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风中凌乱2023-04-25  18

墨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 家,那么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墨子的思想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子的思想主张

墨子,原名墨嚁,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人,是诸子百家中墨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农民出身的大家。

他的主张有许多,其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十大主张是他思想的核心,其中“兼爱”、“非攻”最为著名。

“兼爱非攻”是指博爱平等,反对一切以掠夺为目的不义战争;

“尚贤尚同”是指君王应任用贤者,选贤举能,与臣民上下一心,实行明政;

“天志明鬼”是指天道爱民,如果君王惜爱臣民,自会受到嘉赏。如果君王残暴不仁,违背天道,天道就会惩罚他;

“非乐”是指日常生活不应奏乐,以免影响国家运作。虽然音乐悦耳,但会使人分心,影响人民劳作,臣子处理政事,君王行政;

“非命”是指人的命运并不是生来就定下来的,每个人可以靠自己的勤奋过上富裕的生活。国家的兴衰灭亡也不是天定的,与君王和臣子的行政息息相关;

“节葬节用”是指君王、贵族的葬礼应该从简,不应奢侈浪费。并且认为君王和贵族的生活应该节约朴素。墨子的主张范围很广,包括 政治 、 军事 、哲学、科学、教育等方方面面。

墨子的主张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提出的,所以在平民之中影响极大,因而墨家学说并列为“显学”。墨家也成为与儒家学说对立的最大学派。

墨子的非乐思想

《墨子·非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墨子从穷苦百姓出发,认为上位者不应该天天歌舞升平,而不顾穷苦百姓的生死。

《墨子·非乐》原文共有三篇,而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三十二篇《非乐上》,第三十三篇和第三十四篇则在宋朝前期就已经失传。非乐,顾名思义,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墨子出身农民,之后也多是如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

他认为,所有事情都应以利国利民为宗旨,而音乐的盛行占去了统治者们管理 天下 的时间。而因为想要音乐创造的器材也使百姓们加大了负担,占据了他们生产的时间。所以这种没有意义的活动理应禁止。墨子认为,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饱穿暖,而音乐不仅不能改变他们的现状,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能让他们不再寒冷,最重要的是音乐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反而因为统治者贪图享乐,耽误了国家的管理,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的劳苦大众。墨子的这种思想是处在“兼爱”的基础上,《非乐》这篇文章充分的体现了他的主张思想,在当时那样动荡战争不断的社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墨子的著作多从黎明百姓出发,讲述百姓的疾苦,反对战争,所以他的思想在平民中很受欢迎光临,但是当时的时局,上位者却多以武力致胜,所以并不是特别的看重他。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

墨子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很多都是主张仁爱的。不以奢侈来影响后世,不靡费万物,不炫耀礼法,用故居自我勉励,以应付社会为难。对于墨子的思想用意,庄子认为是可取的,但对于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一定要和睦相处并且好学,而且活着的时候不能及时行乐,死了还不能服丧这些想法表示非常的不认同。

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不能正常表达,就是背离了人性,是不可取的。其次庄子觉得墨子说人们生前应该辛苦劳作,死后也不能风光大葬,不仅实行起来极其困难,而且这也违背了天下百姓的生活之道,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即使墨子本人能够做到,但对于其他人却是无可奈何的,脱离了天下人,就和墨子一直倡导的王道不符合。再次,后面的人对于墨子过度的自苦做法也是不赞同的。

但对于墨子本人的才能和爱天下之心,庄子还是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在《天下》篇中,庄子如是评价到:墨子是真的心怀天下,即使他自己本身已经非常穷苦,但他依旧不放弃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有识之士。

庄子认为,墨子心怀天下和自苦精神如果只是他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还是高尚的,但是墨子将他用在所有人身上,那么就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强加给他们不属于自己的思想。

1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 墨子的思想有哪些

3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

4 墨子与当前教育思想的联系论文

墨子提出了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墨子主张用兼相爱反对儒家的爱有差异,用交相利反对儒家的罕言利,用非命论反对儒家的天命论,用事鬼神反对儒家的不事鬼神,用节葬反对儒家的厚葬,用非乐反对儒家的礼乐。墨子的非命、非乐旨在强调人力的作用,不同意儒家的亲亲主张,提倡尚贤,即选拔贤人来治国。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爱互利,因此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以缓和冲突。由兼爱发展的非攻认为攻人之国最为不利。以极端平等之思想催迫周秦之贵族政治。

兼爱

“兼爱”即是“兼相爱,交相利”。他们认为社会动乱攻伐,相互残害,就是由人们“不相爱”而造成的,所以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也就是不只单方面的爱自己,而是还要爱别人。不是单方面的使自己有利,也要使别人有利。墨子认为,“兼相爱”就是大家都要树立把别人的国看成是自己的国,把别人的家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别人的身体看成是自己的身体。有了这种思想,就能把别人与自己同等看待了。而且他还认为,必须我先做那些爱和有利于别人的亲人的事,然后别人再报答我的爱和有利于我的亲人的事。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互相残害了。因此,他说,要想天下太平,而厌恶天下动乱,就应当贯彻“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认为要把别人与自己同等看待,首先是我对别人亲爱和有利,然后别人也回报我以爱和利。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平等了,也就是“爱无差等”。与儒家讲爱有亲疏厚薄是不同的。“兼爱”反映了墨子的一种理想,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反映了他企图调和统治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他希望维护自身的利益,使各方面的利益相安无事。但是这只能是一种不合实际的空想。

非攻

“非攻”即反对战争,是“兼相爱,交相利”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墨子反对破坏生产,保全其生命财产安全的价值主张。在墨子看来,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都是违背“兼爱”原则的。他揭露这种战争在春天进行就使农民不能耕种庄稼,在秋天进行就使农民不能在田间收获。因此,它是“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这反映了小生产者为确保其生命财产的愿望。但是,墨子并不一概反对战争,他只是反对无故“攻伐无罪之国”的侵略战争,对防御性的战争,他是支持的。他也曾帮助宋国抵御楚国的进攻。

尚贤

在墨子看来,依靠血缘关系而取得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这种与生俱来的富有和高贵是“无故富贵”,有悖于他所主张的“兼爱”思想。墨子反对世袭制度,主张政治地位的获得必须要靠才能,没有才能不能做官。他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做官的不能永久都保持高贵的地位,而民众不能永久都处于卑贱的地位。只要有才能就应该被推举出来当官,而没有才能的官吏则应该降级或罢免。即使是农民与工匠,只要有才能,都可以推举出来做官。这表明他反对靠血缘关系取得特权地位,认为劳动者只要有才能,也可以做官。相反,原来的贵族,要是没有才能,就应该降级。这种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取得政治地位的思想。

尚同

“尚同”则是“尚贤”思想的扩大,不仅一般官吏要“尚贤”,而且“天子”也要由贤者来担任。墨子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意见不能统一,各人有各人的是非标准,因而天下大乱。所以,他主张选举天下的贤德、善良、人格高尚而又有智慧、能言善辩的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然后,天子又选择贤者来任“三公、诸侯、国君”与各级的“正长”,以帮助天子统一民众的思想。这样做就是尚同于天的意志,因为天的意志是“兼爱”。若是人人都做到“兼爱”,天下当然也就太平了。墨子“尚同”的主张,在当时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这种学说倾向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其积极的意义。

“节用”、“节葬”

“节用”、“节葬”的思想,是墨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墨子认为,为政者应该增加生产,使物质财富成倍增长。他说“圣人为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用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呢?他认为并不需要扩张领土,只要尽量开发本国的资源,而又厉行节约,去掉不必要的开支,物质财富就可以成倍增长了。同时,墨子还主张国家的财政开支要对人民有利。他说:“诸加费不加利民者,圣王弗为”。根据这个原则,墨子激烈反对儒家的“厚葬”、“久丧”,而主张“节葬”。他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守丧。埋葬以后,马上就去参加生产劳动。他指出,“厚葬”要把财富多埋在坟墓里,而“久丧”则影响劳动生产。这样做要想使国家富强,是根本办不到的。

非乐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墨子·非乐上》

墨子把音乐作为享乐的部分,认为统治者欣赏音乐,占用了治理国家的时间,老百姓欣赏音乐也要占用劳动生产的时间,而且浪费资源,有碍天下进步,否定对音乐于人们的调节作用,因此要废除音乐。

“天志”、“明鬼”

“天志”、“明鬼”是他的“兼爱”学说的理论根据,即要论证“兼爱”学说是天的意志,是鬼神的意志。

墨子认为,天下无论是大国或是小国,都是天的城邑;人无论是年长、年幼、高贵、卑贱,都是天的臣民。因此,墨子思想中的“天”,对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他说:“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同时,天还希望人们有力量要相互帮助,有好的道理要相互教诲,有了财富要相互均分。而且,墨子思想中的“天”,还有赏善罚恶的威力。如果是顺从天的意志,实行“兼相爱,交相利”原则的,就必然得到奖赏;而违反天的意志,即“别相恶,交相贼”的,就必然要遭到惩罚。因此,墨子认为:“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这就是墨子所谓的“天志”。“天志”在墨子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无论是“王公大人”,还是“万民”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用它来量度。他说:“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发言谈也。”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墨子的宗教思想。他认为天对一切国家、一切人都一视同仁。天还有赏善罚恶的威力,顺天意的必然得到报赏,逆天意的必然遭到惩罚。他还认为“天志”是衡量“王公大人”和“万民”的规矩。他的“天”是小生产者的幻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利益。他只是想利用“天”的观念为他的主张服务,使他的学说易于为人所接受。

“明鬼”,也就是相信鬼神,是从“鬼神”可以帮助“天”赏善罚恶而提出来的。他说,如果使天下的人都相信鬼神能够“赏善罚恶”,则天下怎么会乱呢!但是这是一种幼稚的迷信思想。

非命

墨子主张“天志”,但是又主张“非命”。他认为强调“命”的危害性很大,如果相信天命的学说并用以指导行动,则王公大人必然懒于断案和治理政事,卿大夫必然懒于治理官府,农夫必然懒于耕种田地,妇女必然懒于纺纱织布,其结果必然是天下大乱,社会财富必然不足。墨子认为,“命者,暴王所作”,“此皆疑众迟朴”,即认为命是由古代暴君制造出来欺骗民众的。“天命”的说法,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主张这种论调,是一切坏言论、坏行为的总根子。因此,墨子认为,天下的士人君子,若真要要天下富裕,而不是贫苦,要国家大治而不是混乱,就不要那种“天命”的言论,因为它是天下最大的祸根!

墨子揭露了“命”并非是“天”产生的,而是人制造出来的,这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打击,这里包含了无神论思想的闪光。

墨子的主要思想如下:

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

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息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约公元前476年-约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末战国初宋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死后,其弟子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1、墨子的主要思想是“非攻”与爱民,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

2、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

以上就是关于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墨子的主要思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7475.html

最新回复(0)