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的意思是什么

腾冲机场2023-04-25  77

《道德经》有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至大的声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就是关于矛盾双方独立统一的相互转化最美好的一面总是在极平淡处体现出来的结合生活实践应该慢慢体会到

于无声处听惊雷没有下一句,上一句是心事浩茫连广宇。

一、出处

近代 鲁迅《无题》

二、原文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译文

看着万家凋零破败,隐没在蒿莱等野草丛中,就敢于唱出惊天动地的哀歌。

心事茫茫,想得非常遥远。即便是万籁无声,仿佛也能听到人们心中悲愤的怒吼。

作品赏析:

本诗中,诗人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在民不聊生的社会中人民的困苦生活,万家凋零破败,淹没在蒿草丛中,人民在生存线上挣扎。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这样的诗,革命人民看了会斗志昂扬,其社会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

上联:躲入寂静闻大法

下联:于无声处听惊雷

出句:于无声处听惊雷:该诗句出自鲁迅的《无题》,该诗篇创作于1934年,他后期的一些诗篇形象地写出了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1934年5月30日写的《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声处听惊雷"可谓石破天惊之笔。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这样的诗,反动派看了会不寒而栗,革命人民看了会斗志昂扬,其社会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

《无题》——鲁迅(1934年)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①。

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②。

《鲁迅日记》1934年5月30日:“午后,为新居格君书一幅云:(略)。”

①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相传周穆王在大风雪中作《黄竹歌》哀悼人民的冻饿,见《穆天子传》。

②《庄子·天地》:“听乎无声。”

指的是善于观察思考,在平常的地方发现重大问题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白话翻译: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容万物。”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

解释:在寂静没有声音的地方,听惊雷;在苍茫寥落的地方看世间的繁华。

总结: 无声和无色就是指极平淡的环境、事物、或是人,惊雷和繁华都是声色中的美妙绝艳,就是说能从最平凡最普通的地方感受到不平凡的东西,这需要很高的境界。老庄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这个道理。

该诗句出自鲁迅先生1934年5月30日写的《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全诗为"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声处听惊雷”可谓石破天惊之笔,形象地写出了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应是褒义!

以上就是关于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的意思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的意思是什么、于无声处听惊雷下一句、对联:于无声处听惊雷出句:于无声处听惊雷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725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