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原配皇后是王皇后,但她却被李隆基给废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王皇后多年无子,结果病急乱投医搞了一个“符厌事件”,导致被废。但另一方面是李隆基开始宠爱武惠妃,对皇后越来越不满。
王皇后其先祖为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王仁皎,兄王守一。当年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王的时候就聘娶王氏为妃。
而且,王氏在李隆基讨伐韦后时,曾经在幕后协助临淄王,终于完成大业。王氏不仅立下了大功劳,也与李隆基是同甘共苦。
所以在李隆基做了皇帝之后,封王氏为皇后。但就是这么一个对他有过帮助的皇后,却常年无子,这让李隆基非常郁闷。哪个皇帝都不希望自己没有嫡子的,李隆基也是这样。
后来,武惠妃越来越受宠,这就更让王皇后担惊受怕,她非常害怕自己有朝一日醒过来,自己已经不是皇后了。
李隆基有了废后的心思,大家都知道,他便把这件事告诉姜皎,姜皎却把这事说溜出去,便被杀害。皇后的地位不保,她的亲戚自然也会这样。所以王皇后的哥哥开始病急乱投医,他结交了很多旁门左道的人,还请来和尚明悟祭拜南斗与北斗,取来霹雳木并刻上天地文与玄宗名讳,让王皇后佩戴,说是这样能够生儿子,结果事情败露了。
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派人调查此事,结果王皇后因此被废了,她的哥哥也被赐死了。
如果从表面上看,这个就是李隆基废黜王皇后的原因。
但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已经没有了感情,而喜欢上了另一个人,其实他的内心就已经决定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他们的关系自从李隆基喜欢上武惠妃后就已经貌合神离了。
至于什么“符厌事件”其实这个只不过是个引子而已,即使没有这件事,王皇后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
武惠妃即贞顺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年轻时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和他同样英明神武的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不仅登基的方式如出一辙,而且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同样辉煌繁盛,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不同的是,李世民有幸娶到了后世交口称赞的天下第一贤后长孙氏,使得李世民的后宫成为史上最温馨的后宫;而李隆基却不幸遇人不淑,娶到了姿色艳美却搅乱后宫的惠妃武氏,使得李隆基的后宫成了始终混乱不堪的后宫。李隆基的后宫与其祖唐高宗李治的后宫极相似。窃以为,李隆基后期的怠政和享乐,就与武惠妃有很大的关系。
武惠妃(公元699年-737年),父恒安王武攸止,母杨氏;她是武则天的孙侄女,因其父武攸止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的武氏自幼长于宫中,武惠妃长大后姿色艳美,能歌善舞。她遗传了祖姑母武则天的美丽、聪明、但也继承了她的多疑与阴狠。玄宗即位后,纳武氏为妃并对其格外宠爱。武氏恃宠生骄,不但轻视其他妃嫔,就是入谒皇后,也多有失礼。
唐玄宗的皇后王氏,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的后裔。李隆基为临淄王时纳为王妃,曾参与“唐隆政变”诛韦氏密谋。李隆基即位,册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受册以后,始终未产一男,因玄宗生性风流,皇后未免色衰爱驰。而此时的武妃宠倾后宫,入谒时目中无人,王皇后实在看不过去,不免当面呵斥。武氏隐怀忿恨,遂在玄宗面前搬弄事非,玄宗动怒,趋入正宫斥骂皇后,且说要即日废后。皇后泣下道:“妾不过得罪嫔妃,陛下为何动怒,既使陛下不念结发旧情,独不记妾父脱紫半臂易斗面,为陛下作生日汤饼么”玄宗听言,触动良心,遂不提废后之事,一搁数年。
起初,武妃数次流产,后来陆续生下两子一女,三个孩子都长得姿容端丽,却全数夭折,这让玄宗感到十分哀伤。后来武妃又生下儿子寿王李瑁(即后来娶杨玉环者),但因为害怕孩子夭折,玄宗命其兄宁王李宪(即李成器)在藩邸代养李瑁,并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后来不但寿王李瑁顺利成长,而且武妃又相继生下一子两女,即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武妃既得生男,越发骄恣,常在玄宗面前诬陷皇后。玄宗又起废后之意,故与秘书监姜皎密议,欲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废之。不料姜皎泄密,玄宗大怒,将姜皎流放致死。
王皇后害怕废后,其兄太子少保王守一为了补救,找左道僧明悟,在府中祭南、北斗、刻霹雳木,上书天地和玄宗名讳,让皇后合而佩戴,且祝祷道:“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比。”宫闱之中,耳目众多,有人向武妃告密,玄宗闻之,骤入中宫,果在皇后身上搜出巫蛊厌胜证物。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玄宗赐死王守一,又下诏废王皇后,封武氏为惠妃。是年冬十一月,王皇后忧死于冷宫。
武惠妃陷死皇后,遂想继立。而玄宗对武惠妃的宠爱,亦始终不衰,又想立她为皇后,便令群臣集议。御史潘好礼上疏表示武惠妃的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世人所共恶之;且太子李瑛不是武惠妃所生,而武惠妃自己也有儿子,一旦以武惠妃为皇后,恐怕她会基于私心而使太子的地位不安。此时的李隆基尚未完全昏聩,听从了潘好礼的奏疏,没有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武惠妃在宫中的礼秩,一如皇后。
武惠妃不能为后,又想谋立儿子寿王李瑁为储君。寿王非嫡非长,是玄宗三十子中的第十八子,武惠妃又不是皇后,况且,早在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就已立赵丽妃之子李瑛为太子了。要想改立储君,首先要设法废去太子,这谈何容易。
唐玄宗在宠幸武惠妃以前,曾经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她们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后因武惠妃得宠,三妃相继失宠。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兄弟常为母亲失宠而不乐,且在一起议论,多有怨言。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深知武惠妃想废太子李瑛,而立寿王李瑁的心思,为了私心利益,每日观察李瑛短处,并将一切不利于太子的话向武惠妃报告毁谤。由是,武惠妃在玄宗临幸时且哭且诉:“太子结党,想要谋害妾母子,而且还指责皇上。”玄宗听信了武惠妃的蛊惑,大怒,即召宰相,欲废太子。中书张九龄以历史上的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太子,玄宗听罢默然,此事遂作罢。
武惠妃深恨张九龄,欲必除之。黄门侍郎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时常说寿王的好话,惠妃对他相当器重。由是,武惠妃与李林甫串通一气,内外排挤。不久,张九龄被罢官,由李林甫取代其位。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武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武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武惠妃接着又告诉唐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此时贤相张九龄已罢官,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并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自陷害三王后,武惠妃多次见到他们的鬼魂,因此惊恐害怕成疾,大病不起。请巫师作法事,请和尚作佛事,并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都没有用。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因惊怖过度而亡,享年三十八岁。可怜武惠妃,虽美艳而阴狠,却谋夺皇后位和谋改储君皆不成,且冤死皇后和三王,以至死时因恐怖而变得瘦骨嶙峋,以至李隆基都不敢探视。她过世后,鬼魂作祟的事也自然消失了。
唐玄宗之子李琮请示是否需要按照皇后丧仪,让所有皇家子女服丧,唐玄宗没有准许,而是沿用妃嫔丧仪仅让其亲生子女服丧。死后虽追赠她皇后之位,谥曰贞顺皇后,葬于敬陵,并立庙祭祀,然其构陷王皇后,谋害三皇子之事人尽皆知,乾元年间,被唐肃宗废去一切皇后祠享。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也悲伤了好一阵子。但被武惠妃搅乱的后宫却始终混乱不堪。不久,武惠妃的儿媳杨玉环,又要被风流李三郎扒灰了,李隆基又要上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老牛吃嫩草”的黄昏不伦之恋的大戏了。
当年武则天称帝,接连贬斥李唐宗室子弟,李隆基作为武则天的孙子,也因有碍武则天巩固皇位,身份从楚王降到临淄王,而后生母被杀,继而年幼的他被幽禁在宫中长达七年。这段漫长艰辛的幽禁岁月,正是王有容陪李隆基一同度过的。
虽为皇子,虽然顶着临淄王的封号,但李隆基生活异常困窘,有一年过生日,实在没有东西庆祝。王有容的父亲只好把衣服拿去当了,这才换来一斗面粉,给女婿李隆基做汤饼庆祝生日。
武则天去世后,李隆基的伯父李显登基为帝(唐中宗),但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他的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手上。韦皇后想效仿武则天称帝,而安乐公主也想当皇太女,于是母女二人合谋毒死唐中宗李显。
(网络配图)
宫斗权谋,N年后可会念发妻幕后之功?
在这关乎皇位继承权的关键时刻,王有容在幕后协助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成功除掉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从而把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唐睿宗)推上皇位。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六月,唐睿宗李旦把帝位让给李隆基,改元先天。同年八月,李隆基立王有容为皇后。
李隆基虽然坐了皇位,但朝政大权掌握着太上皇李旦手里。李旦又非常宠信妹妹太平公主,任由她干预朝政,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太平公主门下,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于她。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隔阂越来越大,太平公主联合多位机要大臣密谋废掉李隆基。
朝堂云诡波谲,皇宫暗流涌动,王有容作为皇后,,为李隆基出谋划策,与太平公主及太上皇的势力斗智斗勇。很多机要大事,李隆基都是在王有容的参谋下完成。终于,太平公主的势力被一举歼灭,太上皇在皇宫的权力也被架空。太上皇亲自出面,请饶太平公主不死,李隆基断然拒绝,太平公主被赐死。从这一刻起,他成了真正的皇帝。
(网络配图)
色欲熏心,N年后前尘尽弃!
然而,有些人可与之共患难,却难与之同富贵,尤其是自命天子的皇帝。
王有容跟着李隆基,熬死了武则天,斗垮了韦皇后,又除掉了太平公主。然而,她并没有得到唐玄宗对她应有的爱与尊重。没有孩子一直是王有容的心病,而唐玄宗作为历史上拥有嫔妃宫女人数最多的皇帝,此时早已有了很多子女,并且册立了皇子李瑛为皇太子。
这还不算,偏偏唐玄宗特别宠爱武落衡(武惠妃)。从某些方面来看,唐玄宗属于那种记吃不记打的人,他只看到了武惠妃的美色,听到了她的软语逢迎,却忘了当年害他幽禁多年的人正是武惠妃的姑祖母武则天,忘了曾经谋反之人正是武惠妃的叔公武三思与叔父武延秀,也忘了武惠妃跟武则天一样工于心计。
王皇后对武惠妃恃宠而骄心有不平,生气不免对唐玄宗也出言不逊。唐玄宗越来与不喜欢年老色衰且不懂讨好他的王皇后。然而,王皇后对宫人多有恩惠,没人愿意说她坏话。王皇后的父亲,从前对唐玄宗有恩,现在作为国丈又丝毫不干预朝政,只是在家为子孙多积累财富。唐玄宗在武惠妃的鼓动下,虽有废后之心,却无从下手。
公元693年,对于李隆基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两件坏事和一件喜事同时降临到时年9岁的李隆基身上。这年李隆基生母德妃窦氏被武则天杀害,且自己也被降为临淄郡王;同年,李隆基纳王氏为临淄王妃,可算一件喜事,这件喜事对李隆基的政治前途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王皇后生年和名字已不可考,其父王仁皎,是南朝梁冀州刺史王神念的后代。她可说是盛唐史中的一位奇女子,在被李隆基纳为妃后,在波谲云诡的宫廷政局中,她积极主动地参与宫廷政变和管理后宫,对开元之治的出现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出了极高的智慧。
01 追随李隆基参与宫廷政变,辅助稳定政局在通过神龙政变结束武则天的统治之后,李唐王朝仍是政局动荡,混乱不已,复位的中宗皇帝仍一个“愚暗之主”,不思进取,与韦后、诸武势力抱成一团且最终死于其中。
中宗崩后,韦后称制并在其党羽的怂恿下意欲叛乱。时值唐王朝生死存亡之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等拥唐集团发动政变一举消灭韦后集团,拥睿宗即位。王皇后在这次政变中发挥了“颇预密谋,赞成大业”的重要作用。
在随后的“先天政变”中,史书未明确记载王皇后是否直接参与,但有一个细节却被忽视了:那就是王皇后与睿宗关系。
如果说在对诛灭韦氏集团上,李唐势力是高度一致;那么在“先天政变”中,各方势力要复杂得多。尤其是睿宗、玄宗与太平公主三方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王皇后此时虽为六宫之主,但是如何处理与掌握实权的太上皇睿宗及其妃嫔的关系则相当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玄宗的未来。
当年太宗皇帝能够居大位,长孙皇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有鉴于此,在玄宗成为真正实权皇帝的过程中,王皇后的作用就特别微妙,她必须治理好后宫并处理好与睿宗妃嫔的关系,同时还必须照顾好太上皇睿宗并掌握其言行举止,尽量争取睿宗支持自己的丈夫玄宗。
后来睿宗对发生的“先天政变”竟不知情的事实说明玄宗与王皇后对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好。皇后参与宫廷政变本为少见,王皇后在这一点上与太宗长孙皇后很像,她们都积极参与军事政变辅佐夫君取得帝位,帮助李唐王朝渡过危机,可谓有大功于李唐社稷。王皇后参与的这几次政变的成功,结束了李唐王朝几十年动荡不安的局面。
02 王皇后杰出的后宫管理“礼本夫妇,《诗》始后妃,治乱因之,兴亡系焉”。可见,后妃对于整个王朝兴亡的重要性,这其中以皇后作用最大,因此皇后管理后宫也是帝国政治有序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玄宗自即位起就展开拨乱反正,力图中兴李唐王朝,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支持就是王皇后对后宫的管理。
唐王朝的后宫在历经武后、中宗、睿宗三代之后早已混乱不堪。武周时期,后宫不知为何物;中宗时期的后宫乌烟瘴气;睿宗时期的后宫是无主之宫。自高宗崩后至玄宗即位之间前后30年,先后出现武后篡唐、韦后乱唐事件,说明唐代的后宫管理是相当薄弱的。
史书虽未记载王皇后如何整顿、管理后宫,但从玄宗对国家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背景中,可推测玄宗和王皇后肯定雷厉风行地整顿了后宫并严格重塑曾经失序的规章制度。
王皇后在恢复整顿皇后礼仪方面就做出表率,如亲蚕礼,据《新唐书》记载:“开元元年正月辛巳,皇后亲蚕”。再者说所谓:“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玄宗要树立英明之君、太平天子的形象,岂能允许自己的后宫出现问题?
如果说,玄宗和王皇后在玄宗朝初期出于再造大唐的目的重新整顿了后宫,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如何管理后宫就变得非常繁琐费力。王皇后主政后宫期间,后宫管理比前代帝王的后宫管理更难,特别是后妃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
王皇后虽为皇后,“内被螽斯之德,外偃关雎之化”,但无子的残酷现实却是她的致命软肋。刘华妃生长子李琮,按理说王皇后无子,其余诸子皆为庶出,应当立长子为储,但玄宗偏偏立次子李瑛为太子。
所谓母以子贵,赵丽妃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况且其本人受宠于玄宗,不难推测她在后宫的势力。关于刘华妃,其生卒年均不详,暂且不论。至于武惠妃,她本人是武后母党,其后宫势力更不容小觑。
即便后宫情况如此复杂,但王皇后主政时期后宫稳定。没有发生后妃与朝臣交往的事情,这就有效断绝了后宫干政的可能性。对于后宫内部事务,王皇后也是“抚下素有恩”,可见王皇后主政后宫十余年里确实治理有方。
另据《和丽妃神道碑铭奉敕撰》记载:“帝妃佐后,实掌阴教。八月选才,千金聘貌。礼献丝茧,诗修瀚濯。妇政可尊,嫔风胥效”,从这段史料,亦可以断定王皇后治理后宫卓有成效。
然而,后人论及开元之治,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玄宗及其众宰相身上,所谓“开元之盛,所置辅佐,皆得贤才”,却忽略了王皇后管理后宫对开元之治的贡献。
无论是在挽救唐王朝免落于韦后之手的唐隆政变中。还是在辅佐玄宗取得帝位并且诛灭太平公主集团的过程中,王皇后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即便是在玄宗朝初期的后宫管理上,王皇后做得也是有口皆碑。但王皇后最终还是被废,其结局令人唏嘘。
以上就是关于李隆基为什么要废掉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皇后呢全部的内容,包括:李隆基为什么要废掉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皇后呢、艳美武惠妃如何搅乱唐玄宗的后宫武惠妃是谁、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是谁有何依据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