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鄂与《老残游记》是古城镇江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之一。刘鄂(公元1857——1909),原名孟鹏,后改名鄂,字铁云,自号“洪(鸿)都百炼生”,原籍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父亲子絮为官河南,后又在江苏淮安购田置产,刘氏遂长期落户淮安。但自从清末以降,海内外学者文士雅兴好之者,对刘鄂及其作品《老残游记》亦评价不一,纷争颇多。因之,刘氏后人研究颇多。笔者以为,我镇江学者也要高度重视对刘鄂及其《老残游记》的研究。
据《丹徒县志摭馀·刘鄂》记载,“刘鄂字铁云,候选道。生平学术渊深,通晓洋务。光绪庚寅,经鲁抚张曜奏调办河工,熟谙机器、船舶、水学、力学、电学、算学、测量学诸艺,著有《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历代黄河变迁图考》、《铁云藏龟》、《铁云藏陶》多种。”
刘鹗:老残游记(节选)
刘鹗
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下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书”。亭子旁边虽有几间群房,也没有什么意思。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甚远,又到了铁公祠畔。你道铁公是谁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什么游人”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正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词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讲到刘鹗的《老残游记》时说:“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其言论见闻,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此书是晚清一部别开生面的长篇游记体小说,书中多处“写景状物”极为精粹。这里选录的段落,可独立成章,向为公认之游记名篇。文中赞誉了济南“家家泉水”,始有“泉城”之称;文中渲染了“四面荷花三面柳”,成了济南以荷为市花,柳为市树的文献根据;杜甫诗句“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直为济南人引以自豪,也和此文的恰切摘引不无关系。《老残游记》对提高古城济南的知名度有着相当意义。
刘鹗写景状物,善于观察,运用审美视觉,多角度地体味丰富的审美趣味,从而抓住最具有代表性和特征的东西,人人皆知但又不能讲得恰到好处的东西,高度提炼,用了不到一千字,就将济南特有的最重要的名胜、古迹、景物,大明湖、千佛山、历下亭、泉水、荷花、垂柳,叙描得多姿多采,历历在目——这就是“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的济南。
刘鹗是运用语言作画的艺术大师。他善于运用速写和写意笔法,加以艺术概括和勾勒,画出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具秀色的千古名“画”;他巧妙地摘引“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的楹联,获得比作者自己触景生情吟诗,更现实、更亲切、更形象的效果,疏疏数笔,画出济南及大明湖的灵气和神韵。他同样善于运用工笔和特写的技法,把多采的千佛山及神奇的千佛山倒影,描绘得色采斑斓,层次明晰,活灵活现,美不胜收。
文章自始至终抓住读者,使你不知不觉中感到好似在跟随着老残的足迹一同游历。“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从而使画面立体化,把静物写成动的,活的,有形貌,有色彩,有神韵,静态中有动,动态中有静。调动起读者的视觉、听觉、感情、想象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浓厚的情趣感,确实给人以美的享受。
故事梗概 山东登州府东门外蓬莱山,有位游客,三十多岁,江南人姓铁名英,号补残,别号老残。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教书没人要,做生意岁数 大了,不中用了。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作,就拜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也摇起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有一个山东博兴县有个姓黄的大户,得了一种奇病:浑身溃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经历多年,无人能医。老残来到这儿,用古人传下的药方治好了黄大户的病。黄家感激不尽, 唱戏、设宴招待三天。一天酒足饭饱,老残打了个瞌睡,竟作了一个梦。梦见随两位至友登蓬莱仙阁去看日出,日出没有看见,却看见洪波巨浪的海上有条破轮船由此经过,而且由于风浪的颠簸,轮船很危险。他们三人乘小船去追大船,想给舵手送上方向盘、纪限仪等。靠近大船以后,看见船上水手在乘客中乱窜、搜身,甚至杀人抛下海去。等他们给舵手送上方向盘,又被水手们一阵咆哮,引起全船震怒,三人逃回小船,却被大船上的人击沉入海。 黄大户病好了,老残和他告辞,前往济南大明湖去看风景。到了大明湖听说这里不仅风景美,而且有位说鼓书的白妞很不寻常,听她说书,举国若狂。于是老残来到明湖居,听了 白妞的鼓书,大饱耳福,颇有 "三月不绝"感。接着他又游览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趵突泉、金钱泉、黑虎泉、珍珠泉。游兴已足,拿起串铃上街替人治病。江苏人,衙门中作机要幕宾的高绍殷之妾得了喉蛾,己滴水不进,经老残一医治,三四天就好了。从此,一传十,十传百,找老残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有一天,老残在饭馆吃饭,听人议论曹州有个叫玉贤的,因办强盗案办得好,受到山东巡抚的赏识,保荐他为知府。老残想去曹州实地考察一下玉贤的"政绩",就准备离开高家。 可是山东省巡抚求贤若渴,经高绍殷举荐,巡抚把老残看作是奇才异能之士,立即召见,并授予官职,还向他请教治理黄河的策略。老残固辞不掉,就在半夜时离开济南,奔赴曹州。一路上耳闻了不少玉贤的办案 "政绩"。如于家屯的财主于朝栋家被一伙强盗抢了一次,他到官报了案,两个强盗伙计居然被官府抓住了,其余的人全跑了。从此,这伙强盗与于家结了仇,总想伺机报复。一次这伙强盗又抢了人,放了火,然后逃之夭夭。曹州知府玉贤闻讯,立即派人追踪,追到于朝栋家附近,强盗没了踪影,就闯进于家搜查,竟搜出一包被抢失主的衣物。玉贤由此断定于家与强盗一伙,就将于朝栋父子三人关进站笼。他们怎样喊屈、别人怎样为他们求情,都无济于事。结果只三四天父子三人就全站死了。于朝栋的二儿媳妇非常气愤,就在府衙门口自尽了。一桩冤案,屈死四人。知府手下办案的人都愤愤不平,下决心抓住这伙强盗替于家报仇。最后这伙强盗是抓住了,但是专门给于家移赃的三个案犯却被玉大人给放了! 曹州的百姓真是敢怒不敢言。因为知府门前的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一个小杂货店掌柜的儿子,就说了两句对玉贤不满的话,传到玉贤那儿,以谣言惑众的罪名将他关进站笼,不到两天就站死了!玉贤把百姓当强盗办被抓的十个人中有九个半是良民。 这样一个酷吏却被加衔晋升,老残十分气愤,决心为民伸冤,打算去省城。路上,因黄河冰冻多日不化,渡船停开,老残滞留在齐河县的一个旅店里。刚巧遇上好友监察御使黄人瑞。他乡遇故知,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而且经黄人瑞的介绍和撮合,老残用几百两银子,从火坑中救出了妓女翠环纳为妾。从翠环那儿又知道了一些黄河为害的严重和地方官吏不顾百姓死活的情况。 老残又从黄人瑞口中知道了,眼下齐河县有个清廉得格登登的县官名叫刚弼,这个人也和玉贤一样,刚愎自用,主观断案,百姓有冤无处申。 齐河县东北有个齐东镇,镇上住着一户人家,五十多年的贾老翁,生有二男一女。大儿子三十岁刚过,就得病死了、留下媳妇贾魏氏。二儿子也结婚了。只有十九岁的女儿还没成婚。大儿子去世,儿媳妇心情不好,就常回娘家去住。娘家只有老爹一人,是老实的庄户人家。有一天贾魏氏又回娘家了,这边贾家十三口人却平白无故猝然死去。贾老翁新过继的儿子贾干告到官府,说因吃了魏家送来的月饼中毒而死。刚弼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魏家父女二人关大大牢,还动刑逼供。魏家管事的为救主人,拿了上千两银子到衙内求情。刚弼高下圈套收了银两为凭据,以贿赂官府,以钱抵命的罪名对魏家父女动用严刑。贾魏氏不忍心看父亲受屈而死,就屈打成招。刚弼为此很是得意,准备了结此案。但衙内一些人都觉得这样办案不妥,对这位"瘟刚"的一意孤行,很不满意。眼看案子要结了,无事的魏家父女又要残死在刚弼手下。黄人瑞向老残讨教办法。 老残火速写信给山东省巡抚,请省城另派高明前来审案。结果老残的一封信,救活了两条性命,他心中无比快活。但是,贾家十三口人死因不明,还是疑案,老残决心搞明真相。 他访药铺、拜神甫,东奔西走,几经周折,才侦察清楚,原来是贾老翁的女儿贾探春的情夫吴二浪子用一种香草"千日醉"给害死的。其实这不是毒药,只是活人吃了这种药就像死人一样了。千日之内若寻来另一种药草 "还魂香",这些人仍能复活。老残让官府吴二浪子押入监牢,然后他亲自往泰山东路里山玄珠洞找道士青龙子,寻 "还魂香"。寻来 "还魂香"立即救活贾家十三口人。从此,魏家一案了结,巡抚批吴二浪子监禁三年。贾、魏两家都很感激老残,视老残为救命大恩人,各送三千两银子酬谢,老残丝毫不收。两家只好招来戏班子、大摆宴席款待老残。老残没有久留,带着翠环匆匆离开齐河县,回江南老家去了。 作品评析 全书二十回,约十三万三千字,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所见、所闻、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的某些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见解和政治主张。 《老残游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全书对人物、景物描写都很细腻生动。如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等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鲜明。音乐描写是此书一绝。一般地说,用语言文字描写具体客观事物比较容易,因为它有形体可循,只要用心观察,反复琢磨,依葫芦画瓢不是太难。但是将抽象的音响描绘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作者将丰富的想 象,用贴切的比喻、清新的词汇,从不同角度把虚无缥缈的音响化作鲜明生动的形象再现出来:"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 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畅快!"究竟什么人的脏腑被熨斗熨过人参果又有哪个人吃过这样的想象力不能不令人叹服!又如写王小玉音调清脆甜润,唱腔回环 转折,用:"钢丝抛入天际"、"峰峦重叠的泰山"、"盘旋于山腰的飞蛇"、"花坞春院的鸟鸣"等一系列具体形象比喻,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可以说 《老残游记》一书对音乐的描写是继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后,描写音乐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社会背景 刘鹗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封建制度即将垮台的时代,他对这种局势有所认识,但站在封建立场上,他并不愿意这个制度垮台。在他看来只要凭借外资、兴办实业就可挽救危亡。他反对革命,恶毒地攻击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因为他在奔走治河的过程中,对社会的黑暗有所了解,并且对这些现象也很不满。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一定的揭露,这在客观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作者生平 作者刘鹗 (1857年一1909年),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县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对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没有兴趣,"放旷不守绳墨"。他崇拜西学,曾研究过数学、 医学、水利等,年轻时还做过医生和商人。1888年河南、山东发生水灾,他先后在河南、山东巡抚处作幕宾,帮助治理黄河,因治河有功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任用。 此后,他曾向清朝廷建议借外债修建天津至镇江的铁路,但没有成功。 刘鹗作官不得志,弃官经商,想去创办实业,但全失败了。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908年刘鹗向俄军以廉价购买太仓粮食,赈济北京饥民,结果清王朝以私开太仓之罪,将他充军到新疆,第二年七月病死在迪化 (今乌鲁木齐)。 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刘鹗知识广博,做过官,也是著名的实业家。 小说以老残(实即作者)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认为他们实际上是酷吏。小说结构比较松散,但有些片断写得很成功。而且《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老残游记》系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作品通过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山东行医时的所见所闻,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作品《自叙》中他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棋局已残”的现实,为了“补残”,作者从批判现实鲜为人知的现象“清官尤可恨”入手,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义制度。
故事梗概
山东登州府东门外蓬莱山,有位游客,三十多岁,江南人姓铁名英,号补残,别号老残。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教书没人要,做生意岁数 大了,不中用了。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作,就拜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也摇起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有一个山东博兴县有个姓黄的大户,得了一种奇病:浑身溃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经历多年,无人能医。老残来到这儿,用古人传下的药方治好了黄大户的病。黄家感激不尽, 唱戏、设宴招待三天。一天酒足饭饱,老残打了个瞌睡,竟作了一个梦。梦见随两位至友登蓬莱仙阁去看日出,日出没有看见,却看见洪波巨浪的海上有条破轮船由此经过,而且由于风浪的颠簸,轮船很危险。他们三人乘小船去追大船,想给舵手送上方向盘、纪限仪等。靠近大船以后,看见船上水手在乘客中乱窜、搜身,甚至杀人抛下海去。等他们给舵手送上方向盘,又被水手们一阵咆哮,引起全船震怒,三人逃回小船,却被大船上的人击沉入海。
黄大户病好了,老残和他告辞,前往济南大明湖去看风景。到了大明湖听说这里不仅风景美,而且有位说鼓书的白妞很不寻常,听她说书,举国若狂。于是老残来到明湖居,听了 白妞的鼓书,大饱耳福,颇有 "三月不绝"感。接着他又游览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趵突泉、金钱泉、黑虎泉、珍珠泉。游兴已足,拿起串铃上街替人治病。江苏人,衙门中作机要幕宾的高绍殷之妾得了喉蛾,己滴水不进,经老残一医治,三四天就好了。从此,一传十,十传百,找老残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有一天,老残在饭馆吃饭,听人议论曹州有个叫玉贤的,因办强盗案办得好,受到山东巡抚的赏识,保荐他为知府。老残想去曹州实地考察一下玉贤的"政绩",就准备离开高家。 可是山东省巡抚求贤若渴,经高绍殷举荐,巡抚把老残看作是奇才异能之士,立即召见,并授予官职,还向他请教治理黄河的策略。老残固辞不掉,就在半夜时离开济南,奔赴曹州。一路上耳闻了不少玉贤的办案 "政绩"。如于家屯的财主于朝栋家被一伙强盗抢了一次,他到官报了案,两个强盗伙计居然被官府抓住了,其余的人全跑了。从此,这伙强盗与于家结了仇,总想伺机报复。一次这伙强盗又抢了人,放了火,然后逃之夭夭。曹州知府玉贤闻讯,立即派人追踪,追到于朝栋家附近,强盗没了踪影,就闯进于家搜查,竟搜出一包被抢失主的衣物。玉贤由此断定于家与强盗一伙,就将于朝栋父子三人关进站笼。他们怎样喊屈、别人怎样为他们求情,都无济于事。结果只三四天父子三人就全站死了。于朝栋的二儿媳妇非常气愤,就在府衙门口自尽了。一桩冤案,屈死四人。知府手下办案的人都愤愤不平,下决心抓住这伙强盗替于家报仇。最后这伙强盗是抓住了,但是专门给于家移赃的三个案犯却被玉大人给放了!
曹州的百姓真是敢怒不敢言。因为知府门前的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一个小杂货店掌柜的儿子,就说了两句对玉贤不满的话,传到玉贤那儿,以谣言惑众的罪名将他关进站笼,不到两天就站死了!玉贤把百姓当强盗办被抓的十个人中有九个半是良民。
这样一个酷吏却被加衔晋升,老残十分气愤,决心为民伸冤,打算去省城。路上,因黄河冰冻多日不化,渡船停开,老残滞留在齐河县的一个旅店里。刚巧遇上好友监察御使黄人瑞。他乡遇故知,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而且经黄人瑞的介绍和撮合,老残用几百两银子,从火坑中救出了妓女翠环纳为妾。从翠环那儿又知道了一些黄河为害的严重和地方官吏不顾百姓死活的情况。
老残又从黄人瑞口中知道了,眼下齐河县有个清廉得格登登的县官名叫刚弼,这个人也和玉贤一样,刚愎自用,主观断案,百姓有冤无处申。
齐河县东北有个齐东镇,镇上住着一户人家,五十多年的贾老翁,生有二男一女。大儿子三十岁刚过,就得病死了、留下媳妇贾魏氏。二儿子也结婚了。只有十九岁的女儿还没成婚。大儿子去世,儿媳妇心情不好,就常回娘家去住。娘家只有老爹一人,是老实的庄户人家。有一天贾魏氏又回娘家了,这边贾家十三口人却平白无故猝然死去。贾老翁新过继的儿子贾干告到官府,说因吃了魏家送来的月饼中毒而死。刚弼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魏家父女二人关大大牢,还动刑逼供。魏家管事的为救主人,拿了上千两银子到衙内求情。刚弼高下圈套收了银两为凭据,以贿赂官府,以钱抵命的罪名对魏家父女动用严刑。贾魏氏不忍心看父亲受屈而死,就屈打成招。刚弼为此很是得意,准备了结此案。但衙内一些人都觉得这样办案不妥,对这位"瘟刚"的一意孤行,很不满意。眼看案子要结了,无事的魏家父女又要残死在刚弼手下。黄人瑞向老残讨教办法。
老残火速写信给山东省巡抚,请省城另派高明前来审案。结果老残的一封信,救活了两条性命,他心中无比快活。但是,贾家十三口人死因不明,还是疑案,老残决心搞明真相。
他访药铺、拜神甫,东奔西走,几经周折,才侦察清楚,原来是贾老翁的女儿贾探春的情夫吴二浪子用一种香草"千日醉"给害死的。其实这不是毒药,只是活人吃了这种药就像死人一样了。千日之内若寻来另一种药草 "还魂香",这些人仍能复活。老残让官府吴二浪子押入监牢,然后他亲自往泰山东路里山玄珠洞找道士青龙子,寻 "还魂香"。寻来 "还魂香"立即救活贾家十三口人。从此,魏家一案了结,巡抚批吴二浪子监禁三年。贾、魏两家都很感激老残,视老残为救命大恩人,各送三千两银子酬谢,老残丝毫不收。两家只好招来戏班子、大摆宴席款待老残。老残没有久留,带着翠环匆匆离开齐河县,回江南老家去了。
《老残游记》(刘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ytaq
书名:老残游记
作者:刘鹗
译者:陈翔鹤 校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2-4
页数:306
内容简介:
《老残游记》二十回,一九○三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至十三回因故中止,后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生于一八五七年,卒于一九○九年。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澄、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又曾向清廷建议借外资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矿,事情虽非经刘鹗手办成,但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虎视眈眈,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时候,这种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显见违反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遂被目为“汉奸”。刘鹗也终因不得志于清廷,去而经商,有过多次创办实业的计划,最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一九○○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振北京饥困。一九○八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罪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
作者简介: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光(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老残游记》系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刘鹗(1857—1909年),字铁云,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刘鹗知识广博,精于算学、医学、水利,做过官,创办过实业。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太仓粟(京师官方谷仓里的粮食)为俄兵所据,刘鹗向联军以低价购得的太仓粟赈济饥民,结果被控私购太仓粟,流放新疆,最后死于迪化(今乌鲁木齐)。《老残游记》共二十回,作品通过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山东行医时的所见所闻,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尤其是对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认为他们是实际上的酷吏。小说的结构较为松散,但有些片段写得相当成功。全书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昧。写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当作一部优美的散文来读。
该书的写作动机很值得一提:在义和团乱后,京中有沈虞希与连梦青二人,与天津日日新闻的方药雨为好友,一天,沈虞希偶将朝中事告知方药雨。方氏将其披露于报端,清廷获悉后震怒,严办泄密之人,且株连甚广。沈氏被逮杖毙,连梦青仓皇遁走上海。连氏到上海后,无以为生,勉强以卖文糊口。刘鹗有心资助他,因此写小说送他,以增其稿费收入。写作的动机虽然是为助人,但时值乱世,国事糜烂不堪,加上自身事业的失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实际上也成了他个人的情感的寄托。刘鹗曾在书中自叙道:“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镰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老残游记》的影响巨大,鲁迅先生评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因内容丰富,意蕴深邃,该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以上就是关于《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的笔名是什麽全部的内容,包括:《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的笔名是什麽、刘鹗《老残游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快点帮我找一下《老残游记》的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