流放犯人之地。在西汉时期,被朝政所排挤的贾谊,也是在长沙地区多次哭诉自己的生活艰难,甚至有多篇诗作存世; 即使到了唐代,被贬江南地区的柳宗元都描述其生活艰苦,远没有今日的繁华,诗篇之中皆是道尽了江南的“丑陋面容”。
但是谁又能想到,今日的经济重心却在江南地区,北方是望尘莫及。这一状况的改变要归功于南宋王朝的迁都,带来了大量的移民,再加上运河的开通,金钱财宝供养了天下人,天下有才之士,无不出自于江南。而后期手工业在江南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已经展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也难怪明清时期古人会感叹,富庶莫过于江南。
江南地区水土养人,莫说古代便是现代都有无数知名大家出自于江南,如鲁迅、徐志摩以及郁达夫等人。而江南地区水木茂盛,更是 旅游 必选之地,再加上千百年来雄厚的经济以及文化的积淀结合,江南地区当之无愧成为了如今中国一块可以抚慰人心的“温柔乡”。
问题一:古代的江南是现在的哪? 现代江南的定义,大概分大江南和小江南两种,即广义的江南和狭义的江南。 广义的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苏南、浙江、安徽长江以南、江西、湖南和湖北长江以南地区。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均位于小江南以外的大江南地带。 狭义的江南大致指苏南和浙北地区,但具体范围并不很明确。这个概念大概从唐末开始,到明清时期成型。最明确的江南核心地带,大致只包括太湖周边的几个城市,如苏州、杭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等(此为传统的江南六大府)。南京也在江南核心地带,但由于南京的语言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成为官话(江淮官话),吴语区对南京的江南认可度并不高。上海的行政历史比较短,但由于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在现代概念中也基本被纳入小江南范围。 而并非长江流域却多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等城市。长江下游以北某些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有时候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的一部分。同样由于江北话的缘故,狭义江南也并非一直包括扬州和镇江。 由于不仅是狭义的江南,广义的江南地区也经常在历史文学描述中出现而且赞美,如江南三大名楼都有诗人的著名题词《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因此并不能确定狭义的江南地区的定义具体是何时形成的,只能证明是在唐末开始逐渐演变发展的。
记得采纳啊
问题二:江南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江南这个名称应该是始于隋唐时期,隋唐时属于行政区名,“江南道”正式成为行政区始于唐朝,
唐贞观元年(627)置,辖境在长江之南,故名,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领润、常、苏、湖、杭、睦、歙、婺、越、台、括、建、福、宣、饶、抚、虔、洪、吉、袁、郴、江、鄂、岳、潭、衡、永、道、邵、朗、澧、辰、巫、施、思、南、黔、费、夷、溱、播、珍等州,为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之大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之地,治越州。
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东道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辖地为今江苏省苏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全境、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及安徽省徽州市。江南西道治洪州(今江西南昌市),辖地为今江西省(婺源县、玉山县除外)全部、安徽宣城市(绩溪县除外)、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湖北鄂州市、湖南岳阳市、长沙市、衡阳市、永州市、道县、新田、江永、宁远、江华瑶族自治县、郴州市、邵阳市和广东连州市。黔中道治黔州(今四川彭水),辖今四川大部和贵州大部。
后世的“两江”指的就是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
问题三:知道江南省吗?属于现在哪几个省?现在的江南到底属于哪个地方? 江南就是泛指长江以南地区,包括的地方有江苏、浙江、安徽等省。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四:古代的江南具体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上海以及钱糖江以北的 地理上的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但是经济和文化上的江南是一个特定称谓,是专门称呼经济自古就发达和文化出色的并且在地理上必须是水乡的地方,江南之所以是江南,就是因为是水乡,江南的文化就是水文化上孕育的吴文化和淮扬文化,而且江南必须是自古富蔗的地方。一个字,水,象安徽江西湖南浙江钱糖江以南这样的地方是水乡吗?有苏南那样水乡气息吗,有苏南那样发达的经济吗,有苏南那样的自古富蔗吗?有苏南那样的水乡吴文化吗?没有就是了,这些地方仅仅是地理上的江南(长江以南)而已,而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的扬州,苏南(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上海,嘉兴和湖州(包括钱江以北杭州),什么绍兴宁波温州,都是越地,都是山区,不是吴地也不是水乡平原,所以不是特定称谓上的江南,还有安徽江西湖南,穷就一个字,既不是水乡,都是山区,又不是吴文化或者淮扬文化,怎么是江南呢? 为明确江南的地理区位,写个流程图。 特定称谓的江南: 中心:江苏苏南苏锡常,太湖金三角。 吴文化鼻祖,水乡平原文化,中国2000年的经济重心, 中国自古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江南一词最先就是形容苏南的。 副中心1:江苏苏南的南京,镇江。 水乡文化,皇城故都,兼有淮扬文化和吴文化。 2:江苏苏中的扬州(包括淮安,泰州,和南通) 水乡平原淮扬文化,是历史上唯一能和苏南比及的经济发达之地。 3:浙江嘉兴,湖州和钱江以北的杭州, 水乡吴文化,是苏南吴文化开拓地(说难听点就是苏南殖民地) 支流:明清时安徽的徽州算是可以,但咎其现在经济实在无法和江苏或是浙北相提并论,所以现代很少人提它是江南。 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浙南地区都是越地,而且都是山区,不是水乡,和苏南文化差异太大,虽然是长江以南,虽然高山很秀丽,但不是文人和经济学家笔下特定称谓的江南。 什么湖南什么江西,说起来更离谱了,说地理江南无所谓,但真向经济江南文化江南上硬靠,真的很牵强,是水乡平原吗?是吴文化吗?经济自古发达吗?不客气说,根本和江南一点边都不搭
问题五:如今的江南指的是哪几个省份? 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狭义上的江南尤其指以苏南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地区。
问题六:古时候江南省是现在什么地方 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下游以南。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即今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的长江以南部分[1] 。江南曾经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 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地区,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饶著称。
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经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据《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可知史书中出现的“江南”一词,在东周春秋时期,最早指的便是现今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一带,也就是东周时的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区域。[1]
秦统一天下时期的《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此书中出现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区。《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流民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为都,是为东晋。隋朝,这一时期的江南有时指的是湖南、湖北一带。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安史之乱后,东路自华北平原进人淮南、江南。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宋金和约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江南地区
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西路,其中江南东路包括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筠州(赣州)。
元朝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明代袁可立在苏州为推官,史官在评价他的政绩时称呼道,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神君讫威讫富之誉,(袁可立)为江南冠矣!”
清朝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苏、安徽和上海的统称,两江总督指的便是江南省与江西省,但文化意义上的“小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江东地区。
问题七:古代指的江南是指现在的哪里 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和湖北的长江以南部分、江西。江南曾经被中原称为吴楚,后来随着中原 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问题八:古时候的江东和江南,现在分别是中国的哪个省。 江东和江南不是省,只是地区而已 江东指的是江苏这块,江南是浙江,江苏南部
问题九:古代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江南,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区域大致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江南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希望,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古今中外学者从未统一过 在历史上,江南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区,她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在今天有关“江南”的所有研究论著中,它也从未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等苏南地区,浙江北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地,江西北部景德镇、上饶、九江及南昌等地区,安徽南部芜湖、马鞍山、铜陵及徽州地区,为江南。广义上的江南甚至还包括江北临江的扬州、滁州、南京六合等地。主要是原江南西道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长江以南地区及浙江北部部分地区。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江南有三重涵义:一是自然地理的江南,即长江以南;二是行政地理的江南,唐代设置江南道(今苏皖两省南部),宋代有江南东路(今苏皖两省南部)和江南西路(今江西省),明代有南直隶(苏皖两省),清代有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全境),江南的概念历代都有所变化;三是文化江南,在近代以前,基本与唐代江南道的概念一致。
以上就是关于江南指的是哪几个省全部的内容,包括:江南指的是哪几个省、江南具体指的是哪些地方、江南到底指的是哪些地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