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

炽天使之拥2023-04-25  28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x0d\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牍)和竹片(又称简)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105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x0d\公元121年,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牵扯到蔡伦,汉安帝刘祜命令他投案。蔡伦耻于受审,即洗浴全身,换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服毒自尽。\x0d\公元8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的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x0d\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于首席的位置。\x0d\\x0d\纸的发明过程\x0d\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x0d\远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韩信在未发迹之前“乞食漂母”的漂母,大概就是以此为生的。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借助竹器沥干丝缕也是此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造纸中抄纸的原型。我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x0d\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1958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1973年在甘肃金关出土,为西汉麻纸,暗**,质地较粗糙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x0d\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怎样的造纸术:

神奇的造纸术、伟大的造纸术、科学的造纸术、古老的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传统的造纸术、先进的造纸术、东汉时期的造纸术、蔡伦的造纸术、加速世界文明进程的造纸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造纸术,等等。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东汉时蔡伦在京师洛阳任尚方令期间。经常到洛阳近郊(今洛阳偃师区缑氏镇附近)收集制作材料,创造了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的造纸术。造纸术后来从都城洛阳向其他地区传播。

造纸术既方便了人们书写,又促进了文化传播。公元7世纪造纸术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各国,造纸术的广泛传播,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曾对发现的几种古纸进行科学的化学分析和化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只有蔡侯纸才是真正的纸。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上专家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

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前8),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至东汉和帝时期(88-105),经过尚方令蔡伦(?-121)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4个步骤:

①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②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③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④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造纸术究竟是谁发明的并不可知,只知道它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后来经由东汉的蔡伦改进之后才得到大规模推广,所以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通常是指蔡伦改进之后的造纸术。早在西汉初年,中国百姓就已经可以利用麻皮纤维或者麻类织物制作出麻质纤维纸。但是这种纸不仅制作成本高,产量也不高,关键时质地还非常粗糙,所以并未得到普及。在之后的社会发展中百姓虽也一直在对纸张进行改进,但是并未取得重大突破。

直到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在前人制纸工艺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跳跃性的改进,并且总结出一套相对比较系统的造纸工艺流程蔡伦将此工艺流程上报给汉和帝之后开始在全国推广,纸张的使用自此变得频繁起来,之后更是一步步取代帛、简等书写材料,继而成为唯一的书写载体。在蔡伦之后造纸工艺虽然也是一直在不断完善,但是制作工艺大体上还是按照蔡伦所提出工艺流程进行。

汉代之后造纸工艺的提升更多地体现在使用原料的变化上。制作纸张所使用的原料先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一开始的麻皮变成桑皮、藤皮,而后又在隋朝、五代时期变成麦秆、稻杆等原料,再之后便是在唐朝时期开始利用竹子造纸。将竹子作为造纸的原材料可谓是造纸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因为竹子纤维十分易断,能够将其制成纸张说明当时的制纸工艺已经非常成熟。

除此之外,另一个可证明唐朝时期的造纸工艺已趋成熟的证据就是唐朝时期已经开始制作工艺用纸。所谓工艺用纸就是将纸张染色或者洒金,从而让纸张更为美观。造纸术在中国得到推广之后也一步步传播到了其它国家,最后成功扩散至全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

造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

手工则用有竹帘、聚酯网或铜网的框架,将分散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抄成湿纸页,经压榨脱水,再行晒干或烘干成纸。机制和手工两种造出来的纸最大区别在于,由于手工纸采用人工打浆,纸浆中的纤维保存完好;机制纸采用机器打浆,纸浆纤维被打碎。使得手工纸在韧性拉力上大大优于机制纸。机制纸存在浆网速差导致纤维纵横向分布不均,手工纸不存在纤维纵横向分布比例不均,特别体现在书画用纸上

造纸术发明以前,各界各国的书写材料都不理想,于文化的传播不利,有了造纸术后就不一样了。

造纸术的发明,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纸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来源于网络

汉朝之前,古人的文字载体多为竹简。但竹简充满了缺点:

一竹简书写内容有限,且不便于阅读,也不便于普及。

二竹简太沉不便于携带,所占空间又大,古人曾云“学富五车”其实并没有多少书。

三竹简写错字时需要刮掉,极其不便。

但单单这充满缺陷的竹简却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国四大发明之造纸术的成就

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就出现了纸张,但由于那时的纸张比较粗糙,数量又少,成本又高,所以并没有普及。

直到公元105年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的经验,对纸张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纸张质量和生产效率,也扩展了纸张的原料以降低纸张的成本,在由后世的代代改进,纸张的优势就渐渐显明出来了。

纸张对比竹简的优势:

一:纸张书写内容多,也便于阅读。

二:纸张编修成册便于携带,所占空间小。

三:纸张价格便宜成本低,利于普及。

四:纸张上写字,易体现书法之美。

随着造纸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中国古人的识字率远超欧洲,识字率一直在10%以上,在宋代甚至可以超过30%以上,而欧洲中世纪,很多国王也只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而已。

纸张的使用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也给中国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北宋所发行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许多优秀的纸的艺术品,如剪纸、折纸等,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但随着我国发明造纸之后,造纸术也渐渐渐外传。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得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下降,知识也在平民中渐渐得到了普及,从而极大地推动世界科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我想那个时代如果收专利费的话,中国岂不是数钱数到手发软了嘛?四大发明如果都收专利费的话,外国也不会发展那么快了。造纸与印刷术使他们普及了知识,火药使他们发明了枪炮,指南针使他们扩展了航海事业,发现了新大陆。最后外国还借着这些发明打了回来,这真是亏大发了。

后来不断有其他国家和他人,对中国和蔡伦发明造纸术进行否定,终于在公元1990年举办了国际造纸历史大会,后经大会一致认同,蔡伦才成为国际公认的造纸术发明者,国际才认可中国是真正的造纸术发明国。

纸张的发明直到现在还是被人们所使用,我想以后只有网络虚拟时代的发展,纸张才能渐渐被取代吧。

早在1800多年前(公元105年)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它是由东汉宦官(即太监)蔡伦发明的。

新的造纸术的方法是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光把它们捣碎,再放在水中浸成纸浆,最后把纸浆放在旧竹帘子上,摊成薄片,漏掉水分,等干燥后,留在细帘子上一层薄片纤维,便是纸张了。这种纸在当时很受人们的欢迎,因为它既轻又便宜,携带方便。

蔡伦把发明的造纸术报告皇帝后,得到了皇帝的赞扬,并下令把这种新的造纸术推广到全国各地。人们很快掌握了这种新造纸术,把用新法造出的纸称为“蔡侯纸”。

蔡伦字敬仲(公元25~220年)桂阳(今湖南来阳)人,公元75年左右(东汉明帝刘庄永平末年)进京(今河南省洛阳市)做了宦官(即太监)由小黄门升为中常侍,后来官至尚方令。

蔡伦很有学问,对待科学更是专心致志。他看到当时社会上使用竹简、本简写书不仅量多,而且笨重,使用很不方便。用缣帛(丝织品)虽然轻便,但造价太高,一般人是用不起的,这对文化的传播受到限制。

我国劳动人民在蔡伦之前就发明了纸,这从西汉早期墓中、居延汉代遗址中都发现了纸的残片,但那时一直没有被推广,如有的是用绵絮作原料制成的絮纸,因成本高,产量低,仅能供贵族享用。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书写材料的需要日益迫切,急需一种既经济又轻便的纸张来做为书写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蔡伦综合了劳动

人民用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经过他的研究进行了改革,终于在公元105年,试制

成功闻名古今中外的造纸术。

新造纸术得到了和帝的赞同,下令推广到民间去,很快人们造出了“蔡伦纸”,这种纸体轻价廉,深受人们的欢迎,对于推进文化的发展和保存古代的文化遗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新造纸术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同时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公元三世纪时传到了朝鲜,公元七世纪又由朝鲜传入了日本,同时也传入了中亚的撒马尔罕(今苏联岛兹别克共和国)、伊朗。八世纪传到了阿拉伯、埃及和摩洛哥。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才开设了造纸厂,这是蔡伦造纸术已发明了一千多年了。如在造纸术传入欧洲各国前,欧洲各国大多用价值昂贵的羊皮作纸,写一部《圣经》就需要三百多张羊皮,人民大众根本用不起。

12世纪造纸术传入了西班牙后,造纸术很快地发展起来了,解决了人民用纸的需要。不久,造纸术由西班牙又传入法国,法国开始了造纸业,并较快地发展起来了。

15世纪末,造纸术又传到了英国,17世纪由荷兰传入了美国,这样,造纸术在英国和美国逐渐发展起来了,而蔡伦的造纸术传遍了世界各地,对推动各国的科学、文化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代化的造纸工业,虽然用大机器生产,并且种类繁多,但其基本原理还是用中国的造纸术。

以上就是关于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全部的内容,包括: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怎样的造纸术、造纸术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77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