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肿病因及表现是什么

闻名的近义词2023-04-25  21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壅滞,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致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西医学中的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均可以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外因主要是风邪(风寒、风热、风湿)和湿邪(寒湿、湿热、湿毒);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劳欲体虚,导致全身气化功能障碍所引起。有单一病因致病者,也可兼夹致病者,可致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泛溢肌肤,而成水肿。因此,水肿的病机主要是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壅滞,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所致。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量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然而通常所称的水肿乃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体腔内体液增多则称积液。水肿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全身性水肿时往往同时有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

水肿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一)有无水肿、水肿特点及其严重程度

判断水肿程度:

1) 轻度,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凹陷,平得较快。

2) 中度,全身组织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见明显或较深凹陷,平复缓慢。

3)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低部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此外,胸腔、腹腔、鞘膜腔可有积液,外阴部也可见严重水肿。

(二)水肿对身心的影响

检查有无皮肤破溃或继发感染;有无与容量负荷增高有关的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和体征,尤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

(三)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水肿发生后就医情况,重点为有否使用利尿剂,以及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无饮食、饮水限制及其实施情况。

二、护理措施:

(一)休息

轻度水肿者必须限制活动,严禁剧烈活动。

严重水肿者发及心、肝、肾功能不全伴水肿者,宜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肾血流量,有利于水肿的消退。

(二)卧位

眼睑、面部水肿患者枕头应稍高;双下肢水肿者,应尽量平卧,休息时应抬高双下肢30~45。,利于血液循环,以减轻水肿。胸水、腹水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以改善肺扩张受限及横膈抬高所致的呼吸困难。适当床上活动,防止肢体静脉血栓形成。阴囊水肿者用阴囊托带托起阴囊以利水肿消退。

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卧床至水肿消退,慢性肾炎可视水肿的轻重及血压、尿常规的正常与否来决定患者的活动量,待病情缓解和恢复期,可室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以促进血脉流通,有利于早日康复。

(三)钠、水的摄入量

原则上予少盐饮食,每日2-3 g为宜,不在另加含盐食物。每日入水量依水肿原因、程度及尿量而定。

心源性水肿:每天食盐摄入量在5克以下,入水量每日1500ml以内。

肝性水肿:入水量限制在每日1000ml以内,低血钠者每日500 ml。

肾性水肿:每日尿量达1000ml者一般不限,但不宜过多饮水,如每日尿量小于500ml应限制液体入量,重者量入为出(前一天尿量+500ml)。

(四)皮肤护理

1) 保护皮肤免受损伤 衣着柔软、宽松,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皱褶,翻身时避免拖、拉、拽以免水肿部位皮肤受摩擦和破损。并发阴囊水肿,应绝对卧床休息,用棉垫或棉质毛巾托起阴囊,折叠大小应以阴囊水肿大小为准,高度以舒适无下坠感为宜。

2) 预防皮肤感染 :使用利尿剂尿频者注意会阴部清洁

3) 静脉穿刺及输液治疗护理 静脉穿刺前用手指压迫肿胀组织以暴露血管,推开皮下水分,易于进针。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水肿患者皮肤菲薄易破损,输液结束揭除胶布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胶布浸湿后缓慢揭去。拔针时按压针眼时间应延长,至液体不外渗为止。

(五) 用药护理

1) 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利尿剂不宜在晚间服用,以免影响睡眠。

2) 观察药物疗效 : 监测24小时出入量,观察水肿有无消退。

3)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根据需要测定血清电解质浓度

低钾血症表现为软弱无力,恶心、呕吐、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心率早期增快并有心律失常,心电图示:T波低平、倒置,可出现U波。

低钠血症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痉挛、口干、眩晕、胃肠功能紊乱等。

低谢性碱中毒主要表现为易激动、神经肌肉过度兴奋,严重者可有强直性痉挛。

(六)健康教育

1) 告知患者出现水肿的原因,水肿与钠、水潴留的关系;

2) 合理安排每天食物的含盐量和饮水量;

3) 指导患者避免进食腌制食品、罐头食品、啤酒、汽水、味精、面包、豆腐干等含钠丰富的食物,并指导其使用无钠盐、醋和柠檬等增进食欲

4) 正确测量每日出入液量、晨起餐前排尿后测量体重。如出现严重全身性水、体重增加过快过多或在夜间及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可能是早期心力衰竭,应及时就医;

5) 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作用和不良反应并告诉患者不可擅自加量、减量和停药。

参考资料

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08年4月

戴宝珍主编实用症状护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5年4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1版,2011年7月

修改时间 2013-4-16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此定义把水肿局限于局部或全身血管外的细胞外液(指组织间液)容量的增多。其实,细胞内液的过多积聚,有时也称细胞水肿,如细胞中毒性脑水肿。后者未为上述定义所包括,许多水肿可不伴有细胞内液量的明显变化。为了把水肿这个术语限于细胞外,有人主张把细胞水肿称为细胞水化。

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内称为水肿。水肿起初常较明显地表现在眼皮、面部、阴囊等皮肤松弛的部位,及下肢,久病卧床者表现在臀部和腰部。水肿部位的皮肤发紧、肿胀、严重者皮肤发亮,甚至渗水。

水肿的诊断要点:

伴随症状

可能的诊断

常为全身性水肿,发展较慢。伴有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严重贫血等)。

营养性水肿

女性,全身轻度或中度浮肿,多于月经前7-10天出现,月经来潮后消退,常伴有烦躁、易怒、失眠、头痛、懒散、易疲乏等症状。

经前紧张综合征

始于踝部、下肢,劳累后加重,水肿向上蔓延加重,并可见颈静脉怒张。严重者可遍及全身或伴有胸腔、腹腔积液。

心力衰竭

早期眼睑及面部水肿,清晨起床后最为明显。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分布与体位关系不大。尿检可见蛋白尿、管型尿。

肾炎、肾功能不全

常先见于踝部,逐渐向上蔓延,可伴有腹水,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可见蜘蛛痣、黄疸,肝、脾肿大。

肝硬化

指压后皮肤无明显凹陷,伴有皮肤苍黄、干燥、毛发脱落、反应迟钝,并可见中等程度贫血。

粘液性水肿,甲状腺素缺乏所致

长期服用皮质激素,下肢或颜面的轻度水肿。

醛固酮增多症,内分泌紊乱所致

肢体某一末端局限性水肿,常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不畅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栓塞性静脉炎、丝虫病、局部炎症、创伤或过敏等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二、历史沿革

1病名及分类: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济生方·水肿门》说:“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便多泄……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

2病因病机:《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穴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水肿》提出疮毒致水肿的病因学说。

3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 的治疗原则。在治疗上又提出了发汗、利尿两大原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仁斋直指方·虚肿方论》创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 4 调护及预后: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水肿》中提出水肿必须忌盐,并指出水肿有五不治:“一、面肿苍黑,是肝败不治;二、掌肿无纹理,是心败不治;三、腰肿无纹理,是肺损不治;四、阴肿不起者,是肾败不治;五、脐满反肿者,是脾败不治。”

病因病机

水肿一证,其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一、病因

寒 风水相搏

风 袭表 肺失宣通 阳水

热 湿毒侵* 水湿潴留 水肿

疮毒内侵 湿热蕴结 阴水

感受水湿 脾失传输 水湿浸渍 瘀阻水停

饮食不节 脾阳不振

劳欲体虚

肾失开合

肾阳衰弱

水肿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病机

1病机要点: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2病变脏腑:在肺、脾、肾,关键在肾。

3理性质: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多由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

4理因素: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5机转化:阳水与阴水可相互转换或夹杂。

水肿转归,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血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 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二、病证鉴别

1 水肿与鼓胀

水 肿

鼓 胀

特 点

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腹壁无青筋暴露。

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

肤 色

鲜泽光亮,后期灰黯

苍黄,面部赤缕,颈胸血痣

病变脏腑

肺、脾、肾

肝、脾、肾

2 水肿阳水和阴水

分类

症状特点

阳 水

阴 水

病 因

风邪、疮毒、水湿

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

病程、病势

短、急

长、缓

浮肿部位

头面部明显

下肢为甚

皮肤颜色

光亮而薄

萎黄灰滞

凹陷性

按之易复

按之难复

一、辨证要点

水肿病证首先须辨阳水、阴水,区分其病理属性。阳水属实,由风、湿、热、毒诸邪导致水气的潴留;阴水多属本虚标实,因脾肾虚弱,而致气不化水,久则可见瘀阻水停。

其次应辨病变之脏腑,在肺、脾、肾、心之差异。最后,对于虚实夹杂,多脏共病者,应仔细辨清本虚标实之主次。

二、治疗原则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具体应用视阴阳虚实不同而异。阳水以祛邪为主,应予发汗、利水或攻逐,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阴水当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同时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当兼顾,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三、证治分类

(一)阳水

1风水相搏证

眼睑浮肿 , 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 , 来势迅速 ,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术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

变证:如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益气行水;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水湿浸渍证论治。

2毒侵*证

眼睑浮肿 , 延及全身 , 皮肤光亮 ,尿少色赤, 身发疮痍 ,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代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3水湿浸渍证

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 ,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陈皮、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4湿热壅盛证

遍体浮肿 , 皮肤绷急光亮 ,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代表方:疏凿饮子加减。

常用药: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茯苓、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黄柏、商陆、槟榔、生大黄。

(二)阴水

1脾阳虚衰证

身肿日久, 腰以下为甚 ,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

常用药: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茯苓、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变证:脾气虚弱,遍体浮肿,面色萎黄,晨起头面较甚,动则下肢肿胀,能食而疲倦乏力,大便如常或溏,小便反多,舌苔薄腻,脉软弱,治宜益气健脾,行气化湿,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2肾阳衰微证

水肿反复消长不已, 面浮身肿, 腰以下甚, 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

变证:肾阴亏虚 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弱等。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以左归丸加泽泻、茯苓 冬葵子等。

肾虚肝旺,头昏头痛,心慌腿软,肢 瞤 者,加鳖甲、牡蛎、杜仲、桑寄生、野菊花、夏枯草。

病程缠绵,反复不愈,正气日衰,复感外邪,证见发热恶寒,肿势增剧,小便短少,此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急则治标,先从风水论治,但应顾及正气虚衰一面,不可过用解表药,以越婢汤为主,酌加党参、菟丝子等补气温肾之药,扶正与祛邪并用。

3瘀水互结证

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 四肢或全身浮肿 ,以下肢为主, 皮肤瘀斑 , 腰部刺痛 ,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常用药:当归、赤芍、丹参、益母草、红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

预防调护

1避免风邪外袭。

2防止水湿外侵。

3意调摄饮食。水肿病人应忌盐,肿势重者应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 3 - 4 克 ),肿退之后,亦应注意饮食不可过咸。

4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皮肤。

5日记录水液的出人量。

6持治疗,定期随访。

7逸结合,调畅情志。

临证备要

1提高临诊辨证能力:水肿病证,病因繁杂,病理变化复杂多变,累及脏腑众多,因此,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点,以及不同脏腑病损的证候特征,有利于提高临床辨证能力。

2正确使用攻下逐水法:攻下逐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只宜用于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尚旺,用发汗、利水法无效,而确有当下之脉证者。

3 血化瘀利水法的应用:对于瘀血之水肿,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肿疗效的重要环节。

4 用肾毒性药物:近年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木防己、益母草等亦有一定肾毒性,对水肿病人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

5 时治疗水肿的严重变证。

各种原因导致的体内水液运行障碍,水湿停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称水肿。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时,有明显的凹陷。

全身性水肿按照病因可分为:

(1)心源性水肿:常见于郁血性心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

(2)肾源性水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及肾病综合症候群等。

(3)肝源性水肿: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4)营养不良性水肿:常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l缺乏症等。

(5)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常见于红斑性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变态反应性水肿:如血清病等。

(7)内分泌性水肿:常见于席汉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库欣氏综合群等。

(8)特发性水肿:如功能性水肿等。

(9)药物: 药物引起的水肿,是因为服用消炎止痛剂影响肾脏排泄机能,或类固醇制剂"美国仙丹"伤害到肾上腺机能所导致的。其它如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

局限性水肿包括有:

(1)静脉阻塞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2)淋巴阻塞性水肿:常见于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3)炎症性水肿:常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

(4)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肤炎等。

很多人水肿的发生是体质性的,不需要任何治疗。但最好能在发生时,请医师作简单的心、肝、肾及肾上腺的筛检,以确定病因,做到早期治疗,或长期观察追踪。千万记得,不要因为找不到原因,而到处看诊或滥用利尿剂。

水肿系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祖国医学称之为“水气”,亦称为“水肿”。

分类及常见疾病

1.全身性水肿 按照其病因可分为以下类别:

(1)心源性水肿: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

(2)肾源性水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

(3)肝源性水肿: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等。

(4)营养不良性水肿:常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l缺乏症等。

(5)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常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变态反应性水肿:如血清病等。

(7)内分泌性水肿:常见于席汉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及库欣综合征等。

(8)特发性水肿:如功能性水肿等。

(9)其它: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

2.局限性水肿

(1)静脉梗阻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2)淋巴梗阻性水肿:常见于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

(3)炎症性水肿:常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

(4)变态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

水肿是组织间隙过量积液的一种病理现象,它既可以成为病人就诊时的一个主观症状,又是可以通过物理检查手段客观获取的重要体征。能够引起水肿的疾病很多,由心、肝、肾脏疾病和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往往是病情严重的表现。而有些水肿不是疾病的征兆,是一种生理现象。老年性水肿

人到老年机体衰老后,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新陈代谢能力下降,使得具有结合组织中水分作用的皮下酸性黏液多糖类物质增多,在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下而产生水肿。多发生于双下肢,平卧或抬高下肢后水肿明显减轻,无须治疗。睡眠性水肿

有些人由于眼睑较疏松,睡眠时眼睑活动少,血流缓慢,局部毛细血管压力增大,液体自然离开血管渗入疏松的眼睑而产生水肿,这种水肿随起床活动后而逐渐消失。肥胖性水肿

因皮下脂肪组织增多,机体对浅表静脉的支撑作用减弱,血管易于扩张,导致下肢血液瘀积,加上活动少,静脉血管压力升高而引起水钟。常以下肢多见,通过减肥,水肿逐渐减轻或消退。旅游性水肿

因长时间行走,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而引起水肿,经休息或平卧改变体位后即可很快消退。药物性水肿

因服用某些药物,如睾丸酮、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氨硫脲等药或某些中药补品,都可引起药物性水肿,停药后水肿消失。特发性水肿

多见于育龄妇女,病情多与患者情绪不稳定、神经官能症和肥胖有关。水肿的发生还常与月经周期有关。高温性水肿

有些人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出现水肿,环境温度降低后,水肿自然消失。近年来有人发现,直立体位时,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造成暂时性水钠潴留,也可引起水肿。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水肿病因及表现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水肿病因及表现是什么、水肿的定义是什么,简述水肿的护理评估要点、什么是水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83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