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期正规营编制: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
杆(多管火铳);合用药675
斤;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铳);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明太祖仿照宋朝的枢密院制度,将大都督府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由皇帝临时任命将领、总兵统帅军队作战。 如遇紧急情况,中央兵力不足可以调京城附近兵力或地方驻军勤王。
京师三大营:明朝理论上最精锐的部队是京师的京营,分为“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 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明北部防线 宣府 大同 蓟州 辽东 分设宣大总督 蓟辽总督
明代四大卫分别为: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
明军的后勤保障:
明朝实行军事屯田制度,士兵平时种田,战时打仗,明初庞大军队的军饷主要来源于军事屯田的产出,朱元璋曾设想:“养兵百万,不费人民一粒米”。这一点在明朝前期可以做到,后期随着政治腐败,其作用适得其反。
说说具体的后勤保障,明军运输营详细资料:
人员编制:内将官1人,中军1人;军车兵30人;杂役兵254人;车炮兵1622人;全营共1908人。装备火器:车载佛郎机160门(每门3人);鸟铳640枝(铳手640人)。车辆畜力:辎重车256辆;驾车用牛256头。杂项工具:金、鼓、旗帜、响器二套;绳桩96条;拒马枪256条;火兵尖担256架;火镰224把;灯笼354个;铁楸736把;铁撅496把;镰刀1216把;斧头128把;凿子128把;铡刀240口。粮秣辎重:米200石;黑豆500石;淇子299石4斗; 炒面299石4斗。锣锅500口;铁锅256口;水袋500个;水桶256口。全营一次运载军需物资量可供1万人3日之用。
神机营,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最高长官叫指挥使。
永乐八年(1410)征交趾(今越南)时,朱棣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也成为明军的一个兵种。该营是京军三大营之一(其余两营是五军营及三千营),装备有火枪、火铳等,后期又添置火绳枪。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于1510 年),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神机营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与明初创编的卫所驻军的编制不同,其最高编制级别为营,营编提督内臣2人、武官2人、掌号头官2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1人、武臣1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2人。营专习神枪、神炮。稍后,又得都督谭广马5000匹,称五千下营,附于神机营,设官如神机营以下各军,营下编四司,每司设把司官2人~
根据明朝的军职,各级别军队人数如下:
1把总:管理500军户,约100兵士(明朝京师三大营的千总、把总,以及巡抚、总督、督师亲兵的千总、把总则是实打实的1000兵);
2千总:管理1000军户,约200兵士(明朝京师三大营的千总、把总,以及巡抚、总督、督师亲兵的千总、把总则是实打实的2000兵);
3游击:500兵,独立营级别的独立防区,可临时管理2000兵;
4参将:1000兵,独立团级别的独立防区,可临时管理5000兵;
5副将:1000兵,独立团级别的独立防区;
6总兵:1000兵,独立团级别的独立防区,可临时管理20000兵。
扩展资料:
明朝军队分类
明军,通常泛指中国明朝时期的军队,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属于征兵形式。
明军军队大抵分为三类,边军,南军,京军,以及水军,地方土司兵,锦衣卫等特殊军事组织。
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正统时期开始使用募兵制度,开始和卫所制并存。
1卫所兵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中,一卫为5600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
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由于社会稳定,相对和平,卫所军官开始侵占军田,剥削士兵,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2京军三大营
明代京军编制,洪武初即设,隶大都督府。十三年(1380年)改隶五军都督府。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规制渐臻完备。
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
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
神机营:因用兵交址(今越南),得火器法,立营肄习而名,其下亦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隶属该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
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各军、各司分设坐营官、把总、坐司官、监枪内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时(1425年),命武臣一人总理三大营营政。
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3大明水师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是曾经世界第一流的中国海军,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
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军事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二月,李自成的农民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取得了胜利,势将威胁京师。崇祯皇帝日夜不宁,他能够做的就是授命太监王承恩提督内外京城,在京师各个门户设营驻守,门上安设大炮,给九门守兵每人百钱,由太监曹化淳总管守城事务。太监杜勋被派往宣府监军。
三月初,李自成兵临宣府。巡抚此地的朝官朱之冯,召集属下,要歃血死守,杜勋却要将宣府城池拱手献给李自成。朱之冯怒道:"杜勋!皇帝因为宠信你,才派你来镇守,盼你立下封疆之功。你一来就与敌人沟通,还有何面目再见皇帝!"杜勋不予回答,笑笑就走了。
杜勋穿戴礼服,出郊三十里外迎接李自成。杜勋手下的士卒都乘机逃散。朱之冯登城,发现城门上设有明军的高级武器大炮,朱之冯对侍从在左右的下属说:"为我发炮。"下属没人应命。朱之冯自己动手,点燃柴火,将炮预热。大炮由于多年只是摆设,长期不用,炮口已被塞住了。有人从后面掣朱之冯的手臂,意思是请他不必徒劳了。朱之冯抚膺哀叹道:"想不到人心至此!"仰天大哭。最后他留下一封奏书,请皇帝收人心、厉士节,然后在宣府举城迎接李自成的喜庆中,自缢而亡。尸身被人弃之沟中。
农历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率军攻入昌平。昌平守军投降,只有总兵官李守镰誓死不降,徒手格杀数人之后,拔刀自刎。早在进入昌平之前,李自成先要探知京师守备的虚实,便派遣士卒化装成小贩。又冒充部院的办事员吏,到京城刺探官方的情报,朝廷一有谋议,就闪电式地传到李自成的耳中。而朝廷一方,则消息闭塞。明朝官方对于战事有着严格的保密规定,不许传抄边报,战事的真实状况,兵部以外没人知道。这次李自成攻陷昌平,兵部派来的侦察骑兵,都被李自成的人拦劫走了,居然没有一人回来。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先头部队极为顺利地进至平则门(今复兴门位置)外。都城市民毫不知晓。崇祯皇帝召见大臣,问他们怎么办。大臣都无言以对。有人忽然抽泣。就在这一天,皇帝刚刚得知李自成的军队过了卢沟桥,紧接着就传来李自成攻打平则、彰义门的急报。
城内外的三大营士卒,见李自成人马逼近,或溃或降,守在城墙箭堵上的人寥寥无几。京师禁卫军之所以不肯尽职,原因之一是士卒们已经有五个月没有领到军饷了。军官驱赶士卒上城守卫,但士卒大多不肯上前。城墙上的箭堵每堵排不上一人。
禁卫军弃守的情况,崇祯皇帝并不清楚。担任总管戎政事务的襄城伯李国祯骑马奔到皇宫午门前,汗流浃背。宦官阻挡他入宫,李国祯吼道:"这是什么时候了,君臣能见面的次数已经不多了!"
宦官问有什么要紧事,李国祯说:"守城禁军都不服从命令,都卧在地上,用鞭子抽起一个人来,另一人又卧下了。"皇帝召他进见,得知这一情形后,只得派出三四千名内操宦官,参与守城。
崇祯皇帝紧急搜括金银犒军,京师市民痛哭着拿出钱来,多捐钱者授予锦衣卫千户职务。
十八日,农民军加紧攻城,城上仍有守城明军在发射大炮。农民军威胁守城士卒:"快开城门,否则将你们斩尽杀绝!"守城士卒害怕了,改放空炮,不装铅弹,只放出点硝烟;还挥手示意李自成人马,让他们向后退一下,然后再放空炮。李自成亲自到彰义门(今广安门)外督战,侍从在他身边的有太监杜勋。农民军架设云梯攻打西直、平则、德胜门。明朝禁卫军根本就没有抵抗意识,纷纷逃散。城外三大营溃降后,明军的高等武器火车(发火攻敌的兵车)、巨炮,都被农民军获得。农民军即获即用,攻城的炮声轰鸣。
农民军驱赶北京市民搬运木石填埋壕沟,急攻。这时,明军的万人敌大炮发射,却误伤了数十名自己人。守城士卒惊溃。一时间,城被攻破的喊叫声一片,伴随着的是哭声,全城人号哭奔窜。
受皇帝信赖的宦官首领们掌管着各个城门,忧心如焚的朝官们都无法过问守城事宜。这些宦官们想的是如何与李自成沟通,以免城破被杀。左都御史李邦华到正阳门下,想登城了解情况,竟被宦官拒绝。兵部尚书张缙彦屡次来到各城门下,想检视一番守御情况,也被宦官阻挡回去。他紧急上书皇帝,崇祯皇帝这才赐给他一封亲笔诏书,允许他上城。张缙彦来到彰义门,发现城上的守卒零星无几。兵部侍郎王家彦请他调兵增援,因为这里两个箭堵才有一兵。话未说完,就听见李自成军砍墙的声音。唯一肯战的宦官王承恩向敌军发炮,宦官曹化淳和曹化成却饮酒自若。
崇祯皇帝得到张缙彦的军情奏报,下诏亲征,急召王承恩集合内操宦官为他护驾。转眼间皇帝明白,亲征已经不现实了。崇祯皇帝忽然想出城逃亡,乃换上一身平民服装,带着太监王承恩和最后一群宦官,打算从正阳门出去。走近正阳门时,望见城楼上悬挂着三只白灯笼。白灯笼从一到三,表示敌情凶缓的程度。料知出逃不行,皇帝只得返回宫中。
这一日申时(下午三点),王承恩离开后,彰化门自动开启了。曹化淳开城投降。李自成的军队潮水般涌进京城。
这一夜,是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的最后一夜,彻夜难眠。一宦官奔告皇帝内城陷落。崇祯问道:"大营兵都在哪里!李国祯现在何处"回答是:"大营兵都散了,皇帝赶快逃吧。"说完这位宦官就先跑了,崇祯皇帝令他回来的喊声都不足以使他回头。
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皇帝勒令皇后、贵妃自尽,又挥刀杀死、砍伤了两名公主后,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万岁山(今景山)。崇祯皇帝最后望了望昏暗中的京城,写了一封痛切的遗诏,然后自缢于寿皇亭旁
明朝军事实力的巅峰时期应该是朱棣时期,他建立的京军三大营应该就是明王朝军事实力的巅峰。下我就来详细说说朱棣时期的京军三大营:
京军三大营的编制
永乐初期,为加强京师的守备和强化精锐部队建设,朱棣建立了居重驭轻的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等京军三大营,成为朝廷直接指挥的“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战略机动部队。三大营各营编制的官员数额不完全相同,各级官员的名称也与卫所制官员的名称不同。
各营的主官称大营坐营官或管操官,挂提督衔;各哨和掖的分管官称坐营官或坐司官;他们都由兵部奏请朝廷,从公、侯、伯、都督、都指挥内推选,后兼用内臣;此外,神机营还增设监枪、掌号、把总、把司、把牌等官。
1、五军营的编制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曾在会州将所部步骑兵分编为中、左、右、前、后五军,可以说这是尔后编制五军营的先导。
五军营以其主要部分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个军命名,还编有一个大营(似为五军营的机关营)和执行各种专门任务的十二营、围子手营、幼官舍人营、殚忠效义营等4个二级营。其中幼官舍人营和殚忠效义营又各分两个三级营。
五军营设提督内臣1员、武臣2员、掌号头官2员;大营设坐营官1员、把总2员;中军设坐营官1员、马步队把总各2员;左掖、右掖、左哨、右哨设官与中军相同。
这些营的主要任务是管操练在京各卫、中都留守司,以及山东、河南、大宁都司所属各卫轮班来京马步军的操练。十二营设把总2员,专管随驾摆列马队官军。
围子手营设坐营官一员,下辖一司、二司、三司、四司4个司。每司各设把总2员。专管上直叉刀手和在京各卫队官军的操练。
幼官舍人营设坐营官1员,下辖幼官营和舍人营,幼官营设把总1员,舍人营下辖一司、二司、三司、四司,每司各设把总1员。专管在京各卫的幼官和应袭舍人的操练。
殚忠效义营设坐营官1员、把总1员,下辖殚忠营和效义营:殚忠营又称舍人营,专管居京各卫应袭舍人的操练;效义营又称余丁营,专管在京各卫报效余丁的操练。
2、三千营的编制
三千营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实际人数不止三千,全部为骑兵。三千营是用边外降丁编成,设提督内臣2员、武臣2员、掌号头官2员。三千营下辖5个司, 设坐司官5员、见操把总34员、上直把总16员、明甲把总4员。
5司的任务各有不同:一司管执大驾龙旗、宝纛、勇字旗、负御宝及兵仗局什物等件上直官军;二司管左右20队勇字旗、大驾旗纛、金鼓等件上直官军;三司管传令营令旗令牌、御用监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等件上直官军;四司管执大驾勇字旗、五军红盔贴直官军上直官军;五司管杀虎手、马轿及前哨马营上直明甲官军、随侍营随侍东宫官舍、辽东备御回还官军。
3、神机营的编制
这是明军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铳后期又添置火绳枪。火铳兵列队为三行,发现敌骑兵前进后,第一行首先发射火铳,然后第二行、第三行继续发射,在二三行发射时,第一列就可以从容装好子弹,形成完备而持续的强大火力。
此一战术最早为明初名将沐英所创制,是所有前填枪最核心的战术,领先西方二百余年。
神机营设提督内臣2员、武臣2员、掌号头官2员,下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中军设坐营内臣员、武臣1员,下辖4个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员、把司官1员、把牌官2员;左掖、右掖、左哨、右哨的编制相同,各设坐营内臣1员、武臣1员,其下各辖3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员、把司官1员、把牌官2员。
神机营专管操演神枪、神炮等火器。其后,又得都督谭广马5000匹,编为五千下营。营设坐营内臣1员、武臣1员,下辖4个司,每司设把司官2员。五千下营专管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合用药675斤;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4、三大营的兵力
三千营是有蒙古骑兵组成的骑兵突击部队,算是明朝版的雇佣军。其实三千营并不是只有3000蒙古骑兵,总体来说,三千营大约有六七千蒙古骑兵。
至于神机营则是明朝专业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总计有5000多人,负责对其他兄弟部队进行火力掩护。规模最大的就是五军营,五军营是指五个不同的部队。三千营和神机营都是几千兵马,五军营则多得多。
经过计算,三大营加在一起有17万军队。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五军营的兵力应该在15万以上。在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期,明朝曾经大举进攻瓦剌。当时,明朝军队号称有50万大军,其实绝对没有这个数字。当时,调动了京师三大营的主力,还有北直隶等地的一些卫所军,总计也就20余万军队。50万这个数字明显是吓唬人的,中原王朝打仗最喜欢号称多少多少。这些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京师三大营一败涂地。
京军三大营对明朝的作用和意义
永乐前期建立的京军三大营,是明初军队编制作战训练方式的一大改革,初步建立了步骑兵和神机枪炮兵进行协同作战训练的军队。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习巡哨,神机营习火器。
永乐时期,除按原制定的《教练军事律》严格训练各地官军外,特别重视加强在京各营的军事训练。
首先,在京军三大营中,专门编制管操官掌管军事训练。其中五军营掌马步官军的训练,神机营掌官军使用神机枪炮的训练。
其次,对京军三大营下辖的二级和三级营的训练,又作了具体的分工:如围子手营专管上直叉刀手和京卫中的幼官和应袭舍人的训练;殚忠效义营下辖的殚忠营和效义营,分别掌管京卫中的报效舍人和报效余丁的训练。
第三,三大营除了分别训练单兵的弓马骑射、神机枪炮的射击技术和战术外,还要合练营阵和战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三大营之间协同作战的阵法和战法训练。
在皇帝亲征时,三大营护卫周围,成为作战主力。
其驻营有明确的层次:大营居中,营外分驻五军,步卒居内,骑卒居外,神机营在骑卒之外,神机营外有长围,周长20里。作战时的布阵原则是:“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前锋要疏,后队要密,“锋疏则达,阵密则固”,战斗开始后,“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坚”,这样就能取胜。
朱棣
这一作战布阵原则,是朱棣在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八月,于第四次出兵漠北途中提出的,是对神机枪炮兵与步骑兵协同作战阵形的高度概括。
其要义是:作战开始后,三者要互相协同,发挥总体杀敌作用,神机枪炮兵列于全阵之前,各射手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以便装填弹药,实施轮番齐射,摧毁敌锋;待敌阵溃乱时,后队的密集骑兵,并气积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敌军本队,追歼败残逃敌;步兵随马队后冲入敌阵,同敌拼杀,直至全歼敌军为止。
因此,三大营的建立和神机枪炮的扩大使用,使古代以步骑兵为主的野战方阵战术,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协同作战模式就是近现代战争的发展方向。由于三大营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所以朱棣亲握在手,在几次亲征漠北时,都命三大营随同出征。
京军三大营的建立年代
三大营建立的年代,在有关明代的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如《续文献通考·兵考·兵制》说:“三大营之立,史无岁月可考”。对三大营建立的年代之说,以神机营最为纷繁。
叶向高《京营兵制考》称:“征交趾,得神枪火箭之法,立神机营。”《续文献通考·兵考·兵志》说:“据王圻《续通考》云……五年初定交趾,神机营立于此时”。
《明会要·兵四·火器》征引了《世法录》的记载:“永乐八年,征交趾,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火器”。《明史·兵四》说“至明成祖平交趾,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赵士桢在万历二十六年(1588年)的《进神器疏》中说:“成祖文皇帝,三犁虏廷,建置神机诸营,专习枪炮”。
上述五条记载概括起来有二说:一为永乐五年(1407年)后,一为永乐八年(1410年)后或永乐八年(1410年),而它的创建同永乐时期的用兵交趾、漠北,以及神机枪炮的大量装备和使用有关。
朱能
朱棣第一次用兵交趾是在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决定的。其时,命成国公朱能为大将军。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为左右副将军,统率步兵、骑兵、舟师,以及神机将军程宽、朱贵所部的神机枪炮兵出征。
是年十月, 朱能病故于龙州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市),由张辅代领其众,出师交趾,在作战中已“翼置神机火器”。五年五月,交趾平。九月,张辅派遣的都督佥事柳升,送黎季犁、黎苍、黎澄至京师。永乐六年(1408年)三月,张辅回朝,七月,以功升诸将军,柳升被封为安远伯。从明廷第一次用兵交险的过程看,柳升于五年九月回到北京,是不是当年就建置了神机营呢?看来似不大可能,因为筹划创建神机营须费一定时日,诸如营官的选任、技术兵员的挑选、神机枪炮的准备等。
再从朱棣在交趾和漠北两个用兵方向看,永乐七年(1409年)八月张辅再入交趾时,神机枪炮兵并未随同出征,此后几次用兵交趾时,也无神机枪炮兵的战绩。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用兵漠北时,安远伯柳升“将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进封为侯。
但此次出征没有明确记载柳升率神机营,其时柳升为中军的副将,“将神机火器为前锋”这一记载虽然说明神机火器已配置在中军中,但是尚难确定神机营是否已独立成营。战后,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十月指示柳升说:“神机铳炮兵之利器,攻战所不阙者,必操习精熟,然后临机得用,尔提督不可不严。”
这说明柳升不仅在第一次北征中“将神机火器”,而且在第二次北征前提督京军中的神机铳炮兵的训练。可见这时神机铳炮兵已进行单独训练;进行单独训练的部队,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编制单位,这个单位当是神机营,而且这个神机营至迟是在第二次北征前组建的。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第二次北征时,柳升领大营。《明史·柳升传》说柳升“将大营兵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破敌”,似乎这时的神机火器又配置在大营当中,还不是一个单独的编制单位。
柳升
其实不然,这从永乐十九年(1421年)七月,朱棣北巡(即第二年的第三次北征)中的军队配置情况,可以得到佐证。当时,朱棣敕“安远侯柳升率领中军马步队及大营、围子手并神机营”。这说明,第一,中军可以统领神机营,因此永乐八年(1410年)柳升为中军副将,将的神机火器就是神机营;第二,大营、围子手、神机营是可以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有大营时,神机营配置在大营之中;当无大营时,神机营配置在中军。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神机火器使用较早。神机营的建立是在永乐八年(1410年)第一次北征前,第一次北征时,它已是一个独立的编制单位。第二,神机营的建立和永乐四年(1406年)征安南时的都督佥事柳升有直接关系。柳升是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回到京城的,因此神机营的建立不会早于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这样推断可以肯定神机营的建立时间当在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至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之间。
如果把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新造的火铳数,以及各年累计的造铳数,同神机营的创建、朱棣用兵漠北的事件联系起来分析,神机营似创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底或永乐八年(1410年)初。永乐八年(1410年)初,朱棣权衡南北两个用兵方向的轻重,把北方视为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用兵方向,因此决定命新建的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随同出征。而出土实物表明,此时朝廷制造的“天”字号制式火铳,已在23625支之上,足够装备神机营使用。
所以,朱棣在永乐八年(1410年)以后的几次漠北之战中,每次必有神机营随同出征。因此,创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底或永乐八年(1410年)初的神机营,是我国最早装备枪炮的新兵种,它比欧洲最早装备火绳枪的西班牙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明会典·营操·京营》称:“永乐初,既有五军营,又有三千营以司宝纛令旗,神机营以司神枪火器,名日三大营。”《续文献通考·兵考·兵志》的编者按语称:五军营的建立当在神机营之前,而三千营当在二者之间。据此可以判断,三大营是永乐前期陆续建立的,但其最后建成的年代,至迟不晚于永乐七年(1409年)底或永乐八年(1410年)初。
以上就是关于明军三大营总的有多少人全部的内容,包括:明军三大营总的有多少人、明朝的军事部署是怎样的、明朝的神机营全名叫什么各级官职名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