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别称有很多,主要有:金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冶城、越城、石头城、秣陵、上元、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等。
先秦时期
1、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于今南京中华门外,史称“越城”。
2、金陵邑。公元前 333年,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于在峭立江边的“石头”建城,置金陵邑。唐代《建康实录》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3、秣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置秣陵县,秣陵县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至三国时孙权才把中心移向金陵。因此有“先有秣陵,后有金陵”之说。
秦汉三国魏晋时期
1、石头城。公元212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改名石头城。石头城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广义上石头城是如今南京的别称,狭义上它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
2、建业。同在212年,孙权把秣陵改名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
3、建邺。到西晋的时候,武帝司马炎又把建业改回为秣陵。到282年以秦淮河为界,水南面为秣陵,水北设建邺,邺就是指邺城,系司马氏发迹地,寓意不忘故土。
4、建康。公元313年东晋时期因晋愍帝名为司马邺,为避帝讳,改建邺为建康。
到了隋唐时期,今白下区先属蒋州江宁县,后蒋州改为丹阳郡。到唐代后,各州县的名字变化的更加频繁。
两宋元明清时期
1、五代十国时期,吴王杨隆演建升州城,后来又以秦淮河分了上元和江宁。宋代,南京地区先后称升州、江宁府、建康府。
2、元代时升建康府为建康路,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史料里的记载名字,应该不是一条路,现代意义上的路是国民政府道路拓宽后命名的名字)集庆路就是当时的治所。
3、1356年朱元璋攻占了集庆,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
4、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称天京。次年建天王府。
民国时期
1、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先名南京府,废上元、江宁县。民国2年又废南京府,南京地区称江宁县。
2、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把南京称为首都。6月设南京为特别市,改称南京市,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南京的名称一直到现在。
1、金陵、石头城、建康、建业、应天府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占其地建金陵邑,筑城于石头山(今市内清凉山),为南京主城区政区治所建置之始,南京自此得名“金陵”。
2、212年,孙权在楚国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称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大业”等。
3、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古代称金陵,金陵也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金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
金陵是中国古典文化和风雅文化的代表城市,象征着古典中华文明,有“天下文枢”之称,金陵和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前571年,楚国在六合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这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至2020年已有2591年。前541年,吴国在高淳建濑渚邑,因城池坚固,又名固城。前495年前后,吴国在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前473年,越灭吴,于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前333年,楚灭越,楚威王熊商欲借南京的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南京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建康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开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形成了东亚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的布局和风格,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范本。六朝皇宫建康宫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壮丽的宫殿,存世三百六十年,史书记载“穷极壮丽,冠绝古今”,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不仅直接影响了北朝和隋唐的都城,还进而影响到日本的京都、奈良以及朝鲜半岛的百济等都城,深远影响了后世宫室建设的形制。今南京图书馆和六朝博物馆下仍保留有建康城遗址。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隋唐两代,地理上的优势使南京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唐亡后,南唐定都金陵,并扩建城邑,集市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开一代之风。
宋代的南京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于此。1129年改称建康府,作为行都,为江南东路首府。1138年定建康为留都。
元代,南京成为监临东南诸省、统领东南各道的江南行御史台驻地,掌管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十道的监察事务。作为中国纺织业的中心,城内有专业工匠六千余户,南京云锦为皇家御用品。
1356年朱元璋攻占南京,改为应天府。1368年明朝建立,以南京为京师,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初京师人口逾7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历时27年建造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根据天象和礼制营建的南京故宫作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建筑形制布局都成为后来明中都和北京城的设计蓝本,并深远的影响了中国明代王府、韩国首尔景福宫、越南顺化紫禁城、琉球国首里城等宫殿建筑。
金陵--建业--建康--应天--天京
城名更替的频繁不仅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所少有,就是在世界城市演变史上也是罕见的。
南京城名经历过四十余次更改。
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金陵-春秋战国
秣陵-秦、汉
建业-三国
建邺-西晋
建康-东晋南朝
丹阳-西晋、东晋
归化、白下-唐代
升州-唐、宋
上元、江宁-宋、元、明、清
集元-元
南京-明代
天京-太平天国
还有另一个版本的:
1)先秦建城前495年,吴王夫差在筑冶城。
前472年, 越王勾践灭吴,范蠡筑越城,位置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
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
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鄣郡。
2)六朝繁华
211年, 吴大帝孙权在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
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
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
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北方大族衣冠南渡。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
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
南朝与此前的吴合称“六朝”。
3)隋唐
589年隋灭陈,擒陈后主,平毁城邑宫苑, 在石头城置蒋州。
唐代,置蒋州为升州。
4)五代十国
南唐京城,称金陵府。
5)宋
宋为江宁府,为江南东路首府。
6)元
元朝时为集庆路。
7)明
明朝时为南京、应天府。
8)清
清朝时为江宁,江南省省府、两江总督署总督府驻地。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南京的古称有金陵、秣陵、建邺、建康、集庆、江宁、应天等,具体情况如下。
春秋末年:治城——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
公元前473年:越城——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是在南京主城地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建造最早的一座城池,南京主城地区建城的开端。
公元前333年:金陵——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秦汉:秣陵——术士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三国至南北朝:建康——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邺。后改称建康。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隋朝:蒋州、丹阳——隋平毁建康,统于蒋州。至隋大业三年(607年),废蒋州,置丹阳郡,江宁县属丹阳郡。
唐朝:金陵——唐朝初年置江宁郡,后置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
南唐:江宁——升元元年(937年)建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北宋:建康——建炎三年(1129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行都,为江南东路首府。
南宋:留都——1138年定建康为留都。南宋名将岳飞曾在南京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并有抗金故垒遗存。
元:集庆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建康府为建康路。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明:应天府——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建都应天府,以为南京。
清:江宁府——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后遂即废除国都地位,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成为江南省省府。
1853年:天京——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建都11年。
1864:江宁府——同治三年复称江宁府,辖江宁、上元等县。
1912年至今:南京——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江宁府,改江宁府为南京府。
扩展资料:
1、南京的别称:石头城、白下、秦淮、南都;龙盘虎踞(龙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江南佳丽地、钟山风雨帝王城。
2、建都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五代·杨吴(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
以上就是关于南京别称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南京别称是什么、南京在古代叫什么 南京简单介绍、南京古代称作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