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
婚后不久,钱钟书杨绛即告别父母朋友,相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37年,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钱钟书“痴气”十足,有着孩子般的童心。杨绛回忆说:“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画一个大花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了。”
1938年,钱钟书杨绛携女儿提前回国。杨绛的父母先后去世,这对孝顺的杨绛来说,不啻于一次重大的情感打击。这以后,钱钟书杨绛相依为命,颠沛流离,曾一度生活艰难,钱钟书为维持这个家,不得不多代课。直到1949年,他们重返清华大学园。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春天。1950年起,中央领导力邀钱钟书担任“《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应承了,为之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此时杨绛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教书,每天陪她的是那只可爱的小郎猫“花花儿”。杨绛课务并不繁重,业余时间她从事文学翻译。
1966年,“文革”开始了。钱钟书夫妇俩也劫难逃。1966年8月9日,杨绛被“揪”了出来,3天后,钱钟书也被“揪”了出来。那时候,钱钟书在文学所,杨绛在外文所,同属学部,命运也相同。每天上班,他俩各自挂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牌子,自己用毛笔工整地写上“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一天,钱钟书在被揪斗中,头发给人剃掉纵横两道,成了“十”字怪头,亏得杨绛一向是钱钟书的“理发师”,赶紧将“学士头”改为“和尚头”,抹掉了“十”字。尽管被批斗,但他们的感情融洽到给人一种“胶着”的亲密感。在被批斗的日子里,他们一同上下班,互相照顾,走时肩并肩,手挽手,被学部的人誉为“模范夫妻”。当时学部的人在背后煞了眼地辩:“看人家钱钟书一对儿,越老越年轻,越老越风流!”他们在这场灾难中不消沉,不畏缩,不卑不亢地做人。
1969年,钱钟书被下放到河南干校,临走那天,杨绛及女儿、女婿王得一拿着大包小包哭着为他送行。钱钟书不等车开就催他们回去,免得看见他们难过的样子。车子开走了,把杨绛的心也带走了。
1970年,杨绛也下放到河南干校。下干校那天,只有女儿为她默默地送行,女婿王得一已于一个月前因军宣队批斗迫害自杀了。车子启动了,母女二人欲哭无泪地挥手作别。杨绛被安排在菜园班看菜园。她这个菜园离钱钟书的宿舍不远,钱钟书此时改任专职通讯员,每次收取报纸信件都要经过这片菜园,夫妇俩经常可以在菜园相会。两人坐在水渠边晒晒太阳、谈谈话。钱钟书还经常写信给她,写些所见所闻、杂感、笑话和诗词。鱼雁往来,给他们生活增加了慰藉。
和杨绛同一时期的作家有很多,举10个例子如下:
(1)钱钟书(杨绛的丈夫)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围城》
(2)张爱玲(小说、散文家)
主要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
(3)林徽因(女诗人,梁思成的妻子)
主要作品:《你是人间四月天》
(4)叶圣陶(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5)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语言学家)
主要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牛棚杂忆》
(6)周有光(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作家)
主要作品:《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中国语文的现代化》
(7)巴金(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家》、《寒夜》、《随想录》
(8)冰心(诗人、作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繁星春水》
(9)南怀瑾(古文字学家、作家、佛学家)
主要作品:《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列子臆说》、《禅海蠡测》
(10)文怀沙(作家)
主要作品:《屈原今绎》
《老王》的创作背景:
《老王》这篇文章创作于1984年,作者记述了自己从前和老王在交往过程当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当值正式文化大革命的时期,杨绛夫妻两人在那个时候吃了不少的苦头,并且被认为是反动学术的权威。
但是老王并不在乎外界对他们夫妻两人的评价,还是一如既往地尊重这夫妻二人,就这样,老王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杨绛的脑海之中。
杨绛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度过了那个动乱的年代,她在追忆动乱年代遇到的这些善良的人们,在这些人身上更容易让人忽略苦难。
扩展资料:
杨绛这篇文章中的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在物质上、生理上,还是精神上,老王都是一个彻底的不幸者。
可这样的不幸者,却在一个历史时间段里,与杨绛相识。他们的相识,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他蹬,我坐,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只是局限于闲聊,但老王还是极为珍惜这样的一种相识。
他以自己的方式来传达这样的一种珍惜,文革期间,杨绛的丈夫钱先生一条腿走不得路了,老王送钱先生上医院,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老王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与杨绛一家的交往中,他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亲近,杨绛将他视为熟人,愿意倾听他的闲话。
杨绛的女儿也曾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使得他的眼病有了好转。在他为杨绛一家付出一些劳力之后,还总能得到一些钱的补偿。
尽管有些时候,拿钱并非出自他的本意,但这样的温暖和亲近,让老王孤寂的心灵有了一种安慰。也正是这样的温情,使得老王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获得一种心灵的寄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王
以上就是关于杨绛与其丈夫钱钟书的一件趣事全部的内容,包括:杨绛与其丈夫钱钟书的一件趣事、和杨绛同一时期的作家有哪些、老王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